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修持普贤行愿,获出世间福报|《普贤行愿品讲记》/ 连载043 Back

修持普贤行愿,获出世间福报|《普贤行愿品讲记》/ 连载043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7-08-18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普贤行愿品讲记

No.043







修持普贤行愿

获出世间福报



丁二、出世间果报: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修持普贤行愿有什么出世间果报呢?就是很快获得佛果。大家应该清楚,修持普贤行愿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脱离病苦厄运,应该是成就佛果。修持普贤行愿与成就佛果是能生因和所生果的关系,只要我们修持普贤行愿,很快会获得大菩提果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下面以坐菩提道场、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这四相来宣说此理。


1.坐菩提道场 当年悉达多太子经历六年苦行后,去往具有十六功德的菩提迦耶,在菩提树下金刚跏趺坐,立下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同样,念《普贤行愿品》的人很快也会到菩提树王下安住。


2.降伏诸魔众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安住后,魔王波旬率领魔众前来扰乱,可是他们非但不能摧毁菩萨的道业,反而被菩萨以大慈悲心降伏。同样,如果我们念《普贤行愿品》,也会很快降伏一切魔众。


3.成等正觉 4.转法轮 悉达多太子降魔后大彻大悟,之后将自己证悟的境界为有缘众生宣讲。同样,现在我们念《普贤行愿品》,也会像世尊一样示现成佛、转妙法轮。


总之,修持《普贤行愿品》目的就是成佛,成佛目的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就必须传授佛法,要传授佛法就必须转法轮。如果没有转法轮,光是以如来密意传来传授佛法,很多众生不一定能接受。因此,大家要发愿以宣说佛法来利益众生。当然,在此过程中自己发心必须清净。


世间的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虽然不排除个别老师是无私地奉献,但大多数人并不是为了利益学生。而作为发菩提心的人,宣说佛法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应该是为了利益众生。因此,大家在宣说佛法过程中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发心——我是不是为了得到名闻利养?如果是这种发心,那不叫宣说佛法,而叫贩卖佛法。如果一个人想谋取名声、地位、财富,那最好不要宣说佛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犹如甘露一般,将这么珍贵的佛法作为谋利手段是非常不合理 的,还不如去打工、扫厕所,后一种生活方式更为清净。


现在很多人对佛教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出家后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了。其实,出家以后更是任重道远,因为出家人既然没有家庭、单位的约束,就应该全身心投入到弘法利生事业中,这才算是发菩提心的大乘出家人。(如果是小乘出家人,当然可以希求自我寂灭的果位。)换句话说,对于发菩提心的人来讲,利益众生就是自己的终极目标。要利益众生就必须宣讲佛法,否则众生对佛教的基本道理一无所知,那根本不会有解脱的机会。可惜的是,现在有些出家人对讲经说法不重视,一直忙于建佛殿、塑佛像,其实这些人应该明白:虽然建立三宝所依有一定功德,但最重要的还是让人 们心中树立佛法的理念。


上一个偈颂和这个偈颂是递进关系。首先,为了利益众生,就需要让众生接受自己,不要变成令众生讨厌、不愿见的人。有些人因为前世的因不好,不管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不仅在家时不受欢迎,出家后依然如此:到这个班不受欢迎,到那个班也不受欢迎;在一个道场不受欢迎,在另一个道场也不受欢迎。而有些人则相反,不管走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尊重和 欢迎。所以,为了让众生接受自己,我们应该发愿获得种姓、容貌、智慧等暂时的世间圆满。


其次,我们还要发愿获得出世间功德——成佛转法轮。人身很难得,何时离开世间也很难说,现在我们与这么多佛教徒念《普贤行愿品》,这有无量的功德,大家在念诵过程中要这样想:我今天念《普贤行愿品》,不是为了暂时的世间果报,而是为了早日成佛转法轮。




□■

丁三、总结功德: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如果有人对此普贤大愿进行读诵、受持、演说,这个果报唯有佛才能了知,此人决定会获得殊胜的菩提道。


《普贤行愿品》功德极大,即便不能领会其内容,仅从字面上念诵也有很大功德,如果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作十法行,这个功德就更大了。所谓十法行,就是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自己读诵经文)、受持(受纳教法,忆持不忘)、开演、讽诵(读诵经文以便令他人生喜)、思惟、修习。十法行的功德极大。《辩中边论》中说:“行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其实,十法行可以说就是闻思修,一方面十法行包括了闻思修——谛听、思惟、修习,另一方面闻思修也包括了十法行——谛听是闻,思惟是思,其余八种法行是修。现在我们上一堂课,基本上具足了十种法行:对听者来 说,具足了谛听、思惟、书写(做笔记)等;对讲者来说,具足了开演、讽诵等。


这个偈颂说,对《普贤行愿品》读诵、受持、演说,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功德有多大呢?连阿罗汉都说不清楚。阿罗汉的智慧非常广大,能知道过去未来很多世的事情,但因为这个功德太大了,所以他们也说不清楚。除了圣者阿罗汉,世间的仙人也不知道这个功德有多大。唯有全知的佛陀才知道这个功德有多大,佛陀能准确地说出:某人往昔念过《普贤行愿品》,以此功德他多少次转生天界,在天界拥有何等的相好、智慧、财富、长寿,之后多少次转生人间,在人间又拥有何等功德……


在藏文译本中,本偈颂最后说“勿疑惑”。长行文中也说:“莫生疑念,应当谛受。”这是提醒后学者不要对《普贤行愿品》的功德产生怀疑。愚者遇到甚深法门时经常产生怀疑,《入大乘论》中说:“钝智心狭劣,闻则怀惊疑,真是佛子者,能知其甚深。”智慧愚钝、思想狭隘者听到《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后确实很容易产生怀疑,只有具足广大智慧者才会诚信不疑。


学习这个偈颂以后,大家应该发愿今生乃至生生世世念诵《普贤行愿品》。有些道友在念诵方面很不错,不管到哪里都带着课诵集,每天都念诵非常有加持力的经文。而个别散乱的人没有任何念诵,外出时什么法本都不带,每天非常轻松。也许他们是真正的大修行人,法本都装在光明智慧中了,所以不需要带很多书,从外在行为也不难看出,他们已经现前了赤裸裸的觉性。对于这种“大修行人”,我们当然应该观清净心。但如果是一般的人,每天还是要有念诵功课。



 注:标题为编者自拟添加



- 未完待续 -




译/唐罽宾国三藏般若

释讲/索达吉堪布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

WYBS_HK


新浪微博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官方网站

-http://www.wybuddhist.com/index.asp-


脸书账号

-www.facebook.com/wybs2011-


联系我们

-wybuddhist@163.com-


开放   包容   求真   利他


上滑动图片获取更多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