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讲记 第63课
《俱舍论》分了八品的内容,第一品、第二品总说了有漏和无漏的本体,或者是对于界或者根的问题进行了宣说。后面的六品分别对于有漏法的果和因缘,无漏法的果和因缘进行安立。
按照《俱舍论自释》,后面还有第九品破无我品,专门对于“我”方面进行观察抉择。但是颂词当中没有“破我品”,而是通过抉择蕴界处知道无我的观点和无我的思想。在学习《俱舍论》的颂词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观察,了解我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自己所安立的常一的我和蕴界处,或者有漏法和无漏法的种种特性,没有办法相合,所以这个我纯粹不存在,是一种妄执引发的,这个可以间接地了解,间接地说明。
在八品当中,现在我们学习到第四品—分别业。所有的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主要的因是业,烦恼是助缘。如果相续当中有了业,但是没有烦恼这个缘,就好像种子缺少了水没办法生根发芽一样。而如果有了烦恼的滋润,业就会起作用。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断烦恼,一方面也要对业方面做了知和做取舍。如果知道了这个业,取舍了这个业,该做的善业、解脱的业精进去做;对于能够引发痛苦的、恶趣的、障道的恶业尽量断除,再加上调服我执烦恼,就可以很快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
小乘的修行之道,行为方面以戒律为主;见解方面是了知蕴界处了知这些道理之后,修持无我。有了无我的观点,在行为方面取舍戒律,就可以让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见行都符合殊胜的修法,安住在正道当中。
第四品当中前面一个大科判对业道的安立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第二个大科判。
丁二、单说邪命之原因
贪心所生身语业,
邪命难净故另说,
设若贪图资具引,
与经违故非如是。
“贪心所生身语业”就是邪命,安立了邪命的本体。为什么要单独说呢?“邪命难净故另说”,因为通过贪心引发的邪命非常非常难以清净,所以要单独宣讲。也是为了让修行者,尤其是出家人,对于邪命引发重视,所以有必要单独宣说。
“设若贪图资具引,与经违故非如是”,这两句主要是一组辩论。因为有些观点说,通过贪图资具引发的才叫做邪命,而贪图娱乐、唱歌、跳舞等这些不是邪命。但是世亲菩萨说“与经违故非如是”,这种说法和经典当中所说的相违,所以不能按照前面的论师所安立的去理解。应该说以贪心引发的一切的身语行为都叫做邪命,这才是比较合适的。
下面进一步宣说。
“贪心所生身语业”,邪命是通过贪欲引发的身语业。所有的身语业是不是都是邪命呢?不一定,因为有善的身语业,善的身语业肯定不是邪命。即便是不善的身语业,它也分。在经典当中宣讲了八正道,和八正道相反的有八种邪道。在正道当中有正业、正语、正命等的安立,和它相反的有邪业、邪语和邪命等。邪业和邪语主要是通过嗔心和痴心引发的身语业,而通过贪欲心引发的身语业属于邪命。所以只要是通过贪心引发的身语的恶业,都称之为邪命。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观察,邪命的范围非常广。平常在经典当中,或其他地方讲到的五邪命,有五种行为代表。五种行为当中有身体方面的、也有语言方面的。诈现威仪可能是属于身体方面的,旁敲侧击就属于语言方面的,还有巧取恶索等等。五种邪命在不同的经论有不同的出处、不同的安立方式。此处的邪命的范围是很广的,把严重的邪命归纳起来可以有五种,但是不是就只有这五种呢?其实通过贪欲心引发的身语业都可以称之为邪命,所以它的范围比较广。
既然贪心引发的身语业之外没有其它的邪命,为什么还要单独宣讲邪命?这么重视宣讲邪命的原因是什么呢?“邪命难净故另说”,因为它是贪心引发的,一般的众生内心当中贪欲比较自在。(众生的三毒都是比较自在的,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每一世都在贪求资具、利养,以及很多很多事物而引发身语。)所以无始以来它的种子非常深厚,要净除起来也比较困难。为了引起我们的重视、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是对于修行人来讲、尤其对于出家者来讲,要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
