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击掌空声 | 佛教的辩经(一) Back

击掌空声 | 佛教的辩经(一)

大学演讲系列五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藏传佛教辩经史】

有些世间学校也讲一些逻辑学,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推理方法,以及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些逻辑方法等。佛教中有一套独特的逻辑推理体系,非常严密。分别念很重的现代人要进入佛教的真理大海,特别需要这套方法。


在藏传佛教中,佛教的逻辑学和辩论学非常兴盛。


大约一千多年前,鄂译师建立了五部大论的学习传统,开创了藏传佛教辩论的先河,可以说是做了跨时代的伟业。


在此之前、国王赤松德赞之后,印度莲花戒论师跟禅宗的玛哈雅那和尚也有过一场辩论。但是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辩论方式,不一定完全是遵从因明的理路来进行的。


鄂译师之后,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夏瓦秋桑论师,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完善了因明的辩论方法,并进一步弘扬到各个寺院。现在藏传佛教的这种辩论模式,就是从那时继承来的。


如今,不仅是寺院,很多世间学校也在学习这种辩论方法。在一些大学的教室里,甚至出现了藏传佛教辩经般的场面。


——节选自《击掌空声·佛教的辩论方法》2013年11月28日台湾华梵大学演讲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不共



在藏传佛教当中是没有什么不敢辩论的,任何人有疑惑都可以参与辩论,也可以反驳对方不合理的观点,这是藏传佛教当中不共的传统。


所以不敢与我辩论的人是没有的,没有疑惑也不会找我来辩论。如果有疑惑 ,找谁辩论都是可以的。


在佛教当中,我们有疑惑会努力去遣除,通过辩论或者是讨论的方式,慢慢慢慢心里的疑惑就会遣除。


有些疑惑是合理的,有些疑惑是因为自己不明白、不知道, 这种就是没有道理的疑惑在因明当中称为是合理犹豫和非理犹豫。


—— 节选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问答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藏传佛教的不共特点



问:我是藏族人,请问,辩经是不是藏传佛教的不共特点?


答:辩经确实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依靠这种方法,能解除我们内心的疑惑,生起真正的智慧。当然,藏传佛教还有很多不共的特点。


其实在大学里,非常需要真正的辩论。但我看到,有些大学生的辩论是吵架,说着说着,就开始骂人了,这不叫辩论。


真正辩论的过程中,即使双方辩得再激烈,也不会脸红,不会生气,不会痛苦。当然,这需要长期的磨炼,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刚参加辩论时,一被对方反驳,心里就觉得不舒服。


同时,大家在辩论的时候,一定要运用真实可靠的逻辑推理,这样才能通过辩论解除疑惑、生起智慧;而不是一味地胡搅蛮缠,非要争个高下,这并不是辩论的目的。


—— 节选自:2011年11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问答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经



密宗文化的独特思想方式


按照藏地密宗文化的这种思想方式的话,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培养人的一种独特的思想,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的。


一般藏地在辩论的过程当中,不管是老师也好、学生也好,自己所有的这些问题抛出来,不顾别人的面子,一定要攻击,一定要用最尖锐的语言来进行挑战,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人才。


我想如果我们没有一种独特的自我发展,完全是靠教材、靠老师,自己没有思维的一种机遇的话, 恐怕是非常困难的。


我有一次看到,好像是美国吧,有八千多个学生已经退学,他们都没办法上去了, 在一个新闻当中这样讲的。2013年到2014年之间,有八千多学生。为什么?因为西方的很多教育模式其实他们也是创造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前爱因斯坦也是,刚开始的时候, 在学校里面,他就保持一个中等的成绩,然后剩余的时间独自思维。他后来毕业之后也是找一个公务员。他本来是想留校,但是他没有成功, 然后他自己找一个公务员工作。他在短短的五六年当中开始独立思考,创作他的科学思想。 

后来在他的传记当中说他那个时候是最美好的、最有意义的一段时间。


爱因斯坦认为固定的一种模式、固定的一种灌输思想,这就像训练教授的狗一样,没有很好的空间和发展。他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我想我们藏地,一般通过一种辩论的方式, 开发自己的智慧。其实我们的心里,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和很多很多的宝藏,佛教里面,人心叫做“如来藏”,在这里有很多出世间和世间的挖掘的知识。


可是我们完全都是,老师讲什么就写什么,课本里面讲什么就写什么,那这样我们可能很难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才能和智慧。


为什么我们很多的包括诺贝尔奖,包括世界上的一些独立思维的科学发明就比较少?西方国家很多的,一个学校里面有多少个发明家,这也是可能。我想我们的很多教育家在这方面会有思考的。


因此我想第一个,我认为就像藏传佛教的辩经那样,应该是想尽各种办法来挖掘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智慧,这个智慧放开,在这个时候,也许在老师管理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困难, 但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节选自:北京大学问答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图片来源 |  网络


欢迎关注求学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