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没有脱离心而独立存在的物质 Back

【大学演讲】没有脱离心而独立存在的物质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5-09

大学演讲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佛教对物质的认识和所谓的“常识”有所不同。佛教不承认任何与心无关的、独立存在的物质。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事物的生、住、坏、灭都和我们的心密切相关。比如,在大家的观念里,这可能就是一张桌子,一个麦克风,但实际上,它们的存在与各位前世的业、今世的心以及各种习气密切相关,但很多人都可能并不了解这样的关系。


《楞严经》中还讲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所有众生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被虚妄不实的外境迷惑,无法认识自己的本心,内心随外境而转。我们从这个道理中可以了解到,如果一味地关注外部世界,丝毫不考虑心的影响,这种研究是不究竟的,很难带我们真正了解物质世界。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觉知,比如世界是美好还是丑恶,是复杂还是单一,是微妙还是平凡,都与观察者的主观意识息息相关。


又比如,我们现在共处在同一个空间,可能有人感觉舒适、悦意,同时却有人感到不适,甚至痛苦。这与每个人自身的业力以及心的状态有关。佛教将果报分为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四种3,而这个例子就可以用增上果来解释。


就像我前面所讲的,任何物质的本体都是空性。也许你们读过《金刚经》,里面就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归根结底,这些“相”只不过是吸引眼球的外在表象而已,而它的本体并非真实存在。当我们把心与外境联系在一起考虑时就会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因缘而生,而这种因缘的理论,在佛教中称之为“缘起观”。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就在《缘起经》中宣讲了缘起观,简单而言,即因缘聚合时,外境显现;因缘消散时,外境随之改变。当我们真正领悟因缘规律时就会发现,原来一切外境真的都是心的造作,再深入观察时甚至会发现,原来所谓的“心”也不存在。正如《金刚经》中说的那样:“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并不是一种玄乎其玄的说法,而是当我们真正观察时,我们的心,包括生活中所产生的贪嗔痴等烦恼,都了不可得。《维摩诘经》中也讲:“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原来,心不在身体内,也不在外面的物质上,更不在内外之间。


摘自佛教视野中的物质——华南理工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