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1课-法师辅导
一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修曼茶罗数量方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以三身曼茶罗来修十万遍。如果第一次修曼茶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可以修七堆曼茶,首先把十万遍或者十一万遍的数字修圆满,以后也可以逐渐通过三身曼茶罗的方式来再圆满一次十万遍的曼茶罗。
(二)观想方面
在修七堆曼茶的时候,可以放七堆,观想方面也可以用三身曼茶罗的精神来指导。即念的是七堆的偈颂,放的也是七堆,但观想的时候可以把有关三身曼茶罗的内容放在里面来做相似的观想。
(三)曼茶罗意幻供养的殊胜之处
1、所供物
(1)好找
修曼茶罗主要是意幻供养,就是通过心去缘现成的东西,修持之后进行供养。如果我们去寻找实物供养,有时连半斤、一斤黄金都找不到。而意幻供养半斤、一斤黄金在曼茶里根本都不是事儿,动不动就是供养须弥山王、四大部洲等等重量级的供养。
(2)容易生起清净的供养心态
如果你有一斤或者半斤的黄金,这是一辈子的积蓄,你供养了以后心疼或者感到后悔,通过这种心态想要获得资粮也是很困难的。意幻供养不存在这种问题,首先你在供养的时候,不会有悭吝心,然后也不需要在寻找财富方面去做很多的劳作造业,也不辛苦。供养的时候没有悭吝心,供养之后也没有后悔的心,而是特别欢喜。这就是最有效积累资粮的原理。
(3)具各种缘起
曼扎里不管什么缘起物都有,这样的供养一方面会产生殊胜的善根,一方面也会产生最殊胜的果报。
2、供养对境
通过意幻可以供养住于十方的佛菩萨、没有见面的上师、很多圣地等等。如果你想要辛辛苦苦地去找佛或者找一个圣地去供养,那是很困难的。但意幻供养根本不需要这些辛苦,只要你坐到位置上就可以了。
二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三身曼茶罗
1、三身曼茶罗是宁提派不共的修法
(1)原文
三身曼茶罗依照自宗(宁提派)的仪轨而供养时
(2)关于自宗
A. 自宗也就是宁提派
B. 龙钦宁提的创始者是智悲光尊者,他在桑耶青浦的山洞三次见了无垢光尊者,分别见到了法报化三身,获得无余加持后,得到造论开许,取了伏藏之后,叫做龙钦宁提。
C. 龙钦宁提里有很多法类,其中最主要的正行修法叫大圆胜慧,属于宁提的大圆满正行。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是修持龙钦宁提的一个前行引导。
(3)仪轨方面
A.《开显解脱道》的仪轨
全知麦彭仁波切通过一个偈颂归摄了三身曼茶罗。如果一边念偈颂,一边做观想的话,相当于修了三身曼茶罗。
B. 前行引导文中的仪轨
最好还是用前行的仪轨里比较广的三身曼茶罗修法来积累资粮。因为这个法属于宁提派,从龙钦心髓宁提派的传承来讲,三身曼茶罗和证悟大圆满之间会有一种特殊的缘起和特定的因缘。如果把自宗的三身曼茶罗修好之后,要修正行大圆胜慧也有了一种因缘,更容易得到不共的加持。
2、三身曼茶罗的观想
(1)原文
首先是共同化身曼茶罗:前面安置供堆时所说的四大部洲、须弥山以及梵众天算为一个世界,这样数到一千,就称为一千小千世界;拥有一千个四大洲世界的一小千世界算为一个,这样的小千世界一直数到一千,就称为二千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算为一,这样数到一千个,就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具有百亿个四大部洲的世界是佛陀一个化身的所化刹土,比如释迦牟尼佛所化刹土叫做娑婆世界。接下来我们要观想,在不可胜数、不可思议这样的刹土中,天境人间的轮王七宝等有主、无主应有尽有的上等物品,加上自己的身体受用、寿命福德、权利地位、三时中所积累的善根、幸福安乐的事情等等,凡是最为喜爱的一切的一切都无一遗漏地堆积起来,不带有芝麻许的贪爱执著之心全部供养上师化身尊众,以上就是共同化身曼茶罗。
