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发誓有生之年不害任何众生——入行论 151课 下 Back

发誓有生之年不害任何众生——入行论 151课 下

第一百五十一节课(下)
入行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若人喜我身,则彼为吾友,

众皆爱己身,何不爱众生?

如果说:“身体虽然对赞毁没有感觉,但还是应该爱护它。如果我打扮得很好,吃得不错,长得极为庄严,像天人一样好看,会有许许多多人喜欢我,成为我的好朋友。这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所以我打扮并不是没有目的,我天天穿得好、吃得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

这个理由似乎比较充分。假如纯粹是让他人高兴,想利益众生,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哪怕让众生产生一刹那的快乐,大乘菩萨也应该全力以赴去做。但如果你真有这么一番发心,那天下无边所有的众生,大至天人,小至蚂蚁,没有一个不爱自己身体的,你为什么不爱所有众生的身体呢?因为你爱护身体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让众生欢喜,但众生欢喜的因不仅仅是你的身体,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更是关爱,如此一来,你为何不去爱他们的身体呢?对牦牛或大象的身体也应该同样喜爱才对。但实际上恐怕不是这样,你只不过是说漂亮话而已,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爱自己的身体,不是爱其他的众生。

世间上有两种爱,一种是自私的爱,一种是无私的爱。自私的爱就像男女之间的感情,或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说这种爱只是互相利用,用得着对方时,大家就其乐融融,一旦他失去了利用价值,或者对自己不好,马上开始反目成仇,甚至害他也可以,比如说他对你不负责任,那个时候杀他也没问题。这是不是真正的爱呢?肯定不是。如果是无私的爱,则会以对方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只要他快乐,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佛教的博爱就属于这一种,不管是什么样的众生,都没有条件地让他快乐。这种爱真的非常伟大,世间上自私和小范围的爱是根本比不上的。

以前观音上师说过,他跟美国一位官员的友谊应该是永恒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同一件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朋友关系会长久。而世间上有些朋友是互相利用的,对自己有用的人才交往,至于毫无帮助的人,他是连笑一下都吝于付出的。原来有个寺院的住持和一个统战部部长关系非常好,后来统战部部长下台了,利用的价值没有了,他们马上不联系了。有些人喜欢说:“没有你的话,我该怎么办?”表面上听起来很感人,实际上都是想着自己,这个道理上大家也应该清楚。

对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平等关爱,这是佛教最了不起的情怀。虽然作为凡夫人,将每个众生当作自己或是母亲,刚开始的确非常困难,但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串习。人的心是可以逐渐转变的,到了一定时候,看见众生就对他生起爱心,他们受苦时自己也会心疼的,这说明你的菩提心越来越增上了。有了这个基础的话,修其他密法也会成功的。

总而言之,爱自己身体的话,也应当爱所有众生的身体。前面从道理上也分析过,我们没有理由只爱自己的身体,不爱众生的身体,这只是无明烦恼在中间搞破坏。如果把爱只放在自己上面,对自己所拥有的对境拼命执著,这是相当不合理的。佛教的爱众生到底建立在什么样的层面上?大家一定要明白!

卯二、善用此身之方法:

故应离贪执,为众舍己身,

此身虽多患,善用如工具。

如上所述,大乘行人贪爱身体是非常惭愧的,当然害众生就更可怕了。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千方百计地杀别人、打别人,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以后金刚道友之间如果发生一些大事,作为凡夫人吵架还勉强可以,但打架的话,这个人绝对没有菩提心。因为你狠狠地打对方,甚至想害他、杀他,这样的相续中怎么会有菩提心呢?

我们一定要断除对自我的贪执,把自己的身体或快乐布施给众生。以前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为维护自己而害过众生,甚至杀过众生、吃过众生,那么明白大乘的取舍道理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发誓:“有生之年再也不害任何众生,将自己的身口意及所拥有的一切,尽心尽力地布施给众生。”当然,完全像佛陀因地时一样,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凡夫人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寂天菩萨也没有这个要求。但首先应该从道理上明白,然后再朝这个方向迈步。

此处说身体虽有诸多过患,比如是贪心嗔心的所依,本身也极其不净、恐怖,但如果善加运用,也能成为解脱的工具。工具可包括船筏、乘骑,依靠这些能从此处到彼处,从此岸到彼岸。所以身体并非一无是处,它还是有一分价值的。《前行》引用过一个教证说:“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者,岂不见空耗?”人身宝比摩尼宝还难得,获得之后若没有厌离心、出离心,这个人身岂不是空耗了吗?

