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菩提道上的信心 Back

菩提道上的信心

動物樂傳心 2023-07-11

菩提道上的信心

-A collection of questions-


宗萨钦哲仁波切


欢迎大家的参与,
今天这个佛诞日
一个特别活动
是由钦哲基金会
圆满法藏佛典汉译计划主办,
由“台湾悉达多本愿会”
以及“国际悉达多本愿会”协办。



01 




圆满法藏计划



圆满法藏计划

“圆满法藏计划”是由宗萨钦哲仁波切发起的一项历史性的译经计划。

目标是将所有未翻译成中文的藏文、巴利文与梵文经典翻译成中文,让所有华人读者都能够阅读这些经典,让大家能够对这些佛典进行闻思修。

目前圆满法藏计划主要致力于翻译藏文的大藏经,并且培养下一代的汉译译者。

目前圆满法藏计划现在正在举办一项密集的培训课程,培训种子译者并且持续在招生当中。

为了推广圆满法藏计划已经翻译的经典,今年年初开始,开展了“愿乐欲闻佛经读诵”活动,在每个农历的初一、十五举办。

今天我们邀请宗萨钦哲仁波切在殊胜日,在佛诞日今天,为我们开示最新译出的《圣精修大乘发心经》。

这部佛经是在吐蕃王朝时期——大约公元9世纪的时候,由梵文翻译成藏文的。

它的内容跟许多其他的佛经都互相呼应,包括《华严经》,《十法经》,以及《庄严经论》。

在佛法当中,“信心”被称作是功德或者说善德之母。

那这部佛经便是开示与大乘发起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实修的殊胜经典之一。

那仁波切的开示之后,我们会请确英多杰堪布进行问答的环节。

需要提问的法友可以在屏幕下方的Q&A提问那边发出您的问题。

那现在请仁波切给我们进行开始。





02




[讲授]



01

讲授


首先,我想请大家原谅我要戴这副太阳眼睛,虽然我其实是坐在一个房间里面。

在我的右眼上有某种特殊风格的东西,看起来不是太好,那有些人可能现在在吃午餐时间,可能对你的食欲没有什么帮助,我就带了一副太阳眼镜。

我试图找一个怎么说呢,比较不这么突出的太阳眼镜,我是有那样的太阳眼镜。

但是我就一直找不到那副眼镜,不过轮回就是这样子的,当你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找不到那个东西。

然后我想要感谢组织者让我有这个机会,就只是跟大家介绍这一部佛经。

也是在非常特殊的一个日子——在佛陀出现于这个地球上的日子,来做这个事情,所以谢谢给我这个机会。

因为我相信,介绍佛陀以及佛陀的教法,能够带来非常大量的功德,对像我这样的一个人来说,能够有极大的福德。

当然,我也将此福德回向给一切的有情众生。尤其是因为,我知道今天也是母亲节,对很多人来说今天是母亲节。

对世界各地很多的人来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想在台湾是这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亚洲国家好像都是这样的。

母亲是这么的重要,释迦牟尼佛甚至上至兜率天,为了回报他母亲的恩德,以及当初给他的关怀。

母亲的价值,我们和母亲的那种联系,我想和父亲的联系是一样的,以及包括你的祖父母。

我想这样的价值观仍然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还存在着,珍视这种联系,包括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地都是这样子的。

我听说在像是在中国(华语世界)有很多这种……我的意思是说华语世界有最大比例的三代同堂这样子的事情。

我想这样子的价值观可能逐渐的会,不幸地会消失,我希望它不会消失。

因为现在好像有新的价值观出现,像是个人主义、自由等等一类的价值观。

所以在今天这个母亲节我祈愿这样的传统的价值不会消失,尤其对于佛教徒来说,我们认为一切的有情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不只是比喻上这样子想而已,而是因为佛陀的追随者,我们相信转世。

所以一切的有情在某个时候,在过去的很多时候都曾经在无数劫作为我们的母亲过。所以今天我想要强调的就是这一点,就是我是在介绍这一部佛经。

《圣心修大乘发心经》这是一部大乘佛经,佛经的主题是,在藏文,我们称作「德巴」,我不知道怎么样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trust」/「believe」信任、相信、虔敬。

我想因为这次的活动是由译者所举办的,我想他们会有……我想他们肯定是尽了很大的努力来找出正确的字眼。

我想可能在中文对此已经有很好的一个译语了,但是英文我就不知道了,是用「devotion」/「faith」/「trust」,这些英文字眼是不是真的能够反映出「德巴」这个词的意思?

总之,让我们暂且使用「trust」或「believe」——信任,或是相信这个字眼。我想「trust」信任这个字有种好像比较中立的一种含义对吗?

