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236 Back

365颗钻石的约定‖236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11-13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1 月 13 日 佛 历 2564 年

第236颗钻石




རྒྱལ་སྲས་ཞི་བ་ལྷས།བྱེ་མའི་ཁང་བུ་རྡིབ་གྱུར་ན།།བྱིས་པ་རྣམས་ནི་ག་ཆད་ངུ།།དེ་བཞིན་བསྟོད་དང་གྲགས་ཉམས་ན།།རང་གི་སེམས་ནི་བྱིས་བཞིན།།ཞེས་གསུངས།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入行论》


声名如海沙


寂天菩萨用了一个孩童的比喻,说明世间人名声遭损时非常痛苦,但在智者的眼中,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比喻是怎么讲的呢?譬如孩童在玩耍时,用沙子堆成一些房屋,他们执为真正的房屋,如果沙屋倒塌了,孩童就会伤心哭泣。


以前我在《泰国游记》中,也用过这个教证。当时我去泰国的一个海边,正好有一群孩子在沙滩上玩,开始他们看我穿着红色僧衣有点怕,拼命往别处跑。

(不仅是泰国的小孩,泰国有些佛学院的博士生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去参观他们的班级,当时全教室的人都愣住了。他们基本上没有见过这种僧衣,不像现在的汉地一样,穿这种衣服的人太多了。)

我坐在那里看大海,过了一会儿,他们有点好奇,就放下恐惧,陆陆续续回来了,继续他们的玩耍。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们顶着烈日,兴高采烈地堆沙屋、挖沙洞,叽叽喳喳不知在说什么,突然他们的沙屋遭到了破坏,一群孩子特别伤心地哭着,另一群则非常高兴,他们之间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见到这种场面,我自然想起了这个颂词,寂天菩萨当年可能也见过孩童在海边的这些游戏吧!在我们成年人眼里,沙屋本来无有实质,倒塌也可以,建立也可以,根本不值得为此而哭。可是在小孩的心目中,美好的家园已经被毁,一切都彻底完蛋了,所以一直在伤心地哭。由于他们每天都在海边玩,皮肤晒得特别黑,黑黑的脸上掉下的泪珠非常明亮,我觉得特别好看。


后来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我们牧区的小孩没有海边的细沙,就在山上用土堆做成一些房子——“这是你家、这是我家,这是我家的仓库、这是你家的牛圈”,然后用红石头、小石头、白石头开始放“牦牛”。当时我比较调皮,总把别人好的“牦牛(石头)”偷过来,其他小孩就开始放声大哭:“哇!我们的牦牛被人偷了。”然后就扭在一起打架……。

在海边,我眼前一幕一幕浮现出自己的孩童时代。实际上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只不过现在大城市里的小孩,玩的都是飞机轿车,而我们那时候的玩具,全部是牛粪、石头、木块。



孩童的这些执著,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而成年人对名声的贪执,在圣者眼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些人参加选举,自己不幸落选;有些人在宣传过程中,遭人恶意毁谤,事业无法展开;有些人在佛教的团体中,别人对他的看法不好,使其名誉受损;甚至有些公司,被揭露出一些劣迹,直接影响到生意,间接也使工人的工资减少……。


人们遇到这些时,往往痛苦不已,绞尽脑汁去重建“沙屋”,希望通过各种宣传,令集体的名声或个人的荣誉得以恢复,且越来越高。实际上,在诸佛菩萨和有境界的修行人看来,这些名声全部是虚假的,跟小孩游戏一样没有意义。


世间人的执著


在世间八法中,就包括了对名声的执著,这是一般人很难舍掉的。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说:“世间上的人,要么贪执财物很厉害,要么贪执名声很厉害。我现在已经到了晚年,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我,该有的名声都有了,我一点也不希求这些,所以我修行不是为了世间八法。”有时候上师也给我们作这方面的开示,在座的老道友应该记得吧。


作为一名佛教徒,如果不想着帮助众生,整天都是搞世间八法、宣传自己的名声,那是值得惭愧的。因此,大家以后一方面尽量不要自我宣传,另一方面,名誉一旦受损时,也不要伤心难过,对别人生嗔恨心。世间上的名闻利养,跟孩童的沙屋没什么差别,当它倒塌时,倘若为此而哭泣,在智者的眼里,这是一种幼稚可笑的行为。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