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生活的主题---精进
大学演讲
不管学出世间法还是世间知识,都离不开勤奋,否则什么也做不成。正在学知识的学生,肯定要勤奋。但作为老师,也不能懈怠,永远停留在自己时代的知识上。有一位学者说:“如果你没有每天学习,大脑就会停止。”所以,任何人都要不断地学习。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现在很多人不爱看书,经常聊天、打麻将、看电视,上网看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久而久之,心灵就变得很空虚贫乏。其实,只看一些简单的碎片信息,根本没办法完善自己的智慧。我们应该系统地学习知识,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不仅要学,还要去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充实自己。
精进不仅是菩萨的行为,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品德。听说有些老师和学生,平时只把专业知识稍微学一下,其他时间都忙于赚钱,愿意搞科研的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全部建立在金钱上,没有科研精神,也没有宗教意识,把安逸和享乐当作生活本身,那就成了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理想”[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理想。”]。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生活,要么整天跟人闲聊,要么在无意义中打发时间,这样的人生实在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要多学习。像德国人,哪怕坐地铁都捧着书,几天就看完一本,我们如果也能这样,对各方面素质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藏地有一句格言:即使明早就死去,今天也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哪怕今生当不成智者,也要为来世积累智慧[《格言宝藏论》云:“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这种精神非常值得借鉴。曾有一位藏传大德,去北京一所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发了病危通知,说最多还有两三天时间,但他毫不在乎,一直在看书。他说:“死亡很正常,只不过是换个身体,没什么可怕。但看书、学习不能放下,这是更重要的事。”
试想,如果是我们,明天就要离开人间,今天还有兴趣看书吗?恐怕很难做到,而会一直惶惶不安。但有境界的人不会如此。所以,对于学习,我们要养成一种精进的习惯。
摘自佛法与当代社会-----首都经贸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