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沟通需要技巧------“应机”说话 Back

【大学演讲】沟通需要技巧------“应机”说话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9-19

大学演讲

在座的,有些将来会成为政府官员,有些会成为新闻记者,不过不论身份如何,我始终觉得你们与人交往时,应该怀有一颗诚恳心,在此基础上再观待场合运用种种善巧方便。


世间有句俗语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形容一个人非常狡猾,常常见风使舵。但从佛教的眼光看,如果是善意的,这样做也无妨。比如我上午遇到一个乞丐,中午见到一个农民,下午接触一个高官,我跟他们讲话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


对乞丐,我不可能讲量子力学,讲了也没用。但我还是需要跟他交流,那么我就要首先了解乞丐的生活状况,之后才可能跟他有个愉快的谈话。对农民,我也要提前对他有所了解——他怎样生活、爱好是什么等等,然后可以就他感兴趣的话题跟他交流。对高官,我就不能用跟乞丐、农民交流时的内容,而要选择他熟悉的话题。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面对任何人,都是一成不变的交流方式——由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主。这样非常不好,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呢?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一言不当就不可收拾。


现代家庭中时有发生的离婚、自杀等现象,背后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就是家中的某个人不善言语。


有一家的妻子在跟丈夫发生争吵后,自杀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争吵时,丈夫对她说:“我看不惯你这样的人,你去死吧!最好永远在我眼前消失。”后来她真的永远消失了。


其实这个妻子的心理非常脆弱,所以丈夫的一句话就把她推上了绝路。如果这个丈夫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那么即使大发嗔心,心里冒出那些想法,但嘴上绝不会说出来。


现在有些年轻人可能深受影视剧影响——那里面怎么表演吵架、打架,怎么表演跟人相处,他们就在现实中模仿。实际上这些影视剧很多是为了获取钱财、为了吸引眼球而杜撰的,对人际交往有真实帮助的内容不多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曾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的领导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真正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家应当学会与不同的人善巧沟通。


说到这里,我想起自己一次进退两难的经历。曾经有一天在我修行的木屋里,来了两个人。他们的性格差异很大:一个人闭关了20年,完全看破世间,对世间法丝毫不感兴趣,但从佛教的角度看,确实是非常好的修行人;另一个人对修行兴趣索然,但是非常喜好谈论政治、经济等世间话题。我中午只有半个小时,要同时接待他们两个。在那种场合下,我一面讨好这个,一面取悦那个,只能不断在中间“表演”。


当然,如果是分开接待不同人,我会有针对性地说相应的语言。对方是修行人,我会就修行的道理跟他探讨;对方是新闻记者,我会跟他谈谈我所懂得的采访知识;对方是明星,虽然我跟他不一定有共同爱好,但也会尽可能就他感兴趣的话题,分享我的理解。而且,我跟他们谈话时都是怀着真诚心,绝不会应付或欺骗。


佛教中也讲要应机施教,如《普贤行愿品》云:“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佛陀会以不同的语言为不同众生说法。所以,我们与人沟通时所使用的语言,一定要契合当时的场合、对方的身份与爱好等,只有这样才可能营造愉快的氛围。否则,只是由着自己的喜好而夸夸其谈,只会招来反感。


我认识的一个人,特别喜欢画画。他在任何场合都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而大谈绘画——在老师的群体中讲他的画,在歌星的群体中也讲他的画……有些人对他的画有点兴趣,而有些人则并非如此。


与人交谈时,观察对方的表情也很重要。我常常都是这样做的,人比较多当然难以全部顾及,但跟少数人交谈时,我会随时关注他们的眼神、表情,如果他们看起来比较愉悦,我就沿着这个话题讲,如果他们的眼神常常外散,甚至显出厌倦,我就立即转一个话题,又转一个话题,实在不行就只能停下来。否则别人不感兴趣,我还拼命灌输,这是浪费双方的时间。


摘自与人沟通的智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演讲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