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3日,老师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修行与精神健康”。在演讲中,老师从这次“科学与幸福”的研讨会,看到哥哥嘉宾从各个不同的维度和角度阐述了幸福的本质开始谈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老师首先提出年轻人该如实描绘自己的人生效果图,其次老师提出当今教育应该注重什么,老师从苏格拉底的故事谈到真正的智慧是什么,最后,老师希望大家恒时不忘感恩之心。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为九校联盟(C9)、 [134]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亚洲校园 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7年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大家生活在大城市里,有来自家庭、学习、工作的各种压力,每天都是特别繁忙。但很多人一直放不下手机,时不时就要查看微信信息,他们说这是“微信依赖症”。有些人天天都要把未读消息的红点提示全部点完,否则就觉得有事没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五到十分钟就要刷一次微信……我想,大家若能在半天的时间里关掉手机,这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一种闭关、一种修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这次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我发自内心地特别喜欢。我也希望,今后主办单位以及各位老师若能给大家多提供这样一些因缘,既有非常强的学术性,又能从医学、遗传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各个维度来观察讨论某一课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课题,主角是我们的大学生。现在他们的压力比较大,对未来的人生蓝图做着规划和准备,“效果图”描绘得非常壮观、庄严,但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这几天在上海有人对我说,如今上海房子涨价,一平方米好几万,80-100 平方米要好几百万,这么多钱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依靠微薄工资来供房是很困难的。如果房子、车子都买不起,谈婚论嫁就更困难了。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承担如此压力,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今很多人变得很现实,在现实的压迫下,追求知识的梦想很容易破灭。有些人想得很好,但在人生中付诸实践时却事与愿违,因为他没想到事情会有诸多不确定的负面因素。这方面,今天很多专家在演讲中都有提及。大家都知道,如今国内外很多年轻人承受着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恐惧症等,这些病症来自于内心的压力及不愉悦。那如何解决呢?坦率地说,希望各位同学在追求最美好的人生愿景的同时,一定要想到还可能发生诸多未知情况。好比有人将来组建家庭,同时也要考虑到,或许今后感情会出现某些问题,或是自己、家人的身体会遭遇不幸等。对此考虑得越多、越周全,那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或挫折时,自己就会越坚强,越能勇敢坦然地面对。否则,一味把事情想得太美好,最终无法实现时,这样的落差就会导致心理疾病。藏地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叫“月称的父亲”,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都熟悉,但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看似愚痴,但从中我们也会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卖牛奶的农家女孩,她每天把挤完的牛奶倒入桶中,顶在头上拿到市场去卖。有一天,她在去集市的路上边走边想:“今天如果牛奶卖得好,我就用赚来的钱买好多鸡蛋,然后鸡蛋孵出很多小鸡,等它们长大后我就可以卖掉赚很多钱。我用这些钱买一件漂亮衣服,穿着它去参加宴会,到时很多年轻男子会被我迷倒,很多追求者都向我求婚,我会一一拒绝,直到心中的白马王子出现..她一边这么想一边兴高采烈地走着,由于她高兴得摇头晃脑;不慎把顶在头上的牛奶洒在了地上,最终,她的梦想全部化为乌有——好在故事结尾没提及这个女孩为此自杀或得抑郁症,但当今有些人会不会像这这故事听起来非常幼稚、可笑,大家都会觉得这女孩太傻。的确,作为旁观者,你会对此不以为然,但如果用当下的标准去评判,有人可能觉得,故事中的女孩富有创造力和理想,有梦想去追求未来的人生,是特别美好的想法,哪怕这是一种空想,甚至是幻想。同样,如今有些年轻人是否也如出一辙,根本没衡量过自己的真正能力和实力,就开始一味幻想人生呢?其实,这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必然联系。《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们很有必要好好去体会。