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ཐེག་པ་ཆེན་པོ་རྒྱུད་བླ་མའི་བསྟན་བཅོས།༽
2019年10月12日
第15课
今天讲《宝性论》。
这个《宝性论》呢,什么?嗯,今天……下个礼拜没有,下礼拜是《论语》,再下礼拜六,应该是26号,有一堂《宝性论》,然后就告一段落。
26号讲一次,基本上,明年二三月份再开始讲,如果没有死的话。我的底限是没有死的话,其他不一定有障碍吧,如果活着的话,慢慢讲吧。
你们也是一样,发这个愿,听一部法,在听法的过程中,有不同的顺缘或者违缘,哪怕再大的违缘,一部法要圆满听闻,这是原则 。
我看很多道友,不管是现场,还是其他途径听课的人,是很认真的。
可能这边的人,听法比较而言,又自在,各方面的因缘比较具足。甚至发心的人,听法时,允许他听一节课两节课。城市里的工作的人是比较辛苦的,但在闻法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一直坚持着,有困难但不间断 ,值得赞叹随喜。
我们这样听闻佛法,在世间中,应该是难得的机会。所以拥有这样的机缘时,大家应该珍惜。尤其在讲《宝性论》,与我们的佛性有关系,如果佛性没有懂,比较遗憾可惜。
以这种心态来接受是有必要的。
今天讲到如来藏的九种比喻。
前面讲了如来藏有十个方面,包括如来藏的本体、因、果、作用、功德、分类、恒常、周遍等等,讲了八个科判,有十个方面已经讲了。
我想很多人,确实对如来藏有一个比较崭新的见解。以前只知道”众生皆具如来德性“,怎么具足的?依靠教证理证和教言,讲得特别清楚。
虽然前面讲了十几堂课,但收获是非常不错的。值得赞叹。
闻法时,有的道友有好的意乐,如果没有意乐,每个人会讲各种理由断课、缺课,都可以的,主要靠自己。如果你们自己没有信心,我也没有办法的。一个人也没办法,不听是完全可以的。
说明对这个正法有信心,这个信心是很重要的。
我们一直在讲任何法时,信心如三昧一样,只要进入正道,刚开始必须要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开始不能入门,中间不能坚持 ,最后不能圆满。
所以对善法的信心特别重要。
今天讲第四个,解说之摄义,承接上下的内容。
己四、解说之摄义承接:
如是如来藏,安立说为十,
住惑壳内彼,以诸喻可知。
前面,如是如来藏,安立说为十。对本体、作用和因等,抉择如来藏,用了十个方面,包括功德、无二无别等,宣说了。
以后我们也是,不仅仅是看一遍就可以,应该自己有时间时,自觉地、主动地,翻阅一些相关如来藏的经典。这样的话,我们的定解根本无法稳固。不是听一节课对佛法有信心,对如来藏有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
下面承接上文。
如来藏实际是住在烦恼的壳中,一直具足的。无量的烦恼,相当于……下面有烦恼的比喻,有特别多。
这个是我们的如来藏一直包在里面,或者盖在里面,或者被关在里面,封闭在里面。这样的如来藏,下面有九个方面的比喻来讲。
这九个方面的比喻,实际是《如来藏经》,你们方便时,自己准备一下《如来藏经》,我翻译时对照 了,比较短的,西晋时有竺法护翻译过,东晋时有觉贤法师翻译过,唐朝不空法师翻译过。
现在常用的佛陀跋陀罗的《如来藏经》,主要讲九种比喻,还有《不增不减经》是很重要的如来藏的道理,是菩提流支翻译的。
最好以各种比喻和方法来了知,因为如来藏是隐藏的东西,或者以本体和作用来了知,或者如经典中以比喻了知。如果不知道如来藏的道理,为了成佛,不会精进。即使精进,也没有多大意义。
《法华游意》:虽复懃精进,修行菩提道。若先无佛性,终不得成佛。
虽然你很精进地行持菩提道,如果你没有佛性的话,是徒劳无益的。
所以要先知道自相续中有佛性,因为暂时垢染的原因,有的人马上可以开悟,有的不能马上开悟。有的人烦恼特别重。但佛性是善良的,是觉悟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上无有坏人,无有恶劣的众生。即使有,也不是一直有,不是本性有。除非你不承认大乘佛教的观点,否则这种教证和理证是没有的。
象魔王波旬,危害了无数众生,他的相续并非没有佛性;象提波达多,也是被授记能成佛,在《妙法莲化经》中。
虽然烦恼多,但懂得了佛性,都是暂时的一种迷失方向而已,实际都有觉悟的种子和作用。我们应该了知。
平时讲其他经论也说,“《宝性论》有九种比喻和九种意义”。今天就真实地学习一下,是非常好的。
下面是第五个科判,依靠承接的比喻。
分二,一是有垢的真如,以同法对应,二是垢染和如来藏各自同法对应。
一,略说法界周遍众生之理。
二,广说比喻和意义。
三,说无始的道理。
首先是略说,简单地说,如来藏是周遍于所有的众生。
是怎么知道的?有九种比喻,弥勒菩萨也同样讲了九个比喻。
己五(依承接以比喻宣说)分二:
一、有垢真如共同同法对应;二、垢染与如来藏二者各自同法对应。
庚一(有垢真如共共同法对应)分三:
一、略说法界周遍众生之理;二、广说其喻义;三、摄说无始之理。
辛一、略说法界周遍众生之理
败莲中佛蜂中蜜,糠中精华粪中金,
地下宝藏小果芽,破衣之内如来像,
贱女腹内人中王,泥中具有珍宝像,
如是烦恼客尘障,众生中住此佛性。
1、特别颜色难看的,枯萎的莲花中,有相好的庄严的佛像,这是第一个比喻。
2、很多很多的蜜蜂,团团围绕在蜂巢中,有特别营养丰富的蜂蜜。这是第二个比喻。
3、在糠粃中有粮食的精华。《如来藏经》中说糠kui,都可以,当中有精华。
4、第四个比喻,不净粪中有纯金,质量上等的纯金。
5、在贫穷的家下面,屋子下面底下有宝藏。外面看不出来。
6、有一些树,它的种子是很小的,后来成长的果是特别大的。这样一个小小的果子中,其中有苗牙和大树的种子。这是第六个比喻。
7、有卖佛像的一些人,象古董式的,喷着颜色 ,根本看不出来。外面包着破烂的衣服,问“要不要买,值几万块钱。”
唐卡也是,做一个特别破烂的布,其实里面是新的。
所以买的时候要当心,看清楚,有的人说是特别旧的,有的说是师父画的,其实好多是学生画的,老师只是画一个眼睛。有的尼泊尔的,看着象古董,外面喷着一些东西。
福报大的人,请一些唐卡,要特别观察 。
这可能和如来藏没有什么关系,和做生意有关系。
有的人信心很大,有的人有福报 。有的人在印度、尼泊尔,给我请一些唐卡,说请了几万块钱……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看唐卡,你们的发心是很好的,我是特别赞叹的,值不值不好说。
也许值 ,我们看不出来。
破衣,以前在文革期间,很多佛像和经书,用破衣包起,埋藏在其他地方,外面是看不出来,破衣中如来的相。
8、特别低劣的女人的肚子里,有转轮王、君王。一看这个女士又穷又难看,地位下贱,看不出来肚中有转轮王。
9、黑泥当中有珍宝一样的佛像。
这样遮障了佛性,这九个比喻,相续中的烦恼客尘。
为什么叫客尘?以前讲过了,如客人一样,不是主人。与如来藏比较,如来藏是主人,烦恼是客人。已经遮障了众生的相续,隐藏着。
《华严经》: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
所以通过这次,要了知如来藏如何具足的道理,要明白。
对应解说:
垢如莲花蜂,糠秕与粪地,
果皮与破衣,剧苦逼女泥。
佛蜜精金藏,涅珠宝佛像,
洲主尊宝像,同无垢佛性。
按甲操杰的说法,此处有18个比喻。
能障的比喻,所障的比喻,在比喻中也已经说明了。
怎么说明的?
