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 摩 罗 什 大 师 画 传 (一)
一千五百年前,在中国北方的割据政权中,先后有两个国君为了一位西域高僧而发动战争。最后,这位高僧被秦国君姚兴恭迎至长安。他,就是享誉西域和中土的佛教学者、著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梵文kumarajiva,公元344--413)
|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是相门之子,他家世代为相,系天竺过婆罗门族人。然而。出身于相门的鸠摩罗炎却对政治不感兴趣,立志出家修行,为此。罗炎的父亲决定提早把相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罗炎知道这一决定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离家出走,到寺里受了具足戒,成为一名庄严的比丘。
|
罗炎出家后,唯恐父亲仍要逼他继承相位,便千里迢迢,远走佛教盛行的龟兹。一路上,他翻山越岭,跨过湍急的河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走过野兽出没的森林。白天摘野果充饥,夜里在山洞过夜。他忘却了困难,感到像逃出笼子的鸟儿那样舒畅愉快。
|
龟兹国位于中国西北,既现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北侧的库车县一带。年轻的龟兹国王白纯听说罗炎舍弃荣华富贵出家,十分仰慕,亲自出城,把形容憔悴而气质高贵优雅的罗炎迎进王宫。
|
罗炎在王宫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到了第三天,国王便宣布请罗炎担任国师的决定。罗炎无法推托,只得留在宫中。再说国王的妹妹公主耆婆已年届二十,生得聪明美丽,才智出众,慕名求婚者很多,却没有一位能让她看中的。她每天除了在花园里散步,便是在闺房安安静静的看书读经。
|
从天竺国来了贵宾的事,耆婆也有所闻,这天,她从闺房出来,在宫中碰见王兄正陪着一位陌生的男子走来。她刚想回避,被国王叫住了。国王为公主和罗炎做了介绍,罗炎恭敬的合掌致礼,公主看到这位温文尔雅的比丘,禁不住怦然心动,害羞地跑开去。
|
国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正想让罗炎长久留在龟兹国,便准备亲自撮合这门亲事。过了几天,他让人把罗炎和公主都请来一手拉着一个,兴致勃勃的说:“你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呀!”罗炎一时不知所措。尽管他深知国王的旨意是不能违抗的,但还是试图推托。
|
罗炎向国王陈述自己的意见,可是不等他说完,国王的不高兴地说:“出家后难道不可以还俗吗?娶了妻子就不能再读经吗?”在国王的坚持下,罗炎只好答应这门婚事。他先依照佛教律仪,在当地高僧的见证下,舍戒还俗,脱下僧衣,穿上华丽的贵族服装。
|
婚礼隆重的举行。国王和王后亲自把盏,祝福新人福慧双修,恩爱长久。大臣们举杯祝贺,脸上充满了笑容。公主美丽的容貌,含情的双眸,聪慧的谈吐和贤静的举止,使罗炎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改变初衷。
|
婚后不久,公主便怀孕了,罗炎看到公主腹部有一个美丽的红色圆形胎记,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日后必生大智慧之子的征兆。公主怀孕后变得更加聪明。有一天,他突然用流利的天竺语与罗炎谈起话来,这使她自己和罗炎都十分惊讶。从此,他们夫妻经常在一起讨论佛经,使公主对佛教教义有了深刻的了解,这天,宫女在与公主谈北面山上的雀梨大寺和寺内的高僧。
|
公主早就想去寺庙礼佛,于是就征得丈夫同意,邀请了几位王族妇女和大臣的夫人们,准备了几车物品,又请了几位德行高尚的比丘尼,坐上马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向雀梨寺出发。僧人们按礼节接待了她们,安排她们在寺庙右边的女宾馆挂单。
|
公主和同去的妇女们天天在寺内礼佛听法。有的妇女理解不了经义,公主就为她们讲解。一天,一位从天竺来的高僧用天竺语讲经,公主听的入了神。高僧讲毕。公主用流利的天竺语提问,这使大家都非常惊讶。
|
寺里的一位叫达摩瞿沙的法师对大家说:“这一定是怀有大智慧之子的缘故。”他见大家不理解,又接着说:“舍利弗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据说她母亲怀孕时,变得智慧过人,连婆罗门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梵志都辩不过他。舍利弗降生以后,他母亲又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大家听了这番话,都为公主感到高兴。
|
从雀梨寺回宫后,出家的念头在公主的心里一点点滋长着。经过十月怀胎,孩子出生了,是一个健康的男婴。罗炎惊喜万分,给儿子取名鸠摩罗什,他感到很幸福,经常同妻子坐在摇篮边,看着自己的儿子。这孩子耳大面阔,鼻子高挺,相貌不凡。
|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