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从小培养生活的技能
堪布:孩子是教出来的,不是教训出来的
堪布:每一个孩子,都是你的孩子
堪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堪布:佛教认为,对他众有利的知识,是高尚人学的;对自己有利的知识,是中等人学的;而对自他无利甚至有害的知识,只有下等人才会学。因此,要学就学对自他有利的知识。努力学知识是一方面,但想有所作为,还要提升利他心。我听说有一个孩子,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学做饭、洗衣服、做家务等等。但不幸的是,五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成为了孤儿。上学后,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因为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坚强,生活完全自理。如果孩子们从小就习惯做一些家务,长大之后会比较坚强,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从小什么家务都不做,父母扫地的时候,孩子就像根木头戳在一边,更不认真学习,整天看电视、玩游戏,那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因为他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一点苦都不能受,更不用做家务,所有人都应该随顺自己。但这样的人生,走得会比较辛苦,前途也岌岌可危。有很多学校专门开设生活课,老师教学生们怎样做饭,怎样和别人沟通,怎样接人待物等等。这些看似非常基本的生活常识,却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学生们现在学的一些知识,可能到了社会上很难派上用场,所以平时不能只看重考试分数,更要重视训练同学们的生活技能。---《弟子规开示-演讲-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学校》“孩子,培养真正的信仰,没有信仰,生活就没有底线;拥有信仰,会让你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堪布全球70多亿的人类来讲,完全没有这个宗教信仰的只有10%左右,那么我们作为孩子,从小就是信仰因果。因为做任何事情,后来得到的这种果,是必然的一种规律,所以我们如果做了恶事,做不好的事情,将来你会得痛苦的,我们做了好事,心地善良,将来你会快乐的。
其实这样的这种信仰,应该说是对孩子的生存,对将来的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包括对他的朋友,对他的同事,应该就如何关心,在这方面就非常重要。
之前我去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藏族女孩子,她也正在那里读书,然后我们就聊起信仰,她觉得是她不管是在任何地方,就是很快乐。
我说你快乐的唯一的因是什么,因为现在的这个社会是这么复杂。
她说因为我内心当中有了一种信仰,我知道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如果没有这个信仰的话,我不会那么快乐。
其实真正的信仰,我认为它是一种善的教育,人心向善就是,这是一种信仰的教育,如果有了这样的话,那这是对他的一生当中可能是最珍贵的财富。“孩子,生活总是充满变数,懂得无常之意,才能让你处变不惊。”---堪布什么是无常呢,本来我生意很好的,但一夜之间我就变成特别贫穷的人。本来一个家庭的感情是很好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突然间去年感情很好,再过一年就不好了。或者去年我的身体很好的,今年我的身体一下子就不行了,这些我们佛教统统把它称之为是无常。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常的事情是太多太多,我经常跟一些学生们说你们一定要懂得这个无常。你如果懂得无常的时候,在你的生活当中遇到这些的时候,你会勇敢起来的,如果你没有懂得道理的话,你光是口头上说勇敢勇敢的话,那你不一定能坚强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如果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可能是在这个社会当中就很难支撑下来,有些人就是在这种压力面前就是倒下了。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很多独生子,从小都是父母把你当做公主,像王子一样来培养,什么都是你说了算。但是到你真正成家立业的时候,你有很多的压力,全部聚集于你身上的时候,你就支撑不起来。所以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告诉我们,你在生活过程当中,你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是你如果没有成功,如果你没有实现的时候,你不能痛苦,因为世间当中的一切并不是心想就事成的,是有很多的障碍。“孩子,世上充满痛苦与快乐,遇到痛苦时,你要坚强,恰逢快乐时,你要谨慎谦卑。”---堪布佛教也承认是人生有很多的这种幸福,但是人生是苦的根本原因,我们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痛苦是大多数,因为人有生老死病的这种痛苦。然而人们很多都是不愿意死亡,但到一定的时候有些是突然死的,有些是可能就是衰老而死的,这种现象就是人生痛苦的部分。所以我们有些年轻人暂时可能觉得很快乐,但是,因为生意的不成功,感情、婚姻、家庭等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还有人际关系等等。这样的话,我们生活当中,如果你真的相比较起来的时候,可能幸福和痛苦比较起来,可能苦的比较多一点。但有时候,我们的这种欲望太膨胀的话,这种追求反而就变成一种痛苦,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太多了,如果需要的太多的话,往往都是到不了自己所需求的这个目标。因此人的这种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无法填满的一个大的坑,他的欲望特别大的话,那世界上所有的财产让他一个人拥有,他也不一定很快乐的,他不一定很满足的。所以人们的生活不能过于两个极端,也不能太贫穷不能太富裕,如果太富裕的话,欲望不断的增长,最后自己也不会带来快乐。当然佛教说也不能太穷苦,太穷苦连基本的温饱和生存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孩子:生活中对身边的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很重要。”