接着再用心观想幻化出无数个五大庄严刹土均由不可思议的良田、无量殿、嬉女等无量供养天女作点缀,以此供养上师报身尊众,这就是不共报身曼茶罗。
将无生法界安立为曼茶罗的基盘形象,所显现的四相等一切分别识聚安立为供堆的形象,以此供养上师法身尊众,这就是殊胜法身曼茶罗。
(2)共同化身曼茶罗
A. 三千大千世界
a. 一个世界
从须弥山和四大部洲开始一直到梵天之间算是一个世界。真正来讲,最下面是从地狱开始算,最上面到了梵天,然后铁围山围住,中间是须弥山、四大部洲、八小洲,须弥山的山腰是四大天王天,山顶是忉利天,再往上须弥山山顶,空中会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就到了梵天,这就是一个世界。
b.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作为一个单位,成的时候,三千大千世界一起成;住的时候一起住;坏的时候一起坏;空的时候一起空,所以它相当于是一个整体。
c. 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化身佛调化的范围
释迦牟尼佛所化范围是三千大千世界:在一般具有实执的人的认知中,释迦牟尼佛没有走出过印度。但菩萨通过智慧看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各个地方教化不同的众生。
B. 化身曼茶罗
化身曼茶的意思是说所供养的是化身刹土里面的。一般来讲,普通众生就是化身刹土的所化,如果是菩萨就会在报身刹土,所以化身刹土是不清净的刹土。
C. 所供
a. 所供物
(a)非常广大
在供曼茶的时候,可以以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作为供养。除了释迦佛所化,还有无量的佛,刹土也是无量无尽的。
(b)供什么
Ⓐ “天境人间的轮王七宝等有主、无主应有尽有的上等物品”
劫初的时候,这些圆满要远远超过现在的圆满,天境的圆满要远远超胜人间的圆满。但不管怎么样,现在这些差距都不是事了,可以直接缘取,这些圆满的物品在天界现在还存在着,我就以心缘取这些东西,以它们作为化身曼茶里的供品,供养给化身佛。
Ⓑ “加上自己的身体受用”
这是意幻供养自己的身体。供养的时候,有时候是供养的物品本身非常好,有时候是它很珍贵。虽然我们觉得自己的身体那么老、那么丑,这样的血肉之躯不算什么上等的供品,对我们来讲,身体是最珍贵的。平时我们所有的打扮、保护,都是为了这个身体,我们非常执著、珍爱这个身体,现在把这个最执著、最珍爱的部分拿来供养。
Ⓒ “受用、寿命福德、权利地位、三时中所积累的善根、幸福安乐的事情等等”
看到任何好的景色、好的建筑、好的受用、很漂亮的男男女女,都可以拿来供养。
b. 供养方式是意幻供养
通过意幻的来缘取以上所说这些供品做供养。
c. 供养会无欺成熟
(a)供养的原理就是越供养越多,成熟的善根越多。供养的时候,在你的相续中同时生成了更多善根的因,以后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好的相貌、更多的受用。一直不断地供养,生成的善根越来越多,这就叫资粮,又叫善根。这些善根会逐渐地成熟,一旦成熟了,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挡得住这些善根的成熟。
(b)每一个物品都有一个缘起,我们供养的是轮王七宝、身体、寿命、福德、权力、善根,供养这些物品的不共缘起会返回到自己的相续中,这就是无欺的作用力,叫法界缘起力。没有成佛之前所有供养的善根,在轮回流转的过程中都会在我们的身上逐渐成熟。
(c)从暂时来讲,这是你以后获得快乐的因;从究竟来讲,这些是让你获得觉悟的因;还有一个就是你度化众生的因,因为我现在供曼茶就是为了以后度众生。
d. 关键
(a)打开心量
一方面的确存在这样的三千大千等世界,另一方面要打开心量,通过自己的心识缘取无数世界来作最为殊胜的供养时,你的心量越大,缘取的供品就越多;取得供品越多,得到的利益、积累的资粮就会越多。
(b)信心和定解
