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9课
讲记脉络
课前引导:
《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共同外前行”中“轮回过患”中“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的部分。
上节课宣讲了“轮回过患”的第三部分“旁生之苦”,对“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的种类、痛苦及转生之因进行了阐述,教导我们应对旁生产生悲心,珍惜自己修行机缘,认真闻思修行。
本节课宣讲“人类之苦”中“三大根本苦”,明白了人类无法摆脱痛苦,即便是短暂的快乐,也会以痛苦为结局,唯有依靠佛法甘露,才能遣除三苦,并以茶叶为例,详细开显了一切快乐背后都有无数的痛苦和苦因,作为修行人应该时常如理修行、串习。
本课脉络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
一、三大根本苦;
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
一、变苦;
二、苦苦;
三、行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对轮回痛苦的观修,应该在下座后不离观修,才不会对轮回、对有漏的五蕴产生耽执。
《前行备忘录》中观修轮回痛苦的窍诀:不要认为是外在的某个人在感痛苦,务必要观想自己身临其境感受痛苦。观修轮回痛苦是为了相续中产生厌离心。判断厌离心的标准是思维过程中心里悲悲戚戚、万分伤感,感到非常恐怖。有了这种厌离的因,自然会想到不要在轮回中流转,断除在轮回流转的因。
在《前行备忘录》中阿琼堪布讲观修的方法,1. 知恩:观自己在恶趣中如是痛苦,轮回一切众生皆是我母,现在他们正在感受这样的痛苦;2. 发愿:为了利益一切的老母有情而修行;3. 立誓:通过我的能力救度他们出离痛苦;4. 祈祷:祈祷上师三宝慈悲摄受,愿一切老母有情早离苦因苦果。
一
总说三大根本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对于“坏苦”、“行苦”,佛陀如果不说,欲界的凡夫人特别容易贪执眼前的快乐,不会认为快乐最后是“坏苦”的本性。尤其对于特别细微的“行苦”的本性,可能任何一个人根本不可能认识到。即使没有“苦苦”、“坏苦”,一切也脱离不了“行苦”的本性。
1. 科判安立的原因:人类感受更为明显,因此安立在“人类之苦”中
生西法师辅导
三大根本苦遍于六道,不过有些地方可能只有苦苦。比如地狱没有变苦,行苦也非常不明显。但是此处就人道而言,尤其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修行出离的修行者。佛陀讲法主要对人道而讲,所以把三根本苦放在这儿,让我们来思维,从而对人道的痛苦产生一个非常清楚、全面、正确的认知。
2. 学习方法:细致思维法义,了知这些道理真实不虚
生西法师辅导
要主动把人道的痛苦弄清楚,主动承认它具有苦,而且想要出离这种苦。带有想要出离的目的去观修是不一样的。
1)对人类痛苦,每个人应该都有体会,感同身受
2)字面内容虽然简单,但真正去思维、修行,并不是那么容易
3. 学习目的: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世间对于痛苦的疗法,比如生病吃药、手术等,只能遣除表面的痛苦,要从根本上遣除人类的三大根本苦,只有通过佛法才能做到。有远见的高僧大德,即使通过慈善等利益众生,也是以此因缘和众生结缘,最终通过宣说正法饶益众生。
1)以佛法甘露,遣除三苦
佛法融入于心,可解除一切痛苦
世上最快乐的人,就是佛教中看破、放下、获得自在的人
2)在修行的过程中,既要想到利益众生,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不应对旁边人置之不理,只顾自己独享佛法美味
在自己未成熟之前,不贸然度化众生,避免被环境所染
庚一、变苦
二
分说变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生时是快乐的,安住时是快乐的,灭时是痛苦的,这是变苦的本性。享受快乐时会贪执快乐,贪执内心会产生焦虑,担心快乐会烟消云散。对快乐的感受越是贪执,破灭时相续所承受的痛苦越深。因此,快乐是痛苦的因。
1. 特点:也叫“坏苦”,片刻的快乐,瞬息万变,转眼变为痛苦
2. 了知变苦是人人都无法摆脱的规律(11-14)
1)转生在有漏的轮回中,一切都会灭尽的
2)以大乘佛法面对挫折
3. 了知世间处处都是变苦(15)
4. 暂时拥有的极少的安乐,也没有丝毫恒长、稳固性(16-17)
5. 修行人以佛教道理,正确对待各种变故(18-21)
1)方法:
思维轮回痛苦
不断串习
2)目标:转变自心,对轮回生起出离心
3)利益:包括密法超胜境界在内的许多佛法境界,会在心中自然显现
庚二、苦苦
三
