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8课-法师辅导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8课-法师辅导

 

第一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1版


梳理全论科判


《大圆满前行》总共分为两部分:闻法方式与所讲之法。闻法方式分为两部分:闻法的发心和闻法的行为,发心又分为大乘菩提心之发心和密宗清净观的发心,行为又分为应取的行为和应舍的行为。所讲之法分为三部分: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和捷径往生法。


“共同外前行”的意义


所谓的共同外前行也就是大乘与小乘、显宗与密宗、自宗与他宗共同都需要修学的。也就是说不求解脱则已,只要求解脱,无论哪一宗哪一派都必须要修学这些内容。共同前行主要是让我们的相续中真正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心。共同前行中的第一个引导——暇满难得已经讲完了。虽然已经讲完了,大家还是要多多去观修。


对“暇满难得”的总结


我们对暇满难得品的内容进行总结。


(一)第一,一定要了知并观察暇满的自性。我们要远离这些无暇,获得三十四种闲暇的自性,因此对这些闲暇的自性了知后要一一进行观修,检验自己是否具足。另外,如果具足是暂时具足还是一生中具足呢?尤其是入佛门、业际无倒、善知识摄受等都要观察看能不能在一生中一直具足,如果具足一定要好好珍惜。


(二)第二,一定要了知这种暇满人身的难得。从因、比喻、数量差别三个角度说明暇满的难得。从因的角度来看:我们要获得暇满人身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对上师三宝有信心,通过布施、持戒等广泛积累福慧资粮,发清净的愿。以前我们一定是这样做过才获得了现在的暇满人身,以后是否能得到取决于我们这一辈子是否如是行持。从比喻的角度来看,对盲龟值遇木枙,昙花一现、光壁撒豆、针尖堆豆等比喻要多多思维。从数量差别的角度对比,地狱如大地之微尘,饿鬼如恒河沙,旁生如酒糟、非天如漫天飞雪、人天如指甲中的尘土,说明人天的数量少之又少。


(三)第三,一定要了知暇满人身的珍贵。六道的所依身中最殊胜的就是人身,依靠人身可以获得暂时的人天的安乐和究竟的佛果的安乐,这样的人身比如意宝还难得,而其他的所依身都不圆满。因此我们得到这个人身一定要珍惜,并且应该庆幸和随喜,通过闻思修持正法真正把人身的价值最大化。


(四)因此,通过第一个引导——暇满难得,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得到这个暇满人身最应该做的就是修学最珍贵的佛法,其他的一切世间琐事都要看破放下,这个引导能让我们对世间生起厌离心。


学习“寿命无常”的必要


虽然得到了暇满人身,但是我们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刹那刹那走向死亡,寿命从来就不会增长,只会减少。特别是末法时期,各种各样的违缘导致我们的生命十分脆弱,可谓死缘众多,生缘鲜少。依靠寿命无常、死亡无常,我们能鞭策自己真正看破今生、舍弃今生,一心一意修持佛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个引导——寿命无常。


顶礼句的意义


(一)修行前祈祷、顶礼上师三宝十分必要


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也要经常用这一偈颂祈祷、顶礼上师三宝。藏传佛教的很多修行人都有这个传统,即在修行前先祈祷上师。比如我们修寿命无常,最初要修上师瑜伽,接着正式观修无常之前,还要再次合掌祈祷根本上师,愿依靠上师的加持,令自相续真正生起无常的观念。以诚挚的信心进行祈祷、顶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来芽尊者等传承上师的功德


1、如来芽尊者的传记中也说,他对世间美如天人、富如龙王的种种显现,一瞬间的羡慕之心、希求之心也没有,从小到圆寂之间,对佛法具有无比信心,一生中希求正法,舍弃世间八法,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师。


2、我们可以对照心相续,自己见到别人美丽无比、具有轿车、洋房等等时,是不是会生起羡慕之心?假如生起羡慕之心,说明相续中的无常观还没有修好。如果真正具有无常观,即了知世间中一切的一切没有丝毫的可靠性,最后都会坏灭,因此对世间不会有丝毫耽著。


3、高僧大德在希求佛法、看破世间、通达万法胜义空性与世俗无常方面,的的确确十分超胜,我们应该随学。我们可以以这个偈颂来赞叹我们的上师,他们完全具足这些功德。善知识的珍贵超过自己的生命,一定要珍惜被上师摄受的机会。


