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一定要好好忏悔罪业,否则将来可能生生世世都会病不离身 Back

【上师开示】一定要好好忏悔罪业,否则将来可能生生世世都会病不离身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6-03


佛陀在《正法念处经》中讲过:“病苦害人命,病为死王使,众生受斯苦,此苦不可说。”确实,众生的病苦难以忍受,没得病时感觉不到,一旦不幸得了病,到医院里一看,自他都是苦不堪言。所以,对我们修行人而言,认识病苦的最佳场所就是医院。

 

那天我在成都的一家医院,看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非要让医生给他做手术。医生摇头拒绝道:“你现在体质特别差,最好不要做,还是回去休息吧。”但这个老人强烈抗议:“我一定要做!一定要活到90岁!”虽然我不是医生,只是个过路的,但看到他的身体状况,也觉得没有什么指望了。可是他自己却毫不自知,对自己身体的期望极大,非要永远地活下去。相比之下,我们修行人在这方面,的确比世间人强多了。

 

世间人在生病以后,想到死亡可能会突然来临,就心惊胆战、坐立不安。由于魔障、恶缘的牵制,以致在梦中甚至白天有许多迷乱现象,使得身心无法自主,那真是迷乱中的迷乱,也有人因此而自寻短见、自杀身亡的。其实人的病苦多种多样,也跟自己前世所造的业有关。假如你往昔打过众生的头,今生可能经常头痛,药石无效;倘若你曾伤害过众生的其他部位,这种果报现前时,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也不得不承受这种痛苦。所以,《因果经》中说了,短命是杀害众生的果报 ,多病则是伤害众生所致。

 

佛经中就讲过一个老比丘,他长期卧病,无人照顾,以至于污秽不堪,散发出阵阵恶臭。佛陀以神通观察到后,亲自带五百比丘前往他的住所。比丘们见他屋内污秽脏乱,个个掩鼻皱眉,希望尽速离开。而佛陀却请帝释天取来香汤,亲自为病比丘洗浴身体,细心呵护。

 

众人问佛为什么要这样做。佛陀告诉大家:“生病的众生非常可怜,要关心照顾他们,此举会有相当大的功德。另外,他也跟我前世有缘:昔日这位病比丘是一行刑者,常以鞭子重重鞭打犯人,令受刑者痛不欲生。当时我被人诬陷,受鞭刑之前以实情相告,请他手下留情,于是他网开一面,行刑时没让鞭子落到我身上。后来他命终之后,因生前作恶多端,堕入恶趣长劫受苦,如今即使转生为人,也常身患重病,饱受折磨……”

 

所以,我们趁现在活着时,一定要好好忏悔前世或今生殴打众生的罪业,否则的话,将来可能生生世世都会病不离身。现在有些人之所以是“药罐子”,吃多少中药、西药都不见好,肯定也跟前世业力是分不开的。

 

当然,因果虽说是自作自受,但患了重病的人还是很可怜。有些人得了麻风病、脑溢血,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活着跟死了几乎没有两样,甚至还被逐出人群。1986年法王如意宝到藏地各处弘法时,在道孚就见到一群麻风病人,上师为他们做了一些佛事。当时我们看到,他们的状况跟死人没什么差别,只不过身体能动而已。

 

因此,得了绝症、毫无希望的人,真的跟死人没有两样。但如果你是修行人,对此应该坦然面对。检查结果一出来,医生说:“哦,你不用吃药了,也不用住院了,回去吧!”或者:“没事没事,你什么病都没有。”那说明可能已是晚期了。所以,你拿到检查报告后,还是要看看医生的表情,如果他让你先回去,紧接着又让你家人过去,那可能是有点问题,你应该跟去偷听一下。(众笑)

 

总之,病情严重的患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且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对别人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性格要比过去固执得多。此时就算有人肯照顾他,他也时常挑三拣四,甚至破口骂人。以前学院就有这样的病人,各班法师、各区管家安排人轮流照顾他,他却天天发脾气,许多道友都感觉不舒服,甚至生恶心而离开了。当然,作为护理者,对病人的行为应该理解,毕竟他们因四大不调,心情难免异常烦躁。不过,作为病人也不能太过分了,听说有个人要求每顿炒三四样菜,这对照顾她的人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其实,你生病了,有人照顾就不错了,不应该要求太高,否则,护理的人都会生起厌离心,不能一如既往地耐心照料你。

 

对我们自己而言,平时如果得病了,应像噶当派的大德那样,发愿代受一切众生的病苦。对真正会修行的人来讲,得病其实是个好事,这样每天都有修行的机会,尤其是病得越厉害、痛得越强烈,观修得就越成功。反之,若是一般的凡夫人,得了病以后,可能只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假如他一直卧床不起,总要人照顾,甚至会希望自己早点死了好,以免拖累家人。


综上所述,大家应当充分了解到:身为病人,时刻遭受着疾患折磨,身心上都痛苦万分。这一点,许多病人从自己的感受中更容易体会。你们若想进一步认识病苦,则可翻阅《正法念处经》、《宝鬘论》、《入行论》等经论,其中对此都有详细的描述。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佛教分为小乘、大乘。小乘的修行目标是为了自己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大乘唯一希望所有众生彻底解脱,并身体力行地饶益他们。


-- 索达吉堪布

2017年“金刚萨埵法会”共修通知

时间:公历2017年6月2日-6月9日(藏历四月初八-四月十五)

报数截止日期:6月6日

报数网址:

本次法会,下述房间将同步直播:

1、新浪show直播房间:

智悲讲堂九(房间号:491337)。

2、YY直播房间:

智悲讲堂九(频道号:73553690)。

届时若遇房间故障无法进入,则请登录新浪show房间听闻。


点击这里获得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仪轨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