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辅导】《中论广释》 5-6课(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什么是佛?
什么是佛法?
我们为何学佛?
我们为什么要成佛?
我们如何才能成佛?
我们成不了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佛?
什么是佛法?
➡ 佛法=成佛的方法=缘起性空=现空双运
➡《定解宝灯论》:现明觉性此三者,即是大乐之异名
➡《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为何学佛?
我们为什么要成佛?
➡ 观因缘品=以能观智树立因缘的大中观正见=无因无缘无生=一无所见
➡ 随时随地掉四边八戏的陷阱:
◽ 常有的我=常见,
◽ 我先前存在,听了中观之后,觉得我不存在=断见,
我们如何才能成佛?
我们成不了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有参考点情绪心态会失衡,就会带来痛苦沮丧
➡ 中观=不常亦不断=无我是让你以中道看待万物,不掉入陷阱,出离陷阱,
问:如何做到没有参考点?
答:没有见地!不要有承认!本来就没有一法
问:难道好坏不分了吗?
答:一味的分别好坏有什么意义?只是让心变得更狭小,对人带来更多的伤害和敌意,没有任何好处
问:任何事物的本身有好坏之分吗?
答:万法的本性都是不好不坏、不生不灭、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如金钱本质非善非恶
无我=没有自己,只有他人,对所有人极大的友好
有我=目中无人,没有别人,对所有人表现出来极大的对立、伤害
问:有人请你吃饭,主人问你想吃什么?你回答“随便”,请问这种回答是中观见吗?如果根据应成派的中观见回答,你会怎么回答?
本堂课学习内容
PPT 10 (略)
《中观论疏》:为何以小乘的四缘作为破斥对象?
故法华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故知本性无生是真实义。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故知生灭是方便也。
小乘有二,一不可转入大,二可转入大,今为可转人即转为大乘人。故法华云:为声闻说大乘。当知声闻是回小入大之人也。
不可转凡有二人:一、圣人谓断惑已尽所得究竟,故不可转。二、凡夫保小不受于大,又恐丧一生学业,失于名利,如此之人憎恶大乘,以大乘好破之。故大乘人不与声闻而相违背,恒起怜愍心,得神通智慧,当除其小见也。
子一、(破依他缘生)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释义】如果缘和果像两个人别别他体的关系,缘有缘的自性,果有果的自性,二者是他体,那么也可以成立他生;首先观察果法的自性存不存在?
观察方式有二:
果法自性在一一缘当中存在 或者
不存在
🔶 诸法自性:指的是所有果法的自性
🔶 缘:即前面所讲的四缘、四缘和合或者外道所讲的上帝等。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原文】
【讲记】 所有果法的自性,既不是从其本体之外的四缘本体当中产生,也不是从3.外道所承许的遍入天、自在天等其它外缘当中产生。即这两种产生都不能成立。为什么呢?1.因为果法的自性,由因缘和合产生也不合理,2.由分别各自的缘一一产生也不合理。
【要点分析】
一、以理抉择一切果法的自性不可能在缘当中
1)依靠可见不可得因说明每一个缘中没有果法的自性;
2)众缘和合也没有果法的自性;
3)缘上若真有芽果,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
一、果法的自性不可能在缘当中:
1)每一个缘中没有果法的自性,
2)四缘等诸缘的和合中也没有果法的自性。
就如各自分开的每个人都没有眼睛,他们聚合到一起也没有眼睛一样。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原文】
上师讲记:
既然果法并不存在于缘的本体当中,那更不会存在于缘以外的其他法本体当中。由此可知,果法的自性并不存在。以上即是对颂词“以无自性故”的解释。
一切他性都要观待自性才能安立。假如果的自体不成立,那么所谓与缘他体的关系也不可能成立。
在《入中论》当中,有关于他体的具体解释。什么是真正的他体呢?比如,慈氏和近藏是两个不同的人(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用这两个人的名字来说明),如果这两者的相续在同一时间存在,或者说,两者的自相同时存在,这就叫做他体。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1.果法的自性不在每一个缘中,也不在四缘等诸缘的和合中,因为每一个缘当中并没有果法;
2.若果法的自性存在缘当中,则无穷生、无义生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因此缘当中则无有果的自性,也就不可能有缘的他性,因为自他是互相观待的。没有他性就不会有他生。
🔶 为什么每一个缘自体及和合中不能产生果法呢?
