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3课-法师辅导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3课-法师辅导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修加行别懈怠


1、加行的作用

不共加行的每一个修法对帮助我们修持现证心性都有不同的功用,只是不同侧面而已。

究竟的证悟真如是成佛,到了初地菩萨可以有阶段性的证悟,在此之前可以在相续中会生起类似于证悟的一些觉受,产生一些感觉。


2、加行要一遍一遍地修持


(1)我们错过了觉悟心性相对容易的时间阶段

觉悟本性,要从现在这种思维、行为模式中完全趋向于解脱,这本来就是比较难的事情。相对来讲,在有些阶段觉悟心性相对容易,有些阶段就难一点。

比较容易的阶段是在释迦牟尼佛刚刚成佛或者说圆寂不久,在这段时间中,众生根基比较利、烦恼比较轻微,证悟相对要容易一些。越往后走,众生的烦恼越重,分别念越多,障垢越重,福德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要证悟心性相对来讲难一点。


(2)难不难都得走下去

A. 难不难都得走下去

a.容易也好难也好,都需要修持正法。即便是在容易的时间段中,如果你不修也不行。

佛陀在世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修行。即便是依止佛陀、依止和佛陀无二无别的很多大德,但如果没有信心,或者很懒散,仍然解脱不了。

b. 在现在这个阶段,虽然整体环境对修行或者证悟不是那么理想,但如果认真修行仍然可以证悟。

因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正在迷惑的众生也是完整无缺地存在着究竟的佛本性。因此,证悟的可能性每个众生都有,但只不过看自己精进到什么程度。

B. 早开始晚开始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在证悟之前,你仍然还是要像现在一样面临这种抉择,那就是你认真修行还是不认真修行?如果你认真修行,就会越来越好,如果不认真修行的话,那就再往后拖,等到你种姓苏醒了,想修行了,还是一样要面对这个问题。

a. 早开始早好

(a)修行过程中的这些痛苦是属于短期的痛苦,如果把这些短期的痛苦,也是最开始时的痛苦咬牙坚持下去的话,修行到了一定的时间段,这些痛苦就找不到了。比如说到了加行道,相续已经非常自在了,粗大的痛苦和烦恼基本上可以调伏了。

(b)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现在这个阶段——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修法还没有相应,以前的烦恼还没来得及调伏,在这个过程中挣扎、纠结、痛苦也最多,如果坚持修下去这些会越来越少。

(c)原则就是要认真对待修行这件事情,闻思修行一定要认真。

b. 晚开始可能情况更糟糕

现在我们修行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这些都可以去面对,拖到后面解决还是需要面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或者是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到地狱、恶趣走一圈,除了自己受痛苦、耽误证悟的时间之外没有其他额外的意义。如果我们认真对待了,那就有解脱的希望,可以很快地解脱,如果不认真对待的话,相续当中的烦恼、业惑仍然是圆满的存在着,它们会伺机而动,只要因缘一成熟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痛苦、烦恼。


(二)上师瑜伽


1、作用

对初学者来讲,可以把上师瑜伽当成祈祷上师加持、种下很殊胜的因的方便。或者说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部分相应,得到护持之后,在闻思修的过程中更加顺利,让自己相续得以成熟,让自己成为法器。


2、不要轻视专心祈祷前的修法


(1)正行部分是最关键的

上师瑜伽的正行部分就是专心祈祷这部分,这部分很重要,是最关键的地方。


(2)轻视前行的话也得不到正行该有的果

A. 正行部分是属于这个法的核心部分,直接相应的部分,但是如果前面没有准备好,是和你的烦恼、分别念相应还是和上师的本体相应?

B. 把前面修好之后,上师瑜伽和上师相应那就真正和上师相应。如果前面没有修好的话,那相应就是很困难的事情。


(3)每个阶段的法都要认真对待

只有每个阶段都认真对待了,到了正行的时候,取悉地就顺理成章,该取的就取了,该得就得了。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于祈祷对境生信