在这个科学性的现代世界里,我感觉有时候“相信”这个字眼,虽然没有说到负面这个程度,但是它好像会有点让人比较看不起的那种感觉,但是“相信”是我们唯一所具有,唯一能做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什么,作为一个有情众生,能做的就是只有相信什么而已。

只要你是跟你自己的心有所交流,因为你怎么可能跟任何不是你自心的东西做交流呢?

即使是一个桌子……现在这个桌子没有这样的心会想说,我想要成为一个桌子或者想说我想要所有东西在我的头上,它不会这样想。

基本上只要有一个心识,有个心在那里。然后你有这个心,带着这个心识跟这个世界做交流,那你这样做的时候就只是因为你相信某个事物。

我们会有所谓的客观性这样子的概念,但是事实上即使是所谓的“客观性”这个概念也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03




科学与佛教



现代化



最近我在听一个Podcast[1],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学者,他的名字是萨东仁波切,是他的博客,这位仁波切在谈“科学与佛教”。

我不想要错误地引用他的话,但是他说的主要的重点就是说科学也只是一个信念而已,只是某种/一种相信而已。

当然科学的人是可能不会想要听到这样的说法,相信和信任,是我们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基于相信或者信任。

这是我们运作的方式,当然有些信念力量会更为一个强大,这只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好像是真实的。

就像是你们每天早上煮咖啡,然后过去三十年的每一天他都会喝杯咖啡,当然可能你有不同的咖啡豆,不同的烘培方式,就做出来都是咖啡。

这个咖啡不会突然某天,你煮着煮着就变成茶了,因为它们有这些功用,因为它们会维持某种时常,还有共识,每个人都说这是咖啡这不是茶。

因为有这些原因,所以有时候信念,某种相信就被提升成为真实的东西,变成一种真理一样的以为。因为它在实证上好像是成立的。

因为我们人类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尤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相信或者说信任。

具有一个正确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那这一点就是这部佛经非常巨细靡遗的解释的,那总之这部佛经是发生在灵鹫山上,当时有非常多不可思议的圣者和佛在一起。

而这部佛经主要是佛与一些菩萨的讨论,那他们讲述的主题就是关于信任或者说信心。

我很抱歉要这么说,但是首先就像我一直是在说的,佛经是很难去做教导的,我完全不敢说我要教导佛经,我只能说我在跟大家介绍这一部佛经。

所以我解释佛经的能力基本上是完全不存在的,而且我这么说不是出于某种谦虚/谦卑的修持,而是真的就是这样子。

而且我今天有点忙,所以我可能没有办法就是在这边停留很长的时间,因此很明显的我是没有办法概述整部佛经的,但是我想要截出几点来讲,尤其是在一开始的部分。

佛经一开始就有佛在强调这个信心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初学菩萨来说,在他这么说的时候,有一位菩萨,他的名字是“大方便行菩萨”。

我不知道怎么样好好翻译这个名字,我相信这个名字已经被翻译了,不过非常字面上的翻译就是他是一位具有非常大的方便信心的菩萨。

那他非常尊敬地询问说:在大乘法道当中,要怎么样对这个信心做定义呢?而且一位菩萨要如何发起这样的信心?他还问了还有这个信心还分成哪些种类呢?然后这样的信心,有什么样的利益?

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大的课题,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佛非常的欢喜。所以他非常的称叹这一位菩萨问了这样的问题。

然后他就促请这个菩萨好好地听闻他的回答,然后就开始了这部佛经里面的教法。







04




[信心特质1——明净相]





明净相



一开始佛说,信心有11种特质,在大乘当中教导的信心或者说信任,有11种特质, 或者中文翻译说11项。

那我不会一一的讲述,因为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次没有时间这么讲,而且其实不只是没有时间,就算有时间,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坐下一一地讲述。

不过,我会试着解释信心的前两种特质。对于这个信心,这个信任或者这个清净心,必须是“明净”的。

这是第一项;那第二项翻译成“悦泽”,它就有点像是一种湿润的,就是不是干燥的这样子的特质。

好,所以我们先讲这个明净相。当佛是具有明净这样的特征的时候,有点像他是很清净的、光明的这样的意思。


那当佛这么说的时候,他就解释到了这个明净相对于明净的四种浊,我不知道怎么样去翻译这个“扭巴”,这个基本上就是虚妄的,迷惑的,这个浊的这个意思。

基本上佛谈了四种的迷乱,或者说浊,所以就是要去除这四种浊/四种迷乱的,那就得到了信心的这个明净相。

佛说那些致力于大乘的人,他们对大乘之道不会有任何的嗔恚,这其实是非常大的一点,这在其他地方也有教导过,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课题。