首先烦恼,能遮障自性如来藏的客尘是什么呢?
遮障有九个比喻,能遮障。所遮障也有九个比喻。总共讲了18个比喻。
1、莲花;2、蜜蜂;3、糠粃;4、粪;5、果皮;6、破衣;7、剧苦;8、贫女;9、黑土
所遮障是什么呢?
1、莲花遮障的,是佛陀的身体。
2、蜂蜜。
3、糠所遮的是粮食的精华
4、烘所遮的是纯金
5、地所遮的是宝藏
6、果皮遮的是种子
7、破衣所遮的是佛像
8、贫女所遮的是转轮王
9、黑土所遮的是佛像
这些所遮住的是佛性的比喻。
这18个比喻,一个是能遮障,一个是所遮障的法。
如果从意义上讲,能遮的是烦恼,所遮障的是佛性,也需要烦恼遮障。
我们以前,对如来藏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人不是特别清楚。这里讲的九种道理,应该很明确。
如果要参考,如来藏的十个经,我一一举不出来。
主要是,《华严经》中讲如来藏的?经。还有
《大宝积经》中有胜鬘品。《涅槃经》、《大云经》、《法鼓经》、《如来狮吼经》都讲过如来藏。
我们对释迦佛的第三转法轮,如果不是特别精通,不是特别清楚。如同夜晚见色法,不是特别清楚。不依靠传承上师和大德的教言是很难明白的。
在藏传佛教中,宁玛巴和觉囊派的注解中比较多。这方面有窍诀性,要懂得如来藏的存在、怎么样具足的道理,对修行人应该有必要懂得。
如果不懂得,如现在人所说,“无有前生后世,没有业因果”,是很可怜的。如秋天的花,如一棵树,这样众生是很可怜的,修行也没有什么用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混饭三界就可以了。没有什么需要远大的理想,反正短暂的人生,最多能过一百岁,几乎没有用。
如果这样,我们作特别短暂的准备是可以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要长远修行成道,度化众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下面讲九种比喻。
这个科判可能不是科判,没有找到。
广说比喻分九,直接这样就可以。
后面没有找到。这样的话,再看一下,好象没有。
辛二(广说其喻义) 分九:
一、如败莲中佛;二、如蜜蜂中蜂蜜;三、如糠秕中果实;四、如粪中金条;五、如地下宝藏;六、如皮中苗芽;七、如破衣中佛像;八、如女人怀王;九、如泥模中金像。
癸一(如败莲中佛说明众生存在法界之理)分三:
一、能表之喻;二、所表之义:三、对应解说。
子一、能表之喻:
如色败莲住,妙相如来尊,
无垢天眼见,令从莲苞现。
九个比喻一个一个广说,意义说一下,比喻说一下,再进行对应,这种说法是很有意思的,对吧?
今天是多少号?十二号。(众笑)
这个是什么?(众答)
能断金刚经,韩语的《能断金刚经》。
(鼓掌)
这个教授——翻译的人,我和他有过对话。他是严谨的人,对学术应该特别……怎么讲?很有学术思想。
佛教的话,佛教徒信心比较足,信心与学术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
我看研究净土、研究《楞严经》/6的比较多。
国际有一个研究的规则 ,按规则 来,不然,有的佛教徒写的论文,有一些研究的著作,讲了很多故事,讲自己的感受,梦境,这在学术界不认可的。
修大圆满,可以依信心和悲心,增加感性的成份,学术研究时,要有逻辑性,要找不同的资料。
比如《如来藏经》是哪个朝代,哪个法师翻译的,当时的情况如何?与另外的法师,如菩提流支,有什么不同?(我本人分析是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应该这样讲。
有的佛教徒写论文,写故事感想,梦境如何,这可能只是感应录,觉受的随笔,真正的学术的话,国际有一定的规则 。
有必要的话,有的老师、教授,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要好好给大家讲一讲。
不是说,“我的上师是金刚的本体,我以信心……”一开口学术的成分就没有了。
那天我和教授谈时,当然我讲《金刚经》时没有学术,如果当时学术思想特别浓,没有人听。
我讲时,本来我讲时,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讲的。这个教授研究时,对比了不同的版本,藏文、唐僧、鸠摩罗什是怎么讲的,他说对他有帮助。
我的课不是学术的,如果是学术的,一定要以他的方式来做。
我以前试过一两次,刚开始是去北京大学,完全按中观体系,下面的人全部打瞌睡 ,讲课是没办法的,但文字上,有的发心道友写论文,有的人有自己的。我看过论文集,有的人写的非常不错,看了一遍好象看了很多书的感觉。目录在后面。有的人特别简单,逻辑也不顺,这应该不是有价值的论文。
今天要讲九个比喻,讲得完吧?
