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修学中进步缓慢,信心不定,见解不清,迟迟无法生起应有的体悟。这可能并不是因为不够聪明,学得不够多,更主要还是业障的遮蔽。
首先,往昔积累的恶业会阻碍智慧的增长。恶业从执着烦恼中来,由无明产生烦恼,由烦恼造业,业又带来痛苦,这是流转轮回的真相。也就是说,我们的执着直接障碍了智慧,二者不可能同时存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堪布在《透过佛法看世界》中说:“有些人不能明了经义,对经论旋读旋忘,可能是因为业障现前。经论所言不出自性,若自性被烦恼垢染严重障蔽,怎能期望自己了达经义?所以平时要端心正意,断恶行善,恭敬、供养、祈祷三宝,至诚忏悔,持戒修福。所谓‘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少一分烦恼就少一分障碍,慢慢地自然心得开明,智慧显发。”
有些人学佛特别难,经论读过就忘,这是因为不论哪个法门所描述的都是自性,我们的心要么跟本智相应,要么跟暂时的缘起显现相应,如果被烦恼执着严重障蔽住了,又怎能了达经义?
“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生了眼疾就需要通过手术等方法治疗,痊愈后就能看到光明,而不是去外面寻找视力。这句话非常重要,因为是修道的核心。除了去除眼疾的方法,并没有别的方法带来光明;同理,最圆满、最究竟的光明我们本自具足。
又如只要把夜明珠表面的灰尘、遮盖物去除就能重新焕发光明,随着一点点擦拭,灰尘越少,光越明亮。
《道德经》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要积累资粮、清净业障,其实积资就是净障,因为智慧本自具足,只需要断除执着、清净业障就能将其显发出来。
“我们在修学中进步缓慢,信心不定,见解不清,迟迟无法生起应有的体悟。这可能并不是因为不够聪明,学得不够多,更主要还是业障的遮蔽。试想,你满心的贪嗔痴,层出不穷的烦恼,念念背离实相,又怎能见到实相?”
有些道友修学一段时间,仍然无法深信因果,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不坚定,甚至混淆很多法相名词,无法体悟法义。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学得不多,而是在面对困难时总妄自菲薄,怀疑自己不适合学佛。这是卑慢,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卑成了傲慢的体现之一。
我们不要陷入自卑中,应积极找寻方法改善学佛的状态。
一方面可以调整学修次第,如果一开始就听闻高深大法、高卓见解,可能自己还不堪为法器之故,根本听不懂;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听不懂的根本原因是业障,而不是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努力,所以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如果一天24小时中有23小时都在生贪嗔痴等烦恼,用于学修佛法的时间还不到1小时,何以对抗无始轮回以来根深蒂固的执着?
当我们串习佛法时,其实是努力驱使自己去相信有一个力量在与烦恼作斗争,其真诚度可能远小于烦恼习气之力,所以层出不穷的贪嗔痴又导致我们背离了实相。修行不是做样子,也不是靠花架子,要硬碰硬下功夫积资净障才行。
文 |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在线学习
《华严经· 净行品》· 浅释 第13课 在家时愿10
慧智法师 讲释
方 式
1.公众号底部菜单:工具—在线念修
2.YY房间:66156995 (无视频)
长按二维码进入