1、原文

专心祈祷并修持因——四金刚的本体:吉祥怙主殊胜上师是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的本体,圆满具足灌顶。仅仅是耳闻目睹、忆念接触上师就足可以播下解脱的种子,上师是诸佛事业的唯一作者,以第四宝现身于世。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而言,上师开示一生一世能成熟解脱的深道,完全通过大悲加持、强力方便将自己安置在金刚持地,所以对自己的恩德胜过佛陀。如果从功德的侧面来衡量,那真可谓密意广大如虚空,智慧无量如大海,悲心猛烈如湍流,自性坚固如山王,视众平等如父母,每份功德不可测。


2、上师的本体

专心祈祷并修持因——四金刚的本体:吉祥怙主殊胜上师是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的本体,圆满具足灌顶。


(1)“四金刚的本体”

就是指上师,上师就是四金刚的本体。


(2)“修持因”

就是四金刚的本体——上师。他是我们成就的因,是我们得到加持的因,所以我们要祈祷这个因,要修持这个因,因圆满了、具备了,加持果就可以获得。


(3)“吉祥怙主殊胜上师是一切坛城主尊”

A. “吉祥”

有些地方翻译成具德,具有功德的。

B. “吉祥怙主”

所有世间、出世间吉祥的自性、吉祥的怙主,或者说我们祈祷这个怙主就会获得吉祥,方方面面的吉祥都可以获得。

C. “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的本体”

a. “坛城”

(a)何为坛城

Ⓐ 佛菩萨住的地方叫坛城,有些地方直接翻译成中围,即中间和周围,主尊在中间,四周是眷属围绕,这个叫中围。

Ⓑ 坛城就是清净的意思,我们也观想自己是清净的自性,所有的内外都是清净的本体,这样更容易相应于清净的法界。

(b)为何要观坛城

因为后面我们要受四灌,也是在这个坛城里去受灌顶。

b. “坛城主尊”

(a)“坛城主尊”

坛城的主尊就是正中央的叫做黑日嘎的本体。

(b)“主尊”

Ⓐ 一个坛城,主尊在中央,主尊周围围绕的是眷属。

Ⓑ 其他解读的方法:在坛城里周围的圣尊和中央的主尊是无二无别的,即主尊的眷属是主尊幻化出来的。

c. “黑日嘎”

(a)黑日嘎是梵语,黑日嘎的意思就是智慧法界无二无别。一方面是属于这种境界状态,一方面也是这种境界状态具体体现出来的某一尊形象的佛或者菩萨,这就叫做黑日嘎。

(b)也叫饮血忿怒尊,有些地方讲“黑日嘎”是喝鲜血的饮血忿怒。有很多忿怒尊手上拿一个托巴,里面装满了鲜血,但这里的鲜血并不是平时我们讲的鲜血,在很多仪轨或者法义中鲜血代表愚痴、贪欲、烦恼。饮血愤怒就代表彻底享用或者彻底销毁所有无明自性的烦恼等。

D. “圆满具足灌顶”

坛城主尊黑日嘎的本体所有的灌顶都是圆满的,可以给我们赐予加持、赐予灌顶。

要给别人灌顶的话,他自己的灌顶是要圆满的、具备的,而且他自己不单是具有灌顶,而且具有灌顶的所有条件。


3、见闻念触皆上师均是解脱因缘

仅仅是耳闻目睹、忆念接触上师就足可以播下解脱的种子,上师是诸佛事业的唯一作者,以第四宝现身于世。


(1)为什么见闻忆触上师都可以播下解脱的种子

A. 从上师的角度来说

因为上师就是坛城的主尊,他就是法界智慧无二无别的自性,他的自性没有丝毫障碍;所有的无明、我执、烦恼、业乃至于最细微的业的习气,都完全清净了;所有该有的功德都具备了。

B. 从弟子的角度来说

因为自己有一定的福报善根,才会遇到这样殊胜自性的上师。

C. 因缘和合就会解脱

a. 有一定的因缘遇到这样的上师不等于就能够解脱,所以还要进一步通过祈祷或者顶礼,尤其是念诵咒语的方式和他的本体去相应。

b. 上师是殊胜的自性,我们自己再具备菩提心或者空性正见,以信心去祈祷的话,自己相续中的障垢就会越来越少,逐渐就消失了,相续中的佛性逐渐就会显露出来。


(2)为什么说上师是第四宝

A. 从上师角度来说

三宝自性是属于一个总体的皈依处,具体的体现就是一个上师,佛法僧三宝的自性,就在上师的自性当中完美的、圆满的具足,所以从这个侧面来讲叫做第四宝。

B. 从弟子角度来说

a. 依止上师其实就是依止三宝,祈祷上师就是祈祷三宝。如此对修行者相续中见解的圆满、修行圆满有非常大的作用。

b. 上师和我们的因缘是最近的

(a)上师是离我们最近的,因为我们以前祈祷三宝、皈依三宝,相续中积累了大量的善根福德,到了某一世的时候,所有的善根和福德都将会成熟,成熟的方式就是遇到一个具有三宝自性的殊胜上师善知识。