我们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大家知道无二,空性。很多人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怎么说呢?其实很多人并不喜欢这种所谓的“无二”。

现在我这么说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但是一般来说,我甚至还不是在说其他宗教的人就是对空性生起嗔恚心,当然也有那样的情况,但是我不是在讲这些,我现在在讲像你我这样的人。

非常二元分别的人,非常落于边见、极端的人,非常执着于道德教条,非常自以为是的人,像是无二空性这样的智慧是非常让人不爽的。

对非常喜欢有对有错这样的人来说,无二空性,是非常让人烦扰的,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大家可以想一想。像是大家都想要自由不是吗?那是真的吗?你真的好好想一想,真正的自由其实是会让你感到烦扰不安的。

对有一两点的自由是大家会想要的,是大家喜欢的,但是完全的自由其实是会让人感到恐惧的,会让人恼火的。 

大家都喜欢黑白分明的世界,大家看看这个世界就知道了,听任何的博客,不管是关于经济、政治还是什么任何东西都一样。

你甚至看一部电影,看一部好莱坞/宝莱坞的电影都一样的,总是有好有坏在里面,如果没有二元分别,亚马逊就不会有生意可言。

所以无二元分别是非常让人恼火的。无二元分别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问题。

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的心中总是会想「这」是最好的,像是这个东西——墨水,是最好的。

所以大乘的清净心,即使是对初学菩萨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有某种崇仰,仰慕。

对于像是无二/空性的谈话能够生起仰慕之心或崇敬之心,那就是远离对空性的懊恼,或者说嗔恚,有这样子的真相就是我们所谓的明净相。

第二种迷乱,或者说第二种浊是怀疑,总是这样的,这又是很大的一点。怀疑呢,可以说是现代世界最大的一门生意了。

你怎么样来衡量任何的东西,不管是你衡量一个人还是什么东西,或者是你衡量一本书或者是餐厅。

比如说我们要选一家餐厅去,那你会看什么?你会看是有几颗星的等级,看那些评论。

那这些评论,其实就是怀疑的一种,一个成分,我们作为人类我们非常地珍视这种怀疑心。

但是我们却因为我们的怀疑心而非常的受苦,我们人类真的是最奇怪的一种生物,我们非常珍视怀疑心,但是这个怀疑心又让我们深受其扰。

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怀疑我们自己的一切,但是情况就是这样,总之呢,对菩萨来说,这个虔信心,或者说信任,就是要远离怀疑。

第三点是畏惧、害怕,菩萨的虔信心是远离畏惧的,那这又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

我们总是不断地想要去确认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畏惧,我们有惧怕。我们需要某种证实性,需要某种真实性。

这些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是在说那种惧怕,我们现在这边说的是对空性的惧怕。

我们想要事物是真实的,实体的。当事情不是真实的时候,会让我们感觉非常的害怕,能够远离这样子的惧怕就是其中一个特质。

那下一个是能够容忍的特质,这又是很大的一点,我们大部分人完全不能够容忍,像是“业”这样子的概念。

我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容忍,没有办法承受这样子的概念,当然一般我们会说,对,是有“业”。

即使是科学家也会说,有点像模糊的在说对,好像有某种因才会造成某种果一样。

但是如果你真正的深层度的去检视,我们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容忍,或者说能够真正承受这个“业”的这个概念,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这种是不断的想要去解决某些事情,我们认为我们能够把问题解决掉,我们认为我们自己能够像全能的上帝一样,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并不会容忍真正的这种因果关系。

我认为我可以清洗我的内衣然后让它晒干,我不会容忍说可能今天其实会下雨,没有太阳。

那假如在我现在这个地方比尔,如果没有太阳的话那就不可能晾干你的衣物的,那这个时候你那个待晒干的衣物就会散发一种味道,很长的时间。

这边我们在讲的就是不能够容忍,不能够承受堪忍「业」,不能够容忍「佛」。

我们可以容忍像是某些真理,比如说地球是圆的等等那些科学性的,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容忍承受真正的空性。

我刚刚讲的是,第一点——明净相。明净相是信心的一个特点,那明净相的特质就是远离四种浊。

我很快的来讲另外一个,它有更多的可以讲的,因为这是一部这么美妙的佛经,我觉得我没有真的好好的来履行我的责任,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其他的原因。

所以即使是刚刚讲的第一点,第一项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内容,那现在我们只能希望说未来我们可以再找个时间再对它多做一些讲解。

总之呢,在我忘记之前,你们有些人可能会问说那我们要怎么样获得这样子的信心,这样的信任,这样子的虔敬心呢?