邪命是贪心引发的缘故,相续当中的种子非常深厚的缘故,所以非常难以净除。贪欲,即对外境有一种欢喜,想要获得的一种心态。所以众生通过欢喜心趋入到对境当中,很难让自己的心相续离开这种欢喜趋入的对境。为了让我们引起重视,为了让我们知道在修行过程当中如果不了解邪命,不断除邪命,要从这样一种不好的状态当中解脱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单独宣讲了邪命。
还有一个原因,出家人的生活资具的来源来自于信众、来自于其他的施主,在寻求资具的过程当中,有时非常容易做邪命的事情。为了让出家者在依赖信众生活的时候,安住在正命当中,不要以贪欲心去寻求很多资具,而单独宣讲了邪命。在有些地方讲了要知足少欲。总之,得到一般的衣食就可以了,得到一般的用具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邪命的方式,通过贪欲心引发想要获得更多、更高档的东西而做出种种身语的行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佛陀在经典当中单独宣讲了邪命。这是单独宣讲的真实原因。
后面两句是附带地遣除不同的观点。“设若贪图资具引”,有些人说,所谓的邪命只是贪图生活资具引发的身语业。如果是贪图娱乐,比如通过欢喜心唱歌等这些通过贪心引发的身语业就不应该算是邪命了。因为贪图高兴,为了这些引发的身语业,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欢喜,是一种娱乐,和生活资具没有什么关系,和自己的生存没什么关系,所以这个方面应该不算是邪命。而真正的邪命应该只是贪图生活资具,比如贪图钵盂、饮食、衣服等这些所引发的身语业,才是属于邪命。有些人是持这种观点。
但世亲菩萨讲“与经违故非如是”,这种说法和经典当中所说的不相应,佛经当中不是这样讲的。注释当中引用《戒蕴经》说:“比丘受用信士供养后若去观看斗象等,为邪命。”因为印度大象很多,他们把野象驯服,变成家象。有一部分家象用来担任苦力,开始运木头,运建筑材料、财物等做贸易,还有一部分是用来打仗的,在印度当中有象兵,还有一些是把它驯服之后用来娱乐的,比如此处讲的斗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有不同的娱乐方式,有些地方斗牛,有些地方斗鸡,或者斗蟋蟀等,在印度主要就是斗象。这些是一种娱乐方式,这种娱乐方式是以损害动物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为代价的,从业因果的角度来讲当然非常不好。但是一般的世间人觉得如果两头大象打起来的话,他们就觉得很开心。如果比丘受供养之后去观看斗象来娱乐的话,也属于一种邪命。
虽然观看斗象和生活资具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佛陀在经典中也讲了,如果通过贪欲心去观看斗象也是属于邪命的范围。所以邪命的范围不单单是贪图生活资具,贪图其他娱乐享受也是属于邪命。有些人认为:“如果我贪图生活资具是邪命,如果贪图其他的娱乐应该不是邪命吧。”但是此处讲这也属于邪命的范围。
丁三、何业具几果
什么业具有什么果。业有很多种,有漏的断道、无漏的断道,有漏的善、不善,还有善业引发善果,善业引发不善果,善业引发无记等等。还有从时间方面,从地方面,从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方面,还有从见断修断等分类。这些不同种类的业会引发什么样的果,对于业果之间的详细分类再进行辨别。
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业,但果就有五种,前面在第二品当中宣讲了五种果。有些业是五种果都俱全的,有些是具有四种果,有些是具有三种果,有些是具有两种果,有些只是具有一种果。这就是让我们进行辨别,辨别之后,我们思维业果的方式也就会比较开阔,比较细微、细致,而不是泛泛的,反正大概这个业有这个果吧,至于这里到底有什么样的业果关系也搞不清楚。所以世亲菩萨在这里专门开一个科判,让我们来了解何业具何果。
首先看第一组颂词,稍微有一点复杂,但不是特别困难,只是头绪多一点而已。
