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以怒制怒,对自他都会大大不利 Back

【上师开示】以怒制怒,对自他都会大大不利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2-01


若我因己过,

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

习忍福德因?

假设我们因自己的过失,不能堪忍敌人的危害,这难道不是自己障碍了福德之因——安忍吗?刚才有人说敌人诽谤会障碍福德的积累,故应生嗔。现在深入观察,这种说法纯属颠倒,敌人的危害不仅不会障碍福德,反而是积集福德之因。倘若自己无法忍受诽谤,对敌人生起嗔恨心,这才是障碍了福德的积累。

 

大家在修学的过程中,应常观察自己的相续,当受到别人的非理要求或听到不恭敬的话语时,尽量忆念现在学的这些教言。《供灯经》中讲了四种不可思议,其中之一就是众生的业力和根基不可思议。当你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时,有些人跟你前世有仇,有些人跟你今生有怨,这样之后,不管你到陌生的地方,还是熟悉的地方,害你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出现,如果你即生中并没有害过他,很可能是前世的因缘,故不能对他生嗔恨心。

 

然而,有些人即生中害了别人,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却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平时两个人吵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一直都是互不相让,觉得“我百分之百是对的,就是他在天天害我,完全都是他的错”。所以两个人发生矛盾时,最关键的是什么?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十全十美。你对别人起烦恼、生嗔心,肯定是你不对,这个暂且不提,你们两个之间的矛盾,难道你一点责任都没有吗?不说前世,即生中你就一清如洗吗?很多方面若详细分析,自己应该心知肚明。

 

阿底峡尊者曾说:“别人加害你的时候,你不要生气,你如果生气,那怎么能得到修安忍的机会呢?”以怒制怒,对自他都会大大不利,就算从世间道德上来讲,人的宽容心也非常珍贵。《史记》中舜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说到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很多内容虽然跟佛教无关,但我们可以借鉴效仿。原始社会时期是禅让王位,不像现在有些人一样,不管子孙好不好,什么权力都传给他。当时舜非常有德行,尽管尧帝也有一些儿子,但都不太争气,故后来让位于舜。关于舜的故事,《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舜后来传位给禹也是这样。

 

舜的有些行为,恐怕我们佛教徒也不一定能做到:父母、弟弟天天害你,并怀有杀你的动机,不仅仅是一个动机,甚至行为上也做了出来,但你还一如既往地对他们好。学了这么多年的大乘佛法,我们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能不能忍下来?如果不能,那所谓的安忍完全是口头上的。古代的这些帝王,并没有受过佛法教育 ,他们尚且能如此安忍、如此厚道,我们相形之下,确实应当觉得汗颜。

 

有些道友经常抱怨:“这个人每天都不让我看书,在旁边一直叽叽喳喳地叫。我本来在坐禅,但是他总障碍我。”周围稍微有点嘈杂声,他就特别恨。其实,旁边有些性格不好的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人把灰倒在自己院子里,你就开始吵起来:“我这么好的修行环境,你竟然给我造违缘,以后肯定会下堕地狱的!……”

 

 

——恭摘录节选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高尚的价值观的根本就是承认前世今生并深信业因果。如果一个人承认前世今生,也相信业因果的话,多多少少都会行善断恶,心里会有一种约束,对恶行也会有一种恐惧感和警惕感。所以,相信前世今生和业因果非常关键。


——索达吉堪布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