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11)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乙五、以诸佛佛子示现涅槃而说无常:
此外,思维出于世间的诸多导师出有坏及其眷属示现涅槃以及他们教法隐没的情形,由此也可说明自寿无常。
缘觉弟众佛子中,引导世间诸怙主,
宛如晴空中皓月,为诸星鬘所环绕,
巍然朗然坦然现,亦示无常涅槃相,
无量教法珍宝日,亦渐隐没当观此。
犹如无实芭蕉树,幻室自身何不灭?
曾经出世于此娑婆世界的导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皆如秋季升起的满月一般,妙相随好威光耀眼,为群星般的声闻、缘觉、菩萨、梵天以及四大天王等眷属所围绕,身体光芒四射、巍然而住,语言无卒暴音、清晰朗然,智慧清净无垢、坦然明了,坚固如金刚般的佛陀都已趣入了涅槃,除释迦牟尼佛教法外其余教法也已依次隐没。观观这种情形,再思维如水泡般无有实质的自身的无常性。《无常因缘品》中云:“百福所成千相饰,如来藏身尚无常,犹如水泡不可靠,自身为何定不坏?利众诸佛如日落,正法皓月亦隐没,当知自己之一切,眷属受用皆无常。”
乙六、以无增唯减而说无常:
证得犹如金刚般的佛身尚且无常,那么,好似芭蕉树一样的此身岂能稳固存在?
故定死亡然死期,死处死缘皆不定,
此寿无增恒衰减,死缘众多生缘微,
时不待我当紧迫,自即日起勤修法。
一经出生以后必然走向死亡,只要有生必定有死。《妙法白莲经》中云:“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因时间无法掌握,所以不知何时死亡。《因缘品》中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友?”死于何方也没有定准。因此,无论前往何方,住于何处,做任何事都应观想:也许会死于此地吧!《妙臂请问经》中云:“于山险地或深谷,室内路口或河畔,何方皆思我终处,了知无可适从性,故当遣除喜世间。”
以何缘而死也是不一定的。经中云:“有以食噎死,亦有以药亡,何况说逆缘?故死缘无定。”
因为寿命无有增加、唯有减少,是故必定死亡。《无常语》中云:“如断水源池,无增唯减故,众皆入死道,谁信暂时寿?”《入行论》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死缘众多生缘稀少,因此也可表明必定死亡。《入行论》中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是故速死亡,心当向正法。”《宝鬘论》中云:“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是故恒修法。”
乙七、外内皆为无常:
通过眼见外面的破旧城市,更要想到死亡。
四大聚合之心室,虽为动念士所饰,
亦由因缘所产生,乃坏灭性有为法,
犹如旧城无常有,故当迅速修正法。
如是观察从前美丽富饶的城市中遍满人流,后来终有一日人去城空的这幅场景。呜呼!轮回之法皆是前兴后灭,所有人最终只留下名字而已。同样,为珍贵的衣饰所装点、种种分别动念所严饰四大聚合之自身这个房室也终将塌毁,仅仅剩下骨骸而已。到那时,也许会有些人念着自己的名字说“这是某某的遗骨”。因此应当深入思维此理。《亲友书》中云:“身际如灰干际坠,终究不净无实质,当知一切皆坏灭,各自分散之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