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8)【完结】 Back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8)【完结】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12-29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课前开示





今天是《大乘方广总持经》的最后一节课。

讲课之前先说一下,明天11月25日,是国际素食日。国际素食日起源于1986年,当时大概有950万人开展各种活动,倡议成立世界无肉日。最开始由印度发起,后来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最终演变成现在的国际素食日。

国际素食日不同于世界素食日。世界素食日是10月1日,1977年由北美发起,于1978年正式成立,当时叫做世界素食日。西方特别重视,尤其是美国,在每年的101日当天,都有上百万的人吃素。很多人吃素不是因为佛教的信仰、慈悲观。不仅仅是这个,大多数是为了地球的环保,还有一些是为了个人的健康而提倡吃素。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世界上很多没有任何信仰的、对动物不会慈爱、慈悯的人,仅仅为了自身的健康而终身吃素、不建议杀戮。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保护动物协会的人。那我们佛教徒更应重视,更应如此行持。


【相关资料1】

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于印度的一个节日;原称“世界无肉日”。定于每年的11月25日!渐渐发展为一个世界性节日。这一天世界各地许多屠房停宰、饭堂医院监狱等会供应全素食品。当年就有超过950万人响应该运动。

“国际素食日”主要目的是:以关怀动物为基础,推广植物性饮食取代动物性饮食。目前全球各地有数千万的人在这一天参与这个活动,利用群体的力量共同节制口腹之欲,不吃牛羊、猪、鸡鸭、鱼,以及任何动物或者肉制品,更不消费皮草等动物制品。

“国际素食日”是一种独特的尝试,它不仅是一个文明、慈爱的日子,人们希望能够通过食素的方式摒弃一切形式的暴力,并唤起全世界人类对生命的珍爱和同情,同时也呼吁人们用少吃肉的方式拯救地球。
 
世界素食日:北美素食主义者协会于1977年设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世界素食日。1978年,国际素食联盟赞同这一主张,“为了促进欢乐、怜悯和长寿的素食主义的可能性”。它带来了对道德、环境、健康,以及素食主义生活方式的人道主义优点的关注。在美国,每年约100万人变成素食主义者。与之类似推广素食主义的,还有世界无肉日。




为什么这个节日是世界性的?因为世界的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国际素食日是由东方亚洲发起,世界素食日是由西方美洲发起,也就是在国际范围内,东西方的国家都提倡素食观念。素食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在维护众生的生命、对世界的保护等等很多方面有利益。我想,对于在座的各位以及相关的佛教徒,吃素是比较容易的。刚开始70年代的时候,这边汉传佛教的有些道友也爱吃肉。我曾说过一两次:只要吃肉的人,不能听我的课。当时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后来基本上没有听到这边有人吃肉。

在藏地,历来对素食没有那么重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喇荣佛学院开始倡议,这个倡议在藏地非常成功,现在大多数藏传佛教的寺院中,集体的斋饭基本上全部变成了素食。有一些出家人到施主家里念经时,斋饭也基本上是素食。现在我们也要一起来提倡素食,一方面,素食有益于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众生的慈悲,对于整个佛教的弘扬等很多方面,也有必要。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素食主义者。前一段时间,听说有一位堪布去外面参加一个活动,有司机开车,路上载了一位佛教徒,是一个藏族女士。他们开了一天的车,到了一个地方准备下来吃饭时,那位法师故意打听一下,问他车上搭载的那个人:你吃肉还是吃素?那个在家人说:我当然是吃素,吃肉太可怕了!本来那位法师想吃点肉,因为这句话,他也不敢吃了,只是在一个餐馆里吃了素面,然后继续赶路。

由于教育不同,藏传佛教也不得不承认,在素食的问题上跟汉传佛教还是有差距。汉传佛教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寺院,自一千五百多年前梁武帝提倡素食观念以来,一直做的就特别好。本来一位国王或是一位高僧大德发起的活动、提倡的理念,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很火热,再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冷淡,到最后会销声匿迹。我也在想,可能梁武帝是菩萨,有特别强大的发愿力吧,不然想要持续影响汉地那么广阔的地域,也不是很容易。现在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基本上没有开荤的现象,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尤其是汉地来藏地求法的人,一定要求到正法,回去之后要弘扬大乘佛教真正的慈悲观。


【相关资料2】

济群法师:为什么一个皇帝会吃素

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裁,而是以大乘经教为依据的。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并未严格吃素,汉地自然也没有素食之风。直到梁武帝时期,经过他的大力倡导,素食才成为僧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精通教义,经常搭上縵衣为王公大臣们说法,甚至几度入寺,舍身为奴。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朝廷只能以重金将皇帝赎回,僧团因此积累了大量财富,广修道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梁武帝在研读经典过程中发现,大乘经典明确提出,佛子应断除肉食。如佛陀在《涅槃经》中说:“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佛陀接着告诉我们:“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狮子已,众人见之,闻狮子臭,亦生恐怖。”作为大乘佛子,在成就智慧的同时,还要成就慈悲。而食肉会令众生心生恐惧,不敢接近,有违慈悲的修行。

而在《楞伽经》中,佛陀也告诉我们:“夫食肉者,有无量过,诸菩萨摩诃萨修大慈悲,不得食肉。”接着,佛陀进一步阐述了肉食的过患和素食的功德:“贪著肉味,更相杀害,远离贤圣,受生死苦;舍肉味者,闻正法味,于菩萨地如实修行,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外,本生故事还记载了许多佛陀在因地为救助众生不惜舍身的壮举,比如我们熟悉的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等。作为大乘学子,我们要闻佛所言,学佛所行,如果做不到舍己救人,反而为贪口腹之欲以众生为食,不觉得太惭愧了吗? 除了经典依据,“梵网菩萨戒”明确规定:“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禁止肉食的原因就在于,吃众生肉会影响慈悲的修行,令众生对你心怀恐惧。菩萨要摄受众生,令众生欢喜,令众生乐于亲近,如果使他们感到恐惧之心,就不能与之广结善缘,进一步度化他们。

是以,梁武帝根据这些大乘经律撰写了《断酒肉文》,劝勉四众弟子勿饮酒食肉,并明令出家众必须戒除酒肉:“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以是因缘,佛子不续。
  



在每年的国际素食日,喇嘛和觉姆也有一些简单的演讲。本来这边有喇嘛和觉姆在提倡一些素食的活动,但是提倡的力度不够,只是一年当中开一个简单的活动,没有计划、也没有宣传。我听说附近的有一些餐厅,经常来学院送餐,送餐的内容各式各样。我们佛学院是非常清净的道场,喇荣山沟里面没有一个荤餐厅,这是我们逐渐改过来的,这样的改革一定要坚持下去,否则喇荣的很多行为有所改变的话,听从喇荣的很多藏传寺院和高僧大德的行为也许会发生变化,这样非常不值得。改革的成功或者说长期提倡慈悲教法,需要大家的凝聚力、大家的合作,这很重要。