断道有漏业五果,
无漏业则具四果,
余有漏善不善四,
无漏余无记具三。
“断道”,即无间道。道有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和胜进道等。这些道在后面要讲,此处把有关的讲一讲。
正在断烦恼,正在和烦恼斗争的过程,叫做无间道。无间道过了之后就是解脱道,把烦恼已经解脱了。此处的断道就是指无间道。无间道分为有漏的无间道和无漏的无间道,所以有断道有漏和断道无漏两种。
有漏中有断道,比如通过修持世间的有漏禅定也可以把欲界的烦恼一品品断除,然后把初禅的烦恼一品品断除,生到二禅,二禅烦恼断除到三禅等等,乃至于到非想非非想之间,都有通过修持世间有漏禅定断除烦恼的过程,这个过程都有无间道和解脱道。从无漏的、安住四谛胜观的角度来讲,也有无漏的无间道,和无漏的解脱道。
有漏的断道只是暂时的,断完之后有可能还会反复。轮回当中我们无数次得到过这些禅定,但是现在也已重新恢复了。有些显现上退法的罗汉、退果的圣者,今生当中一定会恢复的。和这种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讲有漏的无间道只是暂时断道而已,无漏的断道是究竟的断道,断完之后就彻底断掉了,然后就可以从欲界的烦恼当中彻底出离,或者从色界和无色界的烦恼当中彻底出离。所以虽然都叫断道,都有无间道,都能够断烦恼,但有些是暂时的断,有些是究竟的断。
“断道有漏业五果”,有漏业的断道可以有五种果。
首先,业是什么业呢?是断道有漏业。前面讲到了断道,也讲到了有漏断道。这个安住在有漏断道的业可以引发几种果呢?可以引发五种果。因为果本身有五种,有漏断道的业是五种果都可以引发。
第一个,断道一定是善的,不善没有断道,不善没有无间道,只有善法才有无间道。此处的有漏也是一个善法,因为是有漏善的缘故,可以有异熟果。
士用果也有,他通过前一刹那的功用引发后一刹那的果,所以可以无间产生士用果[1]。当然士用果有很多种,前面讲了,有些是同时的士用果,是俱生的法产生的,比如心心所,是生住异灭等,这些方面是同时的士用果。有些是无间的士用果,前面功用产生后面的法。这里是从前面有功用产生后面的法的角度来讲叫士用。还有些是间隔的,不是无间的,比如我们种田,春天把种子播下去秋天才收获,中间隔了一段时间,不是无间产生的。所以种一个业因,不管是善业因还是恶业因,可能隔一世两世才引发它的果,有些时候就叫间隔的士用果。所以前面的力用产生后面的果的缘故,它可以有士用果。
增上果也有。增上果的范围是最广的,如果说这个因只产生一种果的话,这个果一定是增上果,不可能是其他的果。所有的果当中都有增上果,增上果的因是能作因[2],所以除了它自己之外,或者只要不是前面产生的,同时的或者后面产生的,都叫增上果。
等流果也可以有。前面的因和后面的果之间有一种等流,有种相似相同的一个属性的,叫做等流果。
离系果也有。通过前面的无间道远离烦恼之后,离开烦恼的系缚叫离系果。所以有漏的业道也有离系果,只不过是从世间道的角度来安立的。
所以断道有漏可以有这五种果。
“无漏业则具四果”,无漏业可以有四种果。这里简别了什么呢?异熟果,因为只有有漏的业才会有,无漏业不会有异熟果,所以这里边就把异熟果给简别掉了。
其他的都会有,比如士用果,从无漏业的角度来讲,前面的因有功用产生后面的法,这方面就可以有士用果。增上果绝对有的,从不障碍的角度来讲的,有增上果。等流果,前面的无漏和后面的无漏有种等流,这个方面也有。离系果也有,因为他是断道的缘故,就可以有离系果。如果处在解脱道,会不会有离系果呢?不会有,因为所有的系缚已经离完了,在无间道已经把烦恼断掉了,所以到了解脱道的时候就不会再有离系果了。这个原则我们要了解。后面有一两个地方还会牵扯这个问题,如果这个业是属于无间道的业,就可以有离系果,如果这个业属于解脱道,就不可能有离系果,因为他的系缚、烦恼已经离完了,不可能再重新去离开系缚,所以处在解脱道的业就不会有离系果了。但是此处是无漏的断道,可以有离系果。所以除了异熟果之外,四种果都是可以存在的。
“余有漏善不善四”,此处的有漏善法和前边的有漏不一样,前边的有漏专指断道(无间道)的有漏善法,而此处不包括断道的有漏。其他的有漏善法和不善法[3]具有四种果。
此处不存在离系果,因为不是断道,只有断道才有离系果。因为是有漏善的缘故,可以有异熟果,异熟果本体是无记,因是善恶。有漏的善一定具有引发异熟果的因,所以异熟果可以有。有漏的善可以引发士用果,前面的善法的功用可以引发第二刹那的,无间的或者间隔的善果,善或者不善都可以有士用果。增上果当然绝对有,从不障碍的角度可以增上。等流也可以有,前面有漏的善和后面有漏的善之间可以有等流。以上四种果都可以有。
