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道用18 | 别执着,别浪费!让快乐与正法相辅相成
第十八课
堪布传讲
第十八课
2020年6月24日
索达吉堪布传讲
不随快乐而转确实是不容易的。
这个很重要的,通过各种方式吧。就像《中观宝鬘论》中讲,所谓的快乐,实际上是痛苦的一种伪装,是分别念的一种假相。《中观四百论》中说,其实快乐实际上是痛苦的。为什么呢?因为快乐都是变化的,当它失毁的时候,人们都觉得是痛苦的。
或者当我们快乐时,快乐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因为世间的这些快乐,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在胜义当中毫无所得。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发现自己的快乐没有什么可靠的。就像《佛本行经》中讲:“天上人间乐,视皆为不实。”天上和人间的快乐,实际上不是实有的。“观世如愚戏,有形皆空无”,就是说我们应该知道,世间所有的快乐就像愚者的游戏一样,虽然是游戏,但实际上用你的智慧来观察的时候,全部都是空性的、无有的,连它的名称也是很难以成立的。
这种道理,我们应该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世间人间的这些快乐确实没有什么可信赖的。这样的话,当你特别快乐的时候,你也觉得这种快乐不是特别值得我们执著的,这样的道理也会明白的,应该认识它的真相。甚至,对整个世间有漏的快乐,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特别执著的。
《出曜经》中也是讲:“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就是说,我们的这种快乐实际上没有什么可执著的,过了一天一天的话,实际上我们的生命也是一天一天会减少的。就像一个池子里有一群鱼,它的水慢慢干了,这一群鱼有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我们在人世间当中过了一天,就又减少了一天(比如我的生命有三万天,过了一天,我的寿命当中就减少了一天)。那这样的话我有什么可傲慢的?关在屠宰场的那些牛,它虽然感觉很快乐的,但是有智慧的人一看,“你今天虽然是快乐的,但很快的时间当中你也是保不住命的。”池里的这些鱼,泉水都已经断了的话,我们觉得虽然这些小鱼游来游去,觉得很快乐的,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快乐的。
因此我们如果懂得了世间的有漏的真相,这个时候你也不会特别的傲慢,也不会特别地把快乐当作非常实有的事情,不会这样的。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这样一来,我们对轮回也会产生厌离心,然后自己也会好好修行,也不会那么地放荡、散乱,或者自己特别地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应该不会这样。
世间当中的快乐也好、幸福也好,它给我们带来的利益不一定的,也许痛苦好一点,还有,同许多过患也是相联的。
世间的快乐看着好像是可爱的,特别有意义的,但实际上这些快乐,比如世间当中的财富、金钱带来的快乐,它也带有很多的过患,感情带来的快乐,它也有很多的过患,还有地位也好或者世间当中的任何一个欲妙所带来的快乐,实际上在它的背后,它确确实实是与许多的痛苦、许多的过患都连在一起的。
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快乐全部抹杀、全部抛之脑后,也不应该这样的,有一些快乐也有功德。
我们佛教是不堕两边的,不是完全说人很痛苦的,有的人写的是“苦才是人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众笑),应该还有乐,还有一些快乐,这种说法才是比较中道的,呵呵……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关在监狱当中,或者疾病缠身,或者是财富上连生活费也没有的人也好,或者自己五根不全、这种残疾人也好,凡是失去很多自由的那些人,如果想要修行确实特别特别难。因为他要想真正地修行,连基本的自由、基本的生活资具也不具足的话确实修行也是难。