你有供养的能力,诸佛菩萨就有接受的能力。如果你可以用心去缘取这些东西供佛,佛就可以接受,这也是心识的殊胜功用。有时只要你起心了,说这个东西供养了,这个供养的功德就已经圆满了。
(c)定解
Ⓐ 资粮、善根是在心上安立的:就是在心上不断地积累善的习气、善根。如果我们认同了并去使用,也可以非常轻松地积累资粮。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我们在一生当中,乃至于最快六个月就可以完全圆满一生成佛的所有善根。就是凭着最深的定解,通过最广大、开放的心胸来认识这种问题。
Ⓑ 心比身体更为广大:实执心很重的人,打不开自己的心胸,很多东西想不通,也放不下很多执著,不知道除了这个方法之外,其实还有更轻松、快速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心比身体力量大得多,范围也要广的多,通过心而不是身体来积累资粮,会更轻松、更快速。
Ⓒ 通过闻思遣除实执是积累资粮的方便
学习佛法也是一个慢慢释放严重实执的过程,必须要通过闻思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如果把认知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再去做的时候就会很快;如果认知很低端,虽然很踏实,每天也都在辛辛苦苦地做,但是效率非常低。通过闻思,尤其是闻思大经大论,学习很深的中观和如来藏,把整个修学佛法的认知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在这种前提下,再去积资净障就会非常快了。
Ⓓ 见解越高修行就会越深越快:当你认识到本具佛性,而且佛性就是现成的、不变动的,当你完全认同这一点的时候,就有了快速积资的基础,以后的修行就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坚实基础。
e. 遣疑:以心缘取有主物做供养是不是偷盗
(a)有主和无主只是供品的种类,都是我们的心在操作,心在缘取。
(b)意幻供养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只是把我们眼识所取的这部分供养了,我们的触觉所接触的实物还在这儿没有动,这个眼识是我们自己的眼识,供养的是自己的眼识这一部分,这不会犯盗戒的。
(3)不共报身曼茶罗
A. 为何称为不共报身曼茶罗
a. 化身刹土都是具有业惑的六道有情众生的地方,是共同的;报身刹土是清净刹土,是不共的,能够转生到报身刹土的都是一到十地的菩萨,他们的心很清净,福报很圆满,所以他们的刹土也是非常圆满的,远远超过化身刹土的庄严。
b. 这些刹土里面有什么东西都是根据这个刹土里众生的福德感召的。地狱里什么好东西都没有,除了痛苦之外,什么都找不到,就是因为转生地狱的有情内心中正在现前成熟的业都是最不好的恶因,所以在他们跟前所显现的就是刀山火海、烧红的铁地,很痛苦的环境。
B. 报身曼茶罗所供养的是什么
a. 五大庄严刹土
(a)报身曼茶盘里放五堆,相当于五部佛、五部种姓。但不是只有五个,是把众生分为五类。众生有五蕴,通过五蕴分成五类,或者说分为五种种姓:如来部、金刚部、宝生部、莲花部、事业部,通过五种颜色来表示。
(b)五大庄严刹土这个安立表示一切清净刹土,清净刹土特别多,非常广大。
b.点缀五大庄严刹土的“良田、无量殿、嬉女等无量供养天女”
(a)清净刹土里的庄严供品非常圆满。比如说极乐世界刹土里报身、化身都有,有一般凡夫众生往生的,也有菩萨在里面。所以,在菩萨的境界中,可以是报身刹,在凡夫众生面前可以是化身刹。
(b)嬉女可以引申无漏大乐。
(4)殊胜法身曼茶罗
A. “将无生法界安立为曼茶罗的基盘形象”
整个法界实相就是曼茶盘。
B. “所显现的四相等一切分别识聚安立为供堆的形象”
a. “显现的四相”
在《大圆满》里提到四相,如法性现量相、证悟增长相等等。以后学习大圆满龙钦宁提的正行《大圆胜慧》的时候,也会提到大圆满修托噶的时候有四种相。把这四种境界、四种相作为供品。
b. “一切分别识聚”
