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是最近这几年比较流行的词儿,原义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自由生长”,用到娃儿们身上是指:“让孩子在自由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中成长,让孩子在家长所监督的一定范围和原则之内,以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和做事情。”
注意:我们要说的是“放养”而不是“放任”,爸爸妈妈们可不要理解错“放养”的意思哟,“放养”可不是任由孩子什么都做,无原则,无规矩,这样“放”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被废掉!“不懂规矩,很有可能会出事”!
我的一个好姐妹是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6岁)的妈妈,她奉行“放养”政策,从来不干涉孩子的任何行为。一次她带着两个宝儿和我们一起聚餐,每上来一个菜,两个小可爱都要先动筷子,席间,两个小可爱在房间里不断打闹,好友嫌他们吵闹,把他们赶到了走廊里玩。
不一会儿,餐厅的服务员进来说:“是你们家的孩子吗?可以让他们不要在走廊玩耍吗?这样很危险,我们怕上菜时撞到他们。”好友有点不开心地说:“小孩子呀,又控制不住的,随他们去吧,麻烦你们上菜的时候当心一点。”
接着这个好姐妹引以为豪地跟我们介绍她的放养经验:“我们家两个孩子,我基本不管,要遵循他们的天性。外国人不是说要给孩子自由吗?放假的时候,他们一起床就会去别人家玩,最夸张的一次是两人到晚上11点还没回家,我打电话去别人家,人家说早就睡下了。”
我听得有点瞠目结舌,天呐,这个“别人家的妈妈”实在太厉害了,记得小的时候,家庭规矩颇为严格,母亲一直叮嘱我:去别人家玩要征得家长的同意,要告诉家长你的去向,别人如果留你吃饭,须得告诉家里,晚上回家不能超过8点钟。
认识一个德国人,他们家对儿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未成年前,可以参加同学聚会,但如果晚于12点回家,就取消聚会的请求。有一次,他的儿子玩到12点05分才到家,由于他没有遵守规矩,直到18岁前,一直都没有再获许参加聚会。
爸爸妈妈们,不要再把国外的“自由放养”理解错啦!“放养”是建立在一定的规矩和原则上的。
咱们老祖宗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唐朝初年,河北高邑人有个名叫 李畲的人牢记母亲教诲,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深受百姓爱戴。由于他清正廉洁,政绩卓著,皇帝将他调往京城任监察御史,主管考察官吏、巡视郡县、检查刑狱等。李畲上任后的第一个月,朝廷里专管仓库的官吏派人给他送来了薪米。李畲发现薪米多出了3斛,李畲拒绝了小吏,小吏表示很为难,以前都是这样送的。李畲想了想决定这次不难他,跟他叮嘱下不为例!正在后院里歇息的李夫人见儿子要留下多余的3斛米,十分严肃地勒令李畲不准多收。李畲知道留下多余的3斛米是不对的,但他刚才已经答应小吏这次不为难他。因此,他婉转地告诉母亲表示下不为例。
不想李夫人听罢竟然怒气冲冲地说道:“下不为例?下不为例是恶习,多少事坏就坏在了下不为例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你身为考察百官的官吏,连最起码的尊纪守法,照章办事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够教育和管理别人呢?”说到这里,李夫人语气非常坚决地说:“娘只吃你份内的米,你今天要是留下这多余的米,娘从今天开始就不吃饭了。”李畲见母亲态度坚决,只好点头答应退回多余的3斛米。当天晚上,李畲连夜向皇帝写了一份奏折,大胆揭发了仓官滥送大米,讨好官吏的不法行为。皇帝看了李畲的奏章后,非常震怒,立即下诏罢免了仓官,并责令朝廷官员全部退回多收的薪米。在李夫人的谆谆教诲下,李畲始终为官清廉,受到了老百姓们的普遍赞誉。
遵守规矩也叫自律!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不自律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回答被赞了很多次,答主说:“就是像我现在这样一事无成,被命运反复羞辱,毫无还手之力”。
王小波说过:“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自律的好处,各大公众号都有很多文章在阐述,这里我只想引用乔布斯说过的一句话,“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而来,而自信则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来。”
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培养出自律的孩子,自律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一个自律的孩子的养成,纵然有孩子自己的原因,而其背后的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试想,你爱玩手机从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爱看书;你平时葛优躺,哑铃都上灰了,却要求孩子爱运动;你熬夜刷手机早上睡懒觉,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你对父母呼来喝去,却要求孩子对你尊敬顺从...
莫怪孩子不自律,你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不改,复印件也不会改。
要想孩子自律,做家长的得先自律,以身作则。如果家庭气氛是自律的,自然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高度自律的父母才会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自律给我们自由!还等什么,从今天开始呗,给自己和孩子做个共同的自律养成计划,一起执行吧!
编辑:圆慧定
校对:审核小组/济晟/云曦月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我们专注于儿童德育教育、分享德育育儿经验,以德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您否是专业人士,只要您喜欢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期待您的来稿。
1. 征集孩子所画、所写的作品,要求内容原创。
2. 征集儿童德育教育、德育育儿、德育故事方面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语言通顺易懂,主旨明确,德育故事需适合孩子阅读。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接收的稿件,默认智悲德育拥有使用权,修改权(修改标题、个别文字以及配有声、插画翻译成其他语言等),包括但不限于智悲德育相关联平台的使用,修改。征稿最终解释权归智悲德育网所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