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讲堂 >> 慧晤专题|我们富有却空虚 Back

慧晤专题|我们富有却空虚


慧晤第五期】

 扣问我们的时代


索达吉堪布对话施耐德教授

 ——(佛教复兴)因为我们富有却空虚



践行慈善 和谐社会

在《史记》中有范蠡的故事,在座的应该清楚。我认为他是中国第一位慈善家,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创下了“三聚三散”的历史佳话。第一次,他放弃高官厚禄,把所有财产布施给穷人,跟妻子一起过隐居生活。因为他有很好的生意头脑,不久又发财了,并成为宰相;之后他归还相印,把全部财产布施给平民百姓,又再次隐去,这是第二次。后来他又从零开始发展,不久就积累了很多财物,并再次施舍出去,这是第三次。

在世间当中,确实有人能把金钱用在社会上,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我在“慈善论坛”上也讲过:不可能每个人都变成世界首富、亚洲首富、中国首富,就像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等那样,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报。但是,每个人都要有行持善法的心,哪怕是一元钱、十元钱,对可怜的人来讲,这也是很珍贵的。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生活贫困的人。前两天汕头智悲爱心成员走访了上百户贫困家庭,他们深深了解到,还有很多人住在破房子里,吃穿等生活标准非常低。所以,我们应该行持布施等善法,不应奢侈、浪费。以前,儒教、道教等中国古文化都是这样强调的,并没有一味否认钱财。但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君子,对积累财富并不否认,但应用合理的途径来取受。

前些年有句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但很多人都认为:不管是好的途径,还是不好的途径,只要发财就可以。所以很多人都想升官发财,但升官发财也许对你的人生是有害的。如果生活平平淡淡、干干净净,那短暂的人生既不会违背世间法律,也不会违背因果法则。若对钱财无比贪婪,自己就会做许许多多坏事,造相当多的恶业,犯众多法律,在即生中也会感受极其痛苦的果报,来世就更不用说了。


——恭录自《金钱,到底有多值钱》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友情提醒


回复"1":学会“面向未来”招生简章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索达吉上师仁波切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10":《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

愿 吉 祥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