(三)正法融入相续的重要性及方法


1、前行引导文的作者华智仁波切是夏瓦热尊者、寂天菩萨、观音菩萨的化身,是大成就者,他的语言全部是金刚句。


2、如果我们能背诵、观修,我们的相续一定能变得更加充实完善:以前刚强难化的性格,逐渐会变得柔和、调柔,对佛法的信心越来越增上,对世间万物没有太大贪执。


3、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信心和智慧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经常观修,真正令正法融于心相续。不要忘记祈祷和发愿,同时要把其中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


外器世界是无常的


思维外器无常


1、寿命无常分七个内容,第一个是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2、我们的世界——四大部洲、八小洲、须弥山、天界、铁围山等外器世界是通过我们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的,虽然被人们认为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存留的时间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有为法。


3、有为法的本性就是刹那刹那生灭,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最终必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


4、我们见到一些高楼大厦时,也应该这样想:“这个建筑物由钢筋水泥支撑,看似非常结实,好像几百年、几十年不坏,但它也是有为法的本性,最终也会毁坏无余。”


观修无常非常重要


一个人如果无常修得好,他肯定会精进,绝不可能睡懒觉、忙于世间琐事,经常找借口不修行。反之,如果无常观没有修好,即使得了多少灌顶、获得多少窍诀,也不过是书本上的文字。鉴于此,观修无常非常重要。

不管是所依的器世界,还是能依的身体和心识,最后都要示现无常,因此我们对幻化般的世界应生起极大厌离心,而这种对轮回的厌离心,就是修行的最好助缘,自然会令我们走向解脱。


打好前行的基础非常重要


大家对《前行》的每一个引导一定要好好修,一旦生起这些境界,修行不会半途而废,一定会圆满。应像华智仁波切和上师如意宝那样,发自内心地把前行看作重要修法。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以后学五部大论、显密深法,或出去弘法利生,才不会被各种外境束缚。在任何违缘面前,都会立即用正知正念来守护,而且这种力量很强。所以,真正修好前行,违缘、魔境都很难侵害我们。



器世界毁灭的因缘


器世界最终必定会毁灭,而毁灭的因缘,一方面是因为万法无常,因缘灭尽时自会消散;另一方面,也是众生造业比较严重。我们在地球上生存,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周边环境,以慈悲心爱护那里生存的动物,若能如此,人与自然之间会增上和谐的气氛,生活定会和平安乐。近年来,世界各地频频出现地震、火灾等都是跟众生的恶行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并且用无常观、缘起观来分析世界成住坏空的原因。


器情世界毁灭的过程


(一)《俱舍论》中讲到,此大劫的毁灭需要二十个中劫,其中十九个中劫是有情世界自地狱、饿鬼……由下向上毁坏,最后一个中劫是毁坏器世界。到了坏劫时,内有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第一禅天以下的所有众生无一存留。在此之后,经过七火一水一风,四禅天以下的世界全部毁坏。


(二)《俱舍论》等经论中说,一禅、二禅、三禅各有不同的分别念过患,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四禅因为已远离了禅定的八种过患,故而不被水火风所坏,但寿命到时也会毁灭。到了最后,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会全部灭亡,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十一

万法无常的道理非常深奥


万法无常的道理相当深奥,《印度佛教史》中阿育王和老比丘的公案说明无常法真的很殊胜。我们出去时,就算其他法不会说也可以讲无常法或因果法,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应了知无常,精进修行


(一)既然大千世界最后也会变得空无一物,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因此,一定要了知无常的道理,好好地修行。我们如果对无常修得不好,总认为房子是实有的、轿车是实有的、身体是实有的……什么都是实有的,为了实有的东西而产生实有的执著,最后修行绝不会成功。所以,通过观修无常,我们要看破这个世界。


(二)我们很快就会死,而且死期是不定的,死亡时唯一只有善法能利益我们,因此应该为死亡做准备,切莫在放逸中度过。何时想起来行持善法,何时就要马上行持,不要一拖再拖。造恶业可以缓一缓,而行持善法的话,最好是现在就做,现在就要出家,现在就要精进修行!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4版


