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十五 | 专注力的修持 Back

《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十五 | 专注力的修持

動物樂傳心 2023-02-0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专注力的修持


任 由 “心 ” 自由发展的话,它就像一只好动的鸟,总是在树林间飞来飞去,或 从 树 上 俯 冲 到 地 面 ,然 后 又 飞 到 另 一 棵 树 上 。在这个比喻中,树 枝 、地面和另一棵树,代表五种感知以及念头和情绪对我们的索求。


它们看似有趣,有强烈的吸引力。我们的内 心 和 周 遭 “总是” 有事发生,所 以 ,可怜好动的鸟就很难平静下来。难怪我遇到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处在压力之下。这种飞来飞去的情况,发生在感知超载以及念头和情绪需要关注的情况,导致我们很难保持放松和专注。我小时候学到的第一堂基本修持课,就是多数老师会教给初学的学生— 让小鸟平静下来。在梵文中,这 个 修 持 就 是 奢 摩 他 (shamatha,即 “止 禅 ”);在藏文中,就 是 息 内 (shinay, 也 是 “止禅”)。“奢摩” (shama)和 “息 ” (sh i) 有 很 多 含 意 ,即 让 内 心 、情 绪 和 感 官 刺 激 归 于“平静”、“安住” 或 “冷静”,这 就 是 现 代 人 说 的 “静下来”。梵文 的 “他” (tha) 跟 藏 文 的 “内” (nay) ,意 思 是 “停 驻 ” 或“停留”。


换句话说,奢摩他或息内的意思,就 是 处 于 休 息 或 “静下来” 的状态,让小鸟在树枝上坐一会儿。大 部 分 的 人 看 事 物 、听 声 音 ,或 观 察 念 头 和 情 绪 都 带 有 判别 。这 判 别 可 以 从 三 种 基 本 “树枝”来 了 解 :“我喜欢的” 树 枝 、“我不喜欢的” 树 枝 ,或 “我 不 知 道 的 ” 树 枝 。每一根树枝再分支出更小的树枝:“好的” 树 枝 、 “坏的” 树 枝 、 “令 人 愉 悦 的 ”树 枝 、 “令 人 讨 厌 的 ” 树 枝 、 “我 喜 欢 它 是 因 为 ……” 的 树 枝 、“我不喜欢它是因为……” 的树枝、 “可能是好的或坏的” 树 枝 、“可能是美好或不美好的”树 枝 、“可能是既好又坏、既令人愉悦也惹人厌烦的” 树 枝 、 “既不好也 不 坏 、既不令人愉悦也不惹人厌烦的” 树枝。小鸟被这些树枝吸引,并 且在其中飞来飞去,一一勘查。奢摩他和息内的修持,就是无论我们停在哪根树枝并看到了什 么 ,放下判别和见解,就 只 是 “看 ”。


也许我们看到树枝和树叶的遮障,但 是 ,这时我们不必为了要有更好的视野而在树林间穿 梭 ,只是看着每一根树枝和每一片叶子,注意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我们只停在一根树枝上。以这种方式去注意体验时,我们就能从单纯看的体验中,区分出我们的判别和见解。这个修持蕴涵甚深的含意,帮助我们面对日常遭遇的麻烦情绪与问题。我们的体验多半受到我们坐的那根树枝与前方树枝遮障的影响。但 是 ,如果我们只是直观我们的体验,那就能如实看着每根树枝、每片叶子,以及我们的见解和判别— 不会混在一起 ,而是了了分明的体验。在停歇的时候,只要意识到自己不只对于经过的习惯想法、情绪和感官知觉的反应保持开敞,同时也对各个出现的体验做出清新的回应。


这个单纯的觉性,是佛性的明性展现:“观察” 以 及 “知道正在观察” 的能力,没有任何概念附加和覆盖视线。我们能够认出 “我喜欢”、“我不喜欢” 等 等 的 概 念 ,就 像 我 们 能 区 分 树 枝 、叶子或花朵。明性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一次能掌握所有不同的事物 ,而且不会将它们混淆在一起。事 实 上 ,即使我们没有刻意留意 它 ,明性仍然一直在运作,像是意识到饥饿和疲累、认 出 塞 车 、区分辣椒粉和奶酪。


