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连载
第115期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中善经义篇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
烧香拜佛有用吗
释迦牟尼佛这么一说,须菩提就醒过来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说:“世尊,按照我的理解,不应以三十二相来观如来。”
见须菩提已经真正通达了,世尊遂以偈颂宣说自己的真实密意:“若想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此人已步入邪道,无法得见如来本面。”
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特别喜欢这个偈子。在我的印象中,宗喀巴大师的《中观根本慧论大疏》、荣索班智达的《入大乘论》、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以及麦彭仁波切的论典中,都曾引用过。
从法身或空性的角度来说,有缘弟子见到佛陀的庄严身相,只不过是清净依他起,并不是真正的佛陀。此外,通过持诵名号、佛经等声音来求佛,也是不了义的。如来的本来面目,不是眼根所见的色法,也不是耳根所闻的声音,因此,若以色相、声音想见如来,此人的修行已偏离了正轨。
当然,此处的“邪道”,并不是指邪魔外道,而是世间执著相状的见解。《六祖坛经》也说:“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
《四百论》中讲过,佛陀证入究竟涅槃时,无有诸蕴,也无有依蕴假立的我。若把如来看成由蕴而生的色法,这是完全错误的。《中论》也说:“邪见深厚者,耽执有如来,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意思是,邪见深厚的人耽执有如来,其实如来是本来寂灭的体相,但他们却分别如来有或无。按照显宗和密宗的究竟观点,心的本性现前时,就是真正的如来,此外并无形象上的如来。
有些人在解释这段时,没有分开了义、不了义。其实,若没有从胜义的角度来解释,肯定是不对的,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搞清楚。不然的话,喜欢积累资粮的人,学了《金刚经》以后,可能认为烧香拜佛没有意义了,因为如来根本不存在。
学《金刚经》,一定不要有这种邪见!在胜义当中,相好确实不能代表如来,如《诸法无行经》所说:“此无佛无法,知是名大智。”这是从空性方面讲的。但究竟而言,如来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藏文中,在这段经文后还有一偈,玄奘、义净的译本中也有,唯独鸠摩罗什没有翻译,可能是梵文中缺漏或整理者疏忽所致。希望大家以后念诵时,能把这个偈子也加上: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藏地大德在引用上一偈时,此偈也会一并引用。意思是说,诸佛的本体,应观为离戏法性,即引导众生的导师之法身,它是光明离戏的无为法,非能取所取的境界,故以凡夫的分别念无法衡量。
《入行论》云:“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胜义不是凡夫分别念的境界,凡夫的分别念只是世俗谛,故无法测度不可思议的法性。《金光明经》也说:“诸天世人,于无量劫,尽思度量,不能得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智悲德育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
版权归属智悲德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