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4课-脉络&难点&法师辅导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4课-脉络&难点&法师辅导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bTOv3OvewnxrRTZmqiUfQ 

提取码:tj76


JPG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RhVxG1YJsHVWcT36h-0Mw 

提取码:m8po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总说:今年的目标——实地修行,生起定解


二、分说


(一)实地修行

(二)实修之果——对共同加行生起定解


正式讲课


一、学习前行的意义


二、要详细观察十六种无暇


(一)了知道理:未善加观察的过患

(二)行为取舍:了知此理后应如何做

(三)分析必要:这样观察的必要性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总说:今年的目标——实地修行,生起定解


(一)因为:上师广说《前行》,增加有利教言


(二)所以:弟子要实地修行,对共同加行生起定解(目标)


二、分说


(一)实地修行


1、上师角度

决定带大家修行/原因


2、弟子角度

1)目标:要以闭关方式打好基础

2)如何做:要靠自觉修行

如何达到自觉修行:了知未打好前行基础的过患(得不到真实利益/修行无法成功/难以断除轮回)

3)劝诫:要注重共同加行修法

补充:上师的要求:主要精力放在修行上,同时不间断闻思


(二)实修之果——对共同加行生起定解


1、目标

生起定解(对共同加行真正有所体会)


2、途径

如何生起定解

1)正面说:通过实修加行

① 心态角度:

了知实修重要性(通过口头书面和实修对比,说明实修的重要)

② 行为角度:每天早上观修人身难得

如何做到:正面说/反面说


2)反面说:忽视加行基础

① 正说:很多人高攀大法,不知道前行最重要、最根本

② 例说:很多人耽著“项袋金刚橛”,不重视前行


3)结论:

① 见解:前行基础好坏决定一生修行

② 行为:应把握好机会,打下稳固基础


3、结果:定解是什么

1)什么是定解:生起发自内心的觉受(看他人不学佛可怜/自身要精进修行)

2)定解的作用:可令此生修行稳固/生生世世殊胜缘起

补充:学佛的目的就是生起定解(反面说/正面说)


正式讲课


一、学习前行的意义


二、要详细观察十六种无暇


(一)了知道理:未善加观察的过患


1、略说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表面暇满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2、广说

1)正说:

倘若没有好好观察,自认为不一般的人未必迈入正法之门

2)例说:

① 上师自身为例

② 汉地两个公案

(法爱和尚转生为牛、国清寺大德转生为牛)

3)遣疑:修行人是否更容易堕落,而世间人不会


(二)行为取舍:了知此理后应如何做


1、第一步:应仔细观察

1)两种观察:

① 正面说:

真正的修行产生信心(一一分析后产生信心)

② 反面说:

表面的修行容易退失(修是修了但没有感受)

2)结论:

不能草率进入形象修法,必须要仔细观察

① 反面说:

形象上的修法(剃度,办皈依证、取法名等)

② 正面说:

法融于心表现(重视后世修法,不会忙于琐事及散乱)

3)劝诫:

务必要好好观察,只说不做,修行很难出现奇迹


2、第二步:观察后的两种结果

1)若具足:

应尽心尽力修持正法

① 略说:如今获得了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必须要尽心尽力修持正法

② 广说:

A. 如今获得了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

B. 必须要尽心尽力修持正法

a. 为何修:只有修行才能断除烦恼

b. 如何修:不必外求,自心下功夫

③ 旁述: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都是魔障

2)若不具足:

全力以赴使自己具足


3、第三步:有生之年,随时随地观察

为什么:修行会受环境和时间影响


(三)分析必要:这样观察的必要性


1、正说

暇满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修持妙法的缘分(比喻/对应的意义)


2、例说

1)举例:以古代烧茶为例,说明缺少一个小小因缘也无法成办

2)意义:暇满中仅仅一种不具足,也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烦恼粗重为例)


3、劝诫

1)正面说:顺缘时把握机会

2)反面说:人身难得而易失

3)结论:必须实修人身难得


本课难点


不图虚名,真实的去修行


“修行人”这个名称,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秘的、神圣的、不与红尘俗世为伍的。我们希望这个称号属于自己,同时也对一些我们心目中的修行人投以羡慕崇拜的眼光。可是本课中,华智仁波切却说:“如果没有善加观察无垢光尊者的十六种无暇,那么在当今乌烟瘴气的五浊恶世,众生的见解、行为日趋低劣,表面上看很多人暇满无不齐全,也持有出家人或居士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的大法王、精美伞盖下的大上师、久居深山的苦行者、云游四海的舍事者等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在内,一旦落入了这些无暇的控制中,即使矫揉造作的修法,也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大法王、大上师、苦行者,舍事者,这几种名称听起来就是让人顶礼膜拜的对境,我们只有仰视的份儿。可是真正来讲,确实这些都是外在的头衔,内心境界究竟如何,旁人是很难判断的,即使一生处于众人的恭敬赞扬和鲜花掌声中,如果相续没有远离十六种无暇,又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

大人物如此,同样的,对小人物来说也是如此,虽然我们不出名,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也不是一般人——不是一般的居士,不是一般的小组,是学霸组,是道场最殊胜组,是特殊发心人员,是重要岗位……有些名声是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给自己安立的,有些确实是公认的,但无论如何,名声本身只是一个标签而已,但麻烦就麻烦在人往往为它所累,真的以为“名就是我,我就是名”,与“特殊发心人员”“学霸组”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喜欢给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和头衔以证明自己,本身就是我执的一个圈套。我们要警惕那些惯有的心态,飘飘然和满足感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通过认真的闻思后,养成随时仔细观察内心的习惯是相当重要的,我在想什么,我这个念头算什么,是贪心吗,是否属于五毒粗重,会逐渐扩大影响以后的修行?真正一一对照自心,不图虚名,才会真正踏入真实的正道。因为,所谓的正道不在外面,它只存在于我们内心之中。


少了一个铁钉,亡了一个国家


本课的最后,华智仁波切从因缘聚合的角度告诉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随时随地仔细观察自相续是否全部具足这些暇满。拿烧茶这样一件简单的小事来说,需要具足种种条件才能真正成办,仅仅是其中一个小因缘不具足——比如火绒被打湿了,就只能从根本上放弃烧茶。修行也是同样,本来各种条件具足,但忽然跟道友吵架了,互看不顺眼,这个组就呆不下去了,只能转自学或者转组,之后被种种因缘所牵,新组不适应,或者自学后被世俗种种琐事打扰,修行也只能不由自主地放下了。

所以,不要轻视小小的因缘,一个看似非常小的事情,或者微细的心念,都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就像一首民谣中所说:

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个马掌;

掉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

失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国王;

丢了一个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了解了这个道理,从内心深处认可并畏惧因小失大,我们就会养成时时刻刻谨慎观察自相续的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就是修行路上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编写师兄:定解B06  定解B06

审核师兄:定解B06 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24-定解B06-001】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24课法师辅导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