昨天我去了菩提讲堂[2],人比较多,两个讲堂800个位置全部都满了,一个位置上可能还有很多人。当时有个人边喝酒边在网上提问,我觉得他特别可怜,一个佛教徒干这些事是非常惭愧的,但因为被无明烦恼蒙蔽了,他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现在很多人没有事情做了,尽干一些无聊的事,整日喝酒打牌、到网上下棋,我希望以学院为主的道友们,应该把时间利用起来,除了严重的病人以外,每天要有一些目标,尽量行持善法,不要浑浑噩噩的,有一顿饭就可以了。

身体的过患在前面讲过很多,但诚如圣天论师所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身体虽像怨敌一样经常害我们,但如果用它来守持清净的戒律、行持大善法,那也应该长久存活,不要认为早点死了好。没有造恶业的话,还是应该多活一点,我也请求你们长久住世。但若整天造恶业,那没有必要活很长时间。

月称论师在《四百论》的讲义中,用过一个很好的比喻:譬如昔日有大商主,他的儿子跟盗贼同流合污,犯了法,最后被关在监狱里。商主明明知道儿子的劣迹,但因为家业还要靠他继承,所以并没有舍弃儿子,还是对他很关心。同样,我们的身体虽然在往昔造了很多恶业,也有很多坏毛病,但也不应该舍弃它,假如没有身体的这个船筏,那解脱生死大海靠谁呢?《前行》中有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所以拥有这样的身体时,既要欢喜又要谨慎。

讲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感觉呢?觉得人身真的很难得,一定要把它善用起来。我们如果没有获得暇满人身,不可能接受释迦牟尼佛甘露般的教法,唯有人身才是真正的法器,旁生、饿鬼等是望尘莫及的。这一点在《华严经》中也讲得很清楚:“圆满佛法甘霖,流入具暇满人身者心田。”我们应该非常感谢上师,若没有上师讲这么殊胜的教言,我们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根本不懂得取舍的道理。只有在上师的教导和关心下,我们才一点一滴地步入正途。

对我而言,不管是哪个上师、哪个辅导员,凡是给我传讲过佛法的人,跟我父母没有差别,从解脱慧命的角度上讲,甚至远远超过父母。上师就是智慧身体的父母,作为一个智者,知恩报恩是很重要的。倘若懂得知恩报恩,就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也会有白法天尊的护佑。而忘恩负义的人,世出世间的人与非人都会唾弃的。

即生中得到了人身,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佛陀在《中般若经》里面说:“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你们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应该自己行持善法,也尽量让别人行持善法,这样的话,说明你活在人间是有意义的。不要说“我早一点死了好”,一定要多活几年,我在日记里也写过,我家乡有一个阿姨,我小的时候,她每天都要念1遍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磕100个大头。今年我在多芒寺看到她,她说自己从来没有间断过,30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修持。如今她老得很厉害,乡里专门为她这样的五保户安排了房子,但是她非要住在寺院里,说虽然没有人照顾她,可是行持善法很方便。所以每个人的善根确实不同,她这么多年不断地磕头、念诵,多活一天也是有意义的。

这个身体虽然有时候生病,有时候生贪心嗔心,吃太饱不行、饿了也不行,穿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就像脓疱一样,很麻烦的,但依靠它也能做很多事情。试想,如果我们是狮子的身体,肯定除了造业以外,连一句观音心咒也念不来。今天大家都发愿十天念十万遍“嗡啊吽”,(外面的人我没有要求,)若没有这个人身,而是一个旁生的身体,念这些心咒是很困难的。尽管有些记载上说鹦鹉念佛、公鸡念佛,但这是比较罕见的。因此,对身体虽不要特别去打扮、特别去关爱,但若没有这个工具,获得解脱也不容易。从轮回的此岸越过生死大海,到达涅槃的彼岸,一定要依靠这个船只,没有它的话,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所以,大家也应该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

好,今天讲到这里。

推荐阅读:用智慧破析我——入行论 151课 上

         你拥有最殊胜的财富——《入行论》150课上

          梦里不知身是客——《入行论》150课下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2]菩提讲堂:上师不定期于此视频开示,主要是念诵传承、开示佛法、现场答疑。具体的开示时间、内容及UC进入方法,详见智悲佛网www.zhibeifw.com之通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