没有明性就无法思考、感觉 或 感 知 事 物 。奢摩他和息内的修持,帮助我们开展并体会自身的本然明性。奢摩他和息内的修持方法有很多种。这 些 年 来 ,许多人向我请求循序渐进的指导。“我应该先做什么呢 ?” 他 们 问 , “我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本 书 接 下 来 的 内 容 ,将按部就班地讲述每个基本修持的方法。



步骤一:

不专注在特定的地方或体验


最 基 本 的 专 注 方 法 ,就 是 “无 所 缘 ”— 不 专 注 在 特 定 的“地方” 或体 验 ,只是看着并惊叹来来去去的全景。最近我到巴西里约热内卢,经常去附近一座高大的山丘爬山,山上遍布了类似丛林的植物和树木,结满了累累果实。爬 到 半 山 腰 时 ,我觉得很 累 ,我被淹没在酷热、湿 气 、高度和各种树叶之中。


山上有些地方有木椅和长凳,于是我坐在椅子上休息,单纯地觉察身体的疲累和周遭的环境。你不需要去里约热内卢爬山,就 能 体 会 这 种 “开敞的放松和觉性”。当你洗完一堆碗盘之后,你 就 能 有 这 种 体 会 。洗完碗盘后 ,你会坐在椅子上大叹一口气, “啊 ”。你 的 身 体 很 累 ,但 是 ,心 很 平 静 ,完 全 地 敞 开 ,彻 底 地 静 止 ,沉 浸 在 “啊 ” 这 个 当 下 。也许你的小孩在隔壁房间发出噪音,也许你正在看电视,电视的画 面 不 断 切 换 ,广 告 不 断 插 进 来 。但 是 ,没 有 什 么 能 打 断 你“啊” 的感觉。


念 头 、感 觉 和 感 官 知 觉 来 来 去 去 ,但 是 ,你只是看着它们。当 你 安 住 在 “啊” 时 ,你轻柔地,或 是 佛 教 传 统 说 的 “赤裸裸”注意着念头、感觉和感官知觉,当下单纯地敞开。过 去 (洗碗盘或到南美丛林爬山) 已经过去了,未 来 (更多的碗盘、更多的丛林 、付账单或管教小孩) 尚未到来。当下此地,只 有 眼 前 的 “啊”。这 就 是 让 心 安 住 于 “无所缘” 的方法,这就好像你刚完成一项繁重艰难的工作。你 只 要 放 下 且 放 松 ,不 需 要 阻 止 任 何 念 头 、情绪或感官知觉的生起,也不必追随它们。安 住 在 当 下 的 “啊”。 


如果念头、情绪或感官知觉生起,单纯地觉察它们就行了。无 所 缘 ,并非只是让心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幻想、记 忆 或 白 a梦之中。你并没有特别凝视在一样事物上,但 是 ,你仍然觉察着,仍然处于当下此地发生的一切。举 个 例 子 ,我最近在美国丹佛机场短暂停留,我看到很多接驳列车沿着车顶的轨道前行,列车把乘客送往不同的航空站,以及各个航空站不同的地方。我坐在椅子 上 ,看着列车来来往往,满 足 地 看 着 它 们 “只不过是经过觉性的显相”。


我 并 不 需 要 起 身 追 随 每 一 班 列 车 ,也 不 必 疑 惑 地 想 :“它要往哪里去?它从哪里来?从 它 的 出 发 地 到 目 的 地 要 多 久 ?”当下我只是看着列车经过。修 持 “无 所 缘 禅 修 ” 时 ,其 实 是 让 心 安 住 在 它 本 具 的 明 性中 ,不受经过的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的改变。本具明性一直与我们同在,就像虚空一直是存在的。“无 所 缘 ” 就像是让我们觉察到面前的树枝和叶子的同时,先 认 出 让 我 们 能 够 “看 到 ” 树枝和叶子的虚空;念 头 、情 绪 和 感 官 知 觉 ,在 觉 性 中 变 化 和 颤 动 ,就像是树枝和叶子在虚空中变化和颤动。


