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串习低贪的理念
大学演讲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低贪”呢?并不是想想就可以做到了,必须经过反复训练。而要进行这种训练,最好首先了解佛教的道理。
听我这么一讲,有些人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来宣传佛教的?是不是想让我们学佛?”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只要是真理,不管在哪里都有价值,所以,佛法并不需要我来向你们推荐。只不过通过多年学习,我对佛法的价值有所了解,我也希望各位得到佛法的利益,所以才向各位稍加介绍。
当然,佛教并非如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在佛教中,有现代人无法领会的许多高深道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以无上的智慧宣说了天文学、物理学、环保方面的真理,直到今天,人类才对这些道理有所发现。以天文学来说,佛陀在印度南方的米积塔宣说了《时轮金刚续》,按其中的方法,不依靠任何仪器,就可以准确地推算出每年日食、月食的发生时间。如果看了《毗奈耶经》、《阿含经》、《楼炭经》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一定会对佛陀的智慧生起信心。
我经常想,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能了解一些佛法,对自己百分之百是有利的。但可惜的是,现在的人对真理没有希求心,每天只是以看电视、上网打发时间,在一些媒体的引导下,内心的贪欲不断增长,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痛苦。
其实,人类应该知足少欲,不要太贪了。如果每天打妄想:“我有钱该多好!有豪宅该多好!有名车该多好!”不仅白天想,甚至做梦也在想,这不会有什么利益。与其成天打这种妄想,还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想想如何促进环保、如何帮助弱势群体。
今天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实际上相比之下,心灵环保更为重要。由于受西方思想影响,不少年轻人的心受到染污,整天处于贪、嗔、痴、嫉妒、傲慢的状态。这些烦恼非常可怕,如果过于严重,人就无法控制自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所以,大家除了关注外在的环保,更要重视心灵的环保。在短短一节课中,我不可能把许多道理讲圆满。但听了这堂课,大家至少要知道:贪欲有什么过患?知足少欲有哪些功德?自己应当怎样调伏贪欲?
串习低贪理念,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佛教提倡“日行一善”,如果能以这种理念行持,一定会有成效。
以前有一位滴水禅师,一次他给师父倒洗脚水时,随手把多余的水倒掉了。师父不悦地说:“一滴水虽然微少,却可以拯救生灵,可以滋润干渴,你怎么能随便浪费呢?”听了师父的教言,他非常震撼,为了牢记这个教言,后来他改名为“滴水”。
在我们看来,一滴水算不上什么,虽然也知道应该节约,可是每天照样在浪费水,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最终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进滚烫的开水里,它马上跳了出来;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煮,直到被煮死,它始终没有跳出来。所以,人类如果不尽快克制贪欲,不尽快改变生活观,一直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地球就无可挽救了。当然,大家也不要误会,我所谓的克制贪欲,并不要求所有人都剃光头,到寺院去出家当和尚。如果稍加思维,我们不难明白:人只要有中等的物质条件,就足以快乐地生活下去。拿住房来讲,在喇荣五明佛学院,一间小小的土房子,修行人可以住上二十多年。而过多的奢侈和浪费,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之,要做到知足少欲,就需要不断地训练。否则,今天听我讲了一节课,各位非常有感觉,下课后马上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意义就不大了。其实人很需要训练,有了训练,就没什么做不到的事情。运动员经过千百次训练,可以自如地运用身体;马戏团的猴子、老虎、马,经过反复训练,也能表演各种节目。同样,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只要长期训练,很多恶劣的习惯就会改变过来。
摘自佛教的低贪生活——广西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