不善也有四种果。首先没有离系果,因为不善法没有断道,没有离系的功用,所以没有离系果。异熟果可以有,因为不善法可以作为异熟因,可以有异熟果。不善法也可以有士用果,前面的不善的功用产生后面的不善,或者有些时候可以产生后面的善。增上果也可以有,因为从不障碍的角度来讲是增上果。等流果也可以有,前面的不善和第二刹那的不善是一种等流,属于一个属性的。所以不善也可以有四果。
“无漏余无记具三”,“无漏”,即除了断道之外其他的无漏,比如加行道的无漏法,解脱道的无漏法,胜进道的无漏法,这些属于其他的无漏。然后其他的无记[4],其他的无漏和无记都具有三种果。
哪两种果没有呢?第一没有异熟果,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只有有漏才会有异熟,无漏的业没有异熟,加行道、解脱道和胜进道都属于无漏的范围,不可能有异熟果。也没有离系果,因为虽然是无漏但是并不是断道(无间道),前面讲了只有无间道才可以断烦恼,断烦恼之后有个离系的果出现。加行道还没有开始断,或解脱道已经断完了,总之在这些业当中不会引发离系果,不会断烦恼。
然后其他的可以有,增上果是肯定有的。士用果也可以有,前面的加行道、解脱道、胜进道做因,以它的功用可以引发后面的果,所以可以有士用果。等流果也可以有,前面的加行道和后面的加行道是等流,加行道和解脱道都是属于无漏,都是一种等流,所以等流果是可以有的。除了这三个之外的其他两个果是没有。
还剩下一个无记。不管是有覆无记还是无覆无记都没有异熟果和离系果,为什么呢?因为异熟果的因一定要是善恶,但是此处是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为因,因是无记就不可能引发异熟,它的功用力量太弱了,没办法引发异熟果。所以不管是具有烦恼性染污性的有覆无记,还是不具有染污性烦恼性的无覆无记,都不可能有异熟果。异熟果前面讲因第一个必须是有漏的,第二个必须是善恶,才可以引发异熟。但是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虽然是有漏的,但不是善恶的。不是善恶的缘故,所以不可能引发异熟果。也不可能有离系果,它们的力量太弱了断不了烦恼。有覆无记本身是染污性断不了烦恼,无覆无记的力量太弱根本没法断烦恼。所以离系果是肯定没有的。
五果当中哪些有哪些没有,有一定的原则性,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把这些规律原则性掌握之后,分析起来也不是那么的复杂,不是很困难。
下面我们再分析第二组:
善业之果为善等,
次第有四二三果,
不善业生善法等,
依次具二三四果,
无记业生善法等,
彼等具二三三果。
“善业之果”,以善业作为因,可以产生三种果:一、善业之因产生善果;“等”代表,二、善业之因产生不善的果;三、善业之因产生无记的果。
“次第有四二三果”,即善业之因产生善果,有四种果;因是善业果是不善,可以有两种果;善业的因产生无记,可以有三种果。这样次第配下来。
不善法作为业也可以有三种果:第一、不善业产生善果,次第具有两种果;不善的业产生不善的果,因是不善的,果也是不善的,可以有三种果;不善的业产生无记的果,可以有四种果。
无记法作为业,无记法产生善可以有两种果;无记法产生不善可以有三种果;无记法产生无记法也有三种果。
这就是讲到产生果的方式。因就是善、不善和无记。产生的果要不然是善性的果,或者是不善性的果,或者是无记性的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果只有五种,哪几种果符合,它的条件怎么样的,下面来看一下。
首先是善业产生善果,没有异熟果。因为善业虽然可以成为异熟因,但是不可能有善的异熟果,为什么不可能有善的异熟果呢?因为异熟果的特点前面我们再再讲过了,因是善恶,果一定是无记,但是这个地方它的果是善,当然不可能有异熟果了。如果已经把果定性成善的时候,这五种果当中的异熟果就不可能有。
除了异熟果之外其他的果可以有。增上果是可以有的,增上果无论如何都会有。士用果是肯定有的,前面的善业的功用产生后面善业的果,可以有士用。等流果也可以有,前面的善法和后面的善法是一个属性的,都是属于善性,就可以有等流。离系果也可以有,因为善没有说一定是断道或不是断道,如果是断道可以引发后面离系的果,所以可以有离系果。因此善业的因产生善果就可以有四种果。