如今,把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老师,在大学里不是特别稀缺——今天现场也有很多大学教授,每一位都带有各种特别了不起的头衔——但除此之外,老师真正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关心学生的心灵健康。这些孩子将来都是一个家庭的主人,是人类社会的接班人,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如果他们心灵不健康,存有较大的报复心、愤怒心等不良心态,未来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也许有时我们的想法太悲观,悲观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不像乐观的人看这个世界处处光明。再加上由于我是佛教徒,以出离心来看待这一切时,更让大家感到比较沉闷。但无论如何,当今教育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前段时间我看过一则新闻: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放学后欢天喜地地对妈妈说:“今天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妈妈问是什么事,孩子说:“我们班有个同学死了。”妈妈问:“那有什么好高兴的?”孩子回答:“这样我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孩子的行为反映出什么?人心的某个角落是很黑暗、很自私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对净化人心都是有责任的,并不是社会已经无可救药了,也不是到了病入膏育的程度。这时代如果大家共同努力,尤其是每所大学的权威老师,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都应该肩负起一种挽救社会人心的使命。然而,现在的社会舆论导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网上出现一些正面、积极、慈善、助人的消息时,大家都似乎不屑一顾,甚至连转发的兴趣都没有,但当出现一些负面、可怕、愤恨的事件时,大家都疯狂地去转发,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前段时间,藏地有一个女孩只因花了几百万去放生,结果藏地很多年轻人就骂她,说她不应该放动物、不应该善良,因为越善良越脆弱。还有人说她不该把这么多钱交给屠夫。网上除了两三个人发出赞叹之外,大部分人都不发声。如今的藏地也成了这样,人们的心不像当初如蓝天白云般纯净。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过着有信仰的幸福生活,许多年轻人由于受消费主义的冲击、西方文化的影响,看到放生女孩有这种善行时就用藏语来攻击她,甚至还有所谓的“宗教人士”站出来说“不该放羊”。一个善举引起了这么多骂声,以至于现在网上都在讨论“值不值”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这女孩做了一件“不值得”的事。几年前,三名 18 岁的大学生因救了两个孩子而丧命,网上觉得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上世纪 80 年代,也有一名大学生为了救一名七十多岁的掏粪老人而失去生命,大家同样觉得“不值得”。其实,看待一件事情“值得”与否,不能这么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不应该用学历或年龄来衡量。所以,我们的社会风气需要将光明和黑暗、正面和负面区分开,正如今天有位教授提到,人和动物是不一样的,动物只追求感官刺激,人应该有更高级的心灵提升,懂得善和恶的差别,这一点对我们很重要。作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给他们灌输善和美的教育。刚才有些老师也提到,作为大学生,如果切实去做一些利他的善行,内心的快乐会油然而生,即使得不到这世间的种种,也依旧会过得很满足,这样的心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所以我觉得,大学有必要开设一门关于幸福的课程——虽然今天有些老师持有不同的意见,这也完全正常,这个世界有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见解的存在,都是非常合理的。但我个人根据大乘佛教的思想,认为对所有众生都要尽心尽力帮助,哪怕能帮到一个众生,我们也应该全力以赴。即使别人对你特别不好,自己也应该对他人好,这样做虽然不容易,但古圣先贤早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大家都知道苏格拉底,有一天,他在过河时不小心滑入河里,在水里不停地挣扎并大喊“救命”。那时刚巧有一个渔夫经过,渔夫不仅没有救他,反而立马转身离开。最终,苏格拉底被弟子从河中救出。之后有一天,苏格拉底和学生们一起在河边散步,听到附近有人溺水呼救,他们想尽办法用竹竿把落水者救了上来。事后才发现,落水者正是之前见死不救的那个渔夫。众弟子非常后悔救了他,苏格拉底是怎么跟弟子说的呢?“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不同之处。”所以,很多人在做善行时,如果遇到不被他人理解甚至是毁谤,这也是正常的,毕竟现在的风气不同于以往。但即便如此,我们坚强的意志和智慧也不要因此而轻易退转。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自己会感到很幸福;若我们把所有的重心都建立在自私、我执,或是自我膨胀的基础上,一定会感到很痛苦。佛教中经常提到“世间八法”即:喜欢别人赞叹我,不喜欢别人批评我;喜欢别人重视我,不喜欢别人蔑视我;喜欢自己享受快乐,不喜欢自己感受痛苦;喜欢自己获得成功,不喜欢自己遭受失败。