(b)上师和我们的因缘是最近的

Ⓐ 我们缘不到的:所有的佛宝,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入灭了,阿弥陀佛显现上住在极乐世界,其他的佛陀我们现在没有福报见到;我们也见不到圣僧、菩萨们;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缘到法宝——道谛和灭谛(经典是法宝的代表,不是真正的法宝)。

Ⓑ 我们能缘到的:三宝自性比较具体化的就是通过上师的方式来呈现。他的相续中具备道谛和灭谛,这是法宝的自性;他在我面前可以是僧宝的自性;他的相续安住在佛宝的自性当中。我们能够直接依止的、听教言的、通过祈祷可以直接获得加持的就是上师,所以上师是以第四宝现身于世的。


4、上师恩德过佛

(1)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而言,上师开示一生一世能成熟解脱的深道,完全通过大悲加持、强力方便将自己安置在金刚持地,所以对自己的恩德胜过佛陀。

A. 针对最利根者:一生成就金刚持果位

金刚持地就是佛地的意思。最利根的人在一生一世当中就可以成佛。

B. 针对初学者

a.了知道

(a)了知道:包括我们能够了知有一种道叫做密乘道、有一种道叫做大乘道、有一种道叫做解脱道,这些都是来自于上师的恩德。包括怎么样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密乘的见解,通过我们自己的能力都没办法了解,即便你看了这些书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b)辨别道和非道:上师告诉我们怎么去辨别真实的道和假立的道,把这种智慧交给我们。

b. 了知取舍

上师教给我们怎么样去取舍因果。

c. 直接指引修行之路

(a)指引修行之路:佛经、论典摆在这儿,浩如烟海的佛经论典,到底从哪一本开始学?从哪一本开始修?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上师会告诉我们现在先修什么再修什么,他有非常直接的道路,接引我们好好修行。

(b)开显佛经的意趣:通过我们自己的智慧没办法了解佛陀的密意。只有依止上师学习了若干年之后,再去看佛陀经典当中的文字,才可以比较准确的理解。


(2)五种了知

A. 何为五种了知

a. 了知上师就是佛

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上师他就是佛,因为上师有很多种类。

(a)有些上师可能给你传皈依,引导你入佛门;有些可能跟你讲了一些因果取舍的教言;有些可能给你讲菩提心、空性;还有给你灌顶的也是上师。

(b)从上师自己方面来讲,有凡夫的上师,有资粮道的上师、加行道的上师;有些是属于菩萨地的、有学道的上师;有些是属于佛地的上师。

(c)上师瑜伽所修持的上师一定要是殊胜的上师:上师瑜伽要祈祷的上师,不是说仅有如来藏的,而是已经开发出来功德的,烦恼障、所知障等所有的障碍都已经消尽了的。如果我们向他祈祷的话,那就是上师瑜伽真正的正行。

b. 上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

前提是上师是佛陀,他的事业才是佛陀的事业,他所作所为才是佛陀的事业。

c. 上师的恩德胜佛

对于上师恩德胜佛这一点,自己对佛法的领悟越深,感觉就会越强烈。就像有些真正的上师们,他们通过上师的恩德证悟了心性,这种感恩就更加明显。

d. 上师是所有皈依处的总集

上师就是皈依处的本体。

e. 如果依靠具有殊胜功德的上师,仅凭祈祷或者修持上师,完全不依靠其他道就可以证悟实相。

(a)因为这里面包含了所有修法的要点,上师既是本尊也是空行,只要修持上师瑜伽,就完全可以成就解脱之道。

(b)对于仅凭上师瑜伽修法就可以证悟,了知这个需要强大的智慧和很多因素来支撑。比如菩提心,或其他的法义等都已经了知了之后,再在这个高度上面就比较容易安立。单单是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就可以证悟,这个对初学者来讲可能还不行。