那理性的方式就是闻思,然后问问题啊等等等。但是要知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向诸佛菩萨祈请,让自己能够获得这样子的信心。

很有意思,不是吗?你要怎么样对佛有信心?就是对佛祈愿让自己能够有信心,不过,事情就是这样的。








05





[信心特质2——悦泽相]





悦泽相



好,下一个相,“悦泽相”,我们身边在讲的是什么呢?这个悦泽相或者说像某种湿润性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大的一点,我们没有办法就是完整的讲述这一点。

基本上我说了菩萨有这种对大乘的信心的时候,当菩萨有这种对大乘的虔敬心的时候,这个菩萨的身体会一直是非常滋润的,因为信心而滋润,而且他的心灵也会是非常滋润的。

这实在是非常美妙的,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名相。

你是怎么样的感受当你的嘴唇非常干燥的时候?当你没有护手霜的时候,你会怎么感觉呢?

你会觉得好像被剥夺了什么,会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好好的运作,就是这个意思——运作。

所以当我们在讲到润泽的时候,我们在讲像是一种胶水一样的东西。然后有非常详尽的讨论关于这个润泽这个特点的讨论,有非常详尽的讨论在里面。

举例来说,佛说世间的众生。他们在享受这种世间的妙欲的时候,他们或许会有某种快乐,在他们的身心当中会升起某种的喜乐。

但是这种喜乐呢,我们在讲的这种滋润是以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定义的。一种就是有喜乐。

像是一个真正虔信于菩提心或者是空性的菩萨,即使是初学菩萨(我们这边讲的不是大菩萨),因为他们仰慕这样的实相,或是一切皆幻的实相。

因为这样子的仰慕心,某种方式上会让他们放松,会让他们比较不焦虑,不会非常的坐立不安,不会纠结在什么事情里面。

这样子的喜乐跟世间众生经由这些世间财务所获得的喜乐是完全不能相比的。这就是我要讲的部分,我很快就要结束了,下面这个是我必须要跟大家讲的。

当然,已经由饮食、购物等等获得的这些世间的享乐/世间的喜乐——那种世俗的喜乐。

相对于这个对空性具有虔敬心的菩萨以身心所获得喜乐来说,因为那种世间的喜乐具有焦虑心,这个是大家比较能够理解的。

但是下面讲的这一点,这是非常大乘独有的讲法,其实那些就是,断除世间喜乐,非常精勤地进入像是正念/奢摩他修持的这些人,他们也有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喜乐,或者我们称之为禅修的喜乐。

你们要修一个月,非常密集地修正念禅修一个月的时间,真的,如果你那样做——很密集的修一个月。

我保证你,你可能只需要每天吃一两勺的食物,你就会感到非常的快乐、寂静、不会饥饿,又健康,你的心智,心灵会是非常清净的、清明的。

而这里佛却说即使是那样的喜乐,相较于一个普通的凡夫菩萨,由于他对大乘有虔信心,所获得的喜乐也远远胜于之前的那种禅修获得的喜乐。

初学菩萨所获得喜乐也远远胜于那种禅修狂会获得的喜乐。








06





[回向]





回向


我很抱歉,我可能需要走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我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做些教学,所以我下一个活动的时间又要开始了。

我相信忆念佛,讨论佛法等等,肯定会带来一些福德,像我讲一些法,我做了一些开示,然后大家做了一些听闻,肯定会有一些功德。

让我们将此回向给这个变得非常动荡不安的世界,可能不是变的动荡不安,是已经变得动荡不安了。

清醒的不要因为空性而感到恼火,不会因为好和坏是相对的这样的讲法而感到恼火,要知道有些人是会对这样的讲法感到恼火的人。

真的,有些人真的会对此感到很烦扰,总之呢,所以我们祈请、祈祷大家能够变得更宽容,更具有喜乐。

我一直忘了要感谢我的这些译者们,他们在做一些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所以也借此机会谢谢这些所有的译者,我相信一定是很难做这个翻译的。

因为很多时候,有时候当我不小心听到我自己的开示的时候,有时候我都没有办法理解我到底在说什么。谢谢,谢谢所有的组织者。好,谢谢。


谢谢仁波切的珍贵教法,那我们现在会休息五分钟,然后我们就会开始堪布秋英多杰带领的问答。







大家可以在幕下方的问答区,
或者是youtube右侧
下面留言区来留言提出你的问题。


—— 未完待续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
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
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敬请关注

紫莹微信①:athenatang1001
紫莹微信②:tangchiieng1001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扫描二维码联系紫莹老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