作为素食主义者,在相关的平台中,合理、合法、合情地发一些与素食相关的图片、理念、格言,这些也有必要。但是现在,我们有些佛教徒,在自己的平台当中经常发一些怪怪的东西,不是世间法也不是出世间法,我都看不懂、听不懂,好像比《中观根本慧论》还难,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密意。不如我们适当地发一些理念,这样人们的思想会逐渐改变。人类社会教育很重要,很多行为是依靠教育而改变,没有教育,我们的行为暂时可能有好的改变,最后还是会恢复原状。凡夫人的基础不是那么好,造恶的基础比较稳固,行善的基础比较薄弱,大家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到对善的理念方面的提倡中。







正式宣讲


今天讲的内容会稍微多一点,大家不要着急,我不会耽误太长时间,但字面上还是要好好过一下。昨天讲了很多谤法的种类,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好好消化,再去看一下。昨天刚好给大家讲了,如果没有讲,水平比较高的人能不能通达经的意义也不好说。有时候讲经说法很重要,没有引导、没有开示,即使你的智慧再高超,但是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虽然有智慧但不一定能通达。

前面讲了很多不同的谤法罪,我们还是要经常想到这些内容。希望大家能永远记住我所讲的,不要三天就消失了。有一些正知正念薄弱、造恶习气深厚的人,开始会想:“很可怕,不能说别人的过失,说话上一定要注意!”三天内会注意,但很快的时间当中就全部消失了,这样很可惜。上师在24年前讲过这部法,我不能说全部记得,但是相当一部分内容还是有印象,所以在这方面一直比较注意。

昨天已经讲完了谤法罪的种类,接下来讲到:

“复次,文殊师利,若声闻说法、若菩萨说法,当知皆是如来威神护念力故,令诸菩萨等作如是说。


如果我们有声闻说法。声闻说法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有能力、有说声闻法的辩才。这里,藏文和汉文有点不同,小乘者说法,或者说如果你有说声闻法的辩才。如果你有说菩萨法的辩才,或者菩萨说法,这两个意思基本相同。让我讲声闻乘的法,像《俱舍论》《阿毗达磨》《毗奈耶经》等,这些是声闻乘的说法;如果我讲《大乘学集论》《入菩萨行论》《中观根本慧论》等,这些是菩萨乘的说法。当知是如来的威神力和如来的加持力、护念力而能说法的,不是依靠自力。如果没有如来的加持,世间所有的善知识不能如实了达大小乘的究竟意义。正因为如来的加持、护持、幻化、神变力,我们才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大乘或者小乘的法,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不仅是我们说法,而且我们懂法也是依靠如来的加持力。如果没有如来的加持力,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不可能听懂《大乘方广总持经》的所有经义。喑哑、旁生没办法听懂,一方面是由于业力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如来无法在他面前显现对他作加持。

前面也讲了,为什么不能诽谤法师?因为说法师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可以说,说法者是如来的代言人、如来的代表,说法也是如来的加持。可能有些说法师给我讲法;而有些说法师不给我讲法、给别人讲法,也同样不能诽谤这样的法师。有些没有非常合格的法师学位,没有堪布、堪姆的名称,但是他经常念经、诵经,或者给别人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不能说他不是法师。法师从广义上讲,意义比较广大。因此不能说法师的过失。

有一本《善恭敬经》,内容不是很多,里面讲到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况当无也。如果法师真正有实实在在的过失,尚且不能给别人宣讲;如果他没有过失,更是不可说、不能无因诽谤。所谓的法师,在经典当中说给别人讲一个偈颂,或者闻也好、读也好,也属于在法师当中。如果从广义上来说,法师并不是单指我的堪布不能说过失,其他法师可以说过失,不是这样的。有些人看起来没有法师的资格,但实际上也已经成了法师。就算不能当人的法师,在牦牛旁边拿个转经轮,“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这种人也成为法师。

文殊师利,如彼愚人于佛现在犹生诽谤,况我灭后受持我法诸法师等而不被谤?何以故?魔眷属故,当知是人堕于恶道。


文殊师利,如彼愚人于佛现在犹生诽谤,况我灭后受持我法诸法师等而不被谤?有些愚笨的人,佛在世的时候,他们都去诽谤,那更何况佛灭度之后呢?不诽谤法师是不可能的事情。难道不会诽谤吗?不可能的,肯定会诽谤的。何以故?魔眷属故,当知是人堕于恶道。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诽谤法师的人,不管佛在世、不在世,实际上是魔的眷属。藏文当中说是这些人被魔加持的缘故,法护的译本当中是说为魔之所扰乱,也是被魔加持的意思,因为这些人被魔加持。佛陀已经说得很清楚,当年佛在世时,有很多人诽谤,更何况佛不在世时,不诽谤佛陀的代言人、不诽谤法师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是这些人被魔加持,心不自在、心不正常,随心所欲,什么话都能说得出来。

有些高僧大德好多次在官方网站声明、澄清。有人以上师、活佛的名义化缘、造像,有些说自己是上师的空行母等等,所以大德们不得不在官方的平台上说明。如果是诽谤个人无所谓,但是这样继续下去,可能毁坏很多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些人要么是有目的、是骗人的,要么是精神不正常的。有些人是以嫉妒心进行诽谤,有些人是有其他的目的。学院也是一样,不管造任何佛像,还是供僧,从来没有公开或私下化缘。但是如果我们说“不化缘”,那些被魔加持的人会说:“上师是有密意的,实际上就是化缘的意思。”真的是被魔加持,该通达的密意不通达。还有些人拿着各种各样的加持品,说“这是上师加持过的,上师让我悄悄化缘。”……这些实际上就是一种诽谤。这里也说是被魔加持,这对僧众和整个道场也是不利的。

我们在这里三十多年了,不管了义、不了义,确实不想以化缘来造佛像、印经书、放生,从来没有过。人有自知之明,应该是清楚的。我想其他很多高僧大德也是这样,他们的行为很清净,可以以三宝作证,但是有些也不得不公开声明。在我印象中,对于非常大的事情,也不得不批判、不得不说。包括2016年讲《法华经》时,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后来在官方平台上也澄清过。

