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弟子规另解】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Back

【弟子规另解】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5-05-09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过能改,归于无”:任何错误,只要知错能改,错误会越来越少,逐渐就没有了。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但错了以后,要勇于面对并及时改正,要求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此一来,过失就会渐渐归于无有。佛经中说:过失没有功德,但能忏悔清净是它的功德。所以,有了过失就需要忏悔。古人亦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倘掩饰,增一辜”:相反,如果有过错却故意掩饰、文过饰非,这样只会让自己又增加一条罪恶——欺骗隐瞒。

犯错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但能正视它、改正它,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孔子曾赞叹颜回:“不迁怒,不二过。”颜回每次犯错,都会深刻反省并立即改正,同样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有些道友也想如此,犯了一次错误,就在我面前信誓旦旦:“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您看着吧,第二次再犯,我不是人!”但没过多久,他又犯了。这时问他:“你还记得原来的话吗?”他歪着头想想:“嗯……可不可以再给一次机会?”

一次次地犯错固然不好,但掩饰错误更不应理。古人云:“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就是掩盖,即小人对于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加以掩盖。其实做人应该光明磊落,如果自己真的错了,就应该不覆不藏,把过失全部说出来,之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一点,与佛教中的忏悔是完全相通的。

当然,我们毕竟是凡夫人,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学院工程队有个包工头,他已经写过四次检讨了,每次犯错都发誓:“如果有下一次,我就不呆在这个工程队里!”我们看他可怜,就让他写一个检讨,以示惩罚。可他后来又屡屡再犯,累计到现在已有四次了。所以,凡夫人常常都会犯错,但若能知道自己不对,也是智者的一种行为。

倘若一个人知错能改,让自己总处于善心的状态中,这对身体也很有益。日本有位博士叫江本胜,他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结果研究发现:“善良、感谢、神圣”等美好讯息,会让水结晶呈现美丽的图案;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讯息,会让水结晶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其实,我们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大部分都是水,若能时时改过自新,让自己处在快乐和欢喜之中,身体自然会长寿延年。不过,我们佛教徒倒不需要这些试验,只要安住于禅定或无我空性的境界中,身体自然健康无病。历来很多法师为什么那么长寿?原因除了长年茹素以外,实际上还有禅定食的滋养。

因此,依靠大乘无我修法,断除对世间的一切耽著,让心处在快乐之中,这对修行人来讲很有必要。你如果从修行中没有获得满足,却妄图从追求物质中寻找快乐,那么即使一个人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家产超过李嘉诚、比尔•盖茨,却仍然会欲壑难平,在欲求不满的心态中痛苦万分。所以,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要有一种满足感,尤其是修行人,应当追求的是修行之乐。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联系我们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