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80)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80)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17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丙六、为利众生修舍无量心:

于诸中等者之心,亦为应断愚痴故,

如是观修离三有,同遣有情烦恼心。


将任何众生都观为不亲不怨的中等者之心也属于痴心,所以但愿彻底消除亲怨为主一切众生的烦恼,永远不再生贪嗔之心,但愿一切众生彼此之间心皆调顺。


丙七、离得同时修舍无量心:

众欲离苦得安乐,然不知此行苦因。


如同自己实在不想受苦一样,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怎能对他们怀有加害之心呢?虽然他们想得到安乐,却因愚昧而行痛苦之因——十不善业,自己应当竭力制止他们行不善业。


丙八、舍无量心之真实对境:

愿可怜兮烦恼众,息诸习气心平等,

愿猛贪嗔所恼众,无有亲疏离贪嗔。


愿众生息灭一切烦恼,尤其熄灭贪嗔之烈火,从而无有贪嗔,自心堪能。


丙九、舍心对境逐渐增加:

观众从一至二三,一域一洲至四洲,

一千二千三千界,直至一切世间众。


初学者观修舍无量心时,先从自己的亲友怨敌开始,在没有达到熟练(即修量)之前一直观修。尔后从一个众生、两个、三个等直至自己的城镇、区域,一直修到南赡部洲之间。


再后,从东胜身洲到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直至所有世间界的众生。最初观修人类,之后同样观想旁生等一切众生。


丙十、舍无量心之修量:

舍无量心之修量,自他亲怨皆平等。


达到对自他亲怨皆平等之心境,并且对谁也不生嫉妒、嗔恨,一视同仁。(这就是舍无量心的修量。)


丙十一、修舍无量心之后得:


如是有缘修舍无量之座间,

后得无缘舍对境,诸众唯心心如空,

胜义无生空性中,自心离戏中安住。


所观修的对境——所显现的这些众生也如影像般无而显现,自性无生。于如是忆念中安住。我们虽然对所取境——蕴及蕴以外的他法有我与我所的贪执,但实际上,此二者都是虚妄的自性,如同将镜中的影像妄执说“这是我的面容”一般,是无而显现,依蕴而存在的。


《宝鬘论》中云:“犹如依明镜,虽显自面影,然彼真实性,少许亦非有。如是依诸蕴,我执成所缘,犹如自面像,真性中毫无。犹如不依镜,不现自面影,不依于诸蕴,我执亦同彼。”


如若将自性的诸蕴执著为我,就会有业,业中有生,一直到老死之间。如果无有蕴执,也就避免了这一切。


《宝鬘论》中云:“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有业,有业亦有生。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于彼自他二,三时亦未得,故能尽我执,业与生亦尔。此见因果生,彼等泯灭已,不思真实中,世间有无性。”


因此,我们应当了知诸法如影像般无有我执与我所执的对境。


丙十二、修舍无量心之利益:

如是舍心之修量,生起深寂之证悟。


舍无量心的修量,即相续中生起诸法自性本来无生之等性证悟。《普作续》中云:“无二住于无所思,法性菩提中生智。”


丙十三、修舍无量心之果:

果无亲疏垢染心,任运自成实相义。


从世俗谛来说,达到无有自他亲疏之境界;就胜义谛而言,证悟无二法性。如是精进修习舍无量心完以后当观修慈无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