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感动这样的一种情爱,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学佛之后才知道,还有更广大的一种爱,那就是愿一切众生,不论亲人还是怨敌,不论旁生还是人类,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都能远离痛苦获得快乐……
这种爱是菩提心,上师说,菩提心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无上佛果的一种发心。小编成为佛教徒之后,才知道人类还可以拥有这样的一颗珍宝“心”。
如果有了菩提心,罪业再大也可以消除;如果没有菩提心,怎么样忏悔也收效甚微。乔美仁波切有个比喻说,铁丸子虽然很小很小,但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同样,若没有菩提心摄持,罪业尽管微不足道,却可以让你堕落恶趣。空心的铁管虽然很大很大,但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同样,尽管你造的业非常可怕,可是若有菩提心,那么不会堕下去。
我以前也提过多次,比如说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词上面不分大乘和小乘,以出离心来摄持,就成了小乘的念佛法门;以菩提心来摄持,就是大乘的念佛法门。在佛面前磕头、供灯,也不分大乘和小乘,此善根成为什么样的善根,根本决定于自己的心态。譬如一个人是为了今生的利益,求佛保佑家庭平安、生意兴隆;一个人想自己获得解脱;一个人是为了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而发愿。表面上看来,三个都是供三盏灯、点三支香、磕三个头,功德似乎一模一样,可是由于不同的三种发心,相应就有了世间、小乘和大乘三种功德。所以,在修行过程中,每个人需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从“四无量心”开始修。为什么称之为“无量”呢?因为修这四种心,功德无量,福报也无量,没有大的心量,没办法修持,所以叫无量心。
修菩提心的前行:四无量心
你们早上起来之后,先要从四无量心开始修。所谓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
本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最初应该从慈心开始修,但是按照华智仁波切的窍决,如果首先没有修成舍心,那么慈心与悲心就会偏堕一方,达不到完全清净,所以最先要从舍心开始修。
所谓的舍无量心,是指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的平等心。
许多人对亲人很关心,亲人遇到一点麻烦,就全力以赴地去帮助,而怨敌如果遇到困难,不但不帮助,反而心里乐滋滋的,大叫“活该”。有了这种心态,相续中有没有真正的菩提心呢?没有!
尽管凡夫人无法根除这种习气,但起码也要尽量去做,看到任何一个众生遇到困难时,应当有帮助之心。对亲友不要特别贪执,对怨敌也不要特别憎恨,这两个若能完全平等,就叫做舍无量心。
观修舍无量心的方法:
将亲人观在左侧,怨敌观在右侧 。以普通人的习惯,如果敌人坐在这一边,母亲坐在那一边,他会面朝母亲而背向敌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对敌人有意见,对母亲有贪执。但在修菩提心时,一定要将这二者同等对待。因为众生无始以来都当过自己的父母,这一点有丰富的教证和理证,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在讲七种教言的前三种――知母、念恩、报恩时,对此分析得相当透彻。
其实,我们执著的范围是可以扩大的。打个比方说,两队进行比赛时,如果是家庭与家庭之间,我会希望我这一家要赢;如果是村子与村子之间,我就想我们村要赢;如果中国与美国比赛,执著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因此,执著是虚幻无实的,如果真正去观察,敌人也是我的,父母也是我的,道理上完全可以打平。到了这样的境界时,看见敌人不会有害心,看见亲人不会有贪著,贪嗔的对境都是平等的。当然,开始修会有一定的困难,但若修了一两个月,明显的效果就可以出来了。
然后修悲无量心。悲无量心是愿三界轮回的所有众生,全部都离开痛苦。
我刚才也讲了,一切众生都当过父母,知道这一点叫“知母”;其次要忆念恩德,他们当父母时,赐予我身体和生命,给予我财产及学习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机会,所以父母的恩德非常大,我一定要“念恩”;了知上述道理后,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要“报恩”。
修悲无量心的方法:
不用观旁边的怨敌和父母,只需以母亲为所缘境,唯一对她观修,然后慢慢推至没有关系的众生、自己的怨敌,范围扩大到一个国家、两个国家……最后对一切众生普遍观修。这样,悲心自然可以生得起来。
悲心和慈心的修法:
可通过呼吸修持自他交换。即观想众生的痛苦、恶业、不愉快,以气体的形状吸入自己身体,自己代受三界众生的一切痛苦,这是悲无量心;观想自己的快乐、善业、福报等,以气体的形状呼出,融入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快乐,这是慈无量心。
菩提心的正行
四无量心若修得好,修菩提心就不会太难。前面的修法若没有成功,即使你遇到一个众生或者缘所有众生的总相,暂时生起一点菩提心,但遇到关系不好的人或其它旁生时,以菩提心来对待是很困难的。
有些人虽然发了菩提心,可是实际行动中,自己的母亲生病了,马上把她送到医院,钱全部拿出来付医药费;而素不相识的人生病了,一分钱都舍不得花;怨恨的敌人生病了,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因为舍无量心没有修好,如果修好了,纵然你没有得到一地菩萨的果位,彻头彻尾是个凡夫人,但在你的修行境界中,父母跟其他众生也不会有任何差别。
修菩提心之前,打好四无量心的基础很重要,修的时候还要具备两个条件:愿众生离开痛苦、愿众生获得佛果。光是看众生很可怜,想要帮助他,是不是菩提心也不好说,因为菩提心必须要“缘佛果”。
什么叫缘佛果呢?就是愿众生获得佛的果位,远离三界的所有痛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自己心甘情愿做任何事情。
——恭录自堪布开示《菩提心的修法》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