【原文】
1)可见不可得因遮破:
假如果法是从四缘中的某个缘当中产生,那么果法在此缘及该和合中就应该A.可以现量见到,但是,在和合中实际上不能以正量得到果法,所以因缘和合中有果不合理,可见不可得之故。(分析了八种“不可得”——远、近、细、错乱、坏根、阻隔、不现身、心专注,都不是。那就是真的不可得。)
【讲记】因为,比如,人们一般都认为苗芽是从种子当中产生,如果种子上真有果法——绿色苗芽,那眼睛就应该可以见到种子上的绿色,而实际上,无论怎样观察也不可能见到,由此可知,种子当中并不存在苗芽的自性。
2)补充:吉藏大师的解释方法(大缘起因)
《中观论疏》:又一势释,此偈寄卷指显之。卷由指有,故卷无自性。
1)自他互相观待
《中观论疏》:又一势释,此偈寄卷指显之。卷由指有,故卷无自性。若言由指有卷, 故是他性者,是亦不然。指望卷不得是他,以更无别体故也。
若卷望指为他而卷由指,卷望柱是他应从柱有,故得他则失自,得自则失他。又卷于卷是自,而卷无自性,指于指是自,指亦无自性,无自性则无指,云何以指而为卷他
2)自相实有他性成立的条件是同时
大约十年前法王还没去印度的时候,南卓堪布在学院为我们讲过《入中论》,记得在讲第六品的时候,他引用教证说:一个相续上不存在自相不同的他体法,因为按照中观胜义推理方法,一个相续的前和后不能说是他体,因为前和后不可能同时存在。
同样的道理,缘和果由于不能同时存在的缘故,也不能成立他体。果存在的时候,缘已经灭尽;缘存在的时候,果还没有产生,即体相还未成立。它们就像柱子和石女的儿子一样自相不可能同时存在,因此,缘和果他体的关系不能成立。
三、补充《青目释》
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复无
诸法自性不在众缘中,但众缘和合故得名字。自性即是自体,众缘中无自性,自性无故不自生。
自性无故他性亦无,何以故?因自性有他性,他性于他亦是自性,若破自性即破他性,是故不应从他性生。
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义。
无因则有大过,有因尚可破,何况无因?
于四句中生不可得,是故不生。
1. 所破:自性、我(在显现上观察有没有我?)
为什么本论及应成派在显现上观察?
为什么本论一直要破显现?
➡ 色即是空,凡夫看到的显现就是圣者现证的智慧,圣者为了让凡夫人明白这点,就用显现的法作为观察对象,众人眼识前显现的黄豆芽到底产生了没有?直接破黄豆芽的显现!如此就能破掉众生对黄豆芽实有本体的执著。
➡ 中观应成派在破斥时不分二谛,应成派抉择菩萨入根本定的所缘境与佛智的所缘境都是无缘大空性。在菩萨的根本定中不但不成立实有,而且现象也不成立,没有声音也没有色法,应成派侧重理所破,破显现,自续派侧重道所破,破实有执著,不破显现
自续派为什么不破显现?
