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终无别一谛 |《解义慧剑释》05
1
比量的分类:名言量
名言有两种,一种是实相和现相不一致的显现,另一种则为实相和现相一致的显现;由此也就存在两种量,即见实相和现相不一致的观现世量与见实相与现相一致的净见量。也就是说,名言中除了观现世量所见的不清净显现之处,还存在净见量所见的清净显现,即真正的名言实相。
这两种名言量就像人眼与天眼一样,天眼不但能见自己的对境,而且人眼的所见也能见到,同样,净见量不但能见真正的名言实相,还能见到凡夫的所见。而人的眼睛只能见到自己的境界,这就像观现世量,观现世量只能见到柱子等不清净的显现,至于清净的显现则根本见不到,可以说这就是观现世量的缺陷。
真正的名言实相,并非我们现在所见的不清净显现。
净见量讲得特别清楚的经论并不多,而麦彭仁波切的相关教言书却讲得非常详细,依此我们能非常方便地认识世间万事万物,故大家一定要再再深入麦彭仁波切的论典。
如果对每一种量都能从本体、因、果、作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就能深深了知它们之间的差别。
1. 观现世量(世间名言量):
本体:仅对成为现量、比量对境的所知相似义无有欺惑的一种心。因为观待净见量的对境来讲,观现世量的对境毕竟只是相似的对境,正因为是相似的缘故,暂时不受欺惑的有境之心就是观现世量的本体。
因:现量、比量如理如实取各自的对境。由没有任何错谬的六根和对境聚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生起缘取对境自相的识,这是以现量来如实取境,也是观现世量的因;比量如实取境,则如依靠山上有烟推出山上存在火,这也是观现世量的因。
作用:遣除对观现世量的对境怀疑的增益。概而言之,所遣除的增益就是凡夫根识前的增益,也即与正确的观现世量的对境不符合的一切法都要遣除,这就是观现世量的作用。
果:不误认为他法而完全受持相应场合的意义。比如,本来在名言中存在前世后世,但有人却认为前世后世不存在,于是我们通过推理来让他了知前世后世的存在,这样之后错误的见解就被遣除了,符合实际真理的见解自然而然引生出来,这就是完全受持相应场合的意义,也即观现世量的果。
如果有正确的世间名言量,就会像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的比量一样,不管得出任何结论都千真万确,根本没有任何错谬之处,所以真正懂得观现世量非常重要。
2. 净见量:
本体:对广大所知无欺了知的有境智慧。比如,诸佛圣者通过尽所有智,就能无误了知凡夫人根本不可能了知的广大所知境。
因:即圣者首先入于根本慧定,在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中安住,出定后他对整个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能了知。对凡夫来讲,则只有依闻思生慧的定解、以总相的方式缘真如之义作为前提,从而对诸法住于大清净中等不可思议的境界生起诚信。
作用:对观现世心不可思议的对境遣除怀疑的增益。对世间名言量根本无法了知的很多深奥事理,一定要用净见量来抉择,这就是净见量的作用。
果:彻知一切所知。也就是说,获得佛果时才现前的、了知名言究竟真相的尽所有智,也是依靠净见量而现前的。
2
比量的分类:胜义量
1. 相似胜义(随同胜义):这种胜义凡夫人也可以抉择,比如柱子是空性的,所谓空性则指遮破所破后的不存在,也就是单空。对初学者或根基较差的众生来讲,宣讲这样的胜义很有必要,因为他们实执很重、始终执著万法实有,故必须首先以中观的推理,将万法抉择为不存在的空性。
2. 真实胜义:这就像《中观根本慧论》所抉择的一样,万事万物全部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一点戏论都没有,即远离所有的语言分别与妄想执著。对凡夫人来讲,这就是所谓的“不可思议”,就像盲人无法了知大象的形状一样,凡夫分别心不可能了知圣者的无分别智慧。
为什么要分这两种量呢?因为所量有二的缘故。正因为所量有相似、圆满(真实)两种理,衡量它的智慧,才分成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两类。如果没有这两种量,那就无法了知相似与圆满的两类所量,可见这样的分法非常有必要。
《中观藏论》云:“于此若无有,真实世俗梯,欲上胜义楼,智者非应理。” 相似胜义的单空一定要具足,否则就没办法到达真实胜义,因为没有楼梯却想上高楼,智者一定会说这不合理。讲中观时,为什么先抉择单空,再抉择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其原因也在于此。
3
除诤时刻
正因为世间有正确和错误两种情况,我们才从不欺惑与欺惑的角度安立了量和非量。《入中论》云:“无患六根所取义,即是世间之所知,唯由世间立为实,余即世间立为倒。”没有任何过患的六根所看见的法,就是世间的所知,这样的所知法唯有观待世间根识才能安立为真实世俗,而了知这样的所知法的识,无疑就成了世间的真实量。如果六根都有过患,那无疑就会观待世间而将其所了知的法安立为颠倒世俗;而缘取这种所知义的识,自然也就成了非量。
有些人认为,在胜义当中分析的时候,上面讲的现量与比量全部都不成立,所以你们这样的安立并没有用。
当然,在观察胜义的时候,现量与比量全部是空的本性,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但是,在名言中这些量是不可缺少的,即必须要具足。如果量不具足,那就会像麦彭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没有眼睛的话,走路就不方便;同样的道理,在世间当中谁不懂因明的正量就非常可怜,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
虽然在观察真实义的时候,现量、比量等安立并没有超出空性,但在世俗中它们的作用却不可否认,这一点大家要明白。
虽然以胜义量来观察的时候,一切万法皆超离一切戏论,根本不存在任何执著相,但世间人一直有相的执著,所以永远沉溺在轮回当中。汉文思想的“想”是心上面一个行相的相,这表示心一直执著相,随着执著,思想与宗派也就随之而生,各种法相也层出不穷地出现,于是乎众生对相的执著更加深重,苦难也越来越加剧。
面对如是多的众生因各种各样的执著而沉溺在痛苦的轮回当中,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给我们作了重要开示:在名言中对所有的相都要了解,一定要清楚哪些是真的相、哪些是假的相?否则真假会混为一谈,从而不知取舍。
现在有些人这样问:“世俗的显现全是假的,而胜义又是空性的,那极乐世界是不是不存在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从名言的角度来讲,它是真正的实相,因为它是净见量的对境之故。所以名言量一定要分两种,如果没有分,那在这些问题上很多人会迷惑不解。
对汉传佛教来讲,了解名言中有这么一种分析方法也很重要,以此才能在名言中正确安立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很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否则也有一定的困难。
有些人认为,胜义就是一味一体的法界,它怎么能分呢?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如同名言量必须分两种一样,胜义量也必须分两种。其原因是:因为所量胜义分暂时和究竟或相似和真实两种,所以观察胜义的有境智慧也必须分两种,即暂时的相似胜义(单空)与究竟远离戏论的实相胜义。如果没有这样分,那就“不知二谛融”。意思是说,没有分开两种胜义就无法了知二谛圆融无违的道理,因为只是受持否定所破的单空执著相之故。
因此,大家一定要受持麦彭仁波切的殊胜窍诀,既要通达暂时的单空,也要通达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
○
我常这样想,大家若能深入《定解宝灯论》,对空性就一定会有深刻的认识,如果真正证悟离戏大空,那一切戏论全都会消于法界。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
- 未完待续 -
推荐阅读
有一把剑,叫智慧 |《解义慧剑释》01
生命的指南针 |《解义慧剑释》02
追溯本源的秘门 |《解义慧剑释》03
山那头的烟与火 |《解义慧剑释》04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