有些人很想修行,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工作的原因、自身的很多很多的障碍而无法修行。有的人其他都样样具足,但是因为自己的信心不足,这也是一种没有自由,心不堪能,没有自由的。佛陀也说,这种人修行很难的。
特别快乐的,吃的也有,穿的也有,心态也是很好的,长得也不错,人际关系也很好的,什么都已经具足的这种快乐的人,他修菩提也是很容易的。
有些修行人也可以这么说吧,连住的房子也没有,吃的也没有,很多条件也没有,虽然很努力很努力,但最后没办法挺得住,最后“哎哟,我这辈子没办法了,太苦了,因为我前世造的业吧,我太穷了,没办法的,”有些真的有这样的,财富方面也是一样的。
有些人一点自由的权利也没有,被别人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你去一个道场里面修行,连一个礼拜的假也请不到,所以这种也是无自由的人,这些人很难修成菩提的。反过来说,自己有一定的空间,自己有一定的自由,这样的人,心也是很快乐的,那种人真的还是有修菩提的机会。
所以说,
有些人自己也觉得特别满意,“我不管是听课也好,我多少年多少年学习佛法,家里也特别支持,亲朋好友对我也特别好,我自己也有点积蓄,再加上我信心也是比较不错,对谁都不会容易产生邪见,我现在什么都具足,大圆满的大彻大悟的话,还有一天、两天的时间……”自己觉得,三宝的加持也好,前世行善的结果也好,自己觉得非常有意义。这样的的话确实也是会有方便,是吧?所以觉得自己很有福报,实在太有福报了。
意思就是说,因为你自己前世的福报也好,即生当中还是有修行的机会。现在很多世间人虽然有财富、有条件、有各方面的因缘,但不会把这种快乐用在正法上,不会用在有意义的弘法利生上面,他可能会用在造业、散乱等世间各种各样无意义的事情上。
世间很多人虽然有一些快乐,但这些快乐不会做成良性循环,不会做更好的投资。可能快乐是来之不易,但这个快乐换成什么呢?是痛苦的因。世间人是这样的。但我们不应该这样,我们应该用这种快乐获得正法,而且修行当中也生起持续不断的快乐。
因为我前世的福报已经获得了快乐,而我获得快乐以后在快乐当中不散乱,不要虚度,应该很好地去修行。如果我一直不好好地修行,自己整天处于一种不自由的、或者一种自己约束的状态,这样的话,即便你行持苦行,可能连世间的智慧也不能得到。
《佛所行赞》中说:“疲身修苦行,其心犹驰乱”。如果身体一直苦行、没有自由、非常折磨的话,连身心都会扰乱的。“尚不生世智,况能超诸根”,连世间的智慧都不能生起,更何况出世间的功德?所以,我们拥有这般自由、拥有这般快乐的时候一定要得到法,而且得到法的话先从世间的知识开始,然后获得了出世间的智慧、正念等等这些出世间的诸根。
依靠快乐获得正法,因为修正法将来获得快乐,这两者可以说互相成为很好的因,相辅相成。
《诸法集要经》中讲:“若乐修诸善,得最上快乐。”如果我们乐于修诸善、修一切善的话,得最上的快乐。
我想很多人应该可以这样讲吧,至少有听法的机会、学法的机会,这个真的很难得的。我自己是这么想的,一生当中可能自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总认为闻思修行应该是最大的福报。我们依靠闻思修行的因缘,将来也一定会是获得快乐的,因为那个时候你前面的等流果的这种因缘,将来又拥有行持善法的机会,又可以获得快乐;如果没有这样,我先造恶业的话,那就一直辗转在轮回中受苦,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拥有快乐的时候不要太执著,但是这种快乐一定要用在佛法方面。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后每个人的人生下场是什么样,很难说,都是随着大的因缘和业力支配的。但总的来讲,哪怕是一年当中有闻法的机会,哪怕在十个月当中有闻思修行的机会,自己应该觉得“在我的生命当中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一段、最精彩的一段。”应该这样来想。