这个分别识聚就是清净的心、清净的智慧,相应于法身的清净证悟的智慧。我们不要把“分别识聚”理解成不清净的分别心,它其实就是指清净的心、清净智慧,是清净的证悟、证悟实相的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和法界无二无别。
C. 法身通过一个供堆来表示
a. 法身无相,表示没有很多差别的意思。
b. 报身刹土的报身佛属于色身,报身刹土还存在着净土,但它是清净的净土。而法身刹土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是无相的。所以就通过一堆来表示,一堆就是无二法身,是无形无相的。
3、三身曼茶罗的念诵
(1)原文
精通这些观想要诀而怀着强烈的诚信、恭敬之心念诵下文:
嗡啊吽 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 充满人天七宝等财富 以及我身受用悉供养 愿获转法轮王之国政
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 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 无量欲妙供云悉供养 愿获圆满报身之果位
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 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 明点持身净刹悉供养 愿获殊胜法身之果位
(2)修化身曼茶的念诵
A. 释义
a. “嗡啊吽”
就是加持,加持这些供品的。
b. “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
(a)第一种理解:三千世界刹里包含了百数俱胝的四大部洲。
(b)第二种理解:百亿个三千大千世界,百亿个四大部洲组成的三千世界刹土。
c. “愿获转法轮王之国政”
转法轮王的国政就是化身的佛果。
B. 分析
a. 供养越多,得到的资粮越多
我们不能局限于只供养释迦摩尼佛一个化身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刹土,也可以供养无量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因为观想得越多,供养得越多,那么资粮也就积累得越多。
b. 修行人不要羞于谈福德资粮
(a)要度化众生、要证悟实相、遣除或压住违缘都需要很多的资粮,所以说佛弟子追求福德或追求资粮是需要的。有些说“又著相了,又执著福德了,又执著福报了。”但是修学佛法不执著资粮执著啥呢?只不过如果你执着福德资粮、福报只是为了世间的享受就是不圆满的了。所以我们不要羞于谈论积累资粮、得到福报,这些对修行人来讲都是需要的。我就是要得到很大功德,需要功德来开发我的佛性,需要功德来作为度化众生的资本,这没有什么羞耻的。
(b)佛陀教了我们可以获得广大福德的方法,佛弟子就要大大方方去证,大大方方去修,鼓励大家通过这种手段或途径去获得殊胜的福德。
c. 转轮王有两种
一个是世间的转轮王、金轮王、银轮王等,主要是统摄世间国政的;还有一种是转法轮的转轮王,就是佛陀。金轮王的标志是金轮,佛陀所转动的是法轮,法轮一转动,弟子相续中就逐渐获得佛陀相续中的智慧,就可以获得殊胜的功德和利益。
(3)修报身曼茶的念诵
A. “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
“大乐密严刹”:大乐就是没有我们现在的苦和乐,因为我们现在的苦和乐都属于有漏的心所法。离开了有漏的苦乐的感受,无漏的智慧现前了叫做大乐。密严刹土就是很清净的刹土。
B.“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
a. “五决定”:处决定,即环境决定是清净刹土;导师决定是报身佛;眷属决定是一到十地菩萨;时间决定是恒时的,没有涅槃的,恒时转动法轮;法决定是大乘。
b. “五部供堆”:就是五方佛。把五方佛刹土里的庄严作供养。
(4)修法身曼茶的念诵
A. “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