前言


(一)本课内容与全文的关系


1、全文结构

《前行引导文》主要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是共同外加行,包括四厌世心、解脱利益和依止善知识;第二部分是五种内加行;第三个部分是破瓦法。本论中的正行就是破瓦法。


2、共同外加行

共同外加行共有四个引导,分别是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因果。四个内容都是引导我们的心舍弃轮回追求解脱。前两个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主要是打破我们对今生的执著;后面两个轮回过患、业因果是打破我们对后世的执著。


3、修学暇满难得的作用

暇满难得就是引导我们观察:已得到的人身是修行佛法最好的机缘。珍惜暇满人身的方法是要善巧地使用这个人身,即修持善法。修持善法就是修持解脱道,这与追求轮回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一种暇满难得的引导能够帮助我们看破今生。


4、寿命无常与暇满难得之间的衔接

通过第一个修法我们知道了暇满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暇满的人身是不是永远不变的?不是的。人身的寿命其实是没有恒常性的。寿命无常修学完之后,我们就更加不会拖延时间。


(二)总摄修学寿命无常之必要


1、观无常以督促修行

(1)思维寿命无常我们就会有一种紧迫感,这个紧迫感主要是督促自己修行的。如果没有修无常的话,也许会拖延时间。我们内心中的一些常执,无始以来会在相续中引发很多习气,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心拖延、懈怠懒惰、不愿意马上修行。

(2)在《开启修心门扉》等殊胜的教言中讲过,如果我们没有早上观一下寿命无常的话,那么我们整个上午就会缘世间八法而转;如果中午没有观寿命无常,下午就会缘世间八法而转。


2、观无常并非消极,而是积极

(1)很多人会认为佛教中观无常、观业因果是很消极的。这是完全没有理解无常的含义。其实无常的修法不但不是消极的修法,而且还是非常积极的修法。

(2)积极的表现

a. 通过观无常我们分析清楚了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要用有限的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知道总有一天要死,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既然时间这么短暂,就要分析什么是在短暂的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b. 通过观无常我们就会知道,死亡的时候有益的就是善法,就是功德善根。

怎样去挣这些善根呢?那就是要不断地修行。

c. 当我们知道了善根对于我们永久的解脱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死亡以及后世有很大意义,就会抛弃其他没有意义的思想和行为,一心一意做对于自他最有意义的善法。

d. 了知无常后,会更积极地改造命运,为了以后恒常、稳固、究竟的安乐而去奋斗,会想方设法抛弃让自己受苦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的因缘。这是非常负责任的心态。


3、众生不修无常,绕过死亡的话题,好像死亡不存在一样,从来没有为死亡的到来做任何准备。这种不修无常的人是很消极的,因为根本没做任何准备,眼睁睁的让自己堕恶趣,后世再转入轮回中去受苦,这不是非常消极地去面对以后的痛苦吗?知道要苦,却从来没有努力做准备,这就是消极,知道苦但努力去做准备调整,就是积极。


4、正视死亡

(1)《西藏生死书》中提到过,平常通过无数次的观修寿命无常,对于自己将要死亡这一点早就习已为常了,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就好像在人群中突然看到一个多年很熟悉的朋友,一下子就很亲切很自然,不会有任何的恐怖、紧张和烦乱,而是非常喜悦地去面对去打招呼:嗨,死亡你来了!会很镇定、很自然地去接受,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祈祷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

(2)这种非常平静地面对死亡的心态,非常有助于在临死的时候,把握自己的去向,放下对财富和亲人的执著。把这些修好之后,内心就准备好了放下。当然也不需要刻意地去提前放下和担心死亡什么时候来。没有来,就用这个身体继续修法或使用财产,总之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正法中。死亡一旦到来,就马上放下,一心一意地专注祈祷往生极乐世界,发愿临死的时候修法等等。这时就非常的从容冷静,解脱的几率就非常高了,根本不会有额外的痛苦。

(3)不是说不会有痛苦,是不会有额外的痛苦。我们自己在轮回中,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还没有解脱。但如果有了无常观,无常的法义完全融入到我们相续中,这时我们就能完全接受轮回中的一切无常。没有得到,自己没有什么可羡慕的。得到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飘飘然的。失去了,也不会有额外的痛苦。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就是一切轮回中的自然法则。所以不需要去对抗什么,第一,我接受这种现象,第二,在接受的过程中修持超越它的法。