此 外 ,就像虚空并不是由经过它的物体来定义,觉性也不是由它所觉知到的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来定义和限制。觉 性 ,单 纯 就 是 “如是”。“无所缘禅修” 需 要 安 住 在 “如是的状态” 中。当念 头 、情绪 和 显 相 等 等 在 “虚空” 之前或在其中出现时,我们就是单纯地看着它们。有些人觉得这个修持就像洗完碗盘之后,坐在椅子上休息一样容易,但有些人觉得很难,以前我也觉得很难。每当父亲 和 其 他 老 师 要 向 我 解 释 “无 所 缘 禅 修 ” 时 ,我 都 觉 得 很 困 惑 ,而且有点生气。


我不能明白怎么可能只是看着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当做好像在看电影,或 者 ,如 同 许 多 佛 教 典 籍 所 说 的 “池中的月亮倒影”。当我 极 度 焦 虑 时 ,我 的 念 头 、感觉和感官知觉看起来并不像什么倒影啊!它们看起来非常可怕、非 常 真 实 。幸好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步骤,引 导 我 们 通 过 “单纯觉察” 的过程。




步骤二:

专注与色相


具有身形的众生,多 半 的 体 验 都 透 过 五 种 感 知 — 看 、听 、闻、尝与触进行。因为五种感知器官,或是大部分佛教典籍提到的 “根识”,只能记录感官知觉,因 此 ,佛 教科学提出了第六种感 知 ,也 就 是 “意识”。


第 六 种 感 知 ,或 称 第 六 识 ,不应该跟超感官知觉混为一谈,因 为 “超感官知觉” 指的是能预知未来或其他神秘的能力。“意识” 比较类似神经学家给出的意思,它能接收来自感知的讯息并加以组织,然后形成概念或内心的影像。“意识” 就像之前提到的好动的鸟— 从这根树枝飞到另一根 ,它在每根树枝上看风景。小 鸟 试 图 了 解 所 接 收 讯 息 的 含 意 ,然 后 ,就得做出反应。


不 过 ,教 导 小 鸟稍做停歇,谨慎去专注其中一个感知是有可能的。该怎么做呢?在一般体验的过程中,心习惯去注视感官的讯息。然 而 ,透过我们的感官所接收的讯息,多半是散乱的来源。不 过 ,因为我们是有身形的众生,如果企图要完全摆脱我们的感官,或阻挡从感官所接收的讯息,这必然是徒劳无益的。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是 :跟讯息交朋友,利用它作为让心平静的方法。就我所学到的,建立友谊最简单的方法是,专 注 在 一 个 “视觉对境”上 ,比如一朵玫瑰。“好的玫瑰”、“不好的玫瑰”、“我不知道的玫瑰” ……我们怎么想或感觉并不重要。如果我们只是如是看着它,就 能 够 开 始 将 “我 们的见解” 与 “单 纯 看 的 体 验 ”分 开 。我们的见解本身并没有好、坏 或 不知道。但 是 ,当这些见解与事物撞击时,我们的心就会散乱。


我 们 会 纳 闷 :“这是好玫瑰还是坏玫瑰?我 上次看到玫瑰是什么时候 ?” 这只好动的鸟从这 根 树 枝 飞 到 另 一 根 ,试 图 要 “了 解 ” 这 朵 玫 瑰 。然 而 ,在这里 ,玫瑰不是用来理解的,仅只是让人欣赏。运用视觉作为安住自心的方法,专 门 术 语 是 “色相禅修法”。听起来有点吓人,对吧?严谨且精确。


其 实 “色相禅修法” 很简单 ,我们不自觉地整天都在做这个修持。当 我 们 看 着 一 样 东 西 ,像 电视屏幕、水 槽 的 脏 碗 盘 ,或 杂 货 店 里 排 在 我 们 前 面 的 人 ,“色相禅修法” 纯 粹是将不自觉的过程提升到自觉的层次。你只是赤裸专注地看着特定对境,好动的鸟就会安歇在树枝上。不管你选择注视什么对境— 玫 瑰 、电视屏幕或杂货店里排在你前方付账的人,你 会 注 意 到 对 境 有 两 个 部 分 :形 状 与 颜 色 。你可以专注在你比较喜欢的部分,焦点本身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人容易被形状吸引,有些人容易被颜色吸引。这个方法纯粹是把注意力放在物体的颜色或形状,觉察的程度只要能稍微辨识形状或颜色就可以了。


你不需要刻意注视每个细节,那样做只会让你更 紧绷,“色相禅修法” 的重点是放松。保 持 舒 松 的 专 注 ,只要专注力足以维持对于所看对境的赤裸觉性即可。“视 觉 对 境 ” 提供的只是让心安住的参考点,扮演让鸟停止在树林飞来飞去的角色— 至少休息一下,并让它单纯地安住。怎么练习这个方法呢?


