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德育 >> 做事成功的这些关键点,你知道吗?
Back
做事情不能急急忙忙,否则就会越来越紧张,到最后完全没有头绪,错误百出。做事还要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包括修行在内,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滞不前,而应发起勇猛心勇往直前。当然,一味畏难不好,但太小瞧一件事情也不合理。
像这次学《弟子规》,个别人觉得内容很难,没办法做到,所以不敢学。其实这没有必要,它毕竟是一种学问,别人能学,你为什么不能?而有些人又觉得太过简单:“堪布应该讲甚深的法,像我这样的大学生,了解《弟子规》有什么用?”实际上,讲这个还是有必要,即使你学得比我好、表达得比我清楚,但行为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求任何学问、做任何事情,既不能畏缩,也不能轻视。以前上师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有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甚深的法门修不成,简单的法门又不愿修,这样一来,最后只能一无所得,空手而返。
民间有这样一则故事:胖嫂生了个可爱的小宝宝,不久她收到母亲的来信,拆开一看,信中说:“我生了重病……”还没有看完,胖嫂就心急如焚,立刻抱着宝宝要去看母亲。结果宝宝的小被子一时不见了,她翻箱倒柜找到之后,抱起宝宝连夜赶路。
路过一片西瓜地,胖嫂被瓜蔓绊倒了,手中的宝宝也飞了。黑灯瞎火的,她忍着痛,到处摸,摸到“宝宝”后继续赶路。
终于来到母亲家,结果大门紧锁,胖嫂觉得好像出事情了,就拍门痛哭。结果她母亲正好从外面回来,她一看母亲很健康,忙翻出那封信再看,原来信后面还有一句:“现在病已经好了,不要挂念。”
虽然这只是民间故事,但却有很深的寓意。有些人性子很急,这样任何事都做不好,因为心态对做事很有影响。对我而言,平时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或遇到重要的事情,首先看能不能挽救,如果不能了,就先让心平静下来:“不要紧、不要紧,慢慢来。”比如,人都已经死了,着急也没有用,那去看的路上,我会让司机慢慢开,毕竟很多意外是在匆忙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我们要养成一种沉稳的习惯,否则,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修行同样也不能太急。有些人想解脱的心很迫切:“我现在已皈依了,一个月要把五十万加行全部修完,修不完,我实在是睡不着。”“我非常非常着急,您可不可以马上给我灌顶、传个窍诀?否则,我心里一直不安。”还有些人一下子观想很多,一会儿观金刚萨埵,一会儿观上师瑜伽,“我马上要成就,马上要成就”……这样过不了多久,肯定会出问题的。
“勿畏难”: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任何违缘,心都要有一种力量。古人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一次就学通的,我花上百次的功夫,也一定能学通;别人十次能掌握的,我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如果真能这样去做,即使再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有些人也许是智慧不够,不管是讲什么、学什么,都习惯于轻视:“这个很简单,对我来说没什么;那个也不难……”很多法被略视了。但我不是这样,以前在上师面前得了那么多法,深法也好、浅法也好,每一部都乐于接受,认真学习。这一点,现在我也随喜自己。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弟子规另解》第十课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