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迷梦 >> 【合集】《中观基础讲座》&&《中观总义》
Back
入行论班的学员在学到《智慧品》部分的时候会觉得非常难懂。这个中观专题,部分原因也是为这部分学员量身打造。加行班的学员在前行实修法时,有很多观修法与中观有联系,特别是后面有关观空性的内容,需要一定的中观见解。如果通达中观再去修持,加行的质量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净土班的学员在学习《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的时候已经知道,往生极乐世界有不同的品位,如果想在往生极乐时达到一个很高的品位,通达中观是很有必要的。密法班:如果学好中观,其他四部大论即使懂得不多也没有太大障碍。因为中观直接与修密法相关,中观学好后可以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直接趋入大圆满的修行,这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次第。此处要了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观见解能够给修持大圆满密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想要消灭我执,消除烦恼,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达并证悟“无我空性”。要想通达证悟无我空性,就是要学习中观。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将所有法门归纳为三大类:第一个是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后进一步修持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学习并产生无二慧。 如果证悟了空性,最终就能够超越有无、常断二边,超越能所二取,达到无二慧的境界。 大乘的核心修法是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如果没有通达智慧度,没有空性的智慧,即使前面五种修法都做了很多,也不能得到究竟的果位,如果做好了智慧度,那么六度自然而然会同时具足,所以六度当中智慧度是核心。《般若摄颂》中云“无导天盲千万亿,不晓道岂入城市?无慧无目此五度,无导不能证菩提”。意思是说,五度如果没有空性就像盲人一样,不能到达菩提的目的地,智慧就像双眼,如向导一样带领大家前往佛国。《量理宝藏论》中提到“慈等与我不相违,非能断除轮回根,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意思是说,没有被空性摄持的普通分别心状态下的慈悲心,不是断除我执的正对治,不能直接让你证悟空性、断除轮回,斩断轮回的唯一前提条件是证悟无我空性。因为无我空性的智慧与我执相违,它能够对治我执。许多祖师大德、修行前辈们反复强调,如果能够完整学习五部大论当然是最圆满的,但时间精力不够的话,至少要把中观学好。YC法师:这个《中观总义》是益西堪布以前在讲《入中论》的时候,中间旁述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将整个中观般若教法大概的内函、框架,全部给我们展示出来。在一个法学习之前,或者在一系列的法学习之前,已产生一个总体的概念是非常具有意义的。这样你后面的闻思就会感觉到,每一步都有着具体的,在大框架当中是处在什么地方。否则我们刚开始没有个总体观,没有个总体概念,学法的时候,总是没有感觉触及到一种完整的体系,内心当中还是觉得很零碎的一个佛法。所以学习《中观总义》,是一个非常殊胜或者极为必要的安排。甚至在这里面,所提到的内容几乎都是我们所有中观要解决的问题。就像这里面讲到的自续派和应成派,也许很多道友是第一次听到:“什么叫自续派?什么叫应成派?”对这一个词语很陌生,但是你如果从一开头的时候不接触这些名词,以后我们在辨析中观义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些概念,你到时候就会晕车。所以提前把一些最关键的概念建立,能够在之前把佛法中观要义的内容学好,这对于后面的般若的学习,将会是一个无上的助缘。https://pan.baidu.com/s/1I920LRtuWSjsPWUhp5d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