自续派强调假胜义谛──只破实有,不破现象。如破柱子时,只说柱子在胜义谛中不成立,而不说柱子在名言中也不成立。他们不敢说一切法的现象不成立。因为他们对二谛有执着,认为现象不能破,若现象也破,就成为断见。所以他不敢破斥现象,只敢破实有。
自性=我=实有
(1)以“我”为例说明自性的特点:独立自主、唯一不变、恒常存在、主宰(以苹果为例)
①自性的定义:
《中论》: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事物本体的自性、分别念的自性)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释说:“佛地论云:彼因明论,诸法自相,唯局自体,不通他上,名为自性;”
上面的定义都是讲,自性是不依赖于“他”而存在的东西【名言自性如火的热性、胜义自性如空性、凡夫分别念执著的实有自性】。
这个“他”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和“自”相对的“他”,就是说“自性”不依赖于“他性”而存在。另一种就是相对于“性”的“他”,就是说“自性”决不依赖于“因缘”而存在。
②“我”的定义:《成唯识论》一卷一页云:我,谓主宰。
《维摩诘经注释》:我为主宰。
其他的一些定义是:常、一、主宰。所谓的“常”就是不变性,“一”就是独特性、实有。由于“主宰”本身就包含了“不变性”和“独特性”,因此这两种定义并不矛盾。
③独特:如苹果的独特香味,
④唯一、不变性:
“不变”和“独特”的比较:
因此,所谓的“不变”,也就是用来确定“自己、自性”的依据。
所谓的“独特”则相反,区别非其他自性的依据。
⑤主宰:
“独立、自性”和“主宰”的关系
首先,“独立、自性”是“主宰”的必要条件。
因为“主宰”的条件就是“单独自性决定”。如果没有“独立自主性”,则说明“自性”的存在需要依赖于某些“因缘”,如此自性则不能自己做主、主宰自己。
⑥ 什么是实有?
《大毗婆沙论》九卷六页云:实有,谓一切法,各住自性。
因此,所谓的实有就是指“住于自性而有”。
万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的自性存在,这就是“实有”。
⑦ 凡夫为什么会认为显现的苹果是实实在在的有?
需了知无分别识与第六意识取境的特点
⏩ 五根识是无辜的哑巴,既没有见到常,也没有散布常的邪论,五根识老实取境(显现)。
⏩凡夫依靠非理作意第六分别意识颠倒取境。五兄弟的工作台上都有一根线,连向指挥中心,里面坐着一个瞎眼的老巫婆,名字叫做第六分别意识。是它不断地发出各种常住的信息,不断地分别、判断,“这是永恒的”、“这是坚固的”、“这是不变的”、“还是那个人、还是那座山”,而且一经她分别,就出现很多贪嗔痴的小鬼,驱使人的身口意不断地造业。
如何做到如实取显现的对境?如何看到显现的苹果就是苹果?
2.能破:中观理证(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因,以此颂推理方法大缘起因说明)
胜义理证就是破实有自性的理证,以入定无实有的智慧破实有自性,中论的立足点就是入定的佛菩萨智慧,以凡夫识前显现作为观察对象,无论用一体、他体等观察方式主要破实有,因为实有的法不可分割,如果可分割,则说明诸法非实有。此颂的推理是大缘起因。
大缘起因:
凡是观待因缘而生者,实际唯是无生。
所谓缘起生,以胜义理论观察,实际不成立任何的自性生,唯一是无生。
3.观察结果【无生空性】什么是空性?
(1)自续派:后得位的显现存在,只是空掉对苹果的实有执著,空性=空无自性,显现=显而无自性
所谓的“无自性”,“空”,只是否定了本来不存在的“自性”而已,否定了以后并没有去掉其它东西。和我们平时说的“无”完全不同。
我们平时说的“无”,“没有”,因为觉得没有自性不可能有显现,所以就把所有的“显现”也否定掉了,落入断灭见当中。
(2)应成派:入定位没有苹果的显现,也没有见苹果的眼识,无二取,一无所见、一无所得、无任何相,无所观、无所现、无所了的法界
《达摩大师血脉论》:
譬如有人以手提虗空得否。虗空但有名。亦无相㒵。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4.如此观察抉择大空性正见有何必要?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陷阱)、
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子二(破依他作生)
作非具有缘,无缘作不成,
无作则非缘,若具作可生。
【原文】
虽然因和缘自己的本体不存在,但它们会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作用力,比如花盆里的花,并不是由因和缘产生(如果对方承认果是由因和缘产生,则无法遣除中观宗前面提出的过失,所以此处他们不能承认),而是由因和缘的作用力所产生。
【颂词分层】
① 作非具有缘,
② 无缘作不成,
③ 无作则非缘,
④ 若具作可生。
一、作用是否具缘(若作用先有,以此作用为缘产生眼识果法)
二、缘是否具作用(若先有缘,是否产生作用)
中观宗驳斥说:
①从三时观察,作用不成立,故作用不具有缘,
②如果不具有缘,作用也不能先成立,如果先成立则有无因生、无为法等过失;
③若不具作用,则缘就是非缘;
④若具作用,缘就可以生果,但这样的缘并不成立(前面已破)。
① 作非具有缘,
【原文】
1、作用+(具有)缘=果法吗?因作用不成立,故作用不成立产生果法的缘
如果作用存在 =>它可以具有(成立)缘
但作用不存在【为什么?】,因为三时的果法都不依靠作用而生。
【原文】
三时观察,作用不存在:
1) 已生的果法不依靠作用。
果法已经产生,就不需要作用来再生,否则就有无穷生等过失。
2)未生的果法不依靠作用。
未生的果法不存在,与石女儿或虚空没有任何差别,作用怎么让它产生呢?