刚才第一个,不好看的莲花中有佛陀,如来的身相具足。
如来的身相是非常庄严的,如来的身相。
如来的身相谁知道呢
有天眼的人知道,他告诉别人,莲花中有如来身相。别人可以将莲花拿下来,看得到如来的身相。
方便时看一下《如来藏经》,如车轮一样大的莲花中,每一个中有相好的如来。枯萎时,拿下来看得到,应该不是我们的世界的状况,应该是其他世界的情况。
如果以怀疑祈祷的话,念极乐愿文时,虽然听到如来的声音,但以前诽谤故,见不到如来。
这是比喻。
子二、所表之义:
善逝遍无间,佛眼见自性,
无覆住后际,悲尊令解障。
意义的话,法身三时遍所有的众生,乃至无间地狱的众生。最可怜的就是无间地狱的众生,人间的屠夫相比,也是了不起的,大班智达。
如来藏遍布无间地获以上,所有的众生具足,佛陀以智慧照见,没有任何覆盖。对所有的众生,如母亲对独子的爱一样,对所有的众生的爱、悲心,佛陀是以这种悲心饶益所有的众生。饶益的方法是讲经说法,以智慧指点,让他们获得解脱 。
无间地狱的众生,遍于如来藏,应该很明白的。
人世间,即使这个人很可恶,没有无间地狱的众生可悲。没有的。
《庄严经论》的一个公案:
有一个比丘,讲经说法非常好。讲经说法过程中,有一个寡妇听课,一来二往,产生了染心。
寡妇说,如果你对我好,要还俗以后过生活。
还俗之后,出家人没有一技之长,再加上身体越来越不好,别人对他的看法也不好,后来特别可怜,生活无法维持,他能做到的事情几乎没有。
所以,不管是男众女众,自己过清净的出家人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如果遇到了魔障,沦落为在家人,连生存都很难。
也许刚开始没有很好地观察 ,最后家庭不和,甚至生活没有着落,特别可怜。如果他依然是出家人,至少对生活、衣食住行不用愁。有的人是因为业力,有的人是因为好奇心、特别的心,后悔也没办法。
这个人实在走投无路,选择杀羊,有一天他的法友看到他,全身血淋淋的,在过秤。生起极大悲心,想救他。但他没有呵斥他,用一个善巧方便,说“你的手艺很不错,称肉还是不错的。”
他觉得稀有,认为他觉得自己可怜,其实他很快乐,对自己的生活羡慕,想起了读过的经,对轮回的厌离心,突然有所启发,当下把卖肉的秤扔在地上,决定出家。
他出家之后,继续修行,后来得到阿罗汉还是什么圣果。
有的众生因为业力原因,有的因为环境的原因,中间无恶不作,因为有如来藏的原因,善根有成熟的时候。虽然暂时封闭着,因为佛陀说妙法开启,或者同行道友、善知识指点之后,也有解脱的机会。
这是无间地狱的公案一样的道理,结合而讲。
子三、对应解说:
如凋零闭莲中佛,天眼见已除莲瓣,
见贪嗔等垢壳覆,众具佛藏悲摧障。
比喻对应解说,天眼的人已经看到莲化中有佛,一一将花瓣扯开,之后看得到如来的身相。
同样的,如来能见到我们的贪心、嗔心,垢染的口中,众生具有佛藏——即如来藏。
佛陀通过讲经说法,各种方式,将众生相续中的客尘,一一断除,展现如来藏的真正本来面目。
《如来藏经》:我已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隐住,说法令开现。
佛眼已见众生具足如来藏,一定要通过讲经说示,以说教让众生懂得。
如来藏如莲花中的佛身,我们看不到,只有天眼的人才看得到。
包括我也好,每个人都有莲花中包的佛性。
我们象有天眼一样,我们为众生宣说如来藏的道理,功德也是非常大。
哪个经中说,讲如来藏的法,相比空性、四谛的法,功德更大。
所以我们以后要着重弘扬《宝性论》。
我在讲《楞严经》的时候,问要不要弘扬《楞严经》,有的人说要。在讲《宝性论》时,问要不要弘扬《宝性论》,也说要。有的人什么都要研究,结果……
癸二(如蜜蜂中蜂蜜说明众生中安住法界之理) 分三:
一、能表之喻;二、所表之义;三、对应解说。
子一、能表之喻:
如蜂群绕蜜,智士寻求彼,
见已依方便,令蜂群离彼。
如蜂群围绕中有蜂蜜, 如何得到呢?要精通采蜜的人,养蜂的人,他们的话,有智慧,能知道这里面有蜂蜜,依靠一种方便方法,熏烟烟也好,现在我看到东西方都是这样的,戴一个面罩,驱散蜜蜂,取出蜂蜜。
我以前小时候和弟弟放牛,早上七点出去了,晚上六七点才回来。下午比较饿。
有一次我们看到蓝色的花,旁边有蜜蜂,我们想能不能吃到一点蜂蜜。我们拿一些叶子和树丫丫,刚开始有很多蜜蜂飞了,到一定时候,四面八方所有的蜜蜂都冲来了,我们跑也跑不赢,脸上蛰得特别难受,一点蜂蜜也没有得到。
我问他记不记得,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他说记得。我问他,你讲下看看我们记得一样不一样,结果和我记得差不多。可能是被蛰的原因,记忆比较深刻。
非洲也有很多蜂巢,听说蜜蜂是特别好的建筑师,做的蜂巢是六角形,有它的基本方法,但人类把它们该吃的吃,一直这样的……
子二、所表之义:
大仙遍知眼,见智界如蜜,
彼障如蜜蜂,而令永断除。
蜂围绕是得不到的,散开才得得到。意义是,佛陀是大仙人,一般的世间仙人不叫作大。不是东北的大仙儿啊。
哈哈……
懂的人一说“大仙儿”,有点害怕。
这个大仙人,佛陀遍知,以智慧的眼照见每个众生有如来藏界,如蜂蜜一样。依靠方便方法,将蜜蜂散开以后,才能得到如蜂蜜一般的真正的如来藏的本体。
刚才的障碍永远断除。
子三、对应解说:
无数蜂障蜜,寻求蜂蜜人,
驱散彼等蜂,如愿行蜜用。
众具无漏智,犹如蜂之蜜,
烦恼如蜜蜂,善毁佛如士。
对应的时候,下面的两个比喻对应。比喻看着相同,讲的时候不相同。
所围绕的蜜蜂,寻求蜂蜜的人是有办法的。依靠他的办法驱散蜜蜂,如愿得到蜂蜜,自己可以吃,也可以卖给别人。
路上有过路人,有的人是真正的岩石上的蜂蜜,有的不是,我的分别念比较重,是不是真正的石头上的?