确实,有些人的心,就像法护译本里所说为魔之所扰乱,没有正常的心态,他可以信口开河,可以说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时候看到别人不管是化缘、诽谤,或者做什么事情,我们应该先用智慧分析,不要盲目地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骗的。现在人有很多目的,尤其疫情过后,很多地方经济不太好。藏族有种说法:木材没有的话,很想烧自己的房子;财富没有的话,很想偷盗隔壁的财富。现在经济不景气,众生福报浅薄,这种时候依靠佛教的名义,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敛财、欺骗,这种现象比较多,在座的各位还是要注意。

最近藏族这边说,110块钱一个转经轮,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好几个藏族微信平台转得比较多。今天某些堪布不得不在官方平台澄清:这个跟学院没什么关系。但是有些人在微信上说,明明是某某堪布保证,如果交110块钱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些人说:现在去极乐世界,比到成都还便宜。我们要去成都的话多少钱?两百多是吧。

这种人当知要堕于恶道。

如彼愚人贪求利养以活亲属,于如来法心无信念,而复破坏如来教法。彼人亲戚以朋党心,往婆罗门家及长者所 ,作如是说赞彼愚人:‘于法于义能知能解,明达根欲善为人说。’受他信施曾无惭愧,以谤法故,身及眷属俱堕地狱。


如彼愚人贪求利养以活亲属,于如来法心无信念,而复破坏如来教法。彼愚人为了贪求利养,为了养活亲人,于如来的法没有信念,破坏如来的教法。

前面讲到有些人谤法、谤法师,这些人是被魔加持的。下面讲另外一个意思:佛涅槃后,有些是为了名闻利养,虽然对佛没有信心,但还是打着佛教的招牌贪求利养,破坏如来的教法,他们怎么做的呢?彼人亲戚以朋党心,往婆罗门家及长者所,作如是说赞彼愚人:‘于法于义能知能解明达根欲善为人说。以朋党心互相勾结、拉帮结派,狐朋狗友集聚在一起,有各种宣传和广告,以这种心去往婆罗门家、施主家、大长者家,到那里去,开始赞叹这些愚笨的人。比如说我是一个假上师,我的团队专门给我造各种宣传,说我是如来的化身、是多少世的转世者、精通佛教的教理、了达众生的根基。打广告说,对佛法的意义能知能解、完全通达无碍、精通显宗密宗,明明了达一切众生的根基欲乐,无论显密、大小乘的什么法都会说。受他信施曾无惭愧,以谤法故,身及眷属俱堕地狱。而信众本来没有很好的智慧,最后也相信了,开始对他进行供养,他们也接受这些供养,无惭无愧。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多。这种行为是谤法的缘故,他自身、他的眷属全部会堕入地狱当中感受痛苦。

这也是当今时代的现象。麦彭仁波切也说过,以狡诈和妄语,即使对自己的上师也不能赞叹。

这些人其实是有目的的,他们并不是以慈悲心为众生灌顶,就是为了利养、为了供养、为了名声。那这样做的话,实际上也是谤法。表面上看,他们并没有说这个法师如何不好,而是说法师通达一切根基、通达一切教法,但这种行为也属于谤法。因为谤法的缘故,跟他结缘的人、包括他自己死后都会堕入地狱,这叫做不清净的传法,为了利养而传法,确实非常不清净。

以前在讲《宝性论》时,看过一部经,叫《佛藏经》,其中讲了五种不清净的说法:

1、自言尽知佛法,自己说我全部知道如来的教法。“我能完全听懂所有佛法。”——如果一个人这样说的话,肯定是不清净的说法。

2、经与经相违,他说此经与彼经完全相违,互相矛盾。如来的经教无有相违之处。

3、自己疑惑,不信仰,对佛法一窍不通,处处在疑惑、犹豫之中,自己没有真正的信仰。

4、诋毁其他法师、经论。

5、为了名闻利养而说法。这五种不清净的说法死后堕入地狱。

【相关资料3】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云:不净说法者,当堕地狱,不至涅槃。
 
不净说法者有五过失,何等为五?
一者自言尽知佛。
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
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
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
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
舍利弗,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当堕地狱,不至涅槃。




如果我们以清净心、利他心来弘扬,不但没有过失,而且还有很大的功德。心里想: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特别可怜,他们听不到法,我曾经听过一些教法,我所懂得的这些如果没有讲的话,众生很可怜。以这样的发心为别人宣讲人身难得等佛法道理,很有意义。反过来说,如果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而说,果报很可怕。


“文殊师利,我终不为无信之人说菩萨行,亦不为贪著在家之人说清净法,不为二见之人说解脱法,不为一见之人说出世法,不为乐世之人说真净法。


接下来佛陀讲到五种非法器,即没有资格听受佛法的人有五种。

佛告诉文殊菩萨:

1、我始终不会对无信心的人说菩萨行。一点信心都没有的话,如同烧焦的种子,没办法生根发芽,这种人佛陀不会跟他说大乘的菩萨行为的法。

2、也不为贪著在家之人说清净法。经常贪著,对出离心、菩提心方面一点都不重视,天天贪执自己的吃喝玩乐、灭敌护亲等众生轮回法的在家之众,不会对他们说清净的妙法。

3、不为二见之人说解脱法。前面讲的二见者,要么有、要么无,或者常、或者断,二见者对两边都坚持,以断定的语气来下定义,对这种人不说解脱法。

4、不为一见之人说出世法。一见之人,指的是所有的法以空性为主,除此无有可说。对这种人不说出世间法,可能也可以讲一下世间法。

5、不为乐世之人说正见法。特别乐于世间,对出世间一点兴趣和信心都没有,整天讲世间八法,对这种人说正见法不合理。

这里佛陀讲了闻法者的根器。在座的可能很多人虽然并不是信心十足,但是也应该还可以;我们虽然不能放弃家里所有的事,但至少也看破一些;二见、一见、乐世,我们不能说完全具足这些条件,但至少懂得世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学过大乘佛法,应该可以掌握分寸,在这个方面反观自心的话,也基本上能接受佛法。

佛陀并不是对所有的众生只讲空性法门或净土法门,而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意乐和根基,在不同的世界中、在不同的众生面前宣说了恒河沙数的法门。比如说,与空性法门相应的人有无量无边,这种人又有上中下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差别;喜欢净土法门的众生也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些不同的众生面前会宣讲相应的法门。有些法师出去弘法时一定要注意,“佛陀唯一讲净土,其他的不用看。”“学禅宗就学禅宗,其他的不用看,都是不了义的。”这样肯定是谤法罪。如果你看到这些众生确实喜欢密法,那可以讲,但绝对不能说“除了密法以外不殊胜”。对密法根基者来讲密法很殊胜,但其他法门对于其他根基的人来说也很殊胜。

