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佛教是心灵教育
大学演讲
在我的经验中,佛教并不完全是宗教教育,它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灵教育。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微平台来传播佛教的精神、传播善行,就会形成一种“微道德”。
佛教的《贤愚经》是教人辨别智者和愚者的一部经典,经中提到:“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这句偈颂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罪业非常微小就去造恶,也尽量不要去做对自他不利的事情,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很相似。你可能觉得偷一个小东西,或者说一些粗话不算什么大事,但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恶行就会像一个小小的火星,慢慢会焚烧掉像山那样大的草堆。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就是说,不要因为恶行微小而选择行恶,也不要因为善根微小而选择不去行善。
《贤愚经》中还提到:“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善根微小而忽视它,比如,一些悦耳的话语,一个微笑,帮助一个老人,甚至每天发一条正能量的微博。就如同水滴也会慢慢填满巨大的容器一样,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微小的善行开始,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在这个微时代里,我始终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一名老师,可以向自己身边的人传达一些正能量,哪怕只是发一条小小的微博,慢慢也会汇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一片善的海洋。例如,广西玉林有一个狗肉节,每年都会杀害无数只狗,但后来个别人发微博,引起了很多的讨论,现在这个节日就基本取消了。大多数人都觉得,与杀人比较起来,杀动物并不算什么,这说明我们对生命的宝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此外,“免费午餐”行动,最初也是开始于一条短短的微博,以后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特别大的慈善行动,帮助了很多西部地区的孩子。
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们很容易通过一些独特的行为、迎合大众的语言而出名,但这样的行为并不会为自他带来利益。因此,如果大家有意乐的话,可以看一看佛教当中的善的理念。
摘自微时代 微道德——天津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