不管怎么样,得到后,可以自己享用,别人可以利益。用药等方面。
从意义上,众生具有无漏的如来藏的智慧,如蜂蜜一样,但烦恼如蜜蜂一样围绕,佛陀如养蜂的人一样,我听说养蜂的人蜜蜂不咬他,不管怎么说,他们很善巧,得到蜂蜜。如来也是一样,以善巧方便得到,为众生解释。
《如来藏经》:我为诸众生,方便说正法,灭除烦恼蜂,开发如来藏。
我为众生说一些方便法门,这样的话,如来藏的外壳的烦恼蜂,全部可以散开,这样的话,开发如来藏的蜂蜜,应该……
所以,我们看到蜂蜜时,不要想到它好甜好吃,应该想到如来藏。
夏嘎巴看到大海,如同看到上师,我们看到蜂蜜,不要想好吃,好卖钱,不管是蜂蜜还是莲花,都应该想到如来藏方面,很好。
这是第二个比喻。
癸三(如糠秕中果实说明众生有法界之理)分三:
一、能表之喻;二、所表之义;三、对应解说。
子一、能表之喻:
如具糠粮食,不为人所用,
希求食等者,糠中取出彼。
第三个比喻:
有一些花生和核桃,有一些厚的壳,青稞和小麦,外面可以算是一种糠粃,没有摧毁之前不能吃。当然有人说是有营养的,很好吃的。
可能是因为里面的精华要解释,外面的皮壳要解除 。
如果有糠粃,不为人食用。希求食物的人,要取出来,否则瓜子“engeng "这样吃(师笑),吃瓜群众也不能这样吃。虽然东西少,但一点一点吃比较香。
子二、所表之义:
众具烦恼垢,相杂佛亦尔,
未离杂惑垢,佛业不现有。
从意义上,众生具有烦恼的垢染,但是佛性不是扎染在一起,它有遮障,烦恼的垢染,对它有染污,不是混合性的染污,而是遮障性的染污。
佛陀的事业,三界的事业,没办法出现。如来藏的本来面目没有出现,佛陀的事业怎么展开呢?一旦我们认识到如来藏,事业就可以展开。
哪怕认识少一点,也可以展开。
如果糠特别坚硬,有的人越来越坚硬,可能有点困难。
有人的外面的糠很薄的,有的经师父一指点,就开悟了,皮壳就没有了。我们不要厚,很希望外在的壳不要太坚硬了。
四川人说吃核桃(叫”孩桃“)时,特别硬,用什么抠核桃,却没有抠到,反而抠到牙齿,我们希望如来藏展现,佛的事业就会展现。
我相信听了这个法之后,外在的糠粃会凋落 ,展现佛陀般的事业。
可以的,如果事业展现,说明自相续的烦恼就没有了。
子三、对应解说:
如稻荞麦稞,果实未出糠,
未熟则不为,人所用美食。
众具法自在,未脱惑壳身,
惑饥逼众前,不赐法喜味。
下面进行对应,不管是稻子也好,荞麦、青稞,外面有糠粃,没办法吃,连壳吃没办法。
同样的道理,众生相续中的如来藏,是法自在——对一切法获得自在的如来藏,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佛陀的教言,一直被烦恼的饥饿逼迫,没有办法赐予美味。
这里有两种解释方法:
1、一是众生没有脱离烦恼,象饥饿一般的痛苦的烦恼,这样的话,对其他众生赐予喜悦是没办法的。
一旦离开烦恼,讲经说法,如来的事业展现是可以的。
2、或者,众生相续中的如来藏,没有脱离烦恼的身体,众生如被饥饿逼迫。这样的话,不可以如来的教法赐予他,因为他不一定能接受,因为他的相续,业障太重了。
如来的妙药法味虽然殊胜,特别可怜的众生接受如来教法的兴趣和能力都没有。
我看到很多注释,他们这里并没有解释,《如来藏经》也没有解释,可以这样两方面解释吧。
《如来藏经》:我见众生类,烦恼隐佛藏,为说除灭法,令得一切智。
佛陀看到众生的烦恼背后,隐藏着如来藏。佛陀为了灭除如来藏后面如糠粃一般的烦恼,宣说如来正法,这样的话,众生可以获得解脱。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附1:《如来藏经》不空译本
大方广如来藏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灵鹫山宝盖鹿母宅。于栴檀藏大楼阁中。成等正觉十年之后。当热时际。与大苾刍众千人俱有学无学声闻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获得正智。犹如大龙所作已办。舍弃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到于彼岸。所谓具寿大迦叶波具寿沤楼频[彖/虫]迦叶波。具寿那提迦叶波具寿伽耶迦叶波。具寿大迦旃延具寿俱郗罗。具寿薄俱罗具寿离波多。具寿须菩提具寿满慈子。具寿语自在具寿舍利子。具寿大目揵连具寿憍陈如。具寿乌陀夷具寿罗呼罗。具寿难陀具寿邬波难陀具寿阿难陀。与如是等上首苾刍一千人俱。复有六十殑伽河沙数菩萨摩诃萨俱。从种种佛刹而来集会。皆是一生补处。得大神通力无所畏。已曾承事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诸佛。悉皆能转不退法轮。若有无量阿僧祇世界有情才称名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观自在菩萨。香象菩萨香悦菩萨。香悦吉祥菩萨吉祥藏菩萨。计都菩萨大幢菩萨。无垢幢菩萨无上幢菩萨。极解宝刹菩萨无垢宝刹菩萨。欢喜王菩萨常欢喜菩萨。虚空库菩萨迷卢菩萨。大迷卢菩萨苏迷卢菩萨。功德宝光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持地菩萨除一切有情病菩萨。欢喜意菩萨忧悲意菩萨。无忧菩萨光藏菩萨。栴檀菩萨于此无争菩萨。无量雷音菩萨起菩提行菩萨。不空见菩萨一切法自在菩萨。慈氏菩萨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如是等而为上首。有六十殑伽沙数菩萨摩诃萨俱
复有无量世界中。无量阿僧祇。天龙药叉揵达嚩阿苏罗孽噜茶紧那罗摩呼罗伽人非人等皆来集会。复有国王大臣寮佐。长者居士及诸人众皆来集会
尔时世尊。与百千众前后围绕恭敬供养。尔时世尊于栴檀藏大楼阁中。食时后入佛神力故。从栴檀藏忽然涌出俱胝那庾多百千莲花。一一莲花有俱胝那庾多百千叶。量如车轮色香具足。是诸莲花上升虚空。遍覆一切诸佛刹土共相合成。如宝宫殿安住虚空。彼一切俱胝那庾多百千莲花皆悉开敷。于一一花中皆有如来结跏趺坐。具三十二大丈夫相放百千光。是时以佛威神力故。诸莲花叶忽然痿瘁。形色臭秽而可厌恶皆不悦意。于花胎中诸如来等。各放无量百千光明。普现一切诸佛刹土皆悉端严
尔时一切菩萨及四部众皆悉惊愕。生奇特想怪未曾有。以佛世尊现作如是神通之事。大众见斯咸怀疑惑作是念言。何因缘现俱胝那庾多百千莲花。于须臾顷形色变坏。甚可厌恶无复悦意。于莲花中现如来相。结跏趺坐放百千光明。如是光明令人爱乐
尔时金刚慧菩萨摩诃萨。及诸大众皆悉云集于栴檀藏大楼阁中恭敬而坐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言。汝善男子今应可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法要
尔时金刚慧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普为一切天人世间。菩萨摩诃萨及四部众怀疑惑故。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一切世界现于俱胝那庾多百千莲花。一切于花胎中皆有如来。结跏趺坐放百千光。是诸莲花忽然之间。形色可恶而令生厌。于彼花中俱胝那庾多百千如来。合掌而住俨然不动
尔时金刚慧菩萨摩诃萨以伽他问曰
我曾不见如来相 而作神通之变化
现佛无量千俱胝 住莲花胎寂不动
放千光明而影现 悉皆映蔽诸佛刹
奇特于法而游戏 彼诸佛等悉端严
犹如妙宝而显现 于恶色莲花中坐
是莲花叶皆可恶 云何作是大神通
我曾见佛如恒沙 见彼殊胜神通事
我未曾见如是相 如今游戏之显著
唯愿天中尊说示 何因何缘而显现
唯愿世利作哀愍 为除一切诸疑惑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等上首菩萨。及一切众菩萨言。诸善男子有大方广如来藏经甚深法要。如来欲说是故先现如是色相。汝等善听极善听作意思惟