B. 关于仅仅依靠祈祷或者修持上师就可以证悟实相做说明

必须要清楚这一点要安立在什么高度上面,别人能做的不一定你就能做,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去分析。

a. 法殊胜,但自己还要准备好

(a)如果不修加行、不学论典,相续中该有的见解没有,该有的福德也没有,这时候你一方面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一方面相续中很多的障碍、违品、习气也在伺机而动,在没有得到加持、相应之前,这些东西翻起来了,你就没办法去对治。很有可能出现修一段时间就出现修不下去的情况,那是你就会生邪见,就会退失。这个修法是很殊胜的,但在达到之前你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后面就简单了。

(b)这五个了知需要大量的见解、智慧、福德支撑,才会对我们有用,对刚刚学习佛法的人来讲,不一定马上就可以起作用的。

b. 条件具备之后就可以通过仅修上师瑜伽证悟实相:相续中有这个资本了,所有的因缘都成熟了,该有的定解也很深,信心是高质量的信心,相续中的障碍也很轻,所有的条件、福报都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单单修这个法就很容易相应。

c. 我们还要立足当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精进,该学的还要多学,积资净障必须要做好准备,到了一定的高度、一定阶段的时候,就知道现在修学的重点,有上师瑜伽的修法就可以了。


5、上师功德不可测

如果从功德的侧面来衡量,那真可谓密意广大如虚空,智慧无量如大海,悲心猛烈如湍流,自性坚固如山王,视众平等如父母,每份功德不可测。


(1)“密意广大如虚空”

A. 上师有时说一句话或做一件事情,密意都是非常广大的,除了他明显地讲到或行为表现出来的,还有很多层次的密意。

B. 作为一个弟子来讲,虽然没办法完全了解,但是对总的“上师密意如虚空”这一点要生起信心。当我们理解不了的时候,要知道上师的密意并不是说表面上能解读的,这个时候我们要生起信心,要观清净心,安住在清净的意乐中。

C. 凡夫人很容易产生很多邪见,就是因为理解不了上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面产生很多想法,招致自己远离正道、远离上师、生起怀疑。自己在祈祷、修行的时候可能都不会继续专心,这对自己生起证悟是一种障碍。


(2)“悲心猛烈如湍流”

A. 有时上师对我们表现得可能是比较冷漠,有时可能也不搭理你,但是作为弟子来讲,我们要了解,上师虽然表面是这样的,但他内心中的大悲心非常强烈。只不过每个众生自己的根基不一样,上师调化的时候就不可能用齐刷刷的方式来做。他之所以对有些人笑嘻嘻的,对我又这样地冷若冰霜……这是他调伏众生的方便而已,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我。所以如果我们有了这种基本的认知,一方面就不会产生很多的分别念,一方面也会生起更深的信心。

B. 以我们为例,我们进入大乘的时候,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就是大悲,之后所有的教育、所有的重点都是围绕着大悲的核心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大悲心越来越明显,上面的染污、阻碍等不清净的部分越来越少,最后大悲心特别地纯净,非常地强烈,他不可能看到众生的痛苦不去救度,或者说不可能对众生有此有彼地分别:这个众生我度化,那个众生我不管,这是没有的,所有的众生他都是一视同仁的,大悲心非常地强烈。


(3)“自性坚固如山王”

上师的证悟也是很坚固的,他的利益众生的事业,显现在世间中的性情、品德都是非常坚固的,毫不动摇,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就停止了。


(4)“视众平等如父母”

A. 这个和前面的悲心猛烈有相似的地方,前面主要是悲心,救苦的方面多一点,这里讲的视众平等主要是从他自己的状态、境界上面来讲——对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对待的。

B. 但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全部要平等对待的话就不行。就像一家人,父母有五个孩子,五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喜好不一样,父母对五个孩子可能都是平等的,都是爱的,但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父母,他在显现上就不可能全部平等,必须要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上做调整。

C. 我们要了解,上师的内心对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慈悲、平等的爱、平等去利益。除了这个平等之外,他还有一种能力,就是不同的众生给予不同的方式去调化,这个是他的善巧方便。如果完全不分别的话,有些时候对这类众生有利了,对其他众生也许就有害。


