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窍诀是提炼出的精华 Back

窍诀是提炼出的精华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1-09-10


· 窍诀是提炼出的精华·






《离四贪》,是萨迦派五位祖师大德之一的根噶宁波十二岁时撰写的一个修行窍诀。它不仅在萨迦派中非常著名,也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与汉传佛教的高度重视。离四贪,即远离四种贪心。其内容,浓缩了所有显宗法门的教言,与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的意趣基本一致。

  

《离四贪》与《三主要道》有什么差别呢?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是从肯定的角度来论述的,比如:出离心是什么?菩提心是什么?什么叫空性见等等;《离四贪》教言,则是从否定的角度来论述的,比如:什么不是出离心?什么不是菩提心?什么不是空性见等等,二者之间的差别,只是视角的转换而已。

  

很多人常问:修外加行、内加行或菩提心要修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算是修完了?通过学习《离四贪》教言,就不需要问别人,自己衡量对照,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算是修完了出离心或菩提心,还需不需要继续修等问题,所以,学习《离四贪》很重要。

    

根噶宁波是名副其实的观世音菩萨化身,不同于现在很多所谓的化身、转世等等。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瑜伽士。

  

在根噶宁波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圆寂了。母亲告诉他:你现在还很小,管理不了这个寺院,应该先去学习佛法。瓦日译师是你父亲生前的好友,他不仅是翻译佛经的成就者,而且修行等各方面都很棒,你应该先到他那里去学习。于是,他便随同母亲一起去拜见瓦日译师。瓦日译师告诉他说:学习需要智慧,智慧本尊是文殊菩萨。在闻思之前,要先修文殊菩萨。随后给他灌了文殊菩萨的顶,传授了一些文殊菩萨的修法,并让他去修持。



在他修行的六个月中,时而看到一个白色的人,时而看到一个很大的白色狮子来骚扰他的修行。他将此事禀告上师,上师说:这是一个护法在干扰,是他命中的障碍,应该先暂时把文殊菩萨的修法停一停,修一修不动佛的修法。在灌顶、传法之后,他开始修不动佛的修法。修了一段时间以后,以前在修行过程中看到的大狮子、白色的人等现象都消失了,修行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就这样继续修了六个月后,有一天,他在禅定中真实地见到了文殊菩萨(就像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修行时见到文殊菩萨一样。以前的高僧大德及修行非常好的人,都会见到自己所修的本尊,在本尊座前得到一些共同和不共同的成就)。文殊菩萨给他传了《离四贪》教言,教言文字不多,只有四句:第一、贪爱今生非教徒;第二、贪爱三界非出离;第三、贪爱自利非菩萨;第四、若有执著非正见。他深深地体会到,在这四句教言当中,已经包含了所有显宗部分的窍诀。后来的很多萨迦派祖师大德,包括萨迦班智达在内,都撰写了《离四贪》教言方面的注解和修法。从此,这四句教言就成为萨迦派法脉中非常重要的窍诀。




// // //






·窍诀是提炼出的精华

  

所谓窍诀,是指不需要学太多知识,仅仅依靠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找到一条解脱之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不叫窍诀;用言简意赅的方式传讲深奥的东西,让大家轻而易举地通达、精通,才叫做窍诀。它是从佛法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文字虽简单,但内容却深不可测。自从阿底峡尊者进藏以后,噶当派上师们传下来的法脉当中,就出现了很多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方面的窍诀。比如:把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见从广博浩瀚的佛法中提炼出来,从而形成的三士之道的修法,就是传自阿底峡尊者,后来由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广为弘扬的窍诀法门。

  

·“贪爱今生非教徒”

    

“贪”或“爱”,在佛经里的意思,都是指贪着。“教徒”特指佛教徒,即修持大乘佛教或小乘佛教的人。此句教言的意思是:如果只贪爱今生,不考虑后世、解脱,更不考虑成佛,就不算是佛教徒。

  

不仅是没有任何信仰的人,甚至信佛的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仅仅为了现世生活中能够得到健康、长寿、工作顺利等目的而信佛的。虽然他们也相信佛的功德,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教言中指出:他们不算是佛教徒!

  

我们知道,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和《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的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的修行,都不是为了今生。如果仅仅为了今生而行持任何善法,不仅不是上士道和中士道,连下士道都不是,所以教言里面叫做非教徒。

  

如果要成为大乘佛教徒,需要有不造作的菩提心;要成为小乘佛教徒,必须要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则无论做任何善事,都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所以就叫非教徒!

  

很多人既没有,也不愿意修出离心、菩提心,但为了现实生活的利益――健康、长寿等等,也愿意皈依。从皈依的角度来说,这种人也算佛教徒,但真正的皈依却达不到。因为首先皈依佛,是希望得到佛的果位;皈依法,就是发愿修学释迦牟尼佛的法。所谓的法,包括大乘法和小乘法,既然在三宝座前发誓皈依佛法,又没有修学释迦牟尼佛的法,就算不上是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的任何一道,也不是真正的皈依。

 




智慧照亮人生

愿慈爱温暖您的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个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