这八种法,如果我们特别在意,心就会越来越脆弱,从而感受的痛苦会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如今经常提及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吧?如果你内心(软实力)不够强大,没有慈悲、没有智慧、没有信心、没有能力,即使自己的物质条件(硬实力),包括金钱、工作、家庭什么都好,样样圆满,也不代表你真正快乐、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你非常坚强、爱帮助别人,即使住普通的环境,赚微薄的收入,内心也会感到充实、自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人生不能完全安立在外在的物质上,而应该建立内心的满足感。当然,基本的生活条件也是不能或缺的,“知足少欲”不是让人穷到连吃饭都成问题,否则,就有悖于佛教所说的不堕入极端的理念。今天很开心能和大家分享这些道理,通过这样的交流,你们或多或少会对生活的目标重新定位,思考一下:“曾经我追求的是什么?现在想要的又是什么?我要借助自己的能力、智慧、各种资源获得什么样的人生?”这些思考对你来说相当重要。我们若只谈所谓的成功学,一味地向往金钱,认为有钱等同于成功,如果没有钱,即使有善良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坚强的意志、慈悲的胸怀、和睦的家庭、宁静的生活,在他人眼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样的社会现状确实需要调整。当下靠我们的分别念来寻求幸福生活,可能会有偏差,但一些宗教的普世观念里,包括儒释道古圣先贤的文集中,我们依旧会感悟到真正的幸福到底为何物。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智慧。这方面,我也听过来自于各位老师的不同观点,对老师们重视教学寄予希望。像我家乡那里的偏僻地方,有些中学、小学的老师并不专注于教学,而是每天都想着挣钱,开咖啡厅、开网吧、炒股、做生意..他们经常不给学生布置作业,更不会把孩子放在心上,甚至不正常教课却勤于课余补课,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三年就可以买二十万左右的车。当然,作为劳动成果的体现,稍微收些补课费也正常,但如果过于注重经济收入而忽视了教育本分,师生之间除了像交易关系以外,原有的真挚感情慢慢淡化,那学校将走上一条什么道路可想而知。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像交大这样一流的高等学府,可能不会有类似的情况,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前几天,有个上海人和一个藏族歌星在网上发生了争吵,原因是那个上海人说了西藏这样偏僻地方的诸多不好,藏地没有出名的明星等,最后那个藏族歌星火冒三丈,双方便开始争执不下。的确,在北上广生活的人,一方面有很多压力,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能力才有生存空间,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一定的优越感,对其他地域的人会有傲慢心,看不起别人。佛教讲这些就是贪、嗔、痴、傲慢、嫉妒五毒,就像刚才有位老师比喻的,毒一直在心里也还好,但若是流露出来,到哪里都是危险品。其实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二、三线城市,这些不重要,最要紧的是所有人、包括大学老师在内,要懂得关心他人、关心学生。如果学生在你眼里无足轻重,那可能连做老师的资格都没有。其实,一名好老师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因为他的责任是传递知识、引导人心,在当今时代很少有岗位具备这样的作用。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鼓励和支持老师们肩负起自己的重担。同时,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也相当可贵。现在忘恩负义的人虽然非常多,但对老师、对父母的恩情永远不能忘。我今天正好看到一个藏文帖子,大致意思是:喂一条狗三天,它三年不会忘主人;养一个人三年,他三天就忘了恩人。这句话虽然很有讽刺意味,但某种意义上又的确如此。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地培养学生,结果学生们毕业了不但没有感恩之情,反而对他特别不满,甚至可能到处诽谤,这的确让人特别寒心。其实,作为一个人要懂得感恩,尤其对父母和老师,他们是世界上对自己最有恩德的人。以母亲为例,她为我们流过无数的泪;我们还未降生时,她为我们流下了希望的泪;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母亲流下了激动的泪;当我们平日不听话时,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我们事业成功、成家立业时,她流下了开心的泪;当母亲老了,如果我们忤逆不孝,她会流下绝望的泪。所以,每个人要恒时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靠父母而来,智慧靠老师而来,因此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今天在场的很多演讲嘉宾,也是我们的老师,感恩你们!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WPS”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