因为当你拥有的时候,很多人确实当时是不知道的,比如我们的父母健在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感觉,但一旦父母离开的时候,你觉得“父母健在的那个时候我是很幸福的。”
一旦我们拥有法乐的时候我们都可能不知道,一旦闻思修行的机会没有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觉得,“以前闻思修行的时候应该是很快乐的。”确实会这样的。
所以拥有佛法快乐的时候大家应该珍惜,当场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快乐也好,有闻法也好,但是你没有珍惜,没有把自己的快乐与正法相辅相成,你没有不断地行持善法的话。可能刚开始你有一些快乐,但是因为当时你造了恶业、发了恶愿,行为各种不如法,由于这样的原因,因为你的快乐是前世的因,这个你已经用完了,然后你再没有了,就像充电,昨天充的电,今天再不充电就全部已经用完了,再也没有了。就像木器当中烧水的话,到最后木器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因为水稍晚时,木器也烧了。最后它的能依所依全部都没有了。
如果我没有将快乐转为道用,没有依靠快乐来行持善法的话,到最后,一切的一切不像最初一样,最后荡然无存。有的修行人刚开始的时候特别精进,很努力的,但后来可能依靠一些其他的外缘吧,有一些恶友也好,恶环境也好或者恶习气,各种各样的,刚开始是很好的,到最后下场是很悲惨的。
我们很不愿意,哪怕是自己修得不是很好,但是在修行当中不要退失。以这种状态来过自己的一生,我觉得是有意义的。否则的话,你刚开始的时候很了不起的,行持善法各方面都是样样具足,但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整个下场特别得可怜,我们不希望这样的,所以一定要跟正法相应,这与自己平时的祈祷和行为一定是有关系的。
所以当你快乐的时候,比如我去耍坝子,耍坝子就快乐,心里面想,“我今天的快乐,还有很多三界众生也希望得到,我要回向给他们,一定要让他们也能得到。”这是很简单的修法,但简单的修法也可以,比如我今天得到一个好吃的东西,我如果能分享的话,“这个很好吃,你要不要再吃一下?这个臭豆腐我特别喜欢吃(众笑),要不要你也尝一尝?”不仅是你自己分享,你还要想到众生。
如果你有点舍不得的话,有些道友说,“这个我舍不得给你,但是我观想给你啊!(众笑)”呵呵,这叫观想嘛?“这个我舍不得,但是我还是观想给你啊!”你就观想就完了。
这是快乐和修行正法相结合,快乐真的可以同修行正法相结合的。比如我今天特别快乐,前辈大德说快乐不能浪费,痛苦也不能浪费,什么意思呢?你快乐时,如果你没有修行正法就浪费了,你在快乐时想“虽然快乐,但这个是无常的,这个快乐是上师三宝赐予我的,这个快乐希望很多的众生得到,”这个快乐就不会浪费了,有用了。
你痛苦的时候也不能浪费,“我现在特别痛苦。”然后抱怨或者是怨天尤人,这样的话痛苦就浪费了。你痛苦的时候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一样,“这个也许对我的人生很好的,也许它背后有病魔,就感恩这些病魔。”“我今天很痛苦,其实轮回当中有很多的众生也这样痛苦,愿他们早日获得快乐。”比如别人给我打一支针,打针的时候刚开始我有点害怕,“哎呀,今天我要接受众生的这种痛苦。”打针的痛苦我还是用上了,没有浪费。所以前辈的这些大德不论在生活当中感受痛苦也好,感受快乐也好,都要用上。
世间人在痛苦的时候就“哇哇哇……”然后快乐的时候也是“哇……”除此之外,他也没有任何更深的一些修行。修行人应该不同的,当他遇到快乐的时候,“哦,世间的快乐都是如梦如幻的。”今天我很快乐,但实际上呢?比如有时候去草地上耍坝子时,我往往在草原上漫步时,经常看到牦牛死了以后的骨头,然后一想,“我的身体也是这样的,曾经这个牦牛在这个草原上也是这样走过的,但到一定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有时真的产生深深的厌离心也好,死亡无常也好。
我的这种快乐,一方面有些人看觉得,“这个人真的有问题,本来快乐的,怎么看到一个骨头就悲观了?”可能会这么想。但实际上,从修行来讲,我觉得修行的方式是很多的,快乐的时候也应该跟修行正法相结合;痛苦的时候也要跟修行正法相结合,那天不是讲了七种修法吗?
