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收录 >> 宗萨钦哲仁波切:对佛法修行者而言,“财富”不是金子、银子或银行存款,而是“知足”!
Back
宗萨钦哲仁波切:对佛法修行者而言,“财富”不是金子、银子或银行存款,而是“知足”!
作者简介:
当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公认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我宁愿一个人
“祈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自称佛教徒
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禅定而自称佛教徒
点
击
播
放
器
收
听
我们许多人都自觉心灵贫困,根据康楚仁波切的说法,这是因为我们从不停止对舒适与快乐的欲求之故。
除非克服这种贫困心态,否则我们大部分的心力永远会忙于想要确保更多个人的舒适与快乐,如此一来,要放下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甚至连那些自认的心灵修持者,都会发现自己无法做到放弃个人舒适与快乐所必要的那种超乎常人的尝试。
在此的问题是,从表象、世俗的层面上来看,一切心灵之道的事物——特别是佛法——都似乎毫无用处,而且全然浪费时间。
我们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喜欢建造能让自己舒适且快乐地居住于其中的房屋。因此,建造一座没有卧室、厕所或任何功能的佛塔,会让我们觉得纯属浪费。
但是,就如同康楚仁波切所说,若我们仍然对于“世俗的价值与理想可能有点用处”的想法有些微执著的话,我们就很难去从事如心灵修持这种明显看似无用的事。
而且要切断与世俗价值捆绑在一起的习气,尤其是与物质财富有关的习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吉美·林巴曾说,在此末法时期,人们以追随上师的弟子人数多寡以及寺院对其弟子们的影响力大小,来衡量佛法的兴盛与否。
然而,从纯正佛法的观点来看,“财富”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对佛法修行者而言,“财富”不是金子、银子或银行存款,而是“知足”,是你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别无所求的那种感觉。
吉美·林巴更说,虽然出离者或许不必然会渴求更多财富,但他们可能会渴求名声。他警告修行者,这比渴求财富还更糟糕。
禅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