尔时金刚慧菩萨等一切菩萨摩诃萨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诸善男子。如此如来变化莲花忽然之间。成恶色相。臭秽可恶令不爱乐。如是花中而现佛形。结跏趺坐放百千光明。相好端严人所乐见。如是知已有多天龙药叉健达嚩阿苏罗[萨/子]路茶紧那罗摩呼罗伽人非人等。礼拜供养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应正等觉。以佛自己智慧光明。眼见一切有情欲嗔痴贪无明烦恼。彼善男子善女人。为于烦恼之所凌没。于胎藏中有俱胝百千诸佛悉皆如我。如来智眼观察彼等有佛法体。结跏趺坐寂不动摇。于一切烦恼染污之中。如来法藏本无摇动。诸有趣见所不能染。是故我今作如是言。彼等一切如来如我无异。善男子如是如来以佛智眼。见一切有情如来藏。善男子譬如以天妙眼。见于如是恶色恶香。诸莲花叶缠裹逼迫。是以天眼见彼花中。佛真实体结跏趺坐。既知是已欲见如来。应须除去臭秽恶业。为令显于佛形相故。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以佛眼。观察一切有情如来藏。令彼有情欲嗔痴贪无明烦恼藏。悉除遣故而为说法。由闻法故则正修行。即得清净如来实礼。善男子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一切有情。如来藏常恒不变
复次善男子。若诸有情可厌烦恼藏缠。为彼除害烦恼藏故。净如来智故。如来应正等觉。为于菩萨而说法要。作如是事令彼胜解。既胜解已于法坚持。则于一切烦恼随烦恼而得解脱。当于是时如来应正等觉。于其世间而得其数。是能作于如来佛事。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如彼莲花可厌恶 并其胎叶及须蕊
譬如天眼而观见 是如来藏无所染
若能除去萎花叶 于中即见如来身
复不被诸烦恼染 则于世间成正觉
今我悉见诸有情 内有如来微妙体
除彼千俱胝烦恼 令厌恶如萎莲花
我为彼等而除遣 我智者常说妙法
佛常思彼诸有情 悉皆愿成如来体
我以佛眼而观见 一切有情住佛位
是故我常说妙法 令得三身具佛智
复次善男子譬如蜜房。悬于大树其状团圆。有百千蜂遮护其蜜。求蜜丈夫以巧方便。驱逐其蜂而取其蜜随蜜所用。如是如是善男子。一切有情犹如蜜房。为俱胝百千烦恼随烦恼之所藏护。以佛智见能知此已。则成正觉。善男子如是蜜房。智者丈夫既知其蜜。亦复了知于俱胝百千众烦恼蜂之所守护。如是一切有情。以如来智见知已成佛。于彼为俱胝百千烦恼随烦恼之所遮覆。善男子如来以巧方便力。为害蜂者教诸有情。驱逐欲嗔痴慢憍覆忿怒嫉悭烦恼随烦恼故。如是说法。令诸有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无复逼恼亦不附近。善男子云何此等有情。我以如来智见为净。除故于诸世间而作佛。事善男子以清净眼。见诸有情如是清净。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犹如蜜房状团圆 众蜂护而所隐覆
求蜜丈夫而见已 悉皆驱逐于众蜂
我见有情在三有 亦如蜜房无有异
俱胝众生烦恼蜂 彼烦恼中如来住
我佛常为净除故 害彼烦恼如逐蜂
以巧方便为说法 令害俱胝众烦恼
云何成佛作佛事 常于世间如蜜器
犹如辩才说好蜜 令证如来净法身
复次善男子。譬如稻麦粟豆。所有精实为糠所裹。若不去糠不堪食用。善男子求食之人。若男若女以其杵臼舂去其糠而充于食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应供正遍知。以如来眼。观见一切有情具如来体。为烦恼皮之所苞裹。若能悟解则成正觉。坚固安住自然之智。善男子彼如来藏。处在一切烦恼之中。如来为彼有情除烦恼皮。令其清净而成于佛。为说于法。常作是念。何时有情[兑*皮]去一切烦恼。藏皮得成如来出现于世。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譬如稻谷与粟床 大小麦等及于豆
彼等为糠之所裹 是不堪任于所食
若能舂杵去于糠 于食种种而堪用
精实处糠而不堪 不怀有情为作利
我常观见诸有情 以烦恼裹如来智
我为除糠说妙法 愿令速悟证菩提
与我等法诸有情 住百烦恼而藏裹
为令净除我说法 何时速成诸佛身
复次善男子。譬如臭秽诸恶积聚。或有丈夫怀挟金砖于傍而过。忽然俣落坠于秽中。而是金宝沉没臭秽。或经十年或二十年。或五十年或百千年处于粪秽。是其本体不坏不染。亦不于人能作利益。善男子有天眼者。见彼金砖在于臭秽。告余人言丈夫汝往。于彼粪秽之中有金胜宝。其人闻已则便取之。得已净洗随金所用。善男子臭秽积聚者。是名种种烦恼及随烦恼。彼金砖者是名不坏法。有天眼者则是如来应正遍知。善男子。一切有情如来法性真实胜宝。没于烦恼臭秽之中。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为于有情除诸烦恼臭秽不净。而说妙法当令成佛。出现世间而作佛事。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譬如有人怀金砖 忽然俣落于粪秽
彼处秽中多岁年 虽经久远而不坏
有天眼者而观见 告余人言此有金
汝取应洗随意用 如我所见诸有情
没烦恼秽流长夜 知彼烦恼为客尘
自性清净方便说 令证清净如来智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穷丈夫。宅内地中有大伏藏。纵广正等一俱卢舍。满中盛金。其金下深七丈大量。以地覆故。其大金藏曾不有言语。彼丈夫丈夫我在于此名大伏藏。彼贫丈夫心怀穷匮。愁忧苦恼日夜思惟。于上往来。都不知觉。不闻不见彼大伏藏在于地中。如是如是善男子一切有情住于执取作意舍中。而有如来智慧。力无所畏诸佛法藏。于色声香味触耽着受苦。由此不闻大法宝藏。况有所获。若灭彼五欲则得清净
复次善男子如来出兴于世。于菩萨大众之中。开示大法种种宝藏。彼胜解已则便穿掘。入菩萨住如来应供正遍知。为世间法藏。见一切有情未曾有因相。是故譬喻说大法藏为大施主。无碍辩才无量智慧。力无所畏不共佛法藏。如是善男子。如来以清净眼。见一切有情具如来藏。是以为于菩萨宣说妙法。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譬如贫人家伏藏 金宝充满在于中
是彼不动不思惟 亦不自言是某物
彼人虽复为主宰 受于贫乏而不知
彼亦不说向余人 而受贫穷住苦恼
如是我以佛眼观 一切有情处穷匮
身中而有大伏藏 住诸佛体不动摇
见彼体为菩萨说 汝等穿斯大智藏
获得离贫作世尊 能施无上之法财
我皆所说而胜解 一切有情有伏藏
若能胜解而精勤 速疾证于最胜觉
复次善男子譬如藤子多罗子。赡部果子阿摩罗果子。由其子芽展转相生成不坏法。若遇地缘种植于其。久后成大树王。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以如来眼。见一切有情欲嗔痴贪无明烦恼乃至皮肤边际。彼欲嗔痴无明烦恼藏中有如来藏性。以此名为有性。若能止息名为清凉。则名涅槃。若能净除无明烦恼是有情界。是则名为大智聚体。彼之有情名大智聚。若佛出现于天世间说微妙法。若见此者则名如来。善男子若彼见如来应正等觉。令诸菩萨摩诃萨。咸皆悟解如来智慧令显现故。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譬如藤子之中树 藤芽一切而可得
于根赡部咸皆有 由其种植复得生
如是我见悉无余 一切有情喻藤子
无漏最胜佛眼观 是中备有如来体
不坏是藏名有情 于中有智而不异
安住在定处寂静 亦不动摇无所得
为彼净故我说法 云何此等成正觉
犹如种子成大树 当为世间之所依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人。以一切宝作如来像长可肘量。是贫丈夫欲将宝像经过险路。恐其盗却即取臭秽故破弊帛。以缠其像不令人测。善男子是贫丈夫在于旷野忽然命终。如来宝像在于臭秽弊恶帛中。弃掷于地流转旷野。行路之人往来过去践踏跳蓦。不知中有如来形像。由彼裹在臭秽帛中弃之在地。而皆厌恶岂生佛想。是时居住旷野诸天以天眼见。即告行路余人而言。汝等丈夫此秽帛中有如来像。应当速解一切世间宜应礼敬。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以如来眼。见一切有情如彼臭秽故帛烦恼。长于生死险道旷野之所流转。受于无量傍生之身。彼一切有情烦恼臭秽故弊帛中。有如来体如我无异。如来为解烦恼秽帛所缠裹故。为诸菩萨而说妙法。云何得净如来智见去离烦恼。得一切世间之所礼故犹如于我。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譬如秽帛令厌恶 缠裹彼之如来体