《中观宝鬘论》中说:“享财此生乐,布施他世乐。”享用财富今世当中快乐,布施财富他世当中快乐。还有“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是故恒修法。”《中观宝鬘论》当中讲死缘是很多的,生缘是很少的,有些生缘也变成死缘,所以,我们恒常要修行。
所以我们现实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是可以修行的善知识。
《中观宝鬘论》中还有很多将快乐和痛苦结合修行的教言,这些都是《中观宝鬘论》当中的意趣。
当我们听法也好,什么都很快乐。如果没有认清快乐的话,快乐就不会变成修行的顺缘。比如你没有病,非常健康;你有一定的钱财,各方面你很快乐。但你没有认识到快乐不能浪费,快乐一定要用在正法上,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话,其实快乐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人一切具足了,什么都有了,但这个时候还不满足,还要想得到一种快乐。如果别人问你,你快不快乐?什么时候你最快乐?你应该回答说,“我现在最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我拥有一切,我有健康的身体,我有正常的心态,我有丰富的资具,最近每个月都是,发了我1500块钱,所以我应该算是拥有很多,我还拥有蓝天白云下的自由,什么都有。”
如果你没有这样想,而是想“我现在不快乐,但希望我以后很快乐。”现在世间大多数人是这样的,问你快乐不快乐,“我现在不快乐,但我现在正在做一个项目,我现在正在和某人合作。按照我现在的计划、预算、规划,我将来肯定会变成像转轮王一样的,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但这样一直患得患失,在一种希望的心态中虚度人生。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别人问你快不快乐时,你应当答我很快乐。你有没有拥有一切?我拥有一切,否则的话我们的欲望是无有限制的。
以前有一个顶生王——我乳轮王,他整个三界的所有财富都拥有了,但最后他要和帝释天平起平坐,后来他还是不满足,最后落到人间死了。这也许是个传说,佛经当中也有《顶生王因缘经》,这个因缘经中说:“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天上降下了珍宝,但是愚者是没有满足的。“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愚者是没有一个满足的时候,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
我们每个人的身份不一定相同,每个人的福报不一定相同,所以你拥有的是你的福份,我不是特别富裕的话,说明我的因缘不是特别富裕的一个人。你应该心里想,“哦,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切。”你如果长得不是特别好看,“哦,已经有福报了,已经可以了。”自己应该有这样的满足心才是对的。否则的话,我们世间人一直觉得自己缺什么,一直觉得自己不满足,一直在人生中追求、追求,最后追到什么很难说。一直忙碌,然后在繁多的琐事当中虚度人生。
所以我们要对治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时时刻刻将修行妙法和自己的行为相结合。
我们昨天也引用了《佛遗教经》中的教证:“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这个确实是很重要的。
以前莲池大师说:“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我以前也引用过,人生如果了解知足的话,所有的烦恼一时间当中解除了。我们只要有知足的心,人还是很需要满足的——“我现在已经可以了。”不管怎么样自己有一颗知足的心。
当然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我们不能有满足感,有满足感就没办法激发自己的潜力,你一定要不断地追求,要有不断地向前的一种奋斗努力的意乐。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膨胀欲望的精神。不管你再怎么样,满足我们的欲望是很难的。所以到一定的时候,自己还是要知足。
但要不要奋斗?奋斗是可以的,尤其是在金钱、钱财上,到一定时候,再奋斗也是没有用的。所以龙猛菩萨也说:“知足无财真富翁。”如果知足的话,即便是世间的有漏财富没有的话,你应该是很快乐的,应该是很富裕的,所以知足真的是一种甘
