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问答人生】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 Back

【问答人生】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

知幻园 2023-04-28

解惑人生

告别迷茫


问答堪布/ KHENPO SODARGYE

Q

&

A





01




问:


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还必须考虑将来的死亡?


答:


按照佛教观点,我们的幸福观需要观察。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每天上班、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幸福。但如果不知道人身存在的意义,苦苦追求今生的名利,不一定能得到幸福,甚至后世可能更加痛苦。


比如,很多人在追求幸福时,没有满足感,要求不断攀升,一直达不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就痛苦万分。而佛教告诉我们,该争取的可以争取,但没必要过于贪求,追求自己力量以外的东西。


我本人来说,对每天的生活都很知足。知足不是懈怠和消极,而是在努力的同时,对结果并不强求,有一种满足。若能如此,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要知道,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与此同时,幸福又不得不谈到死亡。因为人都会死,对于死,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怕。如果提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就会早做准备,死亡来时也能从容面对。如同军人先要操练,上了战场,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敌人。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死亡不仅没有准备,反而掩耳盗铃,一听到“死”就不高兴。前不久有个96岁的老人,医生说“你可能不行了”,他火冒三丈去打医生,嫌他说话不吉利。


回避死亡,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有生必有死,对死应该有个正确态度,尤其要明白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它只是今生的结束,却是来世的开始。


基于这一点,佛教在谈论幸福,尤其是来世的长远幸福时,不得不谈到死亡。





02



问:


我是刚学佛不久的一个佛子,接触佛法之后,我觉得爷爷奶奶非常可怜,因为他们年纪很大了,特别害怕死亡,但又没有信仰,每天都在等死的心态中度过。而藏族的老人非常有信仰,每个人都很快乐。请问,汉地老人应该怎样学佛,才能断除对死亡的恐惧?


答:


你说得很对!其实,我经常也有这种感觉,在我们藏地,很多老人从小就念佛,死时也念佛,所以大多数对死亡并不害怕,只是把它当成换一件衣服而已。而汉地的很多老人,由于没有信仰,到了临终时,特别恐惧、无依无怙,许多现象看起来非常可怜。


在座年轻活泼的学生们,其实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临这样的痛苦。那个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把握?假如大家在年轻时、在有精力思考时,懂得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到了那时,内心就会有一分坦然。


当然,你们因为环境的影响,可能完全没有这种概念,一下子转过来也比较困难。但即便你不信佛教,也可以思考一下佛教所讲的道理。假如它确实言之有理,那你为什么不接受呢?不接受的原因,是教育导致的,还是因为它不是真理?……若能这样多方面观察,并逐渐深入了解佛教,那么在以后面对死亡时,就不会特别无助了。


否则,一旦等你们老了,才让我讲一个道理,让你马上就不怕死,这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希望大家对死亡还是要尽早准备。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


+知幻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