宝像秽帛之所缠 弃于旷野险恶处
诸天天眼而见已 即告行路余人言
宝像在彼臭帛中 应当速解而恭敬
我以天眼如是见 我观一切诸有情
被烦恼帛之所缠 极受忧恼生死苦
我见烦恼秽帛中 结跏趺坐如来体
安住寂然不倾动 皆无所有解脱者
为见彼已而惊悟 汝等谛听住胜觉
一切有情法如是 于怖畏中常有佛
即解彼已现佛身 彼时一切烦恼静
是故号名于如来 人天欢喜而供养
复次善男子或有孤独女人。恶形臭秽容貌丑陋如毕舍支。人所见者厌恶恐怖。止于下劣弊恶之家。偶然交通腹中怀姙。决定是为转轮王胎。然彼女人虽复怀姙亦曾无有如是思念。唯怀贫匮下劣之心。由心羸劣常作是念。我形丑陋寄于下劣弊恶之家。而过时日。亦不足知是何人类生于我腹。如是如是善男子。一切有情无主无依。生三有中寄于下劣弊恶之舍。为生死苦之所逼迫。然一一有情有如来界具如来藏。是彼有情不觉不知。善男子如来不令一切有情而自欺诳。佛为说法。善男子汝等莫自欺诳。发大坚固精进之心。汝等身中皆有佛体。于其后时毕成正觉。汝今已入于菩萨数即非凡夫。久后亦堕于如来数即非菩萨。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譬如妇人无依主 形容丑恶令厌怖
寄于弊恶下劣家 或时而有王胎孕
彼怀如是之胎孕 决定是为转轮王
其王威德七宝围 统领四洲为主宰
彼愚丑女曾不知 于已腹中有如是
在于贱贫弊恶舍 怀贫穷苦心忧恼
我见一切诸有情 无主受于穷迫苦
在于三界中耽乐 身中法藏如胎藏
如是见已告菩萨 一切有情具法性
胎中世利有光明 应生恭敬勿欺诳
发坚精进以修持 不久自身成作佛
不久当坐菩提场 解脱无量俱胝众
复次善男子。譬如以蜡作模。或作马形象形男形女形。泥裹其上而用火炙。销炼真金铸于模内。候其冷已。是其工匠将归舍宅。其模外为黑泥覆弊。形状燋恶内有金像。或工匠及工匠弟子。知其模冷即坏其泥既净持已。于须臾顷是金宝像则便清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以如来眠观见一切有情。如金像模外为烦恼泥所覆裹。于内虚冲满有佛法无漏知宝。善男子我今观见一切有情悉皆如是。在菩萨众而说妙法。若菩萨摩诃萨。若得寂静清凉。如来为彼有情。以金刚器仗净其法眼。除其烦恼及随烦恼。为净如来智宝藏故。善男子如来犹如持宝像者。善男子而破彼色及随烦恼。令得解脱是名如来。善男子如来应正等觉。见一切有情如来藏。为无边俱胝烦恼藏中之所沉没。为彼有情破烦恼藏。于佛智见安立无上正等菩提。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譬如外色泥作模 于内空虚无所有
销炼真金满铸泻 其数或百或一千
工匠之人知冷已 则破其泥现于像
泥除则净其宝像 匠意雕琢皆成就
我见一切诸有情 犹如金像在泥模
烦恼于外而盖覆 如来之智处于内
若得寂净及清凉 前际清净智菩萨
以法器仗而捶击 烦恼由斯悉摧坏
所有如来之佛子 犹如金像令可爱
常得天世人供养 圆满身相具十方
我见一切诸有情 如是清净成善逝
成就善逝成佛眼 满足无上萨婆若
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若在家出家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如来藏经典法要。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得福无量。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余菩萨。为于积集如来智故。精勤供养一切如来。于一一世界。成就如是色三摩地。由此色三摩地威力。过恒河沙诸佛世界。过恒沙数俱胝那庾多现在诸佛。于一一佛所供养承事。并及菩萨声闻僧众。如是乃至过五十恒河沙诸佛世尊。当于和畅安乐之时。各送百千珍妙楼阁。一一量高十逾缮那。纵广正等一逾缮那。如是一切以宝成天妙香器。散种种花成办种种受用之具。日日如是乃至千劫。金刚慧若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菩提心于此如来藏经。取其一喻。或在于身或在经卷。金刚慧以此福业与前福业。如来安立百分迦罗分千分百千分俱胝分。俱胝百分。俱胝千分俱胝百千分。俱胝那庾多百千分。不及于此迦罗一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金刚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无上菩提者。于彼诸佛世尊并及菩萨声闻大众。取曼陀罗花百千斛。日日供养复满千劫。金刚慧若余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菩提心闻此如来藏经法要。乃至合掌礼敬作随喜语。金刚慧以此胜福善根。与前善根献花功德。如来安立比前功德。百分迦罗分千分无数分。不如一分。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或有乐求菩提者 闻此经典而受持
乃至书写于经卷 若能恭敬于一偈
应听彼福而无量 发生无量福德藏
得闻如来之藏经 若能求胜菩提行
以神通力住上乘 供养恭敬人中尊
并及十方声闻众 乃至满足于千劫
多千劫数如恒沙 超于彼数不思议
一一世间行无量 纯以宝作妙楼阁
其量高十逾缮那 纵广有一逾缮那
涂香烧香而供养 于中七宝微妙座
以妙缯彩敷其上 及余妙座皆敷设
其数犹如恒河沙 一一供养于诸佛
一一送彼如来所 所有刹中诸如来
其数犹如恒河沙 悉皆供养而承事
若有智者闻此经 取于一喻而正行
若能受持及读诵 此福超过前福聚
有情归依于此经 疾证于彼无上觉
此如来藏相应法 若智菩萨能思惟
一切有情胜法性 速疾觉悟自然智
佛告金刚慧。以此得知如是法门。于诸菩萨摩诃萨成多利益。能引萨婆若智。金刚慧我念过去无量无数广大不思议无量不可说劫从此已后。当于是时有佛。名常放光明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调御士无上丈夫天人师佛婆伽梵。金刚慧以何因缘彼佛世尊。名常放光明金刚慧彼佛世尊常放光明。如来应正等觉为菩萨时在母胎中。以身光明透彻干外。普照东方十佛刹土微尘等百千世界。如是照已。乃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各十佛刹微尘等百千世界普皆照曜。金刚慧彼诸世界。由于菩萨在母胎中身光普照。而是光明令人适悦发生欢喜。金刚慧由彼菩萨身光照故。微尘数百千世界。是中有情为光照触。获大威德色相具足。具念具慧具行具智具于辩才。是彼诸世界中一切有情。堕于地狱傍生阎魔罗界阿苏罗趣者。由彼菩萨身光明照。光才触已。一切皆舍恶趣之身生于人天。是彼诸世界所有人天。由于菩萨身光照触。皆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获五神通。是彼诸世界所有不退转菩萨。以彼菩萨身光照触。光才触已悉皆成就无生法忍。各各获得名五百功德转陀罗尼。如是微尘百千世界。由彼菩萨身光明照成吠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一切宝树八行布列。花果庄严色香殊异。是诸宝树香风摇击。从其树出和雅悦意微妙之声。所谓佛声法声僧声菩萨声。菩提声根力觉分解脱等持等至之声。由宝树声。彼微尘数百千界中一切有情。悉皆获得法喜禅悦。是诸世界中所有一切有情。远离地狱傍生阎魔罗界阿苏罗趣。是彼菩萨在母腹中。光明如月合掌而住。昼夜六时常放光明。乃至诞生。金刚慧是彼菩萨。亦初生已便成正觉。彼佛世尊既成佛已。而于身中常放光明。乃至般涅槃时常放光明。彼佛世尊般涅槃后。所有舍利置于塔中常放光明。金刚慧以是因缘。彼时人天号彼世尊。名为常放光明如来。复次金刚慧。彼佛世尊常放光明。如来住世之时。有一菩萨名无量光。与二十俱胝菩萨以为眷属。是时无量光菩萨。于彼常放光明如来应正等觉。已曾问此如来藏法门。金刚慧是彼常放光明如来应正遍知。于五百劫不起于座。广宣说此如来藏经。以种种句于法了别。无碍辩才百千譬喻。哀愍摄受彼菩萨故。是故广演此如来藏甚深法要。于彼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俱胝百千世界中。菩萨以小功力而皆警觉。金刚慧彼中菩萨。闻此如来藏经。乃至得闻此经名号。一切渐次善根成熟。已成熟已。各于异国而成正觉。除四菩萨摩诃萨不取菩提。金刚慧勿生异念。当彼之时无量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汝身是。何以故。汝金刚慧于彼。往昔为菩萨时名无量光。金刚慧彼佛世时。其四菩萨不取菩提者。所谓曼殊室利菩萨得大势菩萨。观自在菩萨则汝金刚慧。是为第四。金刚慧如是大利益如来藏法要。菩萨摩诃萨。由闻此故佛智成就。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昔常放光明世尊 过去之世无量劫