a. “现有清净”:“现”就是显现的器世界。“有”就是有情世界。“现有清净”是说有情世界、器世界都是清净的。
b. “童子瓶佛身”:这是大圆满的术语,就是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的意思,普具如来藏。“童子”是很年轻,不老的意思,佛性没有衰老过,如来藏是无为法,无为法没有衰老,不变化的。
c. “童子瓶”:就好像在瓶子里面有个童子一样。我们外面的五蕴就像瓶子,瓶子里面有佛性,瓶子碎了之后,佛性就显现出来,其实就是如来藏、一切有情的佛性。
B. “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
在佛性中具有智慧、具有不灭的大悲心,还有法性游舞,这一切都是最清净的无为法的自性。
C. “明点持身净刹悉供养”
a. 把明点、持身、清净刹悉供养。
b. 明点的本性就是佛性,明点本身代表清净的智慧。
c. “持身”:能够守持身体清净的本性。
d. “净刹”:自己的自性也是清净的刹土,即佛性本身就是清净刹土。
e. “明点持身净刹悉供养”:就是把法性现前相等大圆满四相全部供养。
(5)修三身曼茶罗的仪轨
也可以用比较简略的,麦彭仁波切的《开显解脱道》里的仪轨比较简略。一句话是报身曼茶,一句话是法身曼茶,一句话是化身曼茶,四句话就相当于供养了三身曼茶。
4、以苦行的方式修行
(1)原文
计数的时候,左手如最初供养时那样握着曼茶盘,右手安放供堆。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左手极其疼痛,可是在没有达到根本无法握住曼茶盘之前,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手抬起来握着曼茶盘。所谓的苦行精进求正法,并不是说单单的口中没有吃的,而是指时时刻刻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修行。所以,仅仅依靠修曼茶罗的苦行和安忍,也能圆满广大的资粮,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最后左手实在无法继续拿着曼茶盘的时候,就将它放在前面的供台等上面。在供曼茶罗期间,要一边供一边计数。在用餐、喝茶等一切间歇的阶段,要收好前面所供曼茶罗。当重新开始时再如前一样首先供养三十七堆曼茶并且继续计数。通过这种方式来供曼茶罗必须要圆满供足十万遍。
(2)苦行的问题
A.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安立
a. 修苦行有很多种,修曼茶的时候也是可以修苦行的,这是从心里面安立的。比如今天你特别不想修,虽然很烦躁不想修,但是还是要修。这就是苦行,除了这个没有别的苦行了。
b. 不一定要吃荨麻才是修苦行,也不一定非要去找破烂的衣服穿才是修苦行。你在家里磕大头磕不动了,不想磕了,但能够坚持磕下去,这就是修苦行。
B. 要注意劳逸结合
《入行论》中讲放舍对治力,即舍助缘。一个法修完了之后休息一下,或者中间调整一下。放舍的助缘可以帮助我们长期坚持,有时候苦行太苦了,绷得太紧了也会崩溃掉,所以为了让修行不崩溃,要懂得放松或者调适,稍微放松一下、调剂一下,然后再开始,如《入行论》讲“暂舍为久继”。但不能把舍助缘作为主要的修行,可以偶尔用一下,如果经常用、习惯用舍助缘就没办法积累资粮了。此外,如果放松的时间太长了,修法的相续中断了,障碍违缘就开始出来了。
5、供七堆曼茶罗
(1)原文
暂时不能做到广供三身曼茶罗的人,仅仅念诵下文:
涂香鲜花遍大地 须弥四洲日月饰 观想佛刹作供养 愿诸众生行佛刹
只是供这七堆曼茶罗也可以。
(2)做广大观想、供养
这里须弥四洲日月只是表示而已,观想的时候,心上可以广大无垠的,自己的见解、修行的体会、证悟、一切善根、境界都可以拿来供养;轮王七宝、所有受用、所有报身刹土、法身刹土里圆满的供品都放在里面。
(3)后面有一个曼茶的咒语
A. 咒语
章格日RA那曼扎拉勃匝梅嘎萨莫扎萨巴RA那萨玛意啊吽
B. 何时念
a. 如果没有时间供曼茶,念这个咒语也可以。
b. 在修十万曼茶的时候,后面这个咒语不念也行,只念这四句就可以计数了。
