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二(贪执不合理)分二:一、由于低劣故贪不合理;二、由于不知利害故贪不合理。
巳一、由于低劣故贪不合理:
这个身体特别低劣,贪执它很不值得。如果它像如意宝或佛像一样珍贵,那去贪执也可以,但若详详细细地观察,这个身体并没有可贪之处。
可怖不净身,不动待他牵,
火化终成灰,何故执为我?
有些人可能想:“虽然不应耽著受用,但贪著身体是理所当然的。世间上有这么多人,哪有不保养身体的?天气冷肯定要多穿衣服,想尽办法来养好身体,这应该是需要的。”
下面就对他进行回答:事实并非如此。暂时把身体当作修法的工具是可以,但如果拼命打扮身体、执著身体,这是完全不合理的。原因有三:
前面再三地分析过,这个身体的组成物质令人见而生畏,活着的身体和死后的尸体没什么差别,原来是皮肤、肌肉、骨头、内脏,死完了之后依然是这些。所以米拉日巴尊者说:“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
假如有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可怕,很可爱,那可爱的是哪个部分呢?你若觉得脸颊很好看,红红的,那把它割一块放在盘子里,你吃一下,或是让你最好的朋友、对你很有信心的人吃一口,看他害不害怕?所以,身体的上上下下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没有一处是不可怕的。现在很多人拼命去打扮、整容,主要是不了解身体的成分,不知道它是什么组成的,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因此在这上面一直很迷惑。
身体本是无情物,就像石块、木头、牛粪一样不能动,只有靠心的力量来牵引,才能走路、说话、睡觉等。所以身体跟尸陀林里的尸体没有差别,完全是依靠心识和风的因缘暂时显现的“起尸”,不应该去贪著它。
身体终将在火化场里变成一堆灰,因此是无常无实的东西。
明白这三点之后,为什么还要贪执身体呢?虚云老和尚以前参的话头是“拖死尸是谁”,确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尸体或小尸体,整天在拖来拖去,但这个到底是谁呢?就是“我”。“我”又在哪里呢?应该在这上面进行观察。
前段时间我去汉地时,有些居士把一首歌改头换面,换成了无常方面的内容,说是:“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最后送到生产队里作化肥。”这种说法非常好,但世间人不知道这一点,觉得身体会永远陪着自己,有一点痛苦就忍受不了,四大稍微调和又特别快乐,根本不知道身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龙猛菩萨说过:“身际如灰干际坠,终究不净无实质。”每个人的身体最终必将化为灰烬,或者终将干枯,身体支分也化为微尘,这样的不净物没有丝毫实质可言,故不应该特别贪执,而要依靠它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认真学习佛法。
下午有个北京的居士给我打电话,她说自己54岁,每天都在不断地听课,《入行论》的前面内容听完一遍后,现在又开始重新听,同时天天念一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她说自己年轻时不懂这些,现在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后,希望依靠这样的身体为众生做一点事情,毕生都奉献给佛法。虽然她是个普通的居士,但对出家多年的我来讲,确实很认同她的说法。
假若特别保养这个身体,像世间人一样动辄花上几千块,也不一定有用处。一个女居士跟我说过,她每天要睡9到10个小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脸上的皱纹,但反而越来越多了。这样的话,还不如把身体用于修行上面,一旦无常到来,医院里给你下病危通知,说你已经得了癌症,你也不会特别痛苦。因为这个身体就像是旅店,或者像衣服一样可以再换一个,若能这样对待身体,我们对生老病死也会有清晰的认识。不会像现在人一样,遇到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更不要说成佛度众生的大事了。
学习大乘佛法,真的有无法言说的好处。华智仁波切专门写过《读大乘经典之功德》,我最近也在看。确实读了大乘经典之后,能明白很多取舍道理,本来是很危险的恶业,知道之后就不会造了。所以闻思还是非常有必要,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对待。
无论生与死,朽身何所为?
岂异粪等物?怎不除我慢?