善业的因产生不善,有两种果,即士用果和增上果。善业和不善业之间可以是士用吗?可以有士用。善和不善之间、不善和善之间、善和无记之间、无记和善、无记和不善之间都可以有士用。比如第一刹那产生的是一个善心,第二刹那又产生了一个不善心,这二者之间可以是一种士用果的关系。通过第一刹那功用产生了第二刹那的不善,它可以有功用的缘故,所以善业产生不善的果,可以有士用果。第二个也可以有增上果,增上果是不障碍的角度来讲,从善业不障碍不善的生起的角度来讲,可以有增上果。增上果的范围是最广的,它不一定要作为生因,只要不障碍后面的产生,就可以作为果的因。所以善业可以不障碍不善的产生,当然可以有增上果。
会不会有异熟果呢?不会有异熟果,因为此处它的果是不善,不符合异熟果是无记的特性,所以它不可能有异熟果。
也不可能有等流果,因为善和不善不是一个属性的。一个是善业的,一个是不善的,二者之间不是一个本体属性,所以不可能有等流果。
也不可能有离系果,为什么呢?因为离系果一定是善的,不善法不具有离系果的本性。离系果本性是无为法,本性是善性的,所以不善不可能有。后面会讲,有些时候有学道无学道的果,虽然它是善性的,但是不具有无为的体性,所以没有离系果。所以在配果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所产生的果的体性。比如离系果,一方面它一定是通过断道产生的,否则就不可能有;另一方面其本性是善性的,如果所产生的果是不善性的或者无记的,就不能有离系果。还有一个就是离系果是无为的,如果它所产生的果是有为的,也不符合它的体性。所以后面有几个地方在观察因和果的关系的时候,从不同的侧面讲,比如刚刚我们讲的断道,如果是解脱道和胜进道,虽然是无漏的,但是不可能有离系,为什么?因为不是无间道,只有无间道才能引发这种离系果。
这些规律、原则性的东西我们要记住,这样我们再观察时就比较容易了。所以善业产生不善果有士用果和增上果,其他的三种果就没有。
善业因产生无记可以有三种果。一个可以有异熟果,为什么异熟果可以有呢?它符合异熟果的体性:因是善恶,果是无记。所以异熟果是可以有的。增上果从不障碍的角度讲可以有。士用果可以有,因为善可以产生善,也可以产生不善或者无记。
但是没有等流果,因为善和无记的属性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属于善的本体,一个是属于无记的本体,不是相似相同的体性,所以不可能有等流果。它也不可能有离系果,因为离系果是善的,所以此处无记法的果不符合离系果的体性。
以上分析了如果以善业为因所产生三种果,“次第有四二三果”,稍微细心一点,还是比较容易抉择的。
第二类是不善作为因,果也是三种,依次是不善作为因产生的善法,具有两种果;不善作为因产生的不善法,具有三种果;不善作为因产生的无记法,具有四种果。下面我们次第来看一看所具有的果。
首先,不善业产生的果是善法,具有两种果,士用果和增上果。具有士用果的原因前面讲了,前面第一刹那产生的不善的烦恼或者不善的因,但是第二刹那有可能就产生一个善心了,所以不善和善之间可以有一种作用产生的体性,所以有士用果可以有。增上果可以有,从不障碍善法的角度来讲可以有增上果。
为什么没有异熟果?异熟果必须要符合因善恶果无记。此处果是善,当然不可以有异熟了。也不会有等流。因为不善和善二者不是一个相似相同的属性。此处也不会有离系,因为不善业不可能产生离系果。
所以只有两种果,士用果和增上果。
“等”中所包含的是不善业产生不善果,可以有三种果。士用果可以有,前面的不善业产生后面的不善果,可以有一种功用产生,所以有士用果。也有增上果。等流果也可以有,因为二者之间前面是不善后面也是不善,它是属于一个属性的,也可以有等流果。
当然不会有异熟果,因为果是不善,不是无记的,所以从异熟果的体性来讲不符合。也不可能有离系果,从因的角度来讲,因为因是不善,也不可能产生离系;从它的果角度来讲,果是不善,也不可能是离系,所以离系果不可能有。
不善业的因产生无记法的果,可以有四种果。除了离系果,因为不善业不可能产生离系,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因为离系果一定是善的,而此处产生的果是无记的,因此也不可能有离系,原因非常明显。
