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99)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99)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6-05




己七(回向支)分二:一、善根回向菩提;二、回向之本体。


庚一、善根回向菩提:

以此善根愿诸众,一同成就正等觉。


以希求圆满菩提并且成为菩提心之因而回向自他之善根。《普贤行愿品》中云:“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所回向的是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华严经》中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愿皆获善妙。”回向唯求获得佛果。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此善根当唯为成佛作回向,而莫为声闻、缘觉及十地作回向。”


回向的目的是为一切众生获得菩提。《中般若经》中云:“即为一切众生而回向,而非仅为自己获得佛果,否则将堕入声缘地之故。”


回向方式:了知诸法无而显现如梦如幻,善根也如梦如幻而回向。《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


《善贤请问经》中云:“何人布施谁,不缘受施者,平等而布施,愿善贤圆满。”若以有缘或贪执心认为善根是实有存在,则不应理。


《般若摄颂》中云:“佛说如食杂毒食,缘于白法亦复然。”又云:“无相回向菩提因,有相回向非如是。”因此我们应当做到无缘、无执而回向善根。《现观庄严论》中云:“无所得行相,不颠倒体性。”


庚二、回向之本体:


将善根转为菩提之心与具有殊胜加持之愿文相结合而作回向。《文殊刹土功德庄严经》中云:“诸法依缘生,住于欲乐上,何人发何愿,如是而实现。”


回向与发愿之差别:将已作的善法以念诵愿文和心愿作印持称为回向;自己立誓要作尚未作的善法称为发愿。回向主要是依靠施主的欲乐与谛实语之威力而转向菩提等的。可是如今却出现一些阿阇黎自己作回向的现象,这是因为施主不懂得如何作回向。


本来,施主是真正的回向者,上师及僧众的心应当随施主所念的回向文,边祝愿彼等顺心如意边念诵。回向文应当是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不能是随随便便而作的一般回向文,因此我们也应当念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


回向时,作回向者观想前方虚空中诸佛菩萨如云密集,念诵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愿获遍知果,摧毁作害之怨敌,救渡众生皆摆脱,生老病死三有海”。


有些人说:以空性印持作回向极不应理,如此作有何用,本来就是无缘的嘛?这是他们未明白此义的表现。所谓的无缘是指所回向的善根如梦,作回向者如梦,回向对境如梦,即三轮体空、无有实执之义,若只观修无有任何善根的空性则显然是断见,所以我们必须断除此种邪见。


总之,无论做任何善事都应以加行菩提心殊胜、正行无缘无相智慧殊胜、后行如梦如幻回向殊胜摄持,应当了知若与三殊胜相联,则是所谓的随解脱分善,成为佛道之因。相反,若未以三殊胜摄持,则是所谓的随福德分善,获得一次各自之善果后便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