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具备什么样的功德,才可以称为真正的人?
《二规教言论讲记 第四课》 思考题回答
一个贤善的人所具备的优良品德一共有十二种,这十二的功德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颗完整的大树,所以唯有都具备了这些特质,这颗大树才算是完善,也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人。
树根为智慧与稳重,根部为人品的重中之重,这两个品质是升起一切其他完善品质的基础。智慧是分辨是非的能力,是通达教义的见解,是一切行为的导航,没有了智慧一切大小事、入世还是出世间恐怕都难以进行。稳重是智慧的延续,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坚不可摧的决心,是表里如一的显现。 就像我虽然平时很多鬼点子小聪明,什么都喜欢做,却始终都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就什么都会一些,但都不擅长。没有远见的大智慧,更没有踏实和稳重,就很难善始善终的把一件事情做好。其他的高尚人格的升起也只是暂时,并不是稳固的。
树茎是有愧和不放逸,而树茎是通达更高贤善人格的必经道路,是我们进步的先决条件。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并不会有觉知自己身上问题的能力,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不会去思维今天我哪里做的不好很惭愧,所以会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不思进取。而不放逸是就是精进地以正知正念来对峙自己的问题和烦恼。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惰性和我执,所以实际对峙自己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平常在顺境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下次我一定可以对峙自己的问题,可当真正的遇到的违缘或者逆境时,无始以来的习气瞬间升起,该生气还是生气,该烦恼还是烦恼,统统把佛法抛在脑后,也放逸了自己的恶习来控制我们的心。有了真实的惭愧心,精进才会生起,而不退转的精进才会真正的改正我们的习气,转恶为正。
树枝是正直和誓言坚定,是撑起大树的构架。正直为公道,不参杂任何的偏袒,无论何时何地对待任何人都可以公平公正的判断是非。誓言坚定是说到做到,不因任何的原因而反悔当时发的誓愿。正直的人让人信赖,而誓言坚定的人让人信任,所以既公平公正也能说到做到就是一个极为诚信可以委以重任之人。在面对违缘时也要坚守心中的信念,切勿忘了学习佛法的初心,并要在点滴实施。
树叶是知恩与利他,是可以在表象上观察的到的,也更加着重于行为方面。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知别人对我们的恩德是一方面,并且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报答他人的恩德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他人给予的恩德是放在嘴边的。 把恩德和善行传递给更多人,并且抱着为人着想的心去利益他人就是利他心。通过廖凡四训的故事,我们知道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善利他,并且也真的可以帮助到他人。利他心也是知恩的传递,美国有一个人他就是开始做善行,很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都问他该如何报答,他和每个人说:“最好的报答就是去帮助别人、做善事。” 结果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麻烦,正巧碰上了好心人帮助他,于是他也问那个好心人如何报答,好心人却说“最好的报答就是去帮助别人、做善事。” 所以由此看出知恩和利他是良好的循环,是自利利他的品德。
树花是信心和发放布施。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升起一切功德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信心,恐怕自己的善法也不够圆满,甚至是带着希求别人的赞美而实施的,所以碰到一点点的逆境就很容易退缩。真正的信心就是我们坚不可摧的盾牌,无论遇到哪种问题,我们都会坚信着前方的这条光明之路。发放布施不仅仅是局限于金钱和物质,最重要的还是带来心灵解脱的法布施。布施是时时刻刻的事,一个微笑,一句爱语,一桌孝敬父母的饭菜,都是在布施心力时间,同时也会广结善缘,让更多的人从我们这里得到温暖。
圆满了这些贤善人格的果就是自他暂时究竟的安乐和荣誉,就是说安乐和声誉之前的九种可以算是一种因的行为,就是通过这样善妙的因自然而然得到了果实。
这些功德一个也不能缺,如果少了一个,整棵树就不完整了。所以,为了成为非常圆满的“大树”,我们一定要反反复复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些功德,并且要下决心自己一定要进步。修行之路最重要的是修心,这注定是一条艰难之路,前方充满了我执的荆棘,可越过了业山浊海,就是一片光明。愿修行路上不退缩,勇敢前进为众生。
澳洲菩提学会17届City地方组 圆幢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