以身常放大光明 照曜俱胝百千界
初成无上正觉已 彼时无量光菩萨
问彼世尊此法王 如是经典彼时说
常彼佛时闻此经 从于彼佛而闻已
悉皆获得胜菩提 唯除于此四菩萨
得大势及观自在 曼殊室利为第三
第四即汝金刚慧 当于是时闻此经
昔时无量光菩萨 即是于汝金刚慧
当于彼时为佛子 我曾于先行胜行
闻此妙经之名号 从师子憧如来所
恭敬合掌闻此经 我昔由此善根业
速得最胜菩提位 是故智者持此经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慧菩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被于业障之所缠缚。得闻此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为他敷演。由彼闻此经典读诵受持。讽诵敷演书写经卷。以小勤劳业障销灭佛法现前
尔时具寿庆喜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缠缚业障。彼得几佛世尊。加持说法。获得多闻。得与如是法要相应。佛言庆喜。若善男子善女人。于百佛所得加持说法。或有二百或三四五百。或千或二千。或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千佛所加持说法。或有二百千。或有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得说法闻持。庆喜若有菩萨。得此如来藏法。书写经卷读诵受持。思惟其义为他广说。而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今获得无上菩提。其人应受人天阿苏罗供养恭敬。佛说是已唯然欢喜。尔时世尊复说伽他曰
菩萨闻此修多罗 作是思惟获胜觉
若有人手得此经 人天礼拜应恭敬
诸佛世尊大导师 称赞彼人人中最
亦名最胜之法王 若经入干彼人手
是人照曜如满月 应受礼敬如世尊
能持法炬为世雄 由入此经于彼手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金刚慧菩萨摩诃萨等。并诸菩萨诸大声闻众。人天阿苏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附2:佛陀跋陀罗译本
大方等如来藏经
东晋北天竺三藏法师佛陀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菩萨。超三界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香上菩萨。香上首菩萨。首藏菩萨。日藏菩萨。幢相菩萨。大幢相菩萨。离垢幢菩萨。无边光菩萨。放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喜王菩萨。常喜菩萨。宝手菩萨。虚空藏菩萨。离憍慢菩萨。须弥山菩萨。光德王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总持菩萨。灭众病菩萨。疗一切众生病菩萨。欢喜念菩萨。餍意菩萨。常餍菩萨。普照菩萨。月明菩萨。宝慧菩萨。转女身菩萨。大雷音菩萨。导师菩萨。不虚见菩萨。一切法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从无量佛刹。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俱。悉皆来集尊重供养尔时世尊于栴檀重阁。正坐三昧而现神变。有千叶莲华大如车轮。其数无量色香具足而未开敷。一切花内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变。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刹庄严殊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咸有疑念。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变。萎黑臭秽甚可恶餍。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无数莲花中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须臾之间皆悉萎变。一切化佛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众会悉见合掌恭敬。尔时金刚慧菩萨。以偈颂曰。
我昔未曾睹 神变若今日
见佛百千亿 坐彼莲花藏
各放无数光 弥覆一切刹
离垢诸导师 庄严诸世界
莲花忽萎变 莫不生恶餍
今以何因缘 而现此神化
我睹恒沙佛 及无量神变
未曾见如今 愿为分别说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严结加趺坐。放大光明众睹希有靡不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世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一切智。善男子。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萎变花 其花未开敷
天眼者观见 如来身无染
除去萎花已 见无碍导师
为断烦恼故 最胜出世间
佛观众生类 悉有如来藏
无量烦恼覆 犹如秽花缠
我为诸众生 除灭烦恼故
普为说正法 令速成佛道
我已佛眼见 一切众生身
佛藏安隐住 说法令开现
复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岩树蜜 无量蜂围绕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 方便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 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 演说甘露法
普令成正觉 大悲济群生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粳粮 皮糩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糩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 内实不毁坏
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一切众生
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