6、三殊胜摄持
(1)原文
无论怎样,供养的过程中以最初加行发心、中间正行无缘、最后结行回向来印持也就是以三殊胜摄持十分重要,这一点与其他修法完全相同。
(2)初学者要再再作意三殊胜
A. 初期修行的时候,菩提心不稳固,内心中世间八法的思想还在占主导作用,如果不提醒自己,就会自动把你的行为牵引到升官发财之类去了。要刻意地想,再再地提醒自己,想得越重越深越好。因为只有想得越重越深,力量才大,在修法过程中力量才不容易散,如果只是轻描淡写地想一下,力量一下就散掉了,后面修行可能就不太圆满。
B. 后面如果菩提心稳固了,无论如何内心中的世间八法的心、我爱执的心都不会有什么作用,那时候菩提心已经占主导了,那时候念三遍就够了,不用再再提醒、作意了。
(3)供曼茶罗期间自己所有的见解都可以用上
在供曼茶的过程中,在供的过程当中,你自己所有的见解都可以用上。有时候观想供品本身,有时候观想所供养的佛;有时候也可以观想,佛陀的法身是这样的,这个是报身,这个是化身,是他们化现的善知识;有时候也可以观想自己的发心,我们现在供养是为了什么;还可以调整心态或者安住空性,观想能供所供是观待的、空性的、三轮体空的,在供养的时候其实我的本性也是佛,从这个方面来讲能供所供也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或者我的血肉之躯的本性是清净的,它也是供品,也是所供的佛。如果在修的过程中加行发心模糊了,你仍然可以在供曼茶期间再再地提醒自己——我现在供曼茶是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
(二)供品洁净
1、原文
在供曼茶罗期间,用青稞、小麦等谷物供曼茶罗时,如果自己经济富裕,绝不能重复使用陈旧的粮食来供养,完全要用新鲜粮食作供养。这样供养之后将所供的粮食施给鸟类、鼠类或盲人、乞丐等,或者堆放在佛像、佛经、供塔前等都是可以的,而不应该归为己有而自行使用。如果经济不宽余,就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更换所供的粮食及供品。作为穷人等,一次供养的粮食反反复复来供也是允许的。不管怎样,都要先将供品中的土灰、稗子、鸟粪等所有杂质清除干净,做到所供物清洁,并且用藏红花等香水浸湿后再来供养。
2、供品总的原则
所有供养的物品当中,供品洁净是总的原则。供品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可能有高档的,也有一般的、差的,如果没有粮食,用沙土,沙子做供品也可以,但是殷重心、恭敬心很重要,供品要尽量整齐干净,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3、供养之后的供品如何处理
(1)下施
供完的粮食可以布施,放在山上面或草地上布施给鸟、鸡、鸭都可以,或者布施给老鼠等其他动物,还可以布施给盲人、乞丐等很贫穷、很可怜的人。
(2)上供
因为本身就是供品,所以可以放在佛像、佛经、佛塔前作供品继续供。在藏地有很多露天的佛塔,可以直接堆在佛塔前供养,可能有些鸟来吃这些供品,但都不用管的,这样也是可以的。
(3)不能自己用
A. 这也是为了打破自己的吝啬心:不管是供养出去的,还是布施出去了,反正自己没有用,是舍出去了,自己整个修行就圆满了。
B. 如果你想到——反正供养之后还是归我的,那么供的时候内心就不纯净,潜意识里面就知道这个东西还是我的,供养的时候你带着这种想法,就没有彻底的放舍。因为供养和布施就是把自己耽著的东西放舍掉,所以在供养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不用的,那么就从开始到中间、到最后都是比较清净的舍弃自己执著的心态。
4、供品最好用藏红花等香水浸湿后再来供养
专门泡一些藏红花水洒在供品上面,浸湿了之后再用来作供养是比较如法的一种供养方式。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6121-定解 B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