(5)“每份功德不可测”

假的上师刚开始的时候什么功德都是圆满的,时间越长功德就越短越少,最后就彻底露馅。真正的上师,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显得很平常、很平淡,但依止的时间越来越长的话,所有的优点、功德就越来越清楚。


(二)为何要祈祷


1、原文

单单依靠祈祷上师也可以在无勤当中获得梦寐以求的一切悉地。


2、“无勤当中获得梦寐以求的一切悉地”


(1)上师具足赐予悉地的能力

上师具有加持弟子获得一切悉地的能力和功德。


(2)弟子要准备好才能无勤获得悉地

赐予加持源泉的加持者——上师可以让你无勤获得悉地,但是你能不能够获得,还要看你准备的情况。你把自己的相续拔高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可以直接领会到不可思议的、与众不同的殊胜加持。


3、遣疑:我都把证悟条件准备好了还需要上师干什么

虽然我们准备好了,但是要把这些东西转变成证悟,还必须要上师的强力加持。我们要把自己拔高到一定的程度,把该准备的因素准备好,这时候再强烈祈祷上师就可以很快地发生证悟。


(1)虽然你具备了很多的条件、因素,但是你没有办法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让它们发挥出效果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上师的加持,一下子让你所有的善根全部成熟。否则通过你自己的能力是不行的。


(2)也就是说,如果以你自己的能力走下去,可能还要若干劫,但是,如果是上师来帮你,马上就可以了。


(三)如何祈祷


1、念诵祈祷文及莲师心咒


(1)原文

单单依靠祈祷上师也可以在无勤当中获得梦寐以求的一切悉地。心里意念:我依止上师如意宝您,希求您的果位,唯一修持您。满怀感恩戴德之心,禁不住泪流满面。一开始修持悉地时念诵下文:至尊莲花生大士,您乃一切诸佛陀,大悲加持总集尊,有情唯一之怙主,自身受用识心胸,毫无迟疑供养您,自此未获菩提间,善恶苦乐贵贱等, 至尊莲师悉皆知。

要通过虔诚祈祷来打动他的心,唯一就是精勤念诵莲师心咒:嗡啊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2)祈祷文释义

A. “至尊莲花生大士”

外表形象是莲花生大士,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

B. “有情唯一之依怙”

所有众生的唯一依怙就是上师您。上师已经包含三宝的自性了,所以,有情唯一的依怙,除了三宝除了上师之外,没有其他的依止处。

C. “自身受用识心胸,毫无迟疑供养您”

a. 识是心识,心胸就是相当于把自己的心脏拿出来供养一样,没有什么保留的。

b. 把自己的身体还有自己的受用、心识、心脏以上都毫无迟疑地全部供养您。

D. “自此未获菩提间,善恶苦乐贵贱等,至尊莲师悉皆知”

a. 这时候还在怀疑吗:在比较高级修法的时候,你如果还要辨别、分别:我一定要避免不能被洗脑了,法本这里面是不是在洗脑?佛法中有很多要辨别的,避免被洗脑是我们在前面要做的。

b. 这不是怀疑的时候:这个修法已经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候,是比较高级的修法阶段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完全确定了皈依境,对殊胜的上师是没有欺惑的自性,是所有功德圆满的本体,已经非常确认了,所以这个时候不需要再有其他的分别念了,把自己所有的思想、想法都放下来,在这样状态当中去祈祷最容易获得加持。

c. 不怀疑才能得受全部加持:自己很多的想法就是一道道的防御,这些防御措施,对修行人来讲就是一道一道的障碍,这么多的思想挡在这儿,加持怎么进来呢?当你把所有的属于自己的思想全都放下之后,全部交给上师的时候,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开放的状态了,在开放的状态下就可以和上师的状态相应,上师的加持就很容易进来。

d. 要通过闻思修打消怀疑:现在我们还有很多的怀疑、分别念,还给自己留了好多后路,留了很多后门和保险。因为对对境不确定是安全的,不确定安全就会自动加很多的防护。这时候就需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了解佛法的意义,了解空性,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执著这些东西没有用,这个都是客尘,是分别念,是相应于轮回的,它对解脱轮回没啥意义。当相续达到这个高度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地祈祷,不管是苦是乐,不管是善是恶,不管是贵是贱,上师或者莲花生大士,您觉得我是哪一种我就是哪一种,我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障碍、所有的坎都拆掉了,不要防护措施了。

e. 不要着急卸下所有防护:我们看到这个教言也不要着急,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防护措施都去掉了,如果还没到达那个高度,勉强去掉也是没有必要的,这要自动去掉,当你了解了之后,修行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自动觉得这个没有必要,那时候才会有效果。如果很冒进,有时也会后悔。