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 如果成树王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 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 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不动 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 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 婴苦亦如是
身怀如来藏 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 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 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 度脱无量众
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变。开摸出像金色晃曜。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 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 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 开摸令质现
众秽既已除 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 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摸
开发如来藏 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 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 转化诸群生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金刚慧若有菩萨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河沙现在诸佛。造过恒河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设七宝床敷以天缯。为一一佛日日造立过恒河沙七宝台阁。以用奉献一一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五十恒沙众宝台阁。以用供养过五十恒沙现在诸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乃至无量百千万劫。金刚慧。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者。金刚慧。此善男子。于诸佛所种诸善根福虽无量。比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若人求菩提 闻持此经者
书写而供养 乃至于一偈
如来微妙藏 须臾发随喜
当听此正教 功德无有量
若人求菩提 住大神通力
欲供十方佛 菩萨声闻众
其数过恒沙 亿载不思议
为一一诸佛 造立妙宝台
台高十由旬 纵广四十里
中施七宝座 严饰备众妙
敷以天缯褥 随座各殊异
无量过恒沙 献佛及大众
悉以此奉献 日夜不休息
满百千万劫 所获福如是
慧者闻此经 能持一譬喻
而为人解说 其福过于彼
乃至于算数 譬喻所不及
众生之所依 速成无上道
菩萨谛思惟 甚深如来藏
知众生悉有 疾成无上道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慧菩萨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复过是数。尔时有佛。号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金刚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萨道时。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彻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尘等刹。若有众生见斯光者一切欢喜。烦恼悉灭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无碍辩。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等见光明者。皆离恶道生天人中。若诸天人见光明者。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若不退转者皆得无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罗尼。金刚慧。彼光明所照国土。皆悉严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金刚慧。彼十方刹一切众生蒙光明故。昼夜六时合掌恭敬。金刚慧。彼菩萨处胎出生。乃至成佛无余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后舍利塔庙亦常放光。以是因缘诸天世人。号曰常放光明王。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经佛为演说。在于一坐经五十大劫。护念一切诸菩萨故。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刹。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如来藏大乘经典。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四菩萨皆已成佛。金刚慧。汝莫异观。彼无边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萨未成佛者。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汝金刚慧是。金刚慧。如来藏经能大饶益。若有闻者皆成佛道。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过去无数劫 佛号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 普照无量土
无边光菩萨 于佛初成道
而启问此经 佛即为演说
其有遇最胜 而闻此经者
皆已得成佛 唯除四菩萨
文殊观世音 大势金刚慧
此四菩萨等 皆曾闻此法
金刚慧为彼 第一神通子
时号无边光 已曾闻此经
我本求道时 师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经 如闻说修行
我因此善根 疾得成佛道
是故诸菩萨 应持说此经
闻已如说行 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经者 当礼如世尊
若得此经者 是名佛法主
则为世间护 诸佛之所叹
若有持是经 是人名法王
是为世间眼 应赞如世尊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四众眷属。天人乾闼婆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说明】
此笔记文稿未经校对,仅供参考,属于未定稿。
法讯预告
下周一(10月21日)北京时间19:30
继续学习开悟之《楞严经》
寿命无常,深法难闻
我们不见不散哦
若有错误,向您忏悔~
愿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一心一意(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