首 先 ,依你的环境而定,采取最方便和舒服的身体姿势。让你 的 心 安 住 在 “无所缘” 一 会 儿 ,只要观察所有发生的念头、感官知觉等等。然 后 ,选择注视着 一 样 东 西 一 别 人 的 头 发 颜 色 、他 (她 ) 的发型,一 朵玫 瑰 、一 颗桃子或一台计算机— 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境上,注意它的形状或颜色。不 需 要 死 盯 着 它 ,需要 眨 眼 就 眨 眼 (事 实 上 ,如 果 不 眨 眼 的 话 ,你 的 眼 睛 会 变 干 涩 ,那么无论你看到什么都会觉得很刺眼)。注视别人或某样事物片刻之 后 ,让你的心再一次单纯地在无所缘中放松。


接 着 ,注意力再回到对境片刻,然后再一次让心放松。每 当 我 修 持 以 “视觉对境” 为安住自心的助缘时,我就会想起最初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一堂课。交 替 练 习 “有 所缘” 与前面提到 的 “无所缘” 禅 修 ,会 带 来 极 大 的 利 益 。当 心 安 住 在 对 境 时 ,你认为对境跟你是不同的或分开的;但 是 ,当我们放下所缘的对境 ,并单纯让心安住在赤裸专注时,我们 会 逐 渐 了 解 ,无论看到什 么 ,无论怎样看,都是由我们的念头、记 忆 所 组 成 ,而且受到感官习性的局限。换 句 话 说 , “所见到的事物” 与 “看见事物的心”并无不同。



步骤三:

专注于声音


“专注于声音” 跟 “专 注 于色相” 很 类 似 ,不 同 的 是 ,现在从 “看 ” 的感官,替 换 成 “听” 的感官。一 开 始 ,采用任何对你方 便 的 姿 势 来 驯 服 你 的 “马” (你的身体),你可以选择二支或七支坐法。然 后 ,花 一 点 时 间 “调伏骑士” (你 的心),也就是安住在无所缘之中,单纯敞开你的觉性,无论发生 什 么 ,不执著特定的事物。


接下 来 ,逐渐去察觉你附近的声音,像是你的心跳或呼吸。你也可以专注在当前周围自然出现的声音,像是雨啪嗒啪嗒打在窗户上、邻居家的电视和音响的声音、飞机在上空经过的轰轰 声 ,或甚至是好动鸟儿的叽叽喳喳声。你既不需要辨识这些声音,也不需要注意特定的声音。


事实上 ,只要觉察任何你听到的声音会比较容易。重 点 是 ,当声音触及你的听觉时,培养对声音单纯赤裸的觉性;就像视觉的对境一样 ,声音仅只是提供让心安住的焦点。就 像 “色相禅修法”,你会发现当你的心开始四处游荡之前,你 只 能 专 注 在 周 围 的 声 音 几 秒 钟 。这 并 非 有 问 题 ,而且是非常好 !当你的心太松散时,四 处 游 荡 提 供 了 某 种 信 号 (就像在禅修垫上弯腰驼背)。马 带 着 骑 士 跑 了 ,或 骑 士 骑 着 马 跑 了 。


当你发觉心开始四处游荡,只要把你自己带回宽广的专注,然后注意力再次回到声音上。交 替 “对声音不动摇的专注” (有 所 缘 ) 以及“单纯安住在宽广的放松状态中” (无所 缘 )两种练习。“声音禅修” 的 好 处 之 一 ,是 它能帮助我们逐渐脱离对于听到 的 各 种 声 音 赋 予 意 义 。透 过 修 持 ,我 们 能 够 学 习 对 于 听 到 的“内容”,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情绪反应。随着我们愈来愈习惯,以赤 裸 专 注 倾 听 “声音纯粹就是声音”,我 们会发现自己愈来愈能倾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但不会生气和防卫;愈来愈能聆听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但不会过于傲慢或兴奋。