文殊师利,我于恒河沙等法门,以无著心为人演说;又于恒河沙等法门,以有著心为众生说。若有乐空众生为说空法,若有乐智众生为说智法,若有乐无相众生为说无相法,若有乐有相众生说有相法,若有乐慈众生为说慈法,若有乐因缘众生说因缘法,若有乐无因缘众生说无因缘法。


文殊师利,我于恒河沙等法门,以无著心为人演说;我们经常讲到无愿、无相、空性三解脱门,其中无著心是指在没有愿心的人面前讲恒河沙数无愿的法门;又于恒河沙等法门,以有著心为众生说。在有愿心或者有我心的人面前,又为他们宣说恒河沙数的法门;若有乐空众生为说空法,三解脱门当中有空性,在喜欢空性的众生面前,佛陀说恒河沙数的空性法门。空性法门有单空、离四边等各种各样的。

这以后每一个都要加“恒河沙数的”。法护的版本当中,“恒河沙”译成“江沙”,每个都加“江沙”。藏文的版本中,最后有个“恒河沙数”,前面有个“恒河沙数”,中间省略了。

若有乐智众生为说智法,如果有喜欢智慧的众生,为他们宣说恒河沙数的智慧法门;若有乐无相众生为说无相法,三解脱当中的无相,为他们宣说恒河沙数的无相法门;若有乐有相众生说有相法,如果喜欢有相的,又给他们讲恒河沙数的有相法门。

【相关资料4】

三解脱门指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

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也可以三解脱门来说,其实三解脱门就是三轮体空:其中所境诸法通过分析观察时,根本得不到它们的本体,完全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这是体空性。所境不存在时,执著诸法的能境心也不可能存在,这是因无相。

为什么叫因呢?《文殊净智经》云:“阿赖耶乃一切基,轮回清净涅槃基。”基即是因,无论是轮回还是涅槃,都是依心而有。所以心是轮涅诸法的本基。

当能境、所境都不存在时,所有对果——远离三界轮回而趋入涅槃的希求和愿望也就没有了。比如想要达到某一个目标,心里的希求和对境的目标必须要有,但这两者都不存在,希求目标就成为空谈,这叫果无愿。

《说无垢称经》云:“诸菩萨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调伏其心。”《大宝积经》亦云:“住空无相无愿平等性中。”意思是说,依靠三解脱门通达一切万法的本性,菩萨如理行持三解脱门,安住于有寂平等性,依靠平等性的威力加持,菩萨不会堕入小乘证寂灭一边的有余涅盘,也不行持耽著三有之相,不会像世间凡夫那样耽著世间八法。

就像聪明的船夫,尽管他善于在大海的两岸不断来回往返,但始终不住于两岸边,也不住于大海中。同样,最究竟的中观见解不住于寂灭单空一边,也不住于三有轮回的一边,也不住于中观修道。如《般若摄颂》云:“行空无相无愿法,不证涅槃不持相,犹如舟子善往来,不住两岸不住海。”行持体空性、因无相、果无愿之甚深法,不会证悟小乘的寂灭涅槃,也不会行持耽著三有轮回之相,就像船夫善于往来大海两岸,不住两岸也不住于大海。
 



若有乐慈众生为说慈法,如果有喜欢慈悲的众生,为他们宣说恒河沙数的慈悲的法门;若有乐因缘众生说因缘法,如果有众生喜欢因缘,为他们宣说恒河沙数的因缘法门;若有乐无因缘众生说无因缘法。喜欢无因缘的众生,为他们宣说恒河沙数无因缘的法门。

这以下的内容有所省略。

此是有威仪法,此是无威仪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为法,此是无为法;此是摄受法,此是覆盖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圣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


此是有威仪法,此是无威仪法同样的,如果有喜欢像戒律这些威仪的法门的众生,给他们讲有关恒河沙数威仪方面的法门;如果有众生不喜欢威仪,也给这些众生宣说恒河沙数无威仪的法门;

此是空法,此是有法同样,喜欢空法,宣说恒河沙数的空法;喜欢有法,宣说恒河沙数的有法;

此是有为法,此是无为法喜欢有为法,宣说恒河沙数的有为法;喜欢无为法,也给他们讲恒河沙数的无为法;

此是摄受法,此是覆盖法摄受法和覆盖法,在藏文当中有了义法和不了义法,也是这个意思吧。有些众生喜欢摄受法,给他们宣讲恒河沙数的摄受法;还有些众生喜欢覆盖法,就给他们讲恒河沙数的覆盖法。覆盖法,即不了义法,有一些隐藏。

此是凡夫法,此是圣人法。喜欢凡夫法、世间的人间佛教,给他们讲恒河沙数的凡夫法;有些喜欢圣者法,给他们讲恒河沙数的圣人法。藏文当中是轮回和涅槃,如果有喜欢世间法,就为他们讲恒河沙数的世间法门;如果喜欢出世间法门,也为他们宣讲恒河沙数的出世间法门。

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如果众生喜欢色法,佛陀给他们讲相关色法方面的恒河沙数的法门;如果有众生喜欢不善法。藏文版本中也有,法护的译本里也有,不善法是指三毒,喜欢贪心、嗔心、痴心。如果有喜欢贪心方面的话,佛陀就给他们讲恒河沙数贪心的法门;如果有喜欢嗔心方面的话,佛陀就给他们讲恒河沙数嗔心的法门;如果有喜欢痴心方面的话,佛陀就给他们讲恒河沙数痴心的法门;

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如果喜欢愚人法,给他们讲恒河沙数愚人的法门。这里跟前面藏文版本中的愚痴是不是比较相同?如果有人喜欢定法,这个定法要么是禅定法,要么是决定法,佛陀也给他们讲恒河沙数的禅定法门或者决定法门。

这以上佛陀对不同根基的众生都讲了特别多的法门,所以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断定“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那就成了二说者,不合理。我昨天说“以大乘为主、小乘为主”,这是我害怕自己造罪而加上一个“为主”。你们也这样说,是不是会好一点?我们经常讲“这是以大乘众生为主的”,我们可以说了义、不了义……在说话过程当中,确实自己也要这样想,给别人讲的时候也要有分寸。否则从来没学过这部经的话,造业很可怕。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罗蜜道!彼愚痴人在所言说,不依如来真净教法,谤佛正法。”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实际上一切法都是般若波罗蜜多道,不管是刚才贪心、嗔心、痴心,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法实际上就是般若波罗蜜多道,都跟解脱有关系,没有什么可舍弃的法,前面也讲了,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些愚痴的人所言,也就是刚才前面说的诽谤,不依如来清净教,这就是诽谤佛法。这是特别可怕的。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是愚人以近恶友现身起谤。如是,世尊,以何因缘能免斯咎?