可以有异熟果,因为它符合于异熟果的因,此处它的因是不善,果是无记,符合异熟果的特性,可以有异熟果。士用果可以有,因为前一刹那不善业的功用可以产生第二刹那的无记法的果。增上果当然可以有了,这个毫无疑问。等流果也可以有。善和善之间是等流,不善和不善之间是等流,无记和无记之间也是等流,但此处不善和无记之间为什么有等流?是从遍行因的角度来讲的,因为不善的另外一个体性是染污性,属于烦恼的。无记有两种,一种叫有覆无记,一种叫无覆无记。此处可以有有覆无记,比如坏聚见和边执见是属于染污性,是属于烦恼性。所以看起来一个是不善的,一个是无记的,按照我们平常的知识来看,好像这二者之间不可能是等流的关系,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遍行因,前面的因是烦恼,后面果还是烦恼,所以此处可以有等流的情况。不善的因属于烦恼性的遍行因,可以产生后面有覆无记的坏聚见和边执见,二者之间都属于烦恼性、染污性的,是同样的属性,所以有等流果。所以它可以具有四种果。
无记法产生善法,有三种果。因是无记的业,果就是善、不善和无记,和前面是一样的。次第是具有两种果、三种果和三种果。
无记法作为因产生善法,具有两种果,增上果和士用果。增上果从不障碍产生的角度讲当然是有的。士用果肯定有,因为第一刹那无记的功用可以产生第二刹那的善法。
不可能有异熟果的原因,前面分析果很多次了,异熟果的因是善恶果无记,而此处颠倒了,因是无记果是善恶,所以肯定没有异熟果。等流也没有,无记和善之间没有等流关系。离系果也不会有,无记法不可能产生离系果。因此只有增上果和士用果。
无记法为因产生不善法,有三种果。第一士用果是可以有的,第一刹那无记法的功用产生第二刹那不善法。增上果从不障碍的角度来讲也可以有。等流果可以有,和前面的不善产生无记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无记和不善二者之间,一个是无记的体性,一个是属于不善的体性,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不同,但是无记中有一个有覆无记,它的不善果中也有一个属于遍行烦恼中的果。如果是通过坏聚见为因也可以产生见断方面的不善果,比如产生一些邪见、愚痴、无明等等。这方面都是可以产生的。可以有等流果的原因,主要就是二者之间都有一种遍行的体性,是一种烦恼染污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属于等流。
当然不可能有异熟果,同样的道理,因是无记,果是不善,这不符合于异熟果安立的本体。离系果也不会有,不管是从因的角度,还是从果的角度来讲,都不可能有。因是无记,不可能引发离系果;果是不善,而离系果是属于善性的,所以不可能有离系果。
无记法产生无记法,可以有三种果。可以有士用果,因为前面无记的功用可以产生后面的无记,可以有士用果。从不障碍的角度来讲,可以有增上果。前面的无记和后面的无记是一个体性所摄,所以可以有等流果。
异熟果不可能有,因为无记法的力量太弱了,引发不了异熟。不可能有离系果,从因和果两个角度来讲,都不可能是离系果的体性。
以上讲了善业的因、不善业的因和无记的因所产生的善恶无记的情况。一共有九种情况,一一做了分析。
下面再从时间的角度安立。
过去一切具四果,
现业未来亦复然。
现业二果未生业,
果未来则为三果。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业产生过去的果,过去的业产生未来的果,过去的业产生现在的果;现在的业产生未来的果,现在的业产生现在的果;未来的业产生未来的果,有三种情况。
这三种其实是从三二一的角度来安立的。如果是过去的因,果有三种。过去的因可以产生过去的果,大恩上师在注释当中也提到过,前天是过去,昨天也是过去,今天就属于现在,明天和后天是属于未来。
过去的因产生过去的果,比如前天的业产生昨天的果,都是过去的,前天也是过去,昨天也是过去,但是里面有个差别,是过去的因产生过去的果。过去的因产生现在的果,比如昨前天的因产生今天的果。过去的业因产生未来的果,比如昨天所造的业产生明天和后天要引发的果。有以上三种情况,是比较宽泛的。
如果是现在的因,只有两种,因为现在的因不可能产生过去的果。这个因果从有部的观点来讲,最多就是现在的因产生现在的果。有部当中有一个同时因果。当然有些时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从因明或者从经部的观点来讲,同时的因果是没有的。但是在有部当中说可以有,所以最多就是现在的因产生现在的果;然后现在的因产生未来的果,不可能说现在的因产生过去的果,反回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有两种情况。前面说三二一,第一个是三种情况,第二个是两种情况。“现业未来亦复然”,现在的业产生未来的果,也复然,“现业二果”就是现在的业产生现在的果。
