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米拉日巴尊者经历重重磨难,但他没生丝毫邪见 Back

米拉日巴尊者经历重重磨难,但他没生丝毫邪见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1-01-26

前篇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米拉日巴尊者经历了重重磨难,但他没有对上师生丝毫邪见,凡上师说的,无不谨守奉行。



当玛尔巴尊者毫不客气地指出米拉日巴的问题,并拒绝他的请求,米拉日巴尊者没有不高兴,也没别的胡思乱想。既然上师这么说了,他就按照上师的话去做。

上师不提供衣食,他就自己去化缘。化缘得来的东西,他几乎全部供养给上师,没想到却招来一顿责骂。他也没怨恨,只是心想:以后要更小心谨慎地侍候上师了。

从这里开始,米拉日巴展示出他不同寻常的根器——那些使他成为米拉日巴尊者的稀有特质。上师不断让他做苦工,对他非打即骂,别的弟子都在学法、受灌顶,而他呢,一个人在山崖上背石头建房子,建了拆,拆了建。

起初,他努力把吩咐下来的事情做完,便赶忙去向上师求法,可几次三番都被上师骂回来: “你造了这样大的罪,还想要我把这个不惜身命到印度,用黄金供养上师得来的口诀、空行母的心要,轻易地给你吗?就是开玩笑,也未免开得太过了。”

当他失望至极时,上师又会把他叫到身边,安慰说只要把接下来的事情做完,就给他传法。可是事情做完,上师又会挑出各种各样的毛病,让他重做。

渐渐地,他不敢再理直气壮地向上师求法,而请师母和上师其他的弟子帮他求,可连累大家都受到上师的责骂。



上师问他有没有生邪见,他痛哭流涕地说道:“我对上师的信心毫无动摇。我想了很久,这是我的罪太大的缘故,伤心得很。

上师说:“在我面前哭,而不忏悔,是什么道理?滚出去!” 

就这样,他被一步步逼到绝望的境地。后来还有几番曲折,他怎样出走,师母怎样帮他,俄巴喇嘛怎样引导他,最后又是怎样回到玛尔巴上师身边,我们在这里就不细述,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读尊者传记。

总之,在上师正式传授密法前,米拉日巴尊者经历了重重磨难,但他没有对上师生丝毫邪见,凡上师说的,无不谨守奉行

他是真正地视师为佛。 



我们也常说“视师为佛”,但恐怕并不是很清楚怎样才能做到视师为佛。 

首先,佛是什么?是断证圆满——断除了所有烦恼、习气,证得了一切功德。视师为佛,就是说,在我们眼里上师远离一切烦恼习气,具备智悲力所有功德。 

由于自身的局限,我们对上师的信心一开始难免有造作的成分,我们没有能力见到上师的所有功德,但可以通过思维、串习建立起信心,相信上师具备佛的所有品质,只是我们暂时因为自己的烦恼障碍而见不到罢了

通常,我们是这样训练自己视师为佛的。这种训练非常必要,起码你不会再像未学佛或初学佛时那样,直接把上师想象成一个魔术师加算命先生,能穿墙,能飞,能把东西变没变有,有神通,能预知未来,等等。大概那时在你心里,佛就是这样。


现在你开始意识到,“佛”“觉者”指的是自性的万德庄严,而上师把这一切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眼中的佛(上师)是什么形象,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功德福报。 

前面我们不是说过吗?人类眼中可解渴、可清洗东西的水,在饿鬼眼中是有毒的脓血,地狱众生眼中是让他们皮开肉烂的铁浆,而天人眼中是醇美的能祛痛疗伤的甘露。

你有怎样的福报,便有怎样的所见。



由此可知,上师在我们眼中是凡夫还是佛,或者说,我们能否视师为佛,仅仅反复观想上师有多好是不够的,因为你的目光还是向外,你还是想在外境上找到一位“完美上师”。

殊不知外面的上师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福报的显现,我们应该内观,在自心上下功夫,对治烦恼,清净业障,积累资粮。随着我们自己的业障减轻,福报增加,视师为佛便会越来越容易。 



可能长期以来大家在“视师为佛”的问题上都存在困扰。视师为佛,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做起来为什么就那么难?

高兴的时候,视师为佛可能没什么大问题,你也会说“上师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上师有密意”“把一切观为清净”,等等。而一旦上师说的做的跟自己的预期或心意不相符,马上就起烦恼。

你甚至会认为视师为佛是缺乏理性的表现。与其把上师的言行看作具有启发性的某种示现,你更愿意把上师看成普通人,像普通人一样困在种种忧烦和不得自主中。

比如说,上师示现身体不适、情绪不佳,你会想: “这是更年期的问题,一般人到了更年期都这样。”或者“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有点抑郁”。

你觉得能这么看问题,说明自己有颗“平常心”,是个有理性和智慧的人。 



很难有清净观,即使是面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一个原因是学佛趋于表面,并没有真正用佛法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佛法的见、修、行只是你生活中很小的而且是不太重要的一部分。遇到问题,还是从世俗的角度去判断和应对。 

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把上师仅仅看成一个外在的、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人,所以被要求“视师为佛”时,便只是忙着把那些自己没见到的功德,发挥想象,在脑子里加回到上师身上,好像贴标签,给上师贴上了许多美好的标签。

你总想“以后要把上师想得更好一些”,以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我们很少意识到,做不到视师为佛,不是因为我们没把上师想象得足够好,而主要是因为我们没看到自己的烦恼有多大,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不清净,不肯沉下心来积资净障。 

“视师为佛”的训练要做的,不是在上师身上做加法,是在自己身上做减法。 

常常当你说“上师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听上去好像在为上师找借口一样),其实你也不知道上师到底对在哪里,你只是那么一说,意思是这个问题暂且搁置不深究,可这时你应该做的恰恰是深究一番——检视自心,看看是什么烦恼和执著心作祟,使你见到上师的“过失”。

上师是我们的镜子,每当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过失,那就是我们的执著所在,是我们对治烦恼的好机会。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七章 依止上师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