3)正生的果法也不依靠作用。
所谓正生只不过是分别念假立而已,虽然人们认为在未来和过去之间有“正生”,但它根本不存在。
②无缘作不成
【原文】
③无作则非缘
【原文】
【要点分析】
二、缘是否具作用?
1)缘不具有作用就不是缘。
有生果的作用才是缘,远离了作用就不是缘,不是缘就不能生果。
④若具作可生
【原文】
2)缘具有作用则可以生果,但并没有这样的缘。
三时的果法都不生,不生果也就不会有作用,没有作用就不会有具备作用的缘。
【原文】
【辨析难点】佛陀为何对小乘行人说因缘存在,对大乘行人说因缘不存在?为何佛陀变来变去?让我们如何相信佛陀?
以公案说明:
有位在家居士问智藏禅师:“请问师父,有没有天堂地狱?”
智藏禅师:“有。”
居士:“请问有没有佛法僧三宝?”
智藏禅师:“有。”
居士:“请问有没有善恶报应和六道轮回?”
智藏禅师:“有。”
不管问什么,智藏都答有。
这位居士不禁怀疑起来,便说:“师父,您是否说错了。”
智藏禅师:“我怎么会说错了呢?”
居士:“我问径山禅师,他都说没有,您怎么都说有呢?”
智藏禅师:“我问你,你有老婆吗?”,居士:“有。”
智藏禅师:“你有儿女吗?” 居士:“有”。”
智藏禅师:“径山禅师有儿女吗?”居士:“没有。”
智藏禅师:“所以径山禅师对你说没有,我跟你说有,因为你有老婆和儿女啊!”
【消归自心】上师在此讲到的学习方法:如何学习中论?
《中论》里的推理非常多,在学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学习方法。
首先,一定要会解释颂词的字面意思,否则在下面广说的时候,就无法跟上思路,若字面意思完全明白了,在展开说明的时候,就能很容易了达其中内涵;接下来一定要把法义与自相续结合,这样才会对所学的道理有所体悟。
像有些道友就学得不错,在讲考的时候,虽然颂词和别人都一样,但由于他们对颂词的意思已经完全通达,所以略说也可以,在这个内容上发挥,广讲也可以。
学习三遍中论。《中论》里的推理非常重要。以前很多高僧大德在学习一两遍《中论》之后,就能很容易破掉自己相续中万法实有的执著。
《赞戒论》的作者邬金丹增诺吾说过:如果听闻过三次或者真正学习三遍《中观根本慧论》,就一定会对大圆满的见解有所认识。以前法王如意宝在课堂上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很多老道友应该都记得很清楚。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部论典,依靠它能强有力地断除我们相续中的各种实执。
《中论》的有些推理比较难,希望道友们闻思时一定要认真。如果自己前世学过中观,有过这方面串习,听完之后可能马上就能通达;如果前世这方面习气比较弱,即生当中又没闻思过中观,听一遍不一定能懂。如果不明白,在堪布堪姆们辅导的时候,就一定要认真听,如果仍不明白,就要在比较聪明的道友面前再三请教。
这样反复看书、复习、辅导、求教,最后应该就会通达的。在我讲的时候,你们听不懂也不要难过,因为除了一些根基特别好的人以外,一般人听一次都不会懂的。
资料来源:智悲佛网
(本文为小编根据法师PPT编排整理,有删减。完整资料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