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佛学系列之016--科学规律与共业法执(02)
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冈仁波齐峰的时候,米拉日巴乘着光线一下子到达峰顶。这些神通的示现把我们所认为很坚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完全颠覆了。
科学规律与共业法执
(连载2)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研究生 杨超群
由于对量子波是否就是大空性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尚在探讨之中,因此,在下面的研讨中我主要分析的是现象界的粗大规律以及较精细规律,也就是量子理论以外的所有规律,不论是社会的、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心理的。
我首先用案例破斥现象界的粗大规律。
比如我们往往认为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是一个自然常识。我们怎么知道呢?因为每天观察如此,于是我们坚信明天同样会如此。从数理逻辑的角度,这种归纳推理是不完备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即使太阳升起过一万次,也无法保证明天仍会升起。佛教大成就者曾经用神通力使太阳在空中静止不动长达3个月。由此可见我们的日常经验并不总是会应验的。
又如制作板凳,在世间凡人眼中,是必须要有木材等原料和工具才能进行制造的。可是在诸天人的境界中,欲现何种食物,即能随念现前,是根本不需要经过中间的制作程序的。所以唯物主义认为这些规律是客观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在神通的境界中,上述规律并没有什么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总认为木头与木桌有联系,上午的太阳和下午的太阳有联系,我们往往困惑于种种法与法的关联规则。在我们的境界中,好像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套路:一件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另外一件事的完成,我们称之为规律或者因果。比如,我们要去学校,是必须要经过中间的路途的;要打开电脑,是必须经历中间的开机程序的;要收割粮食,是必须要种下种子的;木材遇见火是会燃烧的;湿衣服被阳光晒过是会干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我们渐渐执著于这样的套路,渐渐地认为它本来如此。
记得米拉日巴尊者的一个公案。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和苯教的首领纳若本琼在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神山比赛飞行神通。在太阳升起之前两人开始了比赛。纳若本琼手持法器,腰别皮鼓,率先向山顶狂奔而去。在途中他四下张望却找不到尊者,很是狐疑。过了一会儿,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冈仁波齐峰的时候,米拉日巴乘着光线一下子到达峰顶。这些神通的示现把我们所认为很坚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完全颠覆了。让我们知道,这些规律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它们都是有限概然性的。
在这则公案中,我们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下米拉日巴尊者的飞行。尊者从山脚到山顶,假设经过距离为2000米,所需时间为一刹那,又假设一刹那等于1微秒,那么尊者的速度为每秒200万公里,已远远超过光速的每秒30万公里了。这个现象是目前的科学所无法接受的。另外,在起步的一刹那就达到这样的速度需要多大的冲量?地面会受到多大的反冲力?而要达到这样的速度,尊者会消耗多大的能量?这些都是现代科学不可想象的。如果采用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冲量定理来分析,就会存在很多不可思议的矛盾。米拉日巴尊者到达山顶后就端身正坐,诵起经来了。而纳若本琼则是过了一会儿才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我们发现尊者并没有因为登山而费力,那么我们计算出来的那么大的能量消耗要从何而出呢?
至于那些更平常的常识,比如手触石头,顿感坚硬;寒风扑面,则感寒冷;身体近火,则感暖热;棍棒加身,则感疼痛。由于我们发现周围的众生遇到这些情况都是这样的感受,而自己每次遇到这些情况也是一样的感受,于是我们就默认了它存在的合理性,这其实也在加重我们的法执。然而这些色法的规律真的如此坚固吗?
当年六祖大师接了五祖衣钵后,一路南下途中被惠明禅师追上,六祖大师就把衣钵置在石头上,任由惠明禅师去取,然而惠明禅师无论如何也无法拿起衣钵。如果按照一般概念,一付衣钵肯定是很轻的,应该很容易就能拿起来了。
与此类似,当年鸠摩罗什大师12岁时候,随母亲去沙勒国,见到一个很大的鼎,他一下子举到头顶。当时,大师心想:鼎这么大,怎么这么轻呢?结果分别念一起,马上就感觉到这个鼎沉重得不能忍受,于是就掉了下来。他母亲问他原因,他说:凡夫心有分别,故有轻重尔。于是悟到了万法唯心之要旨。通过这两则公案可以发现,在凡夫的感受中,所谓的轻重分别并没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言的。
上述这些所谓的自然常识和规律,为什么在大修行人的身上,比如米拉日巴尊者、六祖大师、鸠摩罗什三藏,甚至比如外教的穆罕默德身上,就行不通了呢?
一个最简单的回答是,所谓的规律并不是一定的,它并非如唯物论主义者想象的那么客观,那么不以意志为转移。用佛教的眼光来看,色法自性本空,毫无实质可言,所谓轻重冷热坚软,皆是众生误认色法实有而产生的妄执。禅宗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达摩祖师曾经传口诀言:“练力至极,石不能碍,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则入道有其基。”在达摩祖师看来,所谓石头碍人、火烧人、砒霜杀人种种常识规律,反而是入道前需要破掉的执著。
由于法执的牵累,众生绝少拥有对于自己种子现行的决定权。我们之所以认为种种现象间有必然联系,都是自己的俱生法执所致。假如能摆脱俱生法执,则能对自己的种子现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权,且不受其他众生的影响,欲现何等境界可完全随意。比如这一刹那出现在学校,而下一刹那出现在家里,都是完全可以的。并不一定非得有个中间的路途。
从究竟来看,现象界是无量无边的,在每个人唯心所现的各自世界里,各式各样的法相刹那刹那生灭的次第也是无量无边的。在一刹那法相现前的时候,其中又有种种衬托而出的空间格式。如此来看,法和法之间如何互相关联的规律和条理也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把人生的精力耗费在寻找这些尘相的规律中就显得很不明智了。
众生已经轮回了无量劫,对现象界种种规律的认识,阿赖耶识里面当藏有丰富的经验种子,即使这样,众生仍然没有摆脱轮回。这就说明,在尘相的层次纠缠,除了导致不断地轮回之外,没有再多的意义了。所以目前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放下对尘相的执著,横出三界。
了解佛法并非虚妄,洞察科学的进步与困顿及科学对佛典智慧的印证,从而启示您重新审视人类的世界观。
感恩您的关注,敬请继续支持我们!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 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