(3)莲师心咒就是莲师本身

A. 在莲师心咒就是上师心咒

因为莲师的形象是上师的本体显现出来的,所以莲师心咒在这儿就是上师心咒。

B. 莲师心咒就是莲师本身

凡夫人没办法见到真实的本尊莲花生大士,而佛像和真实的莲师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那么对我们来讲,和真实的莲花生大士等的本尊相应的方式就是他们所加持的咒语。佛菩萨把自己的本性化现成咒语的样子,它完全代表了本尊本人,通过念咒相当于就是和本尊直接沟通了。虽然我们做不到直接缘他听法,但是这个咒语是他加持出来的,所以念咒语就相当于和本尊直接交流,和他一模一样。

C. 佛号和咒语到底有没有差别

可以说没有差别,但是从咒语本身来讲,具有自己不共的作用。


2、祈求悉地及观想得受四灌顶


(1)原文

每当念一百遍时,中间又像前面一样念诵“至尊莲花生大士……”。当莲师心咒念诵到一半的时候,再祈求悉地之际,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中间念诵下文:我无其余指望处,如今恶世浊时众,沉溺难忍苦沼中,愿救此苦大师尊,赐四灌顶加持尊,赐予证悟大悲尊,净除二障具力尊。

在祈求悉地的时候要观想得受四灌顶,也就是观想上师的白毫间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从自己的头顶进入,依此净除杀生、不与取、邪淫三身业以及能形成身体之脉的障碍,获得上师身金刚的加持,从而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化身果位的缘分;接下来观想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一般绚烂璀璨的“啊”字放光从自己的喉间进入,依此净除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语业以及可滋长语言之风的障碍,获得语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受用圆满报身果位的缘分;又观想上师心间如天空般颜色湛蓝的“吽”字放光从自己的心间进入,依此净除了贪心、害心、邪见三意业及能增上意识之明点的障碍,从而获得了上师意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法身果位的缘分;再观想从上师心间的“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的业与所知障,获得了上师智慧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究竟之果——本性身果位的缘分。一边念诵一边观想,最后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而入定。


(2)念《开显解脱道》跟此处仪轨不同

如果是《开显解脱道》的仪轨,就没有每当念一百遍时,中间又像前面一样念诵“至尊莲花生大士……”这个要求,直接念下去之后,开始念后行四灌顶,然后就结束了,并没有要求加前后的祈祷文,所以要看我们用的是哪个仪轨。


(3)祈祷偈颂释义

A. “如今恶世浊时众,沉溺难忍苦沼中”

a. 现在是五浊恶世,浊时众生沉迷在难忍的苦沼当中。

b. “苦沼”:整个三界轮回就像痛苦的沼泽一样,众生因为没有能力超越,无法从里面出来,只能沉迷在难忍的苦沼当中感受痛苦。

B. “愿救此苦大师尊”

a. 祈愿上师莲花生大师您救度此苦。

b. “大师尊”:就是大导师尊者。


(4)观想得受四灌顶

a. 观想得受四灌顶时不需要念咒

一般来讲,念完咒语祈祷之后,单独做一次四灌顶观想,就是不念咒,然后坐那儿开始观想得受四灌顶。

b. 四灌顶

(a)宝瓶灌顶:“依此净除……以及能形成身体之脉的障碍”

Ⓐ 脉属于生成身体的因。我们粗大的身体是通过脉来形成的,最粗大的是身体,身体里面是脉,脉里面最细微的就是我们的本性。

Ⓑ 得到了灌顶,脉的障碍消除了之后,类似于我们粗大的肉身就没有因缘再投生轮回的粗大身体了,所以这也是一个灭除轮回的方便。

(b)秘密灌顶:“依此净除……以及可滋长语言之风的障碍”