分说苦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生时痛苦,安住时痛苦,灭时安乐,这是苦苦的本性。能够真实感受的痛苦,就是一种苦苦的本性。
1. 特点:前面的痛苦还未消散,后面的打击接踵而至(22-27)
1)由前世今生的业力现前,导致这些痛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要明白所感受的痛苦,不是外在的,也不是老天给的,完全是由自己前世的业力导致的。
2)对一般人而言,平时也能感受到很多
3)了知世间本就如此,做到心中有数,从容面对
第一次法师辅导
五浊恶世人们不断造杀生的恶业,种种天灾人祸不定何时降临 ,有生之年没有及时修戒定慧,谁人都无法摆脱共业所感。 只有通过发菩提心、修行、祈祷,才能在共业中免除灾难。
2. 修行方法:(28)
1)不但从文字上了解,观修时也要有所体会
2)祈祷上师三宝
3)发愿代受众生的痛苦,将痛苦转为道用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不能真实代受众生的痛苦,但可以内心由衷地发愿,愿众生在心的相续中感受到的生老病死、爱别离、苦苦等痛苦,我来代受,这样来修自他相换,修自他相换也是修心七要中,作为一个大乘行者的修行窍诀。
庚三、行苦
四
分说行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苦受属于苦苦,乐受属于变苦,舍受对应的是行苦,虽然舍受对应的行苦,但不代表前面所说乐受和苦受不属于行苦。
行苦的本性是生时痛苦不明显,安住时痛苦不明显,消失时痛苦也不明显。行苦不共方面介绍的非常细微,共同方面范围非常广,变苦、苦苦都可以包含在其中。
认识到苦苦,会引发我们对痛苦的出离心;认识到坏苦,会引发对有漏安乐的出离心;进一步认识到行苦,会引发对有漏五蕴的出离心。
生西法师辅导
虽然现在苦相不明显,但是现在的行为会成为以后受苦的因,这方面也叫做行苦,以因相来安立这个苦受。
1. 特点:表面看没有亲身受苦,但也没有摆脱痛苦的本性(29-32)
1)只要变动迁流,就是一种痛苦
2)暂时没有表现出来时,以一种隐藏方式存在,平时很难体会到
3)若以生、老、死对应三大痛苦,生则以行苦来示现
2. 认真思维并经常串习,认识到一切快乐的背后,有无数痛苦或苦因(33-45)
1)以茶叶为例,如理思维:
第一次法师辅导
在享受茶叶好喝的同时,作为修行人,不应该单纯的在享乐当中,应当想这背后的痛苦和痛苦之因,同时通过修行、念经做回向。但也不要因此再也不吃食物,这样会走向另外的极端。佛陀也没有说修行人不吃食物活活饿死,讲这些道理是让我们认识到,不要认为修行人吃素,食物是清净的,不会造恶业,因此产生傲慢心。
生西法师辅导
即便是素食,也不能说完全和罪业、和众生的生命不沾边,这也不现实,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一个,众生要生存;第二个,直接杀害众生和间接因为享用蔬菜、稻米等而在种植过程中让众生的性命受到了伤害,二者比较起来的话,还是有轻重差别的。
生产时:播种、剪叶杀生无数
运输时:路途漫长危险,人、畜都会受伤,遭受痛苦
销售时:撒谎、赌咒、背信弃义、欺骗等造业无数
购买时:用潜藏着罪业的羊毛、羊羔皮等交易(43-45)
a)剪羊毛时,会杀害与羊毛数量不相上下的虱子
b)为了获得羊羔皮,宰杀小羊羔
c)小羊羔的母亲见孩子被杀,痛苦得肝肠寸断
生西法师辅导
上师经常讲,娑婆世界当中完全没有罪业的、清净的是没有的。讲过失的时候必须讲清楚,但是也不要因为知道有过失之后惶惶不可终日。
因为修善法、发菩提心、回向修佛法的力量很大。只要不解脱,我们永远没办法彻底摆脱罪业,现在是以最小的代价修持最殊胜的佛法。修佛法尚且如此,完全不对治的话就可想而知了。
法相名词
善根: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的根本。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谓善之根性。
——《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
有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而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烦恼的有漏法。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舍受:五受之一(忧受,喜受,苦受,乐受,舍受)。为通于六识之领纳,对于不违不顺之境,无苦无乐者。
——《佛学大词典》丁福宝
利根:利,速疾之义;根,为根机、根性、根器,有能生之义。指受教修道之素质,速疾而生妙解,称为利根。
——《佛学大词典》丁福宝
编写师兄:定解X02 X04 X08 X12 X14
审核师兄: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