文殊菩萨陈白佛说:世尊,您所说的这些愚笨的人因为亲近恶友,或者自己前世的恶业等原因谤了很多法。世尊,看来我们很多人由于恶友、恶业、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犯的罪特别可怕,世尊,通过什么样的因缘可以免这个过错?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得忏悔?下面给我们讲了忏悔法。

大家知道谤法罪很可怕,那谤法罪依什么可以得以清净呢?下面就是忏悔的方法。


 佛告文殊师利:“我于往昔七年之中,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从是已后乃得清净,经十劫已获得法忍。


佛告诉文殊菩萨,我往昔在七年当中,日日夜夜昼夜六时忏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重罪,之后得到清净,再经过十个劫获得无生法忍。这是佛陀在讲自己的经历。藏文和法护的译本当中,前面没有“我”字,说是:假设有人,善男子善女人,在七年当中,昼夜六时忏悔才得到清净。一方面可能也是佛陀自己前世的经历,按照这个译本是如此。但是藏文和法护的译本里,假设你想忏悔,怎么忏悔呢?在七年当中闭关,昼夜六时忏悔,才能清净业障。法护译本里面说是十五个劫,藏文和这个汉文版本当中是十个劫,十个劫以后获得法忍。

所以,我们闭关、修行时,不要特别急于求成,“为什么我闭关三天了还没见到文殊菩萨啊?什么意思啊?”“我已经闭关了一百天,一点点梦都没有……”无著菩萨也是六年中没有一个好的梦,最后生起悲心,过了十二年才见到弥勒菩萨。所以凡夫人不能认为“我念了多少咒语,怎么还没有验相?”其实不应该这样,你看这里说,在七年当中昼夜六时忏悔,才得以清净,再过十个大劫才能获得无生法忍。因此,我们不能想得特别简单,想马上立竿见影,一旦没有感应就认为法不殊胜、上师不殊胜,“我没有希望、我业力深重,要放弃”,这种想法不太好。

 


【相关资料5】

无著菩萨是印度一位弘扬佛法的大菩萨。他刚开始学佛时,想面见弥勒菩萨请问法要,于是,前往鸡足山苦行观修弥勒菩萨。

一晃六年过去了,无著菩萨虽然精进观修,结果连一个吉祥的梦兆也没有,他觉得不可能见到弥勒菩萨了,便心灰意冷地下山。途中,无著菩萨看见一个人用一只柔软的棉布磨一根大铁棒,便问她在做什么,那人告诉他:“我没有针,想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无著菩萨想:即使那个人能够在一百年内把大铁棒磨成针,又有什么用呢?世间人为了这荒谬的事还这么认真,我修持佛法就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想到这里他就返了回去。

三年又过去了,还是没有见到弥勒菩萨的丝毫迹象,因此他又灰心地下山。当走到一座大石山前,他看见一个人用羽毛蘸水拂拭岩石,便问:“你在做什么呀?”那人回答:“这座山太高,我的房子在山的西面,阳光被挡住了,我想把它拂尽。”无著菩萨被此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再次返了回去。

又过了三年,还是连一个吉祥的梦兆也没有,他想:现在无论如何也修不成了。于是,他又心灰意冷地下山。

半路上,他看到路边有一只两足残废的母狗,整个腹部都糜烂了,遍满了小虫,但它还对人生嗔恨心,提起上身疯狂乱叫,拖着下身前来咬人。无著菩萨对它生起了强烈的大悲心,割下自己身体的肉布施给它吃,接着想要用手除去狗身上的小虫。又想:如果用手去抓,可能会捏死小虫。于是他闭上双眼,伸出舌头去舔这些小虫。结果,舌头没有舔到狗身,却触到了地面。他睁眼一看:母狗不见了,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面前!

无著菩萨悲喜交加,有些埋怨地说:“您对我的悲心,实在微弱。我为亲见您,十二年苦修,您却一直不现尊颜。”弥勒菩萨说:“并非我不现身,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然因你罪障(zhànɡ)深重,看不见我。你经过十二年的苦修后,罪业稍微减轻了才看见我幻化的狗身。又由于你对它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大悲心,使自己的业障清净无余,而今才现量见到了我。”

之后,弥勒菩萨把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为他宣说了慈氏五论等圣法。他返回人间后,便开始弘扬佛法、救度众生。
  



这是一个忏悔方法,佛自己也好,我们也好,在七年当中忏悔身口意的业障。

文殊师利,当知此经是菩萨乘,未觉悟者能令觉悟。闻说此经若不信受,以此谤因堕于恶道。是诸菩萨明受我法,然后乃可为人宣说,如是受持能远恶趣。” 


殊师利,当知此经是菩萨乘,未觉悟者能令觉悟。佛告诉文殊菩萨,当知此经是菩萨乘,没有觉悟者应该要让他觉悟。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部《大乘方广总持经》,这次自己知道以后应该让别人知道、让别人觉悟。这部经很重要。闻说此经若不信受,以此谤因堕于恶道。听到此经以后不行持,藏文和法护的译本当中说伤损自己,意思就是说以谤法的原因堕入恶道,危害自己。意思是说佛告诉文殊菩萨,此经一定要好好学,自己不懂自己好好学,别人不懂让别人好好学,如果听到此经没有好好行持,以后在你的修行过程当中会毁坏自己,毁坏他人。我那天也讲了,大家以后最好先学这部经,自己如果能好好学习,很有帮助。是诸菩萨明受我法,然后乃可为人宣说,如是受持能远恶趣。先精通这部经典,精通以后为他人宣说,这样永远也不会堕入恶趣。其他译本当中,不会受到损害。意思就是说,如果自己懂得这部经,再给别人宣讲,自他都不会堕入恶道当中。以后有机会,最好要好好弘扬这部经典,我觉得很有意义。
 
下面是两个四种法,这是最好的忏悔方法,以后也不会再犯相关错误。

佛告文殊师利:“有四平等法,菩萨当学。云何为四?一者、菩萨于一切众生平等,二者、于一切法平等,三者、于菩提平等,四者、于说法平等。如是等四法。菩萨当知是四种法,菩萨知已为众生说,若有信者远离恶趣,若不信者当堕恶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当知是人不堕恶趣。

佛告诉文殊菩萨,有四个平等法菩萨应该学。我们怎么样忏悔?以后怎么才能不犯错误呢?那有了这四个平等法就不会犯,这个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其他内容记不住,只学会这四个平等法,那学这部经也算有意义了。

