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不是为了快乐》九 | 修行者的四种态度 Back

《不是为了快乐》九 | 修行者的四种态度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你也许会难以接受,但是现在、此刻,就是你开始修行的完美时机,无论你有多少或好或坏的理由来试图拖延。也许你会想要等到工作不那么忙碌,或赢得彩券,或从伴侣离开的打击中恢复后再开始。但问题是,生活从不会免于干扰,要等事情都安顿下来才开始,那只能确定你永远不会迈出第一步。所以,无论生活多么动荡,今天此刻、当下,就是你开始修行的最好时机。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进行下去的建议与秘诀。



01


修行者的四种态度




我强烈地推荐大家培养这四种态度,即使只是在发愿的层次上。因为这四种态度能帮助我们剪掉悬荡的线头,不让它们轻易地再缠绕到轮回复杂的罗网里。


如受伤之鹿般的态度

如同一头受伤的鹿寻找僻静处疗伤一般,找个离群之处,让自己有时间与空间去修持。


如狮子般的态度

如狮子般勇猛,完全不理会任何困境或噩耗,因为它们只会让你分心,或将你吞噬,以至于在未来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如风般的态度

风对自己吹向何处是不加分别的。相同的,不要试图招引顺境,或避开逆境。


如疯子般的态度

如疯子一般,对任何“世间八法”不偏爱,也不憎恨。例如,不在意被赞美,也不在乎被批评。


萨迦派的札巴·坚赞(Drakpa Gyaltsen)仁波切说,只要还执著于财物、房屋与家庭,我们就不会想要脱离轮回。因此,我们应该从布施与持戒开始修持。


一旦我们逃离了轮回的罗网,很重要的是别再掉落回去。然而,菩萨们经常会感到灰心,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无数有情众生是如此令人精疲力竭,而且整个过程是如此令人气馁。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会有如裸身孤单地游过汪洋无际的大海,只见海平线,令人感到泄气且极度沮丧。如果发生这种状况,菩萨会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虔敬心、出离心与正念等善德,这也是我们需要修持安忍与精进的原因。

最后,即使去除了所有的障碍,如果容许无明与散乱占据自己的心,我们仍然会毁坏一切。因此,我们要修持禅定与智慧。






02


三殊胜法



对于菩萨乘与金刚乘的修行者而言,“三殊胜法”(The Three Noble Principles)是不可或缺的。


生起菩提心

从前行到供养一支蜡烛,无论你是做何种佛法修持,永远要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发心去做。在此,“利益”不仅意味着给予实质的帮助,例如提供食物或药品,或满足人们的情绪、自我与幻想,还包括发愿能对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确实给予帮助。若是缺乏这种发愿,佛法的修持就很容易变成自私自利的行为。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牢记自己是为了所有其他众生而修持,而这种广大的愿力,就是使得佛法修持既强有力又无穷尽,并能保证其结果会带来无量利益的原因。





03


运用“无二元分别”的觉知





在修持或实践佛法事业时,我们必须保持不间断的觉知,了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幻相,或至少试着把这种想法带入心中。如果我们戳刺自己的身体,逻辑的心会告诉自己感到疼痛,这个疼痛会有很真实的感觉,因为认为现象是坚实且真实存在的想法,几乎是牢不可破地紧抓着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试着去习惯于这样的想法一切我们所见、所做、所想的,都是自心所造作出来的诠释,而这也是迈向“无二元分别的修持”之重要垫脚石。“习惯于”的意思就是一再地提醒自己,例如,做大礼拜而膝盖开始疼痛时,要提醒自己:“我在做大礼拜”的“我”以及“我的膝盖痛”的“我的”,都是心所创造的幻相。


我们一切的经历都是心所创造的,记住这一点,就能直接对治慢与我执。一旦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就不再会执著于自己的佛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修持,相反的,就如快要渴死的人无法克制地要大口喝水一般,一旦了知这一切都是幻相,你唯一所想的就都是与佛法有关的事。当然,佛法本身就可以对治我执,但对那些自认为是“好修行”者而慢的人而言,佛行很可能会变成另外一种膨胀我执的方式。因此,记住“我们经历的每件事绝对只是心的产物”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每天只记得五分钟。


在此时,学生们经常会问的经典问题是:“如果我经历的一切都只是自心的产物,那么有‘积聚福德’这回事吗?”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福德的存在与否,只不过又是心所造作的另一个概念而已。


在一开始,你的每个行为就能具足菩提心的发心,并且记得“无二元分别”(non-duality-),这可能相当困难,而要你即刻就能每天观修空性一个小时,也不太可能。与其如此期望,不如试着去记住:你所见与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自己显相的产物而已。无论你的佛行如何单纯,例如供养一朵花给上师,你都要记住,虽然你藉由供养而积聚了福德,但事实上,“积聚福德”的概念本身就是你自心所创造的。利用一切的机会去习惯这个念头——自己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并无真实的“圣行”(holyactivity)存在。


这些领悟对你的所作所为会有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把你从诸如慢或嫉妒等烦恼的后果中解脱出来因此,当上师把你供养的花扔在地上不屑一顾时,你会完全不在意。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