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3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大好夜晚,别白白睡过去呀!
(一)讲记原文
藏地的老修行人在入睡前,都要念个上师瑜伽。当念到这里时,将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心融入一体、入定,之后作个简单回向,就开始入睡。在入睡的过程中,也是一边念上师的祈祷文,一边观想上师的智慧与自心无别,就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
(二)乐于睡眠的过患
1、懈怠懒惰
你若喜欢睡觉,闻思修行什么都不行,每天早上也想睡,中午也睡,晚上就更不用说了。
2、身体沉重
喜欢睡觉的人身体很笨重,不爱睡觉者身体轻快。
3、颜色憔悴
很多人都认为睡觉能美容,自己会越来越漂亮,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睡得特别多,你会变得越来越丑。
4、增诸疾病
5、食不消化
6、体生疮疱
7、增长愚痴
8、智慧羸劣
9、非人不敬
10、皮肤暗浊
很多人说睡觉是漂亮的根本因,美人都是睡出来的,倘若睡觉这么养人,那老猪肯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好看的了,因为它每天的工作就是睡觉,此外根本没有其他事情。
11、憎嫌精进
12、烦恼缠缚
(三)睡多少
1、中医这么说
(1)总原则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2)具体来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3)有点看不懂
晚上:21:00-23:00点之间睡觉。
早上:5:00-7:00之间起床。
2、佛法里这么说
(1)晚上
应该分成三时,上夜行持善法而度过;中夜可以入眠;下夜要早一点起来修行。(初夜是指天黑至11点、中夜指11点至3,后夜指3点至7点。)
即使睡得再多,也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睡八个小时,再不要睡下去了,否则肯定对修行有障碍。
(2)白天
对修行人而言,白天最好不要睡,麦彭仁波切和有关经论中都说,白天睡觉对身体有损害,会使记忆力衰退。除了白天不要睡以外,早上也要早一点起来,因为早上做事的效率非常非常高。
(四)不能怎么睡
早上起来时像牦牛从圈里爬起来一样,晚上睡觉时如同老猪倒下就睡,平时除了吃吃喝喝,从来不念咒语、不参禅、不修行,说出来的话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世间废话满口都是,这种生活真的没有意义。
(五)要怎么睡
1、身体姿势
(1)推荐姿势
A. 身
睡眠时,应如佛陀涅槃的姿势一样,朝着希望的方向右胁而卧(狮子卧势)。
头朝什么方向都可以,只要是吉祥卧就行。
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垫在右脸颊下,左手放在左腿上。
B. 心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入睡前应保持正知正念,并下决心:醒后立刻起来。
(2)推荐理由
A. 推荐狮子卧之理由
睡时身体非常放松。我们采用狮子卧式睡眠,身体各部分都会很放松,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睡时不失正念。狮子在睡眠中不会失去正念,不会散乱。我们依此卧式而睡,不会忘失修持善法的正念。
狮子睡后,不会入于酣睡、深度昏沉之中,而是处于清明而警觉的状态。我们依此也能如是,不会被痴睡迷乱蒙蔽。一般人睡着后,立即就会如昏迷一般,自己是死了还是活着都不知道,好像沉在很深的泥潭中一样。
狮子睡后,不会做恶梦。我们依此而睡,也不会做恶梦、迷乱之梦,而会经常做吉祥梦、清净梦。
B. 睡前正知正念推荐之理由
a. 保持正知正念
正知正念是要求我们保持明觉忆念正法,做一定的观修。若能保持正知正念,睡眠中也能保持清明的正知正念。
b. “决志,觉已速起身”
有些人早上醒不过来,闹钟再闹也不能起作用,你们应在睡前在心中坚定地存想:明早一定要在几点钟醒过来。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明天早上一定会准时醒过来。
2、详说梦的修法
(1)梦是怎么产生的
具有习气的意识,自阿赖耶识生起,在风的鼓作推动下,进入身体各部位经脉网络中,从而开始作梦……
印度仙达薄日大师讲到梦的产生时说:“于此增相阿赖耶,唯生意识即成梦。”这颂偈词是说,阿赖耶识中生起意识是梦形成的基础。而意识包括无分别意识和分别意识两种。无分别意识是产生梦境现象的基源,它不存在任何辨别;分别意识是在无分别意识上生起现象之后,加以是非判断。不论无分别意识还是分别意识,在形成梦时,往往带有习气成份。要形成梦,虽然也需要其它因素,但产生的主因就是迷乱的习气。
那若巴大师指出:“昼依外境迷乱心,夜依习气而迷失,中阴依业现错乱。”这个意思是讲,我们白天的迷乱不能排除习气与业力的作用,但主要是受外部诱惑;夜晚的迷乱同样不能排除外境与业力的作用,但习气起主导作用;同理,中阴的迷乱也不排除外境与习气的作用,但主要是受业力牵引而扰乱自心。
(2)梦有没有价值
A. 有些有价值有些没价值
a. 有些没价值
(a)初夜所作之梦
习气起到主导作用。这里所说的习气,包含了白天在衣食住行所作所为过程中,所积聚的习惯性成份,潜匿在梦中表现出来。它包括当天的习气、昨天的习气……上个月或前几年的习气,甚至前世所积累的习气,都有可能在当晚梦中显现。但是这类梦况,对先知先觉与预言来说,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b)中夜所作之梦