不管是从小到青年、中年、老年活着的身体,还是最后得重病离开人间的尸体,这个身体若没有用于佛法方面,则跟粪便、煤炭、石头、木块没有差别,对我又有什么用呢?它是一种无情物,不像心识一样能生生世世跟随我,我的心识前世变成牦牛,今世变成人,后世随善恶业转生到其他趣中,但身体却不能如此。比如我现在是人,每天在一个小屋子里生活,死了之后有可能在天界享受天人的妙欲,也有可能在一棵树下变成小虫,天天吃一点小土。业力是不可思议的,没有必要为了暂时的身体,让自己的心识造下弥天大罪。
以前我们学院的嘎多堪布(现已圆寂),确实把身体当成粪便,并不是很重视,只要有一点吃的穿的就够了。穿的方面不讲究,吃的也是随随便便,近十多年的相处,我对他老人家的修行真的很随喜。我们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我刚来学院时,他给我们讲过《入行论》。那一代的老修行人,只不过把身体看作一件衣服,许多行为是现在世间人无法想象的。
有些人可能觉得:“身体跟衣服是有差别的,衣服不会有疼痛,但身体稍微碰一下是很痛的。”那也不一定。如果你不执著身体,也不会有疼痛感;如果有了执著,别人把你的衣服烧了,你还不是心痛得要命,好像自己被烧了一样。
其实没有我执的话,身体跟一件衣服没什么差别,应该把它用于行持菩提方面去。广钦老和尚说过:“我们要舍弃身体,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若太爱惜身体了,即无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骗走了。”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言。在座的道友,为常住也好,为所有的众生也好,应该尽心尽力地发心。听说有些发心人员熬夜到早上4点多钟,还没有睡觉,身体都垮了。但从佛法的角度讲,为众生这样牺牲也值得。如果发心时间过长而圆寂了,我们到时候会多念一点观音心咒(众笑)。外面菩提学会也有个别居士,为了大家的学习,发心特别大,哪怕一个人能生起一点信心、出离心,他们也愿意做很多事情。
所以对身体这个臭皮囊,我们不要过于贪执,一定要逐渐断除我慢。这里的“我慢”并不是骄傲自满,而是指执著身体为我,认为“我的身体好棒啊”、“我的身材真不错”,甚至上面在讲《入行论》,下面还拿着镜子在化妆。证严法师在《静思语》中说:“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的确,现在女孩子喜欢打扮,男孩子喜欢夸张:“我的身体好棒啊,要不要比一下?”这些都是我执在作怪。本来没有的却认为存在,这就是“慢”;本来身体没有什么功德,但偏偏特别贪执,这就是“我慢”。假如没有去除我慢,我们永远不会有快乐,离解脱更是遥不可及。
作为大乘修行人,应该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他们在深山里怎么样修行,我们也应该尽量效仿。很多人修行不成功是有原因的,一是心里对佛法有怀疑,对上师起邪见,被很多邪见和怀疑阻挡着;还有一个就是心力不够。如果心力特别强,像米拉日巴尊者、无垢光尊者那样把身体当成一堆草,且不说一生当中成佛,至少也获得了不堕恶趣的把握。
奉承此身故,无义集诸苦,
于此似树身,何劳贪与嗔?
前面叙述了身体的百般过失,我们由于侍奉这个身体,毫无意义地积聚许多罪业。然而,此不净身犹如树木一般无有感受,不会因对它态度有异而发生变化,我们又何苦为了它而生贪爱、嗔恨呢?
凡夫人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无病无痛就欢喜,出现违缘就悲伤,其实对于这样的无情物,不贪不嗔是最好的态度。佛经中说:“不当取所爱,亦莫厌无爱。”心不要过于贪执什么,也不要过于讨厌什么,对任何事物要有平等心。倘若对身体太过贪爱,把一个大大的镜子放在家里,白天晚上照来照去,那没有任何实义。但也不能特别讨厌身体,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从来也不洗脸,脸上被灰尘积满了,这样惩罚也没有必要,应该把它当作暂时的修行工具。
《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福报浅薄的人贪执身体,因而被各种痛苦所逼迫,福报大的人就不会这样。其实一个人的修行跟福报还是有关系,福报不错的话,遇到大乘佛法一下子就接受了。有些居士或出家人,虽然遇到了大乘佛法,也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但由于自己福报浅薄,经常在中间搬弄是非,自己也活得特别苦恼,甚至连圆满一个传承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这辈子完了并不是一了百了,来世还是存在的,所以即生中应该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到了一定的时候断除我执,把身体看作一棵树一样。就像释迦牟尼佛,旁边有多少天人赞叹、供养檀香水,他也没有任何贪执;有多少以提婆达多为主的坏人进行损害,他也没有丝毫嗔恨,这就是真正的无我境界。以前佛陀当忍辱仙人时,证悟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对身体无有丝毫执著,故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也没有痛苦的感受。
大乘佛教对我和我所剖析得非常细致,这些教言若没有记在心间,那么闻思修行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些道理并不是在我口里叭叭叭就过了,你们一定要对内容详详细细思维,看自己所想的跟经论所讲的是不是吻合。如果不谋而合,说明你的心与诸佛菩萨的智慧是相应的;如果有很多怀疑或不理解,就应该在善知识或道友面前辩论探讨,以解开自己心中的疑团。总之,我们一方面要祈祷十方三世诸佛,加持自己的正知正见和菩提心越来越增上,同时也要精进努力,否则这些境界很难生得起来。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