1、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发菩提心的人对所有众生平等的话,我们不会犯诽谤罪的。心里有不平等的心,认为“这个很好,这个不好”,自然对不好的有评价,有胜劣之想。如果你对所有众生平等,则不会犯。

2、对一切法平等。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所有一切法都平等,认为“这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都是对众生有利”的话,也不会犯。

3、于菩提平等。三菩提,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菩萨菩提,认为这三菩提都平等、没有高下,也不会犯。

【相关资料6】

缘觉菩提又名独觉菩提、辟支佛菩提;无上正等菩提又名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诸佛菩提。《优婆塞戒经》卷一〈三种菩提品〉谓(大正24·1038a)

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得,三者从修而得。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中略)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依《出生菩提心经》所述,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不教他人发菩提心,以此因缘心得解脱,名声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不教他人发菩提心,以此因缘心证辟支菩提,名辟支佛道。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教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有三种人欲渡恒河,第一人以草为筏渡河,第二人以皮囊或皮船渡河,第三人造作大船,载百千人渡河。
 
《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阐释三乘菩提之高下谓,若以上智观察,起上品之身念住乃至上品之无学道,名为上品善士,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以中智观察,起中品之身念住乃至中品之无学道,名中品善士,证得中品独觉菩提。若以下智观察,起下品之身念住乃至下品之无学道,名下品善士,证得声闻菩提。



4、于说法平等。不管是哪位法师讲,他讲显宗、他讲密宗、他讲世间的道理,都是平等的,只要是佛说的,只要是讲经说法都很好,这样的话,确实也不会犯。

这四个平等要想一下。我们谤法是因为自己的心有高下不平等,这个好那个不好,法师好不好、法好不好,说法方式好不好。

最后一个说法平等,藏文当中是胜观,不是很好懂,说法平等更好懂一点。

如是四法,菩萨应该要学,菩萨知已为众生说,如果有信心者会远离恶趣,没有信心者会堕落,也很可怕。这四个平等,大家还是要好好记住。

复有四法。云何为四?一者、于诸众生心无退转,二者、于诸法师而不轻毁,三者、于诸智人心不生谤,四者、于诸如来一切所说恒生尊重。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学,终不堕于诸恶趣中。


还有四种法,不会堕入恶趣。

1、对众生心无退转。藏文和法护的译本当中是这样说的,对众生没有害心。对任何一个众生如果有害心,会容易诽谤,有害他的心。“心无退转”不是很好懂,“无害心”更好懂一点。

2、对法师不轻毁。对任何法师,最好不要有轻毁的心。人有名声、有地位、有财富时,可能不容易轻毁他;但看起来很可怜的一个人,大家都会轻毁。比如我如果是看起来很可怜的人,大家都会轻毁我;如果我是一个国王的太子,马上态度都变了。

人心很容易产生轻毁心,尤其是容易轻毁看起来缺乏财富的人,世间人对财富很重视。上师如意宝从小家庭比较贫困,因为这个原因,有些一起玩耍的孩童从小就经常欺负他。法王如意宝的父亲是在他八岁时圆寂的。本身家庭状况不太好,家里孩子也比较多,后来他父亲圆寂以后更是一落千丈,大家更看不起他,那个时候受到了很多亲戚朋友、周围邻居的歧视。法王有一个嘉贡ལྕགས་སྐོང那边的亲戚,叫根让涅玛伏藏师ཀུན་བཟང་ཉི་མ 在宗德རྫོང་གཏེར,那里有很多湖,他们家居住在那里。在法王八岁时,他们家要念一个大修法。他们的习俗是很多亲戚都要去那里看望。法王当时很小,到他们家里去时,那位活佛看到他之后说,你们家庭条件不好,你参加这几天的念经的话,可以得到一点银子。当时法王也很高兴,念得特别好。但法王穿得不太好,跟他同岁的孩子都看不惯他,都欺负他。法王当时特别伤心,心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像我这样可怜的人了。还没有念完经时就在帐篷里面一直哭到晚上。后来麦彭仁波切显现在境界中,跟法王说:你不要伤心,现在虽然有些痛苦,但你在晚年时一定可以广弘教法。说完后给他取名叫阿旺罗珠宗美。法王很多著作后面都有“阿旺罗珠宗美”,这个名称是法王在八岁时得到的。

法王的传记里面不知道有没有这一段内容。


【相关资料7】


《法王广传·第二章》

二十五、父亲去世时的艰难和得到安慰 

分三:

(一)父亲去世的预见与证实;

(二)父亲去世后的困境;

(三)一次念经受到欺侮,祈祷文殊而得安慰

 

(一)父亲去世的预见与证实 

分三:

1、玩耍时的预感;

2、孩子的性格;

3、活佛来告

 

1、玩耍时的预感

法王八岁时,父亲巴德给妹妹送嫁去时,因前些天被疯狗虐咬毒性发作而过世了。那时,法王和哥哥才让敦珠一起在色达河边上玩耍,突然间法王说:“哦!不好了!像是我们的父亲过世了!”说后便哭了。才让敦珠没有特别相信,但他也稍微做了一些哭的样子。

 

2、孩子的性格

由于是孩子的性格,没过一会儿他们说:“父亲过世就过世了吧,那边水里听说有水獭,我们用小石头打水獭去。”于是就从地上捡了很多小石头,扔向水里有“咕嘟嘟”冒泡的地方,玩得不亦乐乎。

 

3、活佛来告

接着他们回了家。过了两天,巴诺活佛来到法王母亲的身边,详细告知父亲巴德不幸过世的情况,并安慰了他们母子,这时才证明了法王说的是事实。

 

法王8岁时,父亲被疯狗咬后因狂犬病毒发作而(在外地)去世,当时法王在家附近就知道了并告诉哥哥。过后活佛来告知,才证实法王所说属实,可见法王有明照的能力。

 

(二)父亲去世后的困境

像这样似乎是由非时恶缘的力量,父亲巴德突然离世,以此,他们兄弟姐妹成了遗孤,一家孤儿寡母,所以到了生活条件和能力较前越来越弱的时候,家中的财富又渐次耗尽,因而贫穷困苦,又被别人轻视,所以需要面对很多难以想像的艰辛和苦楚。

 

父亲死后家中愈加贫穷,又因为贫穷而遭受歧视,更加艰难困苦。

 

(三)一次念经受到欺侮,祈祷文殊而得安慰 

分三:

1、为养家而参加念经;

2、期间被欺辱;

3、悲伤和祈祷得安慰

 