一般都受到非人鬼魅活动的影响。这一时间阶段所作之梦,都不适合观察。
(c)身患疾病时之梦
若身体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就会作梦纷杂或者引生噩梦。同样,在精神上受到刺激,内心痛苦不安之时,也会作噩梦……出现这类情况,是不适宜观察梦境的。
(d)思虑过度时之梦
如果白天对某人某事思虑过度,极有可能当晚作些相关之梦……这种梦境,也没有预测价值。
(e)醒了就忘之梦
梦中景象,纷纭模糊;梦境时间过短,或者醒来之时,几乎忘记……这类梦境不具有观察的实质意义。
b. 有些有价值
一般来说,最适合观察梦的时间是后夜阶段(3点至7点)。所作之梦,既不受浓厚习气的支配,也未受非人鬼魅的干扰,是相当清晰的境状,为深入分析梦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我们应该努力把握这一有利机会。
B. 有何种价值
a. 梦提供了窥视自己阿赖耶识的窗口
储藏、压抑在阿赖耶识中、在醒觉时难以觉察的烦恼,会在梦中浮现,通过梦境,可以判断净化自心、自主其心的程度及修行的阶位,发现自己隐藏的烦恼症结。有无梦、梦境如何,是鉴别烦恼多少、修行进度、是否入定和证果、成佛的一个标准。
b. 梦兆可以占知修行进度
有些梦可以具预兆性和能反映修行进程。
(3)如何修梦(利用梦)
A. 将睡眠转换为善法、不做噩梦之方法
临睡的时候应作狮子卧,观想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或按密宗上师瑜伽的修法,忆念把自己的头躺在上师怀里:“上师您好好给我加持,我睡觉了啊!”
B. 修梦光明
a. 显宗
在睡前,观想卧室里充满光明,或者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光明照彻自己,于光明境中而安眠。
b. 密宗
训练梦境需要三个阶段,即认识梦境、改变梦境、光明梦境
(a)认识梦境
Ⓐ 前行
在白天之时,我们必须时常修习“醒时幻身法”。无论眼前所见环境场所,日常居舍,还是平时行住坐卧,待人处事,都要观知“这些都是梦境”。而且,在夜晚也要同样提醒自己——此是训练梦境修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 正式训练梦境
在夜晚睡觉时,要头朝北方,身体姿态当依狮子卧式:即身体右卧,右手侧放头下,左手平伸身上(有些特殊情况,例如,经常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嗜睡者,可采用坐睡方式)。然后,自观头顶前方,根本上师金刚跏趺坐,将自己头部观放于上师腿上。喉间观想显而无自性的莲花生大师,并且猛励祈祷莲师加持能够认知梦境。之后,意念不断反复提醒自己“要认知梦境”……依照这种步骤,渐渐进入睡眠状态。如此行之,我们是有可能认知梦境的。
在认知梦境过程时,首先是梦境会增多,然后梦境愈加清晰,最后成功认知梦境。假如未能认知梦境,在白天就应该有意识地强烈观知“一切皆是梦”。并且,依据窍诀中所提到的不同技巧,轮换使用,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内,应该能够认知梦境。
(b)改变梦境
在梦中,已能觉知自己正在做梦,此时,马上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具备改变梦境的能力。”然后,自己可以变化成天人或者佛菩萨……这样,逐步训练自己达到随意变化的水平。为了提高改变梦境的能力,我们可以应用“交替变化法”。例如:将自己先变化成文殊菩萨的形象,随之又由文殊菩萨变成观音菩萨的形象,再由观音菩萨变回文殊菩萨。另外,从起初的自观一尊文殊菩萨到变化成无数尊文殊菩萨,再从无数尊文殊菩萨合为自身一尊文殊菩萨,也就是由一变多,由多变一。
依照这种修法,经过反复习用,修到一定层次,就可以去改变其它事物。例如:把火变成水,把水变成火;将虚空变成大地,将大地变成虚空……
我们要想扩大梦境训练范围,在梦中就可以到神山圣地和佛国刹土去观光朝拜。方法是在白天时,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这是梦。在临睡前将自己要去的地方或刹土观想在喉间,聚精会神地渐渐进入梦乡。在梦境中认知梦以后,提示自己:“光是认知梦是远远不够的,意形身应当离开血肉之身,到神山圣地或佛国刹土去。”自己专心一想,就很容易到达目的地。在观览朝拜之后,自己思量一下:“现在我应该回到家中神识入窍。”就这样,自己返回住处……
(c)光明梦境
Ⓐ 证悟光明
睡姿依狮子卧式,全身放松,呼吸平缓……“须根将象捆金桩,长柄宝石之鎯头,用作唤醒无明眠”……遵照此等甚深窍诀,专注心间,融入明空无别的境界入睡。进入这一境界的程序是,首先在似睡非睡假寐之际,保有虚空般的体受;其次,从地融入水至识融入光明为止,也同样保持此一境界……这样,完全进入“沉睡”状态,但没有一丝梦迹,处在彻底的光明境界。
这个修法成功的标志是,从表面观察,面部表情警醒清明,没有昏睡鼾声……修行此法若能成就,则在中阴阶段基光明出现之际,能立刻予以识别。
Ⓑ 觉受光明
如果证悟光明没能获得成功,那就有必要去修习觉受光明。
自己观想心间有尊通体光明亮晶的莲华光大师,藉此为所缘境(在其它修法引导中,是以一团光蕴为所缘境,此法根据《六中阴引导文》而出)。在识融入光明境界之前,要一直保有明莹状态。在深睡时,会刹那间出现无分别朗如虚空之态。然后,心间安住之莲师逐渐明现,由此境界将梦境取而代之。依次而现,自己身体如在白昼,清楚朗见……渐渐地,就连自己的寝室居所,周围环境,皆能清晰起来。
随着梦境练习的深入,我们就能发现觉受光明的特点:虽然外现是睡眠状态,但一切所见都十分清楚。看上去虽然如同白昼而感到未曾入睡,但仍有“苏醒”现象存在。