昨天讲的,所谓的知足不一定是金钱上,有很多方面,包括地位也好,包括世间上各种各样有过患的这些妙欲,最后自己还是要有一种满足感,这样的话,心态自然放松。当心态自然放松时,很多的顺缘纷至沓来,自然而来。如果我们没有这样,越来越追求的话,越来越贫穷,这方面通过很多人的亲身经历应该也可以了知这个道理。
意思是说,还有其他的方法,快乐转为道用,比如依靠上师三宝的恩德,”我今天所有的快乐是上师三宝对我赐予的悉地,对我的加持,我好快乐啊!”寒冷的时候有比较温热的阳光,炽热的时候获得凉爽的风,这些都是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这种快乐转为道用,用一种感恩心转为道用的方法也有。
还有一些菩提心的教言。因为修菩提心的原因,自己相续当中获得一点一滴快乐的时候,“我一定要赐给众生,我一定要利益众生。”菩提心的教言,你把自己拥有的快乐全部都赐予所有的众生。感恩三宝的话,我拥有的这些快乐要回报给三宝,这是三宝赐予我的,这种实际上也是快乐转为道用的另一种方法。
刚才讲快乐转为道用与修行结合。当然快乐转为道用与痛苦转为道用的方式是比较相同的,我们不能傲慢,快乐的本性是痛苦的,快乐的本性是无常的,快乐的本性是空性的,通过苦空无我来观修。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快乐就不会傲慢的,我快乐有什么傲慢的,你今天快乐明天不一定快乐,你所谓的快乐都是虚名而已,所谓的快乐也许是痛苦的因等等,这样的时候我们不会骄慢的。
所以这本书主要是从这个角度讲的。
当然,还有通过感恩三宝、通过菩提心、还有高僧大德的其他的教言,快乐转为道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但暂时就讲这么多吧,丹毕尼玛说他可能比较忙(众笑),本来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但只讲这么多。
当然,快乐转为道用与痛苦转为道用是一样的,刚开始时,就像修断法者远离人群一样的。先到寂静地方去,然后结合积资净障——供曼扎、积累资粮,供护法,还有念百字明、念金刚萨埵40万遍等等——积资净障来修行,就像是痛苦转为道用一样,修法完全是一样的。
第二讲胜义:
这个和前面一样的。快乐也是在胜义中,通过四边观察,就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来观察。然后快乐也是连它的虚名也不成立的,更何况是真正快乐的本体。在胜义当中,确实所谓的快乐是了不可得的、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那这样的话,快乐怎么会存在呢?
昨天我问了痛苦存不存在?你们都说在胜义当中不存在。我担心有些没有学过中观的人举手说存在,但昨天还算是可以的,我回去以后想了想,有些可能还是学过中观,不然他认为真的存在,那这样的话我们大家都比较尴尬(众笑)。胜义当中存在痛苦的话我也不好说,举手的人也不好说,但昨天没有,我相信今天快乐在胜义当中也是不会有的,连它的虚名也是不存在的。
那这样的话,我们对快乐有什么可执著的?胜义当中也是不存在的,世俗当中快乐也是容易变的。所以当我们快乐时不要得意洋洋,不要自己觉得我很了不起,一直傲慢,那这样的话,可能修行也是不成功的,再加上可能造了很多的恶业,到最后的下场是自他都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一个修行人,当他快乐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淡定,当他痛苦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淡定,但是他最关键的修行——利益众生的事情从来也不会放弃,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并不是今天因为痛苦一直哇哇地哭,哭的时候他的眼泪变得比印度洋还多,然后快乐时开心地笑,他的笑声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的众生都听到了,帝释天都有点害羞,“这个人为什么笑得这么这么开心啊?”他们都是捂着耳朵,“能不能让他停下来?不然的话他的笑声太大了,我都有点已经受不了了。”所以帝释天有时都有点受不了了。那这样的话,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吧,一会儿乐得不行,一会儿哭得不行,这种人可能不是很好的修行人。
所以,人呢任何时候都具有苦和乐,这是两种强烈的感受,这两种感受出现的时候,自己要淡定,以修行来转为道用的话,这是最好的。
后面可能还有一部分,我们明天讲完。今天讲到这里!
小编提示:善始善终,打卡回向,写出收获,送出礼物。(文字未定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