1、为养家而参加念经

这类情形,想起法王曾说:“我八岁时,好父亲去世了。第二年,宗德根让涅玛家为了护佑家宅举办一个大修,聚会上有我们父亲嘉贡家族的人都要去的规矩,照此,我和妹妹两人也带了少许物品前去。那时他们家人说:‘你们孤儿寡母的,生活条件也很糟,在这儿参加法会的话能得点银子,稍许会有所利益。’我想也确实如此,便让妹妹先行回去,自己留下来参加法会。”

 

2、期间被欺辱

“当时,父亲离世的忧伤尚未消散,衣衫褴褛,脸色暗淡,因此被所有人欺侮和轻视。一些像是在护持往昔六群比丘传记的小喇嘛们来作损恼及找麻烦,白天一整天作诸不乐。不但如此,甚至夜晚也不让侧卧安然而睡,用肘作捣磨等是令心烦。迫不得已之下,从家中出来到了帐篷外一角绳下的地方,需要独自冷凄凄地睡觉。”

 

3、悲伤和祈祷得安慰

“心里万分悲凄,心想:‘我是造了什么恶业啊?在这个世上,真的没有比我更苦的人了,这是什么业受的恶报啊!’一整夜边祈祷上师麦彭仁波切边哭泣而住。黎明时分,迷乱的显现中感觉到喇嘛仁波切来了,安慰我说:‘你的心别这么难过,今后一定不会有这样的苦而将安乐,也会成办圣教和众生的利益,寿量也最少住到我那么长。’从那以后,就从忧悲的状况中脱出来了,出现了无论遇到什么缘心都不离欢喜。”法王还说过:“‘阿旺洛珠聪美’这个名字也是那时文殊怙主上师给我取的。”

 

喇嘛仁波切安慰说:到此苦已尽、乐将来到,将会成办佛法与众生的义利,寿量至少如我到66岁。得到安慰后,法王的心脱出了愁忧,从此遇到什么皆不离欢喜。

“阿旺洛珠聪美”的名字是此时文殊上师所赐。





以前法王讲完课后,我们部分人经常坐在他法座下面,法王有时候会聊这些话题。法王在几岁时,和哥哥才让敦珠一起在洛若寺学文字,老师特别严厉,经常打得很厉害。有一次,法王带着书夹逃学了。哥哥跟法王说,你最好不要跑,不然老师打得更厉害。法王说,不管怎么样、死都是一样的,跑也会打死,不跑也会打死,我实在受不了了。就沿着洛若寺下面那条路跑回家了。老师回来以后很生气,让几个孩子去追,去把他抓回来。但法王走得很快,已经跑回家了,没追上。这个老师也没办法。后来法王一直不想去,待在家里。现在洛若乡的对面有一座桥,有一天,法王在桥的石头间找到了恰美仁波切文殊师子的修法,里面有个印度老人得法获得成就的偈颂。修成此法以后,很多都不用学了,自己通达了,也不用被打了。

【相关资料8】

开启智慧的莲花

和普通的学龄前儿童一样,到了6岁法王开始学习文字,刚刚学习字母的拼读时稍微觉得有点儿吃力,心里不免有些着急,这该怎么办呢?

一天,路过卡鄂石经堆时,他看见石堆缝隙里有一个小纸团,便好奇地跑过去把它取出来。打开一看,上面写了好多字,因不能直接拼读,就让一个识字的人读给自己听,原来是《文殊语狮子修法》。在结尾写了这样一个偈颂:

印度圣境一老人,高龄已至九十九,
不识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见文殊尊。

听完后,他暗想:这么老的人只修了一天就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像我这样的孩童很快修成,肯定没问题。他高兴极了,拍着手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于是专心致志地修了几天,结果出现了获许多殊胜加持的验相。从此之后,没有再学拼读就自然而然地会了,而且也领悟了一切经典注疏的大致内容。




像上师如意宝那样特别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在年轻的时候,显现上家庭状况不太好的时候,人人都特别看不上。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轻易诽谤,很可能就诽谤了大菩萨,很可怕。有些大菩萨,外面显现的也许是疯疯颠颠、看起来特别愚钝的样子,有种种现象。所以我们对法师、对别人,没有轻毁心,都有清净观很重要。
 
3、于有智慧的人不生谤。藏文当中是不舍他人,法护的译本也是对有智慧的人。对老师,对有智慧、没智慧的人都要恭敬,不能诽谤。

4、对如来所说的法,恒生恭敬。凡是对如来所说的一切法,全部产生恭敬心和尊重心,就不会谤法,不会说“这个殊胜,这个不殊胜。”“这个可以放弃、不用修。”哪怕是只言片语,特别简单的一些经文、书,我们都恭敬顶戴,供养顶礼,这样不会造罪。

这四个法也很重要,大家要记住。总共八个法,不懂这些,就会经常谤法、谤善知识。这样的话,也是很可怕的。

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学,终不堕于诸恶趣中。


后魏·勒那摩提译的《宝性论》中有一句话:“应畏谤深法,及谤法知识,决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狱。” 法知识,是善知识的意思。如果谤了甚深的佛法,又谤了善知识、法师,这种人一定会堕入阿鼻地狱当中,也是很可怕的。我们学法应该是为了解脱而学,不是为了堕入地狱而学。如果学不好,反而是堕入恶道的因,应该要谨慎。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很好地修学这部法,始终不会堕入三恶道当中。这个很重要的。
 
下面开始讲这部经的功德。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以恒河沙等诸佛刹土满中七宝,于恒河沙劫日日奉施恒河沙等诸佛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如是大乘方广微妙经典乃至一句一偈,读诵三遍所获功德,胜前布施所得功德。 

复次,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

我原来刚开始翻译的时候,前面经常译出“复次、复次”,好像谁都看不懂。有一个从上海来的人,他说:“你总是‘复次、复次’,我们汉文中没有这个。”复次,藏文是དེ་ནས,之后的意思。那之后,我以为汉文中真的没有,查字典也找不到。但“复次”还是有的,你看这里。

