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真相,你确定了吗?
2018
堪布带您
读懂
《心经》014
01
佛教认为,虽然量子场也是一种物质,但它却是可以被打破的。虽然佛经当中没有“场”的名词,但在《大乘阿毗达摩》当中却有这样的物质概念,前面介绍色法的时候,就提到过这种无形、无色的物质。
佛教的物质概念是很广的——并不仅仅是粗大的东西才称为物质,包括细微的东西也可以称为物质。
那么,量子场这种物质怎么被打破呢?虽然量子场没有颜色,不具实质,但它却有波一般的形态,既然有波一般的形态,就可以分出东、西、南、北、上、下,这样一直分解到最后,它就会在虚空中真正地消失,最终什么都不会剩下。
为什么呢?比如说,一个有形、有色的物质,它的体积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既然是有限,就会越分越小,当小得不能再小的时候,它就会消失在虚空当中。什么是“小得不能再小”呢?就是如果再分,它就没有了。
02
很早以前我们就认为,我们肉眼所见的,无色透明、没有质碍,没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就叫做“虚空”;而没有空气成分,也即没有氮气、氧气、水分等等的虚空,就叫做“真空”。
在真空中,是没有任何物质的。后来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在真空当中,也存在着一种非常细微的能量——零点能(量子场)。所有的物质,都是在零点能当中产生,最后又消失于零点能当中。
佛教对此不以为然,佛教认为,即使是零点能,也可以消失在不存在任何东西的虚空或者空性当中,这样的虚空,才叫作真正的“真空”。也就是说,所有有形、无形的东西,都会消失于空性当中;而所有的物质,又都产生于空性当中。
虽然有些量子物理学家也会说“色即是空”,但他们所谓的“色”,只是很狭窄的一个范畴。量子力学的“物质”或者“色”的概念,就是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等,而佛教禅定当中所出现的特殊色法——白骨、水、风、火、红色的世界等等,量子物理学家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因而也不会相信这样的结论,更不会把它们列入物质的范围之内。
量子物理学家所说的“色即是空”,要比佛教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层次低得多。他们连“场”的概念都没有打破,其他的很多特殊色法,他们就更不可能打破了。
“场”以上的概念,已经被量子物理打破了,佛教自己必须要做的,就是运用中观理论打破“场”的概念,并继而把所有的执着都彻底推翻,最后唯一剩下的,就是空性。
03
打个比方说,这栋楼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很清楚,是由建筑设计师、建筑工人、建筑机械等等共同创造、修建的;从微观的角度来说,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形、有色的物质,是由无形、无色的量子场产生的;而佛教却进一步认为,包括量子场本身,也是从没有任何物质的空性当中,忽然间无因无缘地产生的。
量子物理学家又说:当物质消失的时候,是消失于纯能量(量子场)当中的,纯能量是万事万物的基础;而佛教又进一步认为,包括量子场本身,也可以消失于空性当中,最后留下的不是能量,而是空性。关于这一点,通过中观逐步分解的方法就可以证明。
其实,包括量子物理学家,也不敢十拿九稳地肯定他们的答案是最究竟的;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肯定不是最终的答案,离物质的究竟本性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从研究物质本体的角度而言,这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了——已经比经典物理学往空性的方向迈了一大步,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那么,量子场如何是空性呢?量子力学在这个时候是无能为力了,他们至今还认为这是所有物质的基础,但是,也没有人敢说量子力学是最究竟的答案。因为历史告诉他们,很多曾被认为是最究竟、最顶峰、最无可挑剔的观点,最后都被驳得体无完肤。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在两百年当中都没有被动摇过,所有人都认为它是非常准确的真理,直至相对论的出现,所以,很多人都坚信,将来还会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也许其中的某些理论也能推翻量子力学的观点。
04
不管是量子力学的“量子场”,还是佛教的“无分极微尘”,我们怎么去破呢?有很多的观察方法。
不过,如果你只想日子过得好一点,而不想有其他需求,就不需要去观察什么了,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只是想日子过得好一点,是包括动物都有的想法,仅仅满足于此,就缺乏了人类应有的尊严,人是高等动物、智慧生命,既然是智慧生命,就不应该苟且偷生,不能过动物式的生活。
动物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吃喝玩乐,没有思想,没有追求。也许我们会断然否认:动物的吃喝玩乐和我们的吃喝玩乐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吃喝玩乐算不上是什么。但是,也许从动物的角度来说:人类的吃喝玩乐也算不上是什么。他们也会有这样的观念,这是肯定的,所以,如果我们不想去过动物式的生活,而是想活得比动物更有意义的话,就应当去详细观察。
--待续--
文 |《慧灯之光》五
图 | 网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