---堪布我经常在说,我们的心态就是如果是很善良的话,外面的世界是很美好的,如果我们的心态是很丑恶的话,那么外面的整个世界也不会很美丽的。所以从小就是有一种感恩和报恩之心,还有一种孝顺之心。之前看到美国有些孩子,他们的教育里面就是孝顺和感恩并不是提的很多,所以有时候父母骂孩子,甚至就是稍微他不听话的时候打一打。这个时候学校里面跟他说,如果父母也好不管任何人如果打你的话,你就可以报警。我就有遇到过,孩子报警,然后父母被关在监狱里面,当父母出来的时候,孩子还非常的开心,就是觉得是他报警已经成功了。我想这样的这种理念如果下去的话,那的确也是我们从佛教层面讲,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非常深深的一种因缘。那么我们大乘佛教修行的时候,也是报答父母的恩德,有很多很多菩提心的最深的修法。所以我们作为一些家长也好,包括孩子本身的话,从小都是应该对父母和对长老,对整个身边的人有一种感恩的心。(最好从小就串习大乘经论)尤其是有缘分的话,应该从小就背诵串习大乘经论。刚才还没有上课时,一个9岁的新加坡小孩,在电话里给我背《入行论》的一至五品,他背得特别好,我心里真的很高兴,但后来快要上课了,时间来不及我就下来了。9岁的孩子能背《入行论》,而且背得很快,那他长大以后,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会有一种佛教的方向感,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离开慈悲和智慧。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教育还是非常重要。在座的有些道友,倘若从小就受过《入行论》、《大圆满前行》的教育,见解行为会非常正,但因为长期没有受到这些教育,而且接受了一些不太好的世间教育,相续中有许多邪见垃圾需要清理,不清理的话,将会对解脱一直作障碍!以前我大概七八岁时,身边有位老出家人,他的言行举止对我佛教方面的修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我自己感觉不到,现在回想起来,在佛法上他确实为我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这也可能跟我前世的习气有一定关系,我自己感觉,不管是前世中的哪一世,我肯定跟佛法结过缘。小时候对杀生等非法行为没有多大兴趣,别人做的时候,自己也是特别害怕,拼命地想去救。而在善法方面,每每听到佛教念诵的声音、见到一些唐卡,那种欢喜心简直用语言无法形容。)当时我很小,还没有读书,平常到山上玩儿时,他就给我们念“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这句话,自己则经常在那里坐禅观修。当时,我们很多的小孩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这个词句都会背(首先观自己的心,安稳者如理而行)。现在学习研究佛法之后,我才发现小时候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如此重要。现在有些在家居士也有自己的小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他灌输慈悲爱心方面的佛教知识,从小就告诉他有佛菩萨的保佑,考不好就会造罪业,好好祈祷佛菩萨就会得满分、得小红花,(这样做的好处:)不管他平时做什么,常跟诸佛菩萨的加持连在一起,从小就在他脑海中种下这种概念,那长大以后,他再怎么样也不会说佛教是迷信。(没有这样做的坏处:)反之,假如从小就觉得佛菩萨是迷信,到了二三十岁要转过来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这里有些大学生、年轻人,以前一直学习唯物主义无神论,后来到了三四十岁遇到一些违缘而皈依佛门,但由于过去的见解根深蒂固,有些习气是很难改过来的。如果从小就会拜佛念佛,现在便不会有这种困惑。我有时候到城市里去,看到有些居士的孩子,就教他们拜佛,那些孩子特别小,拜佛的样子非常可爱。当然,这不仅是一个可爱,可爱的话有些小动物也有,此举对他们一生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藏族孩子:)这一点我倒觉得藏族的小孩特别幸运,他们父母没有一个不信佛的,从小会叫“妈妈”时他们就会念观音心咒了,这样长大以后,不信因果、毁谤三宝的人几乎没有,这确实跟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关。现在很多人从小没有受过大乘慈爱方面的教育,始终灌输的是以我为中心的各种知识。按理来讲,如果从幼儿园开始,老师经常教一些利他的道理,让小孩看一些利他的画片,养成帮助众生的习惯,然后小学、初中、高中不断地串习,那么长大以后,他的行为一定会利益众生的。毕竟对每个人来讲,青少年时的教育对一生的影响特别大。现在家长把孩子们送到学校读书,这也是整个社会的要求。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世界,没有知识的人,不要说对社会和人类做贡献,就连自己的饭碗也成问题。但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关心孩子的心地培养,如果从小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孩子读完大学或工作以后,突然要改变原来那套理念,那是相当困难的。现在有些知识分子,从小接受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后来在工作或读研究生时,偶尔的因缘开始学佛,但由于以前的观念根深蒂固,经常怀疑前后世会不会存在?业因果真的不错乱吗?极乐世界确实有吗?……许多疑虑一直缠着他的身心。因此,在佛教徒的家庭中,父母应注重对孩子的心地培养,随着孩子爱心和慈悲心的成长,才会对家庭和人类有非常大的利益。作为父母,除了个别人对自己的孩子恨之入骨外,一般来讲,他们都对儿女非常慈爱,平时自己吃不好、穿不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照顾自己孩子的成长、学习、帮他找工作、解决婚姻大事、安排他的家庭,照顾孙子……,一直惦记的就是这些。很少有父母会想:我要让孩子发一个菩提心,让他获得佛果。这几乎都是没有的。我们也看得出来,很多人的父母特别可怜,他们不但不信仰佛教,而且经常反对,或即使没有反对,也不会想到让孩子发菩提心,在他们眼里,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儿女一定要读大学,读完大学后还要解决婚姻问题。上师如意宝也说过,世间有这么多芸芸众生,真正解决儿女生死大事的父母又有多少?从古到今,父母只关心儿女的饮食、穿着、住房、轿车等,除此以外,真正让他们发菩提心的父母恐怕没有。不要说不信佛教的父母,就连信佛教的父母在关心儿女的时候,也经常是问:“你身体怎么样了?要好好吃药啊……”整天关心的就是这些,从来也不问:“你发菩提心了没有?饶益众生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