有一位年轻人常来参加智慧林的大型法会,他来找我讨论 声 音 带 给 他 的 困 扰 。“我 很 敏 感 !” 他 解 释 , “我 需 要 宁 静才 能 修 持 。我 把 窗 户 关 起 来 ,还 用 了 耳 塞 ,但 是 噪 音 还 是 一直 出 现 ,让 我 无 法 专 心 。尤 其 是 晚 上 所 有 的 狗 一 起 狂 吠 时 ,我 都 快 抓 狂 了 !” (寺 院 附 近 有 很 多 野 狗 , 它 们 爱 乱 吠 、 爱打架 ,还 要 保 卫 自 己 的 地 盘 。) 那 个 人 继 续 说 :“我 睡 不 着 ,就像 我 告 诉 你 的 ,我 对 声 音 非 常 敏 感 。我真的很想参加今天的共 修 ,但 是 ,我 昨 晚 没 睡 。我 该 怎 么 办 呢 ?”我 指 导 他 “声 音 禅 修 法 ”,运 用 声 音 作 为 专 注 和 让 心 平静的方法。隔 天 他 回 到 我 的 房 间 告 诉 我 :“你 的 方 法 有 点 作 用 ,但是 ,帮 助 不 大 。那 些 狗 吵 得 我 整 晚 不 能 睡 。就 像 我 跟 你 说 的 ,我 对 声 音 很 敏 感 。”“唉 !” 我 告 诉 他 , “我 能 做 的 有 限 。我 不 能 把 狗 杀 了 ,也 不 能 治 愈 你 对 声 音 的 敏 感 。”就 在 那 时 ,引 磬 声 响 起 ,提 醒 大 家 修 法 的 时 间 到 了 。修法 是 一 种 虔 诚 的 团 体 仪 式 , 类 似 其 他 宗 教 传 统 举 行 的 仪 式 。西藏的修法经常有鼓、号 角 、 象 征 物 和 集 体 唱 诵 ,这些声音都很大。这 些 乐音曾经引起我的焦虑和恐慌。后 来 ,当我看了 大 殿 一 眼 ,却 发 现 自 称 对 声 音 “极 度 敏 感 ” 的 那 个 家 伙 ,正 坐 在 靠 近 大 殿 的 后 方 。他 盘 起 双 脚 , 身 体 向 前 倾 — 在 修法 进 行 到 最 大 声 、最 嘈 杂 的 阶 段 时 ,他 睡 着 了 。修 法 结 束 后 ,我 们 在 大 殿 出 口 相 遇 。我 问 他 怎 么 可 能 在这 样 嘈 杂 喧 闹 的 环 境 下 睡 着 。他 想 了 一 下 , 然 后 回 答 :“我猜 是 因 为 我 没 有 抗 拒 那 些 声 音 , 那 只 不 过 是 修 法 的 一 部 分 。”“也 许 是 几 个 晚 上 没 睡 ,你 实 在 是 太 累 了 。” 我 这 么 说 。“不 是 。” 他 回 答 , “我 想 , 刚 刚 我 终 于 了 解 ,原 来 我 对声音的敏感,一直是我编给 自 己 听 的 故 事 ,大概是我小时候就 卡 在 脑 袋 的 一 个 想 法 。”“所 以 ,今 天 晚 上 你 要 做 什 么 呢 ?” 我 问 。他 微 笑 着 说 :“我 会 听 着 狗 叫 , 然 后 , 当 做 是 它 们 的 修法 。”隔 天 ,他 到 我 的 房 间 来 ,向 我 夸 耀 说 ,他 昨 天 睡 得 像 个婴 儿 。“我 想 ,” 他 说 , “我 已 经 放 下 ‘对 声 音 极 度 敏 感 ’ 这个 想 法 的 执 著 了 。”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重要的教义。感觉干扰我们的程度多寡,取决于我们抗拒它的力道强弱。这位年轻男士 做 了 一 些 修 持 之 后 发 现 ,我 们 听 到 的 一 切 ,都 像是修法的乐音 ,修法庆祝我们能听到声音。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