顶礼句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一)解释顶礼句


1、三有就是三界的意思:欲有是欲界;色有是色界;无色有就是无色界。上师已经完全见到整个三界都是无常的。众生内心中有一种执著颠倒,叫做常执。众生有常执的话,就没办法知道无常。但上师已经完全知道了三界无常,不单单是知道粗无常,而且知道细无常。不单单是了知,而且内心中已经有了这个境界:一切都是无常的、幻化的、没有实质的。


2、已经知道了三有无常,所以就自然而然舍弃了今世的琐事。不会追求今世的名闻利养,不会追求名声、钱财、恭敬,这方面没有兴趣,因为知道追求这些没有意义。


3、舍弃了今生琐事,但对求解脱道方面非常有兴趣,通过苦行的方式修行善法、追随先辈的足迹。先辈的足迹,对我们来讲就是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修行。他用很多苦行来行持、圆满菩萨道。在佛陀出世后,这些传承上师们也是为了追寻正法、修行正法,付出了很多苦行。


4、颂词中说,具有如是无常境界功德的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既然我顶礼了具有这样功德的上师,接下来我也要随学。怎么随学呢?

(1)首先要努力了知三有无常幻化。虽然我自己现在还没有达到,但是可以把颂词第一句作为我的目标。通过修习,我有朝一日也要现见三有无常幻化。

(2)我也要像上师一样,“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意即总有一天,我也要完全舍弃今世的轮回琐事如名闻利养等。除了不得不做的时候去做,其余时候把今世的琐事完全放下,因为我的心还是在一心一意地追求解脱。

a. 完全抛弃了所有的世俗的东西毅然出家,是 “舍弃”。

b. 在世间中不需要也没有在行为上舍弃家庭、财产等,只是内心不再有过度的耽执,也是“舍弃”。

(3)为了修行佛法,我们要做很多这样的苦行修习。苦行有很多,如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苦行,还有在闻法的时候,比如有时我们很困的时候,还要看书或者要去做其它事情,这也是一种苦行。当一个难题搞不懂时,反复地去思维到脑袋痛,这也是一种苦行。当我们念咒到舌头转不动时还要念,这也是一种苦行。


总说“寿命无常”科判


(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如果连这么坚固的器世界都会无常的话,更何况是像我们这种在五浊恶世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不死呢?所以一定会无常。


(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是从思维总的众生都会死,来说明分别的“我”也会死。


(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1、连殊胜的正士如佛陀或这些成就者们,都会示现无常而死亡,那么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决定会无常的。


2、我们依止上师在修学佛法,当这个上师去世或入灭的时候,这个就是无常的本性。上师言传身教,不单单是说活着的时候给我们讲教法,就连他的去世、入灭,也是诠释了一种活生生的教义。


(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1、世间的尊主(帝释、梵天还有国王等等)也会死亡,那么,我也一定会死亡。


2、他既然是无常的,就没什么值得去羡慕的,不用去追求这些东西。


(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通过我们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打动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喻义结合来修无常。


(六)思维死缘不定而修无常


死缘太多了,没有确定。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现在就要修行。


(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认识到可能马上就会死,可能现在就会死,所以就不会把时间、精力完全浪费在无有意义的琐事上面。即便在做这些琐事,心也是系于正法的,会想方设法地在这当中去体现修行。


详说“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一)外器世界概貌


1、世界由众业形成

我们的世界是众生的共业、共同的福德形成的。因为很多众生在这段时间中,都会依靠受用、或者这种事业来生存,所以众生的业没消尽前,这个世界显现还是比较长久的。


2、世界的存留时间可以长达数劫

一大劫有成、住、坏、空。空的时候要二十中劫。空劫中完全没有器世界。在成劫的时候,这个世界慢慢形成了,这是一个过程,那时已经有了,但还不是那么确定、完完全全都存在。然后住劫和坏劫,坏劫的时候开始慢慢毁坏。住劫二十中劫,成劫中也有一些劫,所以说存留的时间有几十劫。