风脉明点的风能够制造语言,如果有风就会有语言的生成。得受秘密灌顶,相当于我们把庸俗的语言也消于法界了。因为不投生轮回,就没有庸俗的语言了,把风的障碍清净,获得了语金刚的加持,也获得了上师语金刚的加持。

(c)智慧灌顶:“净除…..能增上意识之明点的障碍”

“明点”的本性就是智慧,外面最粗大的部分就是心识。如果把意识、明点上面的障碍清净了,就会显现成三身的本性、究竟的智慧。

(d)句义灌顶:“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的业与所知障”

整个身语意的所依是阿赖耶,这时候把阿赖耶的业也全部清净了。阿赖耶清净了就会转变成法身智慧。

c. 得受灌顶时应该把上师观想在哪里

(a)如果我们觉得观在头顶上得四灌顶可能不太方便,可以观想上师在对面虚空当中,接受我们的顶礼、供养,然后祈祷悉地的时候也是不断的祈祷,不断的赐予加持。

(b)观在头顶也可以,因为这些都是无自性的。


3、收座


(1)原文

收座的时候念诵下文:一旦命终寿尽时。自现妙拂吉祥刹(铜色吉祥山),双运化身刹土中,身成金刚瑜伽母,晶莹剔透光团中,明观至尊莲花生,无二无别正等觉,空乐双运之神变,广大智慧游舞中,三界有情无一余,最胜引导胜商主,衷心挚诚而祈祷,至尊莲师赐安慰,并非口头之言词,祈赐智慧之加持,一切心愿自然成。与之同时,满怀深深的恭敬、虔诚的信心而观想:莲花生大师和颜悦色、慈眉善目、饱含悲悯的眼光注视……心间发射出热乎乎、金灿灿的红光接触到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心间,她立刻变成了豌豆大小的光团,最后就像火星消失一样,伴随着“踏哥”声向上飞窜融入莲花生大士的心间,在这种境界中入定。


(2)祈祷文释义

A. “自现妙拂吉祥刹”

a.自然显现了妙拂吉祥刹。

b.“妙拂吉祥刹”:就是铜色吉祥山。莲花生大士的莲花光明宫殿就在铜色吉祥山的“双运化身刹土中”,观想这是双运的化身刹土,就是现空双运、世俗胜义双运或者法身和色身双运等。

B. “身成金刚瑜伽母”

在这个刹土中,自己还是金刚瑜伽母的样子。

C. “晶莹剔透光团中,明观至尊莲花生”

在这样非常晶莹剔透的光团当中,明显地观想至尊莲花生大士。

D. “无二无别正等觉”

莲花生大士和正等觉无二无别,他本来就是佛陀。

E. “空乐双运之神变”

显现空乐无二、空乐双运的种种神通神变。

F. “最胜引导胜商主”

三界的众生一个都不剩下,全部通过莲师的引导趋向于佛地,这就是最胜的引导。因为莲师做了这个最胜的引导,所以将他尊称为殊胜的商主。


(3)观想:“莲花生大师和颜悦色、慈眉善目、饱含悲悯的眼光注视……”

A. 唐卡里的莲花生大士和颜悦色的比较少,好像都比较愤怒。但这里观想是莲花生大士是和颜悦色的样子,对我特别慈悲。

B. 有一种说法,如果莲花生大士的像太寂静了也不行,在请像的时候也要稍微愤怒一点的,这样对遣除违缘障碍、降魔都有不共的缘起,可能太温和了,不能震慑魔鬼非人,非人、魔鬼不怕。


4、回向


(1)原文

出定的时候将一切显现观成上师的游舞,并念诵下文作回向:我今速以此善根,成就怙主上师尊,令诸众生无一余,悉皆安置于此地。或者念诵铜色吉祥山发愿文。


(2)回向文

A. 前两句:为了自利而回向。

B. 后两句:为了他利而回向。


(3)也可以念诵铜色吉祥山发愿文

很多大德都作过铜色吉祥山发愿文,铜色吉祥山愿文就是发愿往生莲师的刹土。或者说念诵铜色吉祥山的发愿文印持也是可以的。大概意思就是通过莲师的加持,让自己往生到铜色吉祥山莲花光明宫,然后和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等等。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6133-定解 B08-007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