复次,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在恒河沙的刹土当中,充满金银、琉璃、玛瑙等七宝,于恒河沙数的劫数当中,日日供奉恒河沙数的诸佛。那这个数量非常大。供器是恒河沙数的刹土,装满恒河沙数的宝珠,在恒河沙数的劫当中,在恒河沙数的如来面前做供养。我们经常说在几百个、几万个僧众当中供僧功德很大,“我金刚萨埵供斋供了一天、供了两天”,但跟恒河沙数比较起来,一天两天不算什么。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如是大乘方广微妙经典乃至一句一偈,读诵三遍所获功德,胜前布施所得功德。所以,供斋不如念一遍。在学院供一遍还要好多钱,学院的僧众也没有恒河沙数那么多,而且时间也只是一两次。这里说是一句一偈,藏文当中并没有说。对于此微妙的经典书写以后,读诵三遍的功德超于前者布施的功德。法王如意宝也讲过,学完这部经典,以前所造的谤法罪能清净。我之前为了对比藏汉文,藏文看了一遍,汉文看了一遍;前两天藏文传承读了一遍,备课的时候汉文看了一遍,讲课的时候读了一遍,所以我已经五遍了。我希望你们不要只读一遍,至少读三遍以上,功德非常大,这是佛陀所说的金刚语。我们平时供点花也认为功德很大,当然在殊胜的对境面前供养肯定有功德,但无法与受持此经的功德相比,毕竟这部经典确实功德很大。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功德。

若有诵持此经典者,所获功德倍多于彼。设复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

若有诵持此经典者,所获功德倍多于彼。前面是读诵,这里是诵持,读诵和受持,这个功德也是多于前者好几倍。设复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还有些人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多,其所得到的功德完全不能比。六波罗蜜多功德很大,但根本没办法与修此法的功德相比。这一次你们在听的过程中,肯定读了一遍,但是还是希望你们多读一下这些大乘经典,这样得人身也是非常有意义。只不过有点可惜,这次只能在小范围当中传,如果有更多人结上善缘会更好。但是在不同的时间中、在不同的因缘下,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也算心满意足,即使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哪怕只有三个人一起学习,也值得。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到了五十岁时,心就很包容了,什么都可以。我是比较满意的。


【相关资料9】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说,他到了五十岁就能了解自然道理的精微奥妙,即掌握天道之规律。后以“知命之年”指称五十岁年龄。
唐.张说《岳州夜坐》诗:“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诗:“知命儒为贵,时中圣所藏。”




文殊师利,如此经典名义广大,无与等者。汝诸菩萨摩诃萨应善修学受持读诵,广为众生分别解说。” 

前面有二十位菩萨,包括弥勒菩萨有二十一位。菩萨们应该修学读诵,广为众生分别解说。我也希望大家得到这个传承、得到这个教授以后,未来多弘扬、多传播,为汉地的这些众生多多传讲。你们也知道,从隋朝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汉地有没有能广弘这部法的人呢?我没有看到过,历史上也没有发现。这些大译师们已经把这部经译出来了,恩德很大。你们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来传播,是自己民族的遗憾。而这次的传讲,传承很清净,是上师如意宝亲自传的,可以说是有近传加持。大家也要发这个愿:以后有因缘的时候应该传授给别人。每个人要发愿:凡是能找到所化众生,至少传一遍以上。如果今生没有找到所化众生,就下一世。如果找不到人,就养一只猫,在猫耳边念一遍《大乘方广总持经》,这也是传法。(师笑)法王的老山羊听法以后也获得了解脱。


【相关资料10】

黑山羊的故事

法王不仅以正法醍醐饶益了无数的人类众生,而且经常在身边的小狗、豚鼠、鸽子、山兔耳畔宣说法要使它们获得解脱。

有一只黑色的羔羊降生后形影不离跟在法王的身边,它对主人俯首贴耳,十分温顺,晚上一直卧在枕边过夜。暑往寒来,它长成一只大山羊,始终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无论法王到哪里,它都心甘情愿运载物资。

法王对它也是十分慈爱怜悯,经常为它传一些显密法要,就是密法中最为深奥的《四心滴》、《七宝藏》也为它完整地念了传承。已跟随他十六年之久的老山羊到了朽暮之际,就安详地去世了。它离开人间后,法王多次念及,不知它现在转生到哪里了。

1989年(土蛇年)1月24日凌晨五时左右,法王起床静坐,冥冥之中眼前突然出现五彩缤纷的光芒,光中一位头挽发髻、身着白衣、伶俐可爱的韶华童子轻捷地来到面前,恭敬礼拜,随即口中诵道:

无畏讲辩着之语自在,圆满一切三学胜智慧,
无边利乐之源如意宝,无等具德师前吾顶礼。

念完三遍之后说:“您认识我吗?我就是您以前的那只黑山羊啊!因为昔日您时常在我耳边传讲显密甚深法要,加上您大慈大悲的加持力,我死后就转生到了香巴拉刹土,变成了十分聪明、通晓两种语言的鹦鹉,并且能够听懂法王玛嘎巴传讲的所有教言。在一个月之前,我已往生到了东方现喜刹土,在救畏菩萨座下,他就是麦彭仁波切。我这次前来拜见您,愿您长久住世,事业遍满十方。”说罢化作一团光,消失了。



尔时,一切大众乃至十方诸来菩萨摩诃萨等俱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等受持。” 


这个时候一切菩萨乃至十方菩萨摩诃萨都异口同声白佛言:如同佛陀所说,我们会弘扬的,会对众生解说的,我们自己也会受持。

我们也要这样发愿,菩萨们都这样发愿,凡夫人凭什么不发愿?佛陀所说的这么好的经典,我们也要发愿受持、读诵、给别人宣讲。

这以上是经文的内容。

说此法时,三十恒河沙诸菩萨等得无生法忍,七十恒河沙诸菩萨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六十三亿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众,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于八十劫度生死流,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经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无上菩提。彼诸菩萨及一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奉行。


说到这个时候,三十恒河沙数的菩萨获得无生法忍,七十恒河沙数的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不退转。还有六十三亿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众生,听到佛所说的法心生欢喜,八十劫的生死重罪都得以清净,超越轮回,而且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中得到不退转,经六十三劫以后,具足成就无上菩提。彼诸菩萨及一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奉行。这些众生听到佛所说的这些法皆大欢喜,作礼奉行。大家都很欢喜。

 

今年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在此特殊时期能圆满地传讲了这部《大乘方广总持经》,我也是特别欢喜。刚才人天等都皆大欢喜,在此特殊时期能圆满,我们也非常欢喜。我也特别感谢护持的人和非人、所有的发心人员,特别感谢大家。以前好像几百堂课法圆满的时候,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只是几堂课的一部经典圆满,也觉得是特别大的事情,有一种成功感。确实特别不容易。以后不同的众生也逐渐能听到、能看到我们所解释的内容,祈愿他们也得到同样的功德和同样的加持,不管是佛的威力还是菩萨的加持,都能圆圆满满地得到。现在所有的这些听众、未来学这部经典的所有众生的这些善根,我们都综合起来回向于遍天下的众生,愿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获得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殊胜果位。




END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7)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6)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5)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4)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3)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2)

《大乘方广总持经》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