3、虽然数十劫中这样安住,显现上时间很长,感觉也都是很坚固的,但它们也仍然是无常的本性。


(二)外器世界之毁灭


1、毁灭的方式在佛经中,如《阿含经》、《俱舍论》等都有讲到,这个世界毁坏的时候,先七火一水,然后会有一风,就完全摧毁掉。


2、有情众生于外器世界毁灭前转移

(1)当这个火要烧毁世界时,这里有没有众生呢?一个众生都没有,即把众生活活烧死的情况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在这个世界有成劫、住劫、坏劫、空劫。空劫,已经毁坏完了。住劫,就是众生还在住的时候,还没有坏。按照经典和《俱舍论》的观点,每一个成、住、坏、空都有二十中劫,所以说坏劫也有二十个中劫。这二十中劫其中的十九个中劫,都属于有情界逐渐转移的过程,最后器世界在一个中劫完全烧毁掉。

(2)怎么样转移的?“毁灭之时,首先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意思是大劫毁灭之初有情由下而上化为乌有,首先从无间地狱开始转,即空的时候是从无间地狱开始空。如果这时无间地狱有情的业还非常重、或者还要受很长时间的业没办法解脱的话,就自动转移到其他不会被毁坏的世界中继续受苦。有些无间地狱众生的业比较轻微,如八热地狱、八寒地狱等,就会通过法性力,生起善根、善心。通过这善心,从地狱中出来,然后转生到饿鬼界。这不是常规的方法,这是在劫末、坏劫时的一种法性力,除非是过重的业,否则其它种业,通过法性力可以生起善心,并通过其灭掉地狱的痛苦,转生到饿鬼界。

(3)然后,饿鬼界的众生也逐渐生起善心,随着恶心逐渐减弱、善心逐渐增强,通过法性力转到旁生,然后旁生逐渐生善心升到人界,人间的众生因为善心的缘故升到欲界天,欲界天的众生因为善心升到初禅,初禅的众生慢慢通过法性力升到二禅。

(4)通过这样的安立,十九个中劫中这些众生就逐渐转移完了,整个世间从地狱到一禅天以下所有众生无一存留。


3、七火焚烧

(1)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都讲了“七个太阳”是天空中真正并列七个太阳;有些地方也讲一个太阳,但是具有七个太阳的热度,这个太阳的温度也是逐渐升高的,其实和“七个太阳”是一个意思。

(2)随着温度的逐渐增高,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烧毁:先烧毁容易烧的,不容易烧的留到最后。第一个太阳出现而烧尽一切树木园林;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河水全部干涸;第四个太阳使得无热恼大海也滴水不剩;第五个太阳出现时,外界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一万直至八万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蹄印许的水也干涸无余;第六个太阳的出现焚毁大地雪山;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

(3)焚烧地狱

a. 把地面上的东西烧完后,非常大的烈焰往下烧到地狱。在小乘或共同乘中,地狱就在大地下,好像楼房一样一层一层往下。烧的时候就往下烧。

b. 如果按照大乘等的观点,倒不一定要有一个像监狱一样实有的场所,地狱众生集中在此受苦。什么地方业力成熟,就在这个地方显现你自己的地狱。但是这里是引用共同乘的说法,就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叫做地狱,所以说往下焚烧一切地狱之处。

(4)焚烧初禅天

a. 往上烧,须弥山的半山腰四大天王的宫殿以及须弥山山顶的三十三天的宫殿烧完了,再往上烧,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空荡荡的宫殿已烧完,再往上烧初禅的空荡荡的无量宫殿也已烧完了。

b. 在汉传佛教中有一个术语叫“火烧初禅”,就是说被大火毁灭的时候烧到初禅为止,所以有“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说法。“火烧初禅”是从最下面开始烧火,然后一直烧到初禅的宫殿,整个初禅的宫殿完完全全地烧毁,然后二禅以下空空荡荡,因为完完全全的烧尽了,这个就是一次火烧。

(5)七次反复

空劫要经过二十个中劫,即空荡荡的状态要延续二十个中劫,然后这个世界又重新开始形成。形成之后这些有情从二禅天开始下去,下到初禅、天界、人间,逐渐又开始形成,又开始成、住、坏、空。到了“坏”的时候又会被烧一次,就这样烧七次。“成住坏空”这一个周期内烧一次,又开始第二轮的“成住坏空”,每一轮毁坏前面七次都是都用火烧的。烧完一次形成了这个世界,形成后又开始有情众生慢慢搬家转移,之后又开始像刚刚描绘的那样开始烧地面,烧完之后烧地狱、烧天空,烧完之后又是空荡荡的二十个中劫。接着又开始形成器世界,有情从天界下来,又开始重新有这个众生,接着又开始烧,反复的这样来七次。