未来的业产生未来的果就只有一种情况,它只有这一种情况,不可能说未来的业产生现在的果,未来的业产生过去果也不可能,就只有未来的业产生未来的果。所以“三二一”,只有过去是最多的。
“过去一切具四果”,不管是过去产生过去,还是过去产生未来,还是过去产生现在,都有四种果。四种果当中就简别掉了离系果,无论如何是没有离系果的,为什么没有呢?因为离系果不属于三界所摄,也不属于时间所摄。所以过去的因是时间所摄的,果也是时间所摄,所以没有离系果。因为离系果不是界和时间所摄,当然就不包括在内,这就是总的原则。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的,只要把这个不符合时间的东西简别掉,其它的都可以有。过去的业产生过去的果里面可以有异熟果,比如前一世造的业上一世我们受的果,这就是过去的业产生过去的果,从异熟果的角度来讲可以有。等流果也可以有,过去的善和过去的善之间有一个等流。士用果也可以有,增上果也可以有。所以四种果都是可以有的。
过去产生现在也是一样的,过去的业因现在我受报,异熟果可以有,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都可以有。过去的业产生未来的果也可以有异熟果,也可以有士用果[5]。等流也可以有。四种果都可以有,但是不包括离系果。
再来了知现在的业,现在的业只有两种情况,即现在的业产生现在的果,现在的业产生未来的果。
“现业未来亦复然”的意思是,现在的业产生现在的果也有四种。四种果要简别掉的是离系果。把离系果除掉之后其它的都可以有的。现在的业产生未来的异熟果可以有,现在的业产生后面的士用果,现在的业产生后面的等流果,产生增上果,这四种果都可以有的。以现在的业为因,未来的果作为果也是一样的有四种果。
“现业二果”,即现在的业产生现在的果,有两种果。现在的业产生现在的果是同时因果,这是有部特殊的观点。同时因果,比如心心所法,二者是同时的,又是因果关系;或者生住异灭法相等也是同时的;大种大种所造也是同时的。
士用果可以有,现在的因产生现在的果,二者之间有个同时士用。前面讲了士用果有同时的士用、无间的士用和间隔士用,现在就用到了同时的士用果。比如现在的心和心所法二者之间是同时的关系。还有增上果,从不障碍的角度来讲也是可以有的。
异熟果不可能有,因为异熟果一定是异时成熟。它除了因是善恶果是无记之外,还有一个异时成熟、异性成熟等等。其中异时成熟就不可能是同时的,不可能现在造的因现在就有果,不同的时间才会成熟。所以这里面不可能有异熟果。等流果也没有的,等流果需要前面的因和后面的果是一个等流的关系,现在不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因也是现在果也是现在,没有第二刹那无间产生一个果,后面的法跟前面是平等也好,或者超胜也好,这种情况不会有了。离系果也不可能有,同时当中不可能有离系果。所以只有士用果和增上果,这是“现业二果”。
“未生业,果未来”,即业是未来的,果也是未来的,“则为三果”,可以有三种果。这里面等流果和离系果是没有的。
为什么没有等流果呢?因为按照有部的特殊观点,大恩上师在注释当中也讲,有部认为未来的法是没有顺序的。不像说已经过去的法和现在的法,好像排着队,有顺序的出现。未来的法都没有出生,所以没有顺序,没有顺序就不可能有等流的情况出现。所以从有部的观点来讲的话,不可能有等流果。但是按经部等的观点,未来的法也可以有顺序出现,就好像过去的法有顺序一样,未来的法按理说也应该有。但有部说过去的法虽然针对现在来讲不存在,但毕竟已经出现过,所以可以安立它的顺序。但是未来的法都还没有生,你怎么去安立它的顺序呢?没有顺序就不可能有等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理解。
也不包括离系果,因为离系果不属于时间所摄。异熟果、士用果、增上果这三个果可以有。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1]士用,即士夫的作用,它有一种产生后果的作用,所以叫做士用。
[2]即除了自己之外,不障碍它产生的,都叫能作因。
[3]所有的不善法都是有漏的。
[4]无记法分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
[5]士用有无间士用、同时士用和间隔士用,其中间隔士用也可以有,中间跳一世,下一世受果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