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足迹 >> 弟子规152 | 语言暴力
Back
收录于合集
#弟子规
154个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语言暴力”,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太笨了”“真没出息”……这类语言是有伤害性的,有研究认为,其伤害性有甚于体罚。身体的伤痛很快就好了,但心理的创伤,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平复。2005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在对三十所学校的三百一十五名学生做过调查后,公布了一份《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有百分之四十八的小学生、百分之三十六的初中生和百分之十八的高中生遭受过老师的语言暴力。把语言变成暴力,一方面对学生有伤害,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些老师的素质不高。老师的职责是传递知识,并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模仿的典范。但因为传统教育的缺失,有些老师自身的行为,不仅没有让学生们生起敬意,还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辅导员的也要注意,大家选你们当辅导员,是因为你们有智慧、有德行,希望从你们的传授中得到利益和启发。所以,这时候我们一定要留心自己的语言。凡夫有脾气是正常的,但想到自己的身份,即使是为了管理,一时特别气愤,也不要说那种侮辱人的语言,说过的要忏悔。有人认为,不这么说就不起作用。但实际的情况是,国内外很多资深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这种带有情绪的暴力性语言,通常起到的是反作用,不仅会伤害学生,也会伤害老师自己。老师事后也会后悔的。再说,师生天天在一起,就算不是针对自己,老师经常说的那些难听、刻薄的话,学生们也很容易就记住了。等以后他们当了老师,或在社会上有了一定位置,当他所能影响到的那些人不听话的时候,老师们今天留给他的这些“教言”,很可能就派上用场了。所以,老师也好,法师也好,如果我们真的为学生考虑,与其说一些刺激性语言,以求得快速效果,不如在我们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温暖平和的气氛。“良言一句三冬暖”,你的善意,学生们是看得到的;你的鼓励,学生们也会当作目标去努力。所以,我们要常常说一些悦耳、利他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家人、同事之间也一样,有情绪是正常的,但不一定要发脾气;如果一定要发,也不要什么挖苦、尖酸刻薄的话都不管不顾地说出来。要知道,“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但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就算后悔,伤害也已经造成了。要克制,不要使用暴力语言。自我克制是比较难,但你克制了,既保护了对方,也保护了自己。

欢迎大家以学习心得方式参与打卡,刊登后即可获得精美礼物。邮箱收稿: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