4、水淹二禅

(1)从二禅天的天空中开始形成很大的云层,即水云层,紧接着从云层中降下真正的倾盆大雨,好比是轭木,箭矢。轭木是形容它之大,就是一滴滴的雨水像轭木那么大;箭矢指它的速度非常地快。因为又大又快,所以很快地形成汪洋大海。

(2)由于连续不断的雨非常大,所以光明天(二禅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这时候的形容就是“盐溶入水”,意为水一去盐马上就看不到了。当毁坏世界的大水来的时候,不仅仅是把山、房子淹到水底下,而是完完全全消失殆尽。


5、风吹三禅

(1)世界末日时候的风如同极其猛烈的十字杵(十字架),不断旋转产生的金刚风向上翻滚,然后所有的地上的东西就好像风卷尘埃一样完全地灭绝一空了。

(2)这个时候三禅的有情通过法性力自然而然升起四禅的境界,转移到第四禅中去了。


6、第四禅天远离了火,水、风等外面的自然灾害,但第四禅也不会恒常。按照《俱舍论》等的观点,第四禅天空形成的方式就像星星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宫殿。比如说我升到第四禅,在第四禅中就形成了我自己的宫殿,当我死的时候宫殿就跟着一起消失了。从这方面讲第四禅还是无常的,但不是通过自然灾害的方式来毁坏的。


7、外器世界毁灭之周期

从字面上看觉得前面烧了七次火,然后水淹了一次,紧接着再来一次风。但如果再详细分析,按照《阿含经》、《菩萨论》、《俱舍论》的观点,它中间省略了一些意思。省略了什么意思呢?首先是七火再加一水,这个周期一过然后又开始火烧七次然后水再淹一次,接着又火烧七次、水淹一次,再火烧七次、水再一次。由于水淹二禅要淹七次,七次水灾之后又是七次火,因此真正的来说这样的火需要五十六次,火烧完之后紧接着就来风了。通过五十六次火烧、七次水淹、最后一次风把三禅都毁坏掉,这才是一个周期。


8、三千大千世界俱毁灭

这里毁坏的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刚刚讲的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最外围是铁围山,中间须弥山,之后四大部洲。须弥山的山顶上有三十三天,往上是空居天,空居天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就是初禅天,这是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叫一千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9、从佛陀的智慧来看,三千大千世界对我们来讲,只是一个佛的所化刹土。其实在我们的法界中,有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


(三)外器世界无常与人身无常的连接


1、平时觉得世界这么稳固,但是当观修完之后,就知道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空无一物的时候,都会变成空无,我们的身体就像秋天的蚊虫、苍蝇一样,寿命很短。有些昆虫朝生暮死,早上降生,晚上老死,人看起来是这样的。但对虫子本身来讲,它一辈子已经过完了。在这短短的时间中,它有成长、学习、婚配、生子,退休、安享晚年,最后死亡。其它虫子也认为它这一生还可以,中间没有出什么问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但对人来讲,就是朝生暮死而已。同理,人这一辈子对天人来讲,也就像虫子一样朝生暮死。


2、如果不去比较,就不会发现触动我们修行的东西,当我们真的发现时,就不会再对身体执著。因为没有什么是恒常稳固的,连我们认为稳固的须弥山、四大部洲、三千大千世界都会毁坏,何况我们的身体呢?更加容易毁坏了。


3、这不仅是让我们了解,是要让我们实修,让内心完完全全地安住在这个状态中。只有当法融入心,心和法融合之后才会觉得我这个生命,人身的确不可靠,的确是要死亡的。


4、首先要刻意地去想:这个人身是一定要死的。然后从一定要死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从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到一定要修习对死亡有用的法,慢慢地就会掌握死亡无常这个修法中的真谛,它和看破今生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所以要诚心实修,打坐的时候需要把意义一层一层地深度去观,观完之后就会觉得,身体是一定要消失的。



编写师兄定解G09,定解B27

审核师兄:定解B07

档案编号B02028-定解B06-002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