3、其他睡眠修行的方法
(1)观修无常
堪布根霍仁波切在讲义中,也讲了麦彭仁波切的修法窍诀:早上观想自己刚刚得到人身,是小孩;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临睡观为临死中阴,已睡在做梦时观为法性中阴;早上醒时观想为下世。
(2)睡前磕三个头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忘了磕三个头。
参考资料:《入菩萨行论·善说海讲记》《亲友书讲记》《探索梦的奥秘(丹增嘉措活佛)》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2PdPuO-hm0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3-定解B18-010
名词解释
原文:如果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并将上师视作平凡者,就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之清净近取因,如《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近取因
因之一种。如由种生芽之因。主要在于能生自果实质之连续性。
——《噶举教派史略》
原文:就共同事业中的世间事业来说,如果上师调解是非、平息不和,这是息业;如果上师积累财富、做生意赚钱、造房子,这是增业;如果上师勾招男女,摄受多少多少人,这是怀业;即使上师显现上杀害一百个众生,也是诛业。
息业
息灭疾病邪魔危难之业。
——《藏汉佛学词典》
增业
增益福寿财富之业。
——《藏汉佛学词典》
怀业
怀柔调伏神天人鬼之业。
——《藏汉佛学词典》
诛业
1、以焚烧、镇埋、投掷等威猛之法诛灭制伏怨敌邪魔之业。
2、佛教中依威猛法事咒死怨敌的仪轨。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自己还是观成金刚瑜伽母,然后观想,从与上师无别的莲师白毫间,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光芒从自己的头顶进入。依此净除杀生、不与取、邪淫三身业,以及能形成身体之脉的障碍;得受宝瓶灌顶。
白毫
释尊眉间有一白净光明之毫毛,右旋宛转,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 编)
宝瓶灌顶
内外续部共同传授的成熟灌顶。在彩粉、绘画的坛场之中,加授水和冠冕等事物于弟子身上,使身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生起次第之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身金刚化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一般绚烂璀璨的“啊”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喉间进入。依此净除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语业,以及可滋长语言之风的障碍;得受秘密灌顶。
秘密灌顶
三上毕竟灌顶之一。在上师双身世俗菩提心坛场中,为弟子语门灌顶,使语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风脉瑜伽及念诵咒语,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语金刚圆满报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上师心间如天空般颜色湛蓝的“吽”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心间进入。依此净除了贪心、害心、邪见三意业,以及能增上意识之明点的障碍;得受智慧灌顶。
智慧灌顶
三上毕竟灌顶之一。在手印女坛场中,为弟子意门灌顶,使意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圆满次第之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意金刚法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从上师心间的“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的业与所知障;得受最高的句义灌顶。
阿赖耶
“阿赖耶”是古印度语,也叫普基识、藏识,或含藏识——因为它上面存积很多业,就像仓库一样。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
所知障
烦恼习气及其自果事相分别之错乱分。能障碍证得一切种智的三轮寻思。
—— 《藏汉佛学词典》
二障之一。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 编)
句义灌顶
三上毕竟灌顶之一。在胜义菩提心坛场之中,为弟子身、语、意三门灌顶,以使三门诸垢及其习气完全清净,有权修习自性大圆圣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智金刚自性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3-定解B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