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检测一下你的“菩提心”
观察内心有没有大的转变
学佛并不是口头上跟人辩论,形象上做些善事,而是应该向内观,看内心有没有大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不是偶尔的,而是长期的。以前没有学佛时,思想动态全部是害众生,并不是以利益众生为主,而现在已经学佛了,不仅学佛了,而且学的是大乘佛法,那对自己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就像一个世间人,没有参军的时候行为很放松,一旦参加了某个兵团,从此之后就不敢随便了。或者说,孩子没有入学之前一直放任自流,进了学校之后,思想行为上会有重新规范。
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要随时观察自己的心,看以前是怎么样的、现在是怎么样的、以后应该怎么样做,方向要搞定,自己对自己有种提醒,时时刻刻想着众生,暂时让他们身心获得快乐,究竟得到圆满正等觉的果位,除了利益众生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事情了。
《华严经》云:“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就如同工人的任务是做工、农民的任务是耕耘,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利益众生,其他任何事情不重要,要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位。
现在发菩提心的人比较多,但真正时刻想着众生的有多少?昨天我看院子里有只小猫,它坐在那儿,一直想杀众生。一个小虫飞来了,它张嘴就想吃掉,乌鸦和麻雀在高空中飞来飞去,它也馋得流口水。
当时我就想了两点:
一、以后千万不要变成这种可怜的众生,如果业力现前变成这样,那一辈子要造多少杀业?
二、从反方面来想,倘若像它日日夜夜想害众生那样,我们时时刻刻想帮助众生、利益众生,那真的是非常好。
我们学院的有些法师想自己的事情很少,平时跟他交谈的过程中,始终都在想着众生,“可能讲经有利吧”、“放生对众生有利吧”,唯一就是想利益众生。发了菩提心的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即使什么修行都没有,但我觉得也不要紧。《阿难请问经》云:“菩萨具足一法,能守持一切如来胜法。何为一法?不舍一切众生是也。”假如没有“不舍众生”这一点,纵然别人说你是高僧大德,说你是虔诚的居士,有如何如何响亮的名称,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有些宗教人士和爱心人士,帮众生解决一些治病问题、上学问题,把这作为究竟目标。但我们不行的,我们不但要考虑众生的暂时安乐,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还不能忘掉成佛这一环节。就像父母光让孩子在学校有吃有穿不行,关键还要考虑什么?就是孩子读书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样,我们对众生的关心不应该像世间人学雷锋、做好事一样,沉湎在暂时的帮助上,而是要解决他们的生死大事。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每日箴言
当具足善缘的时候,哪怕是请一尊佛像,哪怕在佛像面前供一盏灯、一束花,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像经常手拿念珠,外出时随身携带佛像,并且对佛像磕头、供养,